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有机磷杀虫剂是我国当前生产和使用最多的农药,也是引起急性中毒和致死的主要农药。而中间期肌无力综合征常发生在急性有机磷杀虫剂中毒第1~4天,出现以脑神经支配的肌肉、屈颈肌和四肢近端肌肉以及呼吸肌的肌力减弱或麻痹为特征的临床表现。  相似文献   

2.
3.
目的:分析罗伊适应模式指导下程序化脱机拔管对ICU机械通气患者谵妄的影响。方法:采用抽签法将我院2017年6月—2018年6月ICU机械通气住院患者91例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采用常规程序化脱机干预,实验组46例采用罗伊适应模式干预,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时间。结果:对照组谵妄发生率高于实验组,而对照组谵妄持续时间、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均长于实验组(P <0. 05)。结论:罗伊适应模式指导下程序化脱机拔管策略有效降低了ICU机械通气患者谵妄发生率,减少谵妄持续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及ICU住院时间,效果显著,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4.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7,(6):862-864
<正>1机械通气及其相关并发症机械通气(mechanical ventilation)最早在16世纪时由Vesalius最先提出,并用以治疗急性呼吸衰竭。在20世纪,MV其应用得到很大发展,并于1951年首次在手术室中使用。Bjorn Ibsen又提出将正压通气应用于脊髓灰质炎患者,可显著提高其生存率,将正压通气在全球范围内用于治疗急性呼吸衰竭~([1])。MV所提供的包括维持机体与外环境间的  相似文献   

5.
机械通气是帮助患者改善通气状态的唯一有效措施,监护病人应用机械通气已成为主要的治疗手段。但如何成功脱离呼吸机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现对1例直肠癌根治术后出现肺不张,行气管切开,予呼吸机辅助呼吸等治疗患者的呼吸机脱机过程护理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机械通气在挽救患者性命的同时,还带来了很多负面作用,因此积极的脱机显得非常重要。当患者病情改善,就应准备进入自主呼吸试验(SBT)。脱机参数尤其是浅快呼吸指数和呼吸道闭合压对脱机有很好的指导价值。目前常用的脱机方法有SBT法、有创-无创序贯通气法和电脑智能法。其中SBT法是目前使用较多的脱机方法,它又包括压力支持通气、持续呼吸道正压通气和T管试验。有创-无创序贯通气法适用于拔管后呼吸窘迫的患者,并且拔管后立即使用才能获益。电脑智能法便于操作,临床效果有待研究。  相似文献   

7.
中西医结合用于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的脱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期机械通气患者易产生脱机困难或依赖,且可带画呼吸道感染等严重并发症。近年来,笔者使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成功地为14例长期机械通气患者顺利脱机,认为VD/VT、PAV、C、Pao2/Fio2可作为敏感的脱机监测指标,而合理地调节呼吸机通气模式及参数、控制肺部感染、营养支持是脱机成功的必要保证。中药清肺化痰、益气活血的治疗在脱机过程中亦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机械通气是目前临床上常用的一种呼吸支持手段,应用机械通气方法可以帮助患者渡过呼吸衰竭,而早期脱机可以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生率,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目前,有很多种脱机方法,对于采用何种方法更有利于脱机,更有利于疾病的恢复有不同的观点。本研究观察了二种不同脱机方法对患者的影响,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不同脱机方法在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以及效果比较.方法 将128例采用机械通气后符合脱机标准的患者随机分成3组,分别用T管脱机法、压力支持通气(PSV)法、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A)+PSV法进行脱机,比较其脱机时间及再插管率. 结果 T管脱机法脱机时间(3.0±1.2)d较PSV法(5.0±1.7)d和SIMV+PSV法(4.5±1.6d)均显著缩短(P均<0.05);而采用PSV和SIMV+PSV法的再插管率则较T管脱机法显著下降(P均<0.05). 结论在机械通气患者中,不同的通气方式有不同的效果,要选择合理的方法以尽早顺利脱机.  相似文献   

