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丙泊酚全麻时应用右美托咪啶后脑电双频指数(BIS)预测镇静深度的准确性。方法: 普外科需接受全身麻醉的择期手术患者120例,男48例,女72例,年龄20~50岁,体质量41~68 kg,ASA分级Ⅰ或Ⅱ级。将患者随机分为3组:丙泊酚组、右美托咪啶0.5 μg/kg+丙泊酚组(M0.5P组)和右美托咪啶1.0 μg/kg+丙泊酚组(M1.0P组),每组40例。M0.5P和M1.0P组分别用微量泵输注右美托咪啶0.5和1.0 μg/kg,泵注持续时间为10 min,丙泊酚组则泵注生理盐水,将3组患者随机分为5个亚组,每亚组8例,在输注右美托咪啶或生理盐水结束后5 min,效应室靶控丙泊酚,浓度分别设定为0,1,2,3和4 mg/L,3 min后记录患者OAA/S评分和BIS,OAA/S评分≤2分时判定为意识消失。结果: M1.0P、M0.5P和丙泊酚组BIS对OAA/S预测概率分别为0.96、0.92和0.95,M1.0P、M0.5P和丙泊酚组BIS对意识消失预测概率分别为0.94、0.92和0.97,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6 7)。结论: 丙泊酚输注前应用右美托咪啶不会影响BIS对镇静深度和意识消失预测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右旋美托咪啶对丙泊酚TCI(靶控输注)时抑制病人气管插管交感反应的半数有效浓度(EC50)。方法选择择期全麻病人(ASAⅠ~Ⅱ级)57例,随机分为高剂量组(1.0μg/kg右旋美托咪啶)、低剂量组(0.5μg/kg右旋美托咪啶)和芬太尼组(2μg/kg)3组。恒速15 min微泵输注完,同时丙泊酚血浆靶控输注开启,15 min即进行气管插管,插管前3 min给予顺阿曲库铵0.2 mg/kg。按序贯法测定丙泊酚TCI的EC50值。结果高剂量组、低剂量组和芬太尼组纳入计算结果的病人数分别为19例、20例和18例。3组麻醉诱导插管前镇静深度(BIS)均达到麻醉深度。3组麻醉诱导过程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均在正常范围。各组丙泊酚TCI抑制气管插管交感反应的EC50值高剂量组为3.92μg/mL,低剂量组为4.75μg/kg,芬太尼组为4.17μg/mL。3组EC50比较高剂量组低于芬太尼组(P〉0.05),高剂量组低于低剂量组(P〈0.05),芬太尼组低于低剂量组(P〈0.05)。结论 1.0μg/kg右旋美托咪啶比0.5μg/kg右旋美托咪啶更有效地抑制了丙泊酚TCI时气管插管交感反应。1.0μg/kg右旋美托咪啶与2μg/kg芬太尼对丙泊酚TCI抑制气管插管交感反应的效果相当。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啶滴鼻用于小儿术前的镇静效果、面罩吸入时接受度。方法:选择行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术患儿60例,随机分为3组:右美托咪啶1.0μg/kg组(D1.0组)、右美托咪啶0.5μg/kg组(D0.5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各20例。3组患儿于术前30分钟分别给予:右美托咪啶1.0μg/kg(D1.0组)、右美托咪啶0.5μg/kg(D0.5组)和生理盐水(C组)滴鼻。结果:(1)入睡时间D1.0组(19.86±4.55分钟)快于D0.5组(27.33±4.10分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苏醒时间:D1.0组为23.36±7.55分,D0.5组为24.84±8.21分,对照组15.62±6.85分,D1.0组与D0.5组明显长于C组(P〈0.05)。(3)镇静满意率:D1.0组16例(80.0%),D0.5组11例(55.0%),对照组2例(10.0%)。镇静满意率比较D1.0组〉D0.5组〉C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啶术前滴鼻用于小儿镇静效果满意,平稳地接受面罩吸入诱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右旋美托咪啶对丙泊酚TCI(靶控输注)时抑制病人气管插管交感反应的半数有效浓度(EC50)。方法选择择期全麻病人(ASAⅠ~Ⅱ级)57例,随机分为高剂量组(1.0μg/kg右旋美托咪啶)、低剂量组(0.5μg/kg右旋美托咪啶)和芬太尼组(2μg/kg)3组。恒速15 min微泵输注完,同时丙泊酚血浆靶控输注开启,15 min即进行气管插管,插管前3 min给予顺阿曲库铵0.2 mg/kg。按序贯法测定丙泊酚TCI的EC50值。结果高剂量组、低剂量组和芬太尼组纳入计算结果的病人数分别为19例、20例和18例。3组麻醉诱导插管前镇静深度(BIS)均达到麻醉深度。3组麻醉诱导过程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均在正常范围。各组丙泊酚TCI抑制气管插管交感反应的EC50值高剂量组为3.92μg/mL,低剂量组为4.75μg/kg,芬太尼组为4.17μg/mL。3组EC50比较高剂量组低于芬太尼组(P>0.05),高剂量组低于低剂量组(P<0.05),芬太尼组低于低剂量组(P<0.05)。结论 1.0μg/kg右旋美托咪啶比0.5μg/kg右旋美托咪啶更有效地抑制了丙泊酚TCI时气管插管交感反应。1.0μg/kg右旋美托咪啶与2μg/kg芬太尼对丙泊酚TCI抑制气管插管交感反应的效果相当。  相似文献   

