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建立稳定的9L/Fischer 344大鼠颅内脑胶质瘤模型.方法 采用立体定向技术,在34只Fischer 344大鼠右侧额叶尾状核接种5×104个9L细胞.在接种9L细胞后第3、7、10和14天分别随机选取6只大鼠处死,1只的标本行冰冻切片处理,其余5只的标本行石蜡切片处理.余下10只大鼠自然死亡.观察大鼠的生存状态及生存时间,观测颅内肿瘤的生长情况及形态学特点;通过免疫荧光法检测神经胶质酸性蛋白(GFAP)和中间丝蛋白(Vimentin)在脑胶质瘤中的表达.结果 34只大鼠脑内均见肿瘤生长,成瘤率100%.大鼠平均生存时间为(16.5±1.6)d,在接种9L细胞初期无明显不良反应,随着肿瘤的生长而逐渐出现相应的表现,其过程符合临床脑胶质瘤的发展过程.HE结果显示Fischer 344大鼠颅内生长的9L胶质瘤具有该肿瘤的病理形态学特点,免疫荧光结果显示9L脑胶质瘤细胞高表达特异性的蛋白Vimentin,肿瘤周围有表达GFAP的胶质细胞.结论 9L/Fischer 344大鼠原位脑胶质瘤模型良好地模拟了人颅内脑胶质瘤的发展过程,具备该肿瘤的形态学及生物学特性,模型成功.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稳定的9L/Wistar大鼠脑胶质瘤动物模型。方法24只近交系雄性Wistar大鼠,采用立体定向技术在大鼠右尾状核接种1×105个9L细胞,观察大鼠生存状态;接种后8天行MRI检查,观测颅内肿瘤生长情况.大鼠死亡后,取脑制作病理切片,行HE染色后观察肿瘤组织形态。结果大鼠接种肿瘤细胞30天内全部死亡,平均生存时间23.38±1.60天.脑内均见肿瘤形成,未见肿瘤颅外生长.肿瘤周边界线明显,未见包膜.瘤内新生血管丰富,可见出血坏死。结论该方法建立的大鼠脑胶质瘤动物模型稳定可靠,符合恶性胶质肉瘤生物学特性.该模型是理想的脑胶质瘤实验研究材料。  相似文献   

3.
目的 优化大鼠脊髓髓内胶质瘤模型的构建方法,并对模型进行评估。方法 Fischer大鼠髓内注射9L胶质瘤细胞悬液,对肿瘤细胞的植入量、植入部位、植入深度等进行筛选优化,根据筛选好的指标构建大鼠脊髓髓内胶质瘤模型,采用BBB(Basso, Beattie, and Bresnahan)评分量表评估大鼠下肢神经功能,采用高分辨率MRI检查及病理免疫组化方法检查模型大鼠肿瘤形成情况,评估模型构建效果。结果 大鼠脊髓内植入9L胶质瘤细胞悬液构建大鼠髓内胶质瘤模型的优化指标为:植入平面在脊柱T10水平,植入量为6 μL(1.0×105 /mL)细胞悬液,植入位置在硬脊膜平面下3 mm。植入9L胶质瘤细胞后2周左右大鼠出现明显的下肢神经功能障碍。影像学和病理学检查证实髓内有肿瘤细胞生长。结论 成功构建大鼠髓内胶质瘤模型,为后续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大鼠脑胶质瘤动物模型的建立及其形态学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建立简单易行、可靠稳定的大鼠脑胶质瘤模型 ,为研究脑胶质瘤的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提供操作平台。方法 SD大鼠 2 4只 ,采用脑立体定向术将 1× 10 6 个 mlC6大鼠脑胶质瘤细胞接种于SD大鼠的右侧尾壳核区 ,分别于肿瘤细胞种植后 10、15、2 0、2 5天观察大鼠的生存状态、大鼠脑胶质瘤大体标本的体积、苏木精 -伊红染色、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GFAP)免疫组织化学检查以及电镜检查。结果 大鼠于接种C6胶质瘤细胞后 15天左右 ,出现较为明显的颅内高压症状 ,2 0~ 2 5天时大多处于濒危状态 ,死亡率为 2 0 .83%。大体标本检查 ,2 4只大鼠成瘤率 10 0 % ,在肿瘤细胞种植后 10、15、2 0、2 5天肿瘤的体积分别为 (15 .2 1± 2 .76 )、(86 .16± 13.33)、(2 5 2 .84± 4 9.85 )、(4 72 .4 5± 6 5 .0 2 )mm3,瘤体随着鼠龄的延长 ,中线结构明显移位 ,占位效应愈来愈明显。苏木精 -伊红染色可见肿瘤组织的病理类型为Ⅱ、Ⅲ级。GFAP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呈阳性表达 ,说明大鼠脑胶质瘤模型的肿瘤标本为胶质源性肿瘤。