10.
11.
刘先福  王晓川  曹枫 《重庆医学》2008,37(20):2327-2328
目的 探讨浅快呼吸指数(RVR)对机械通气患者撒杌的预测价值.方法 62例准备撤机的患者按呼吸衰竭(呼衰)病因分为急性呼衰(ARF)组38例和慢性呼衰(CRF)组24例.采用低水平压力支持通气(PSV)模式进行撤机.在自主呼吸试验(SBT)开始3min时测定呼吸频率(f)、潮气量(Vt),并计算RVR值(f/Vt).比较撤机成功组和失败组RVR值及RVR预测撤机成功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结果 ARF撤机成功组RVR值(62.3±18.5)bpm/L,明显低于ARF撤机失败组的(84.7±25.4)bpm/L(P<0.05);CRF撤机成功组RVR值(66.5±20.8)bpm/L,明显低于CRF撤机失败组的(93.2±27.6)bpm/L(P<0.05).以RVR值≤105bpm/L为标准,预测ARF组撤机成功的敏感性为93.8%、特异性为33.3%、准确性为84.2%;预测CRF组撤机成功的敏感性为89.5%、特异性为40.0%、准确性为79.2%.以RVR值≤125bpm/L为标准,预测ARF组撤机成功的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16.7%、准确性为86.8%;预测CRF组撤机成功的敏感性为94.7%、特异性为20.0%、准确性为79.2%.结论 RVR测定简便、无创,预测的准确性较高,是一个较好的临床撤机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影响重症监护室COPD患者机械通气困难脱机的相关因素。方法对桓台县人民医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ICU收治的使用机械通气的COPD患者资料进行整理,对成功脱机组与困难脱机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分别调查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所得数据采用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5岁(OR=6.43)、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评分)>20分(OR=10.39)、白蛋白<25 g(OR=3.86)、BNP>6000 pg/L(OR=25.67)、感染因素(CPIS)评分>10分(OR=5.17)、PCO2>90 mmHg(OR=2.89)为影响AECOPD患者顺利脱机的危险因素。多因素log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PACHE-Ⅱ评分(OR=8.39)、白蛋白(OR=5.96)、BNP(OR=28.92)为影响AECOPD患者顺利脱机的独立危险因素(P值均<0.01)。结论在ICU行机械通气COPD患者中,年龄、白蛋白、CPIS评分、APACHE-Ⅱ评分及BNP均是影响患者脱机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有创机械通气患者的甲状腺功能与呼吸机撤机的关系,评价甲状腺功能和呼吸机撤机结局的相关性和意义。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2月入住广东医科大学附属高明医院ICU、有创机械通气时间>48 h并曾进行甲状腺功能测定的重症患者126例,根据拔管后24 h内是否需再次有创机械通气分为撤机成功组和撤机失败组,记录和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机械通气时间、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physiology, APACHEⅡ)评分、甲状腺功能测定结果等。结果:126例有创机械通气患者中,撤机成功86例,撤机失败40例。撤机成功组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ree triiodothyronine, FT3)、游离甲状腺素(free thyroxine, FT4)水平明显高于撤机失败组(P<0.05),撤机成功组患者的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otal triiodothyronine, TT3)、总甲状腺激素(total thyroid hormone, TT4)和促甲状腺激素(thyroid stimulating ...  相似文献   

14.
邓琳  龚鸿昌 《四川医学》2011,32(9):1417-1419
目的通过对不同撤机方式的比较,探讨更好的撤机方式。方法 102例达到撤机指标的患者随机被分成SIMV+PSV、PSV、T-piece实验3组(每组n=34例)。监测3种不同撤机方式的撤机时间和撤机失败率;监测不同疾病的撤机时间。结果 SIMV+PSV组平均撤机时间是7.2d;PSV组平均撤机时间是4.8d;T-piece组平均撤机时间是4.7d;SIMV+PSV组与PSV组和T-piece组的平均撤机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SV组与T-piece组平均撤机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从撤机失败率分析,SIMV+PSV为29.4%,PSV为14.7%,T-piece组44.1%;而SIMV+PSV组与PSV组和T-piece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PSV组与T-piece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不同疾病的平均撤机时间分析AECOPD和多发创伤的患者平均撤机时间相对较长分别为6.3d和8.5d,而重症哮喘和重症肺炎患者平均撤机时间相对较短分别为2.9d和3.6d。结论 3种撤机方式比较PSV优于SIMV+PSV和T-piece实验。  相似文献   