5.
毕彩姣  李萍  熊添  魏栋  樊宏 《中外医疗》2014,(29):147-148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Dex)与利多卡因对丙泊酚注射痛的影响。方法选择全麻患者120例,随机分为4组:生理盐水组(S组)、Dex低剂量组(D1组)、Dex高剂量组(D2)组和利多卡因组(L组),每组30例。D1和D2组患者分别预先静脉输注Dex0.4μg/kg和1.0μg/kg;L组患者给予利多卡因1.0 mg/kg;S组则给予等容生理盐水(10 m L),均在10 min注射完毕。然后各组患者静脉注射丙泊酚10 mg(1 m L),2 s内推注完毕。记录患者疼痛评分、镇静评分,记录低血压、心动过缓及输注并发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其余各组丙泊酚注射痛发生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2组和L组的疼痛率明显低于D1组;D2组患者镇静评分明显高于其他3组,D1组镇静评分高于S组,L组和D1组无明显差异。D2组的心动过缓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3组。结论预先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定0.4μg/kg、1.0μg/kg和利多卡因1.0 mg/kg可以有效减轻丙泊酚的注射痛,尤以右美托咪定1.0μg/kg和利多卡因1.0 mg/kg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右美托咪啶和丙泊酚用于成人局麻眼底手术的镇静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 择期眼底手术患者40例,年龄20~60岁,ASA Ⅰ~Ⅱ级,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啶组(D组)和丙泊酚组(P组),每组20例.D组负荷量0.8μg/kg,维持量0.3 μg/(kg·h);P组负荷量0.5 mg/kg,维持量2.5 mg/(kg-h)...  相似文献   

7.
惠萍  陈兰仁  唐朝亮  王松 《海南医学》2020,31(19):2487-2490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啶联合丙泊酚对开胸食管癌根治术患者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8月间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西区择期行开胸食管癌根治术术后苏醒期发生躁动的患者50例,以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丙泊酚组(P组)和丙泊酚+右美托咪啶组(D组),每组25例,P组患者单纯给予丙泊酚,首剂量0.5~1 mg/kg,之后根据情况可多次给药,D组患者则给予丙泊酚与右美托咪啶,首剂量丙泊酚0.5~1 mg/kg,随后泵注右美托咪啶0.5μg/kg (5~10 min),之后根据情况可追加丙泊酚。目标镇静范围Richmond烦躁-镇静评分(RASS)-2~+1分。所有患者根据疼痛评分给予羟考酮镇痛。分别记录两组患者不同时点的血压(MAP)、心率(HR)和血氧饱和度(SpO2),统计两组患者拔管后各时点达到RASS目标分值的比例,同时记录丙泊酚及羟考酮总使用量,记录第一次给药至拔管时间及恢复室停留时间。结果 D组与P组患者在拔管时的HR [(59.9±5.5)次/min vs(87.6±9.1)次/min]、MAP [(80.6±7.8) mmHg vs (95.3±8.7) m...  相似文献   