电镜观察C6大鼠脑胶质瘤细胞有 2种细胞形态。结论 该方法建立的C6大鼠脑胶质瘤动物模型在组织病理学上接近人脑胶质瘤 ,能够满足胶质瘤实验研究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SD大鼠脑胶质瘤模型应用越来越广泛,我们参照有关文献结合自己的实际条件构建SD大鼠脑胶质瘤模型,取得了较理想的结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采用腹腔注射氯胺酮麻醉手术摘除大鼠部分肝叶 ,建立大鼠肝叶切除模型 ,结果 10 0只被术 SD大鼠中 ,有 88只存活。作者认为麻醉剂量、方法及肝叶根部的结扎是手术成功的重要因素SD大鼠肝切除动物模型的建立@黄爱民$复旦大学实验动物科学部!上海200032 @杨萍$复旦大学实验动物科学部!上海200032 @乔伟伟$复旦大学实验动物科学部!上海200032 @周佳来$复旦大学实验动物科学部!上海200032 @黄灵红$复旦大学实验动物科学部!上海200032 @潘华$复旦大学实验动物科学部!上海200032SD大鼠;;肝切除;;麻醉…  相似文献   

7.
小鼠脑内胶质瘤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鼠脑内胶质瘤模型的建立@吕彦恩 @周晓平 @洪波 @王文仲&&胶质瘤;;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C6/SD大鼠脑胶质瘤模型,并在其基础上研究C6胶质瘤细胞的增殖动力学.方法应用免疫组化、HE染色和流式细胞仪测定,观察C6胶质瘤细胞的增殖动力学指标,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肿瘤细胞接种2周后,肿瘤模型建立,HE染色见肿瘤细胞增殖活跃,各项指标显示该肿瘤增殖活性较强.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类似人卵巢癌临床表现的大鼠上皮性卵巢癌动物模型。方法将大鼠上皮性卵巢癌NuTu19细胞按不同细胞数接种于同种Fischer344大鼠腹腔内,观察其体质量、生存期的改变;接种细胞4周、8周、16周后,系统解剖接种后大鼠并做常规病理学检查。结果接种后大鼠半数生存期:细胞数为5×106组为30d;1×106组62d;5×105组66d;1×105组129d;5×104组160d;1×104组223d;所有模型大鼠死亡前3周体质量均上升,并出现腹水;出现与人卵巢癌晚期类似临床表现,如血性腹水,腹膜和横膈、盆腔腹腔器官表面接种粟粒状结节,大小网膜呈饼状。组织学检查结果为浆液性乳头状囊腺癌,但卵巢组织在晚期才表现为癌症浸润。结论Fischer344大鼠上皮性卵巢癌动物模型在肿瘤生长方式、疾病进展过程、组织学类型、并发症等方面与人卵巢癌类似,是较为理想的卵巢癌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卡氮芥(BCNU)是否具有抑制鼠胶质瘤的作用,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应用不同浓度BCNU,且在不同时间点分别处理9L胶质瘤细胞株,采用四甲基噻唑蓝比色(MTT)法,观察BCNU对9L胶质瘤细胞株生长的影响,以透射电镜、Hoechst33342/PI双染荧光和TUNEL检测细胞凋亡的形态变化,并用Annexin-v-FITC/PI双标记法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MTT法发现,BCNU0.003~3000μmol.L-1的浓度均可显著抑制9L胶质瘤细胞株的生长。经BCNU作用后,透射电镜、Hoechst33342/PI双染荧光和TUNEL均观察到9L胶质瘤细胞发生了显著的凋亡形态改变;运用Annexin-V-FITC/PI双标记法在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随BCNU浓度的增大和时间的延长,9L胶质瘤细胞株的凋亡率明显上升。结论:BCNU在体外可显著抑制9L胶质瘤细胞株生长,其机制与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有关,且凋亡率随BCNU作用的时间和剂量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11.