15.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23):137-139,142
目的分析集束化护理对严重脓毒症患者早期脱机的影响。方法选取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100例医院收治重症脓毒症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入集束化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脱机失败率、死亡率等。结果观察组在机械通气时间、脱机失败率、死亡率等方面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重症脓毒症患者采取集束化护理能够获得较好的应用效果,缩短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同时提高了脱机成功率,有助于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值得在基层医院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Background 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 (NIPPV) has been proposed to shorten the duration of mechanical ventilation in intubated patients,especially those who fail initial weaning from invasive mechanical ventilation (IMV).However,there are also some discrepancies in terms of weaning success or failure,incidence of re-intubation,complications observed during study and patient outcomes.The primary objective of this update was to specifically investigate the role of NIPPV on facilitating weaning and avoiding re-intubation in patients intubated for different etiologies of acute respiratory failure,by comparing with conventional invasive weaning approach.Methods We searched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RCTs) comparing noninvasive weaning of early extubation and immediate application of NIPPV with invasive weaning in intubated patients from PubMed,Embase,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s,Web of Knowledge and Springerlink databases.Records from conference proceedings and reference lists of relevant studies were also identified.Results A total of 11 RCTs with 623 patients were available for the present analysis.Compared with IMV,NIPPV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weaning success rates (odds ratio (OR):2.50,95% confidence interval (C/):1.46-4.30,P=0.0009),decreased mortality (OR:0.39,95% CI:0.20-0.75,P=0.005),and reduced the incidence of 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 (VAP) (OR:0.17,95% CI:0.08-0.37,P <0.00001) and complications (OR:0.22,95% CI:0.07-0.72,P=0.01).However,effect of NIPPV on re-intubation did not reach statistical difference (OR:0.61,95% CI:0.33-1.11,P=0.11).Conclusions Early extubation and immediate application of NIPPV is superior to conventional invasive weaning approach in increasing weaning success rates,decreasing the risk of mortality and reducing the incidence of VAP and complications,in patients who need weaning from IMV.However,it should be applied with caution,as there is insufficient beneficial evidence to definitely recommend it in terms of avoiding re-intubation.  相似文献   