8.
孙浩  薄惠龙  李艳 《吉林医学》2014,(5):937-939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啶复合丙泊酚用于无痛胃镜检查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自愿行无痛胃镜检查的患者60例,分为四组,A组泵注右美托咪啶(1μg/kg,n=15例),B组右美托咪啶(1μg/kg)泵注复合丙泊酚(1 mg/kg,n=15例),C组右美托咪啶(1μg/kg)泵注复合丙泊酚(2 mg/kg,n=15例),D组单纯丙泊酚(2~2.5 mg/kg,n=15例),观察并记录推注丙泊酚前(T0)、胃镜检查开始时(T1)、胃镜通过咽喉部时(T2)、检查完成时(T3)4个时点的镇静评分、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和血氧饱和度(SpO2)并记录术中体动反应个数、清醒后患者的遗忘程度、不适感觉和满意度。结果:T1、T2、T3时点B组、C组、D组OAA/S评分明显低于A组(P<0.05),B组与C组镇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体动个数A组与B组、C组比较,T1、T2时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血流动力学及呼吸的影响T1~T3时点,A组、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啶复合丙泊酚用于无痛胃镜患者,既减少了丙泊酚的平均用量,又降低了患者围术期呼吸循环抑制的风险,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鼻内给予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啶与口服水合氯醛在患儿心脏彩超检查中镇静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单盲对照研究方法,收集接受心脏彩超检查需实施中深度镇静的患儿243例,ASAⅠ~Ⅱ级,年龄2个月~35个月。患儿随机分为四组,分别口服水合氯醛50 mg/kg(CH组)和鼻内给予右美托咪啶1.0μg/kg(D1组)、1.5μg/kg(D2组)、2.0μg/kg(D3组),比较各组患儿入睡时间、苏醒时间、检查时间、总镇静时间、镇静成功率、不良反应、患儿对药物的接受程度等。结果 D1、D2、D3组的镇静起效时间快于CH组(P0.01),CH组苏醒时间最长,接着依次是D3、D2、D1组(P0.01),各组总镇静时间的差异情况与苏醒时间的差异相似(P0.01)。各组镇静成功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CH组患儿对药物的接受程度与D1、D2、D3组存在差异(P0.01)。结论右美托咪啶滴鼻和口服水合氯醛均可安全有效的应用于小儿心脏彩超检查镇静,右美托咪啶滴鼻起效和苏醒时间都快于口服水合氯醛,小儿更易接受滴鼻给药方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啶对舒芬太尼抑制老年患者腹部手术切皮时体动反应的半数有效效应室靶浓度( EC50)的影响。方法择期行腹部手术患者50例,性别不限,年龄60~65岁,体重50~70kg,ASA分级Ⅰ级或Ⅱ级,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啶组(D组)和对照组(C组)。 D组用右美托咪啶0.5μg/mg加入20ml生理盐水10min内静脉泵注,C组用等量生理盐水静脉泵注。舒芬太尼靶控浓度从0.20μg/L开始,相邻靶浓度之间的比率为1.2。先行输注舒芬太尼,待其效应室浓度达0.07~0.09μg/L后开始输注丙泊酚,血浆靶浓度为2.4mg/L。达平衡后给予司考林1.5mg/kg,90s后插管(气管导管及声门充分表麻)接麻醉呼吸机行机控呼吸,10min后切皮,记录切皮1min内有无体动反应。然后静脉注射0.6mg/kg罗库溴铵,继续进行手术。记录切皮时各组舒芬太尼用量和患者有无体动反应。结果 D组19例入选,C组18例入选。 D组和C组各有7例患者切皮时出现体动反应。 D组舒芬太尼抑制切皮时体动反应的EC50为0.1148μg/L,95%可信区间为0.1055~0.1249μg/L;C组舒芬太尼抑制切皮时体动反应的EC50为0.1454μg/L,95%可信区间为0.1339~0.1580μg/L,D组比C组减少21%(P<0.05)。结论手术前缓慢静脉注射0.5μg/kg右美托咪啶可显著减少舒芬太尼抑制老年患者腹部手术切皮时体动反应的半数有效浓度和舒芬太尼的用量。  相似文献   

11.
近年新生儿、婴儿、成人麻疹患者逐年增加,临床表现一般仍较典型,成年人麻疹患者全身中毒症状较重。麻疹抗体检测结果阳性是主要的诊断依据。麻疹发病的双相移位的机理可能是,免疫保护力不足,婴儿出生时麻疹抗体力低。孕期母传胎的麻疹抗体减弱,母经乳汁传给婴儿的抗体减弱,成人麻疹抗体水平逐年下降。预防措施是怀孕前给予育龄妇女麻疹疫苗接种,鼓励母乳喂养,麻疹疫苗计划免疫适当提前,在成人追加麻疹疫苗的免疫,加强病毒变异的研究等。  相似文献   

12.
尿液pH值对红细胞检验影响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通过尿液 pH值对红细胞检验影响的观察 ,更加科学、准确地诊断血尿和血红蛋白尿。[方法 ]采用干化学分析仪检测和尿液显微镜红细胞计数 ,观察 180例正常人尿标本加入正常人血标本后 ,不同 pH值 ,不同时间内 ,观察红细胞溶解情况。 [结果 ]pH <5 .5以下时 ,随着时间的延长 ,红细胞溶解现象明显。 1h后观察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2h后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pH <5 .5时对红细胞计数影响较大 ,易致红细胞发生溶解现象 ,出现假性血红蛋白尿 ,对血尿和血红蛋白尿很难区分 ,给临床诊断造成不便 ,更易引起漏诊和误诊。  相似文献   

13.
醋柳黄酮缓释片的药动学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醋柳黄酮缓释片在家犬体内的药动学过程,测定其药动学参数,计算缓释片相对于普通片的生物利用度。方法:将实验动物分为两组,分别用醋柳黄酮缓释片和普通片进行口服给药,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药物浓度,应用3P97软件求算药动学参数。结果:醋柳黄酮缓释片及普通片的tm ax分别为4.87 h和2.87 h,Cm ax分别为每小时0.46μg.L-1和每小时0.56μg.L-1,缓释片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11.7%。结论:醋柳黄酮缓释片与普通片均符合一室模型,缓释片与普通片具有生物等效性,且醋柳黄酮缓释片有明显的缓释效果。  相似文献   

14.
报告20例主动脉窦瘤破裂修复术的结果。17例男性,3例女性。年龄7~56岁。痊愈19例,另一例因急性肾功能衰竭一周后死亡。作者就发病机理,诊断和合并畸形的处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目的以研究方法LiPA(Line Probe Assay)分析VacA等位基因的表达,了解幽门螺旋杆菌致病机理的理解。方法从三个不同城市87位进行胃镜检查患者的胃粘膜中培养出幽门螺旋杆菌,提取DNA,用LiPA方法分析VacA等位基因。结果(1)87位患者以sic(88.5%)和m2a(63.2%)分布为主,未发现s1b和s2;(2)混合菌株感染率为41.4%,远远高于西方国家,其中上海的混合感染率最高(62.5%),与北京(41.0%)和南宁(20.8%)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3)北京、海、南京三个不同城市s1、m等位基因亚型分布率存在差异;(4)溃疡病和非溃疡病患者m1和m2的分布率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我国幽门螺旋杆菌多重菌株感染率较高,不同的m基因型与消化性溃疡的发生无显著性相关。  相似文献   

16.
以^3氢-胸腺嘧啶核苷放射自显影法及HE染色,观察并分别测定了18例正常子宫内膜增殖中期,15例增殖晚期的腺上皮细胞或间质细胞的标记指数、分裂指数。结果显示:子宫内膜增殖晚期腺上皮细胞或间质细胞之LI均明显高于增殖中期。同时,增殖晚间质细胞之MI也明显高于增殖中期,即此两种细胞在增殖晚期中增生明显,其增生状态初步获得了定位定量测定的正常值。  相似文献   

17.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36):77-79
目的探讨对上颌骨牙源性囊肿患者进行囊肿彻底刮除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科在2010年1月~2017年9月收治的73例上颌骨牙源性囊肿患者行囊肿彻底