Background Treating intramedullary spinal cord gliomas is a big challenge because of limited options, high recurrence rate and poor prognosis. An intramedullary glioma model is prerequisite for testing new treatments.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establishment of a rodent intramedullary glioma model and presents functional progression, neuroimaging and histopathological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tumour model. Methods Fischer344 rats (n=24) were randomized into two groups. Group 1 (n=16) received a 5 pl intramedullary implantation of 9L gliosarcomal (105) cells. Group 2 (n=8) received a 5 pl intramedullary injection of Dulbecco's modified Eagle medium. The rats were anesthetized, the spinous process of the T10 vertebra and the ligamentum flavum were removed to expose the T10-11 intervertebral space and an intramedullary injection was conducted into the spinal cord. The rats were evaluated preoperatively and daily postoperatively for neurological deficits using the Basso, Beattie and Bresnahan scale. High resolutio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es were acquired preoperatively and weekly postoperatively. When score equal to 0, rats were sacrificed for histopathological examination. Results Rats implanted with 9L gliosarcoma cells had a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median onset of hind limb paraplegia at (16.0±0.4) days, compared with rats in the control group in which neurological deficits were absent. Imaging and pathological cross sections confirmed intramedullary 9L gliosarcoma invading the spinal cord. Rats in the control group showed no significant functional, radiological or histopathological findings of tumour. Conclusions Rats implanted with 9L cells regularly develop paraplegia in a reliable and reproducible manner. The progression of neurological deficits, neuroimaging and histopat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intramedullary spinal cord gliomas in rats is comparable with the behaviour of infiltrative intramedullary spinal cord gliomas in patients.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3种不同术式建立反流性食管炎动物模型的意义.方法:雄性8周龄SD大鼠70只,随机分成4组.对照组(10只)开腹后不做任何切除缝合,然后关腹.其余60只均分为3组,分别采用食管空肠吻合、食管十二指肠吻合和食管空肠吻合 胃切3种术式建立反流性食管炎模型.术后12周处死动物,观察大鼠一般情况、食管病变情况.结果:3个模型组均出现程度不同的反流性食管炎,其中食管空肠吻合组、食管十二指肠吻合组殚食管病变较重,Barrett's食管发生率(6/14和5/13)高于食管空肠吻合 胃切组(0).结论:运用该3种手术方式均可成功建立反流性食管炎动物模型.胃酸及十二指肠液混合反流在反流性食管炎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立体定向大鼠脑内SHG-44人脑胶质瘤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建立大鼠SHG-44脑胶质瘤模型的方法。方法:选用雄性Wistar大鼠,接种前连续3 d用地塞米松1 mg/100 g体重灌胃;在立体定向条件下选取大鼠脑右侧尾状核区为靶点,接种2×105个处于对数生长期的SHG-44细胞,接种后观察大鼠生长状态,分别于第1、2周进行核磁共振(MRI)检查。在实验第2周时解剖标本,行组织病理和GFAP免疫组化检查。 结果:接种1周后核磁共振检查,脑内形成实体瘤;HE染色组织病理证实是胶质瘤,GFAP免疫组化阳性;成瘤率约60%。 结论:用预先免疫抑制的方法,成功建立了大鼠脑内人胶质瘤模型。  相似文献   

14.