17.
王晓川  丁劲松  胡良安 《重庆医学》2008,37(10):1070-1072
目的评价30min和120min自主呼吸试验(SBT)对急、慢性呼吸衰竭(呼衰)机械通气患者的撤机效果。方法86例急性呼衰患者和53例慢性呼衰患者随机各分为两组,分别以30min SBT和120min SBT完成撤机试验,并对比各组脱机成功率和48h内再插管率。结果慢性呼衰组总脱机成功率75.5%明显低于急性呼衰组的91.9%(P<0.05);总48h内再插管率15.1%则明显高于急性呼衰组的3.5%(P<0.05)。对急性呼衰患者来说,30minSBT组和120minSBT组脱机成功率和48h内再插管率分别为90.7%、93.0%和4.6%、2.3%,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分别P>0.05)。对慢性呼衰患者来说,120minSBT组脱机成功率88.9%明显高于30minSBT组的61.5%(P<0.05);但在48h内再插管率方面,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呼衰患者选择30minSBT或120minSBT对撤机效果并无影响;而慢性呼衰患者宜选择120minSBT,有利于提高脱机成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不同通气方式联合枸橼酸咖啡因治疗超未成熟儿机械通气撤机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7年1月—2019年6月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66例超未成熟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不同通气方式的3组: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组(HHFNC组)(20例)、经鼻持续正压通气组(NCPAP组)(22例)和同步经鼻间歇正压通气组(SNIPPV组)(24例)。3组均给予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比较3组血气分析、吸入氧浓度、氧疗时间、无创通气时间、开始肠内营养时间、住院时间及腹胀、颅内出血、低血压、心律失常发生率。结果 3组治疗前后pH、PO2、PaCO2及FiO2差值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两两比较,NCPAP组和SNIPPV组pH、PO2、PaCO2及FiO2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HHFNC组pH、PO2、PaCO2及FiO2差值均高于NCPAP组和SNIPPV组(P?<0.05)。3组氧疗时间、无创通气时间、开始肠内营养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CPAP组、SNIPPV组氧疗时间、无创通气时间、开始肠内营养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HFNC组氧疗时间、无创通气时间、开始肠内营养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NCPAP组、SNIPPV组(P?<0.05)。3组患儿中途均无排除及退出者。3组患儿腹胀、颅内出血、气胸、BPD及总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儿撤机成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HFNC组与SNIPPV组撤机成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HFNC组撤机成功高于NCPAP组(P?<0.05)。结论 将HHFNC联合枸橼酸咖啡因用于超未成熟儿机械通气撤机中能提高患儿血气水平,缩短无创通气时间、氧疗时间、开始肠内营养时间及住院时间,未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益气通腑汤对脱机困难的慢性阻塞性肺病 (COPD)病人的疗效。方法 :5 0例难以脱机COPD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 (益气通腑汤治疗组n =2 5 )及对照组 (常规治疗组n =2 5 ) ,两组均使用抗生素、解痉、化痰等治疗 ,实验组加用益气通腑汤治疗。呼吸机采用SIMV +PSV模式 ,观察治疗 12d。结果 :实验组应用益气通腑汤 6d后自主潮气量、最大吸气负压及临床症状即明显改善 ,优于对照组。 6d时脱机成功率两组分别为 4 0 %、2 0 % ,两组相比P >0 .0 5 ;12d时脱机成功率两组分别为 80 %、4 4 % ,两组相比P <0 .0 1;应用益气通腑汤前后血生化指标稳定。结论 :益气通腑汤对难以脱机的COPD病人 ,能有效改善消化道功能 ,提高呼吸动力 ,改善通气功能 ,提高脱机成功率 ,无不良副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伴有急性高碳酸性呼吸衰竭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以“肺部感染控制窗”的出现为切换点改用序贯面罩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level positive airwaypressure,BiPAP)进行撤机的结果。方法序贯治疗组14例,COPD伴有急性高碳酸性呼吸衰竭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当临床出现"肺部感染控制窗"即拔除气管插管,改用序贯BiPAP面罩无创通气;传统治疗组(对照组)14例,继续气管插管机械通气,以SIMV+PSV模式撤机。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出窗的时间、撤机前后的动脉血气水平、有创机械通气时间、总机械通气(有创通气+无创通气)时间、呼吸重症监护室(respiratory intensive care unit,R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再插管率、气管切开的比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VAP)的发生率、撤机成功率、住院死亡率以及药费和总费用。结果序贯组与传统组相比较,出窗的时间无明显差异,分别为(5.5±2.4)d和(5.7±3.3)d,P〉0.05,2组的气体交换相似。序贯组撤机成功率提高、VAP发生率降低、再插管率降低、气管切开率下降、有创机械通气时间减少、总机械通气时间减少I、CU入住时间缩短、总住院时间缩短、住院死亡率降低、药费和总费用降低。结论COPD伴有急性高碳酸性呼吸衰竭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在肺部感染控制窗出现后序贯BiPAP面罩无创通气进行撤机的策略,明显降低了再插管、气管切开和VAP发生的,缩短了机械通气和住院的时间,提高了撤机的成功率,降低了住院死亡率,节约了医疗费用,是一种安全、经济、有效的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