糖尿病大鼠血管性痴呆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建立合适的慢性实验性糖尿病大鼠血管性痴呆(VaD)模型。方法: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诱导慢性实验性糖尿病(DM)大鼠模型,永久性结扎双侧颈总动脉制作VaD模型。行为学筛选合格的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Sham)、DM组、VaD组和DM VaD组。观察术后2周、4周、8周大鼠的一般状况,并应用Y-迷宫观察其空间定向学习和记忆的能力。结果:DM组手术4周后出现学习记忆能力下降。VaD组和DM VaD组在术后2周即出现学习记忆能力下降,并呈逐渐下降趋势;DM VaD组较同期的VaD组下降更为严重。结论: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经颈动脉结扎后成功建立了VaD模型,可用以进一步研究糖尿病与VaD发病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Wistar大鼠C6胶质瘤脑移植模型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观察C6胶质瘤大鼠脑移植模型,了解该模型的生物学特点,以帮助实验中有效应用。方法 Wistar大鼠20只,将活性较好的C6胶质瘤细胞微量移植入大鼠大脑半球,观察肿瘤生长特点及行为学改变。结果肿瘤移植后第3天,TW2即可出现轻微高信号改变。15/18的大鼠在第5天至少能看到2个层面的信号改变。16/18的大鼠在第11天能看见实质性肿瘤。13/18的大鼠第14天生长至半侧大脑的1/2。14/18的大鼠第20天大部分肿瘤达到半侧大脑的2/3,部分生长至对侧半球。结论实验可能的最佳时间窗在14~18 d。同时,肿瘤移植的初始细胞浓度、细胞活性和移植部位可能也对实验时间窗会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6.
曹芳  黄晓阳  葛素梅  许科  陈莉 《重庆医学》2015,(27):3805-3807
目的:研究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患者窗口期的子宫内膜容受性,构建 EMs大鼠内膜窗口期动物模型。方法取性成熟 SD 大鼠22只,通过手术将 SD 大鼠自体子宫内膜组织移植至同侧腹壁及对侧子宫系膜上,建立诱发型 EMs 大鼠动物模型。术后4周随机选取2只大鼠解剖观察异位内膜的生长情况,确定造模成功后,将 EMs 模型大鼠与雄鼠同笼交配,次日观察阴栓,妊娠第5天剖腹观察20只模型大鼠异位内膜的存活情况,并对在位子宫内膜及异位内膜进行组织形态学观察。结果20只妊娠第5天大鼠均有明显的异位病灶,在腹壁及系膜上均呈小包块样生长,且与周围组织有不同程度的粘连,光镜下见异位子宫内膜形态具有正常子宫内膜基本组织结构,EMs 大鼠造模成功;所有 EMs 模型大鼠与雄鼠同笼交配次日均见阴栓,妊娠第5天大鼠非手术侧子宫腔内不同程度积液,在位及异位内膜均处于分泌期。结论通过自体子宫内膜移植法成功建立了 EMs 大鼠模型;EMs 模型大鼠子宫内膜处于胚胎着床窗口期,为研究 EMs 子宫内膜容受性提供了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7.
目的建立稳定的胆道外引流和胆汁收集的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方法在"双袖套法"技术基础上,引入大鼠躯干"马甲"式外固定器保护胆道引流管和胆汁收集装置。结果大鼠胆道外引流原位肝移植手术60次,手术成功率93.3%(56/60)。术后1d、1周和4周存活率分别为86.7%(52/60)、76.7%(46/60)和68.3%(41/60)。因胆瘘和胆道梗阻死亡各3例(10.0%)。结论本大鼠肝移植模型胆道外引流稳定,胆道并发症发生率低,可为肝移植后胆汁生物学分析研究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建立兔脑内血肿动物模型。方法 :家兔 16只平均分为 2组。采用二次注血法 ,首次注血 0 2ml,30min后注入其余血量 ,2组分别于 1d和 2d断头处死。用CT观察血肿形态并行病理检查。结果 :2组血肿体积及形态相对一致 ,能有效避免自体血从针孔溢出。结论 :以自体血并采用二次注血法制作的脑内血肿动物模型操作简单 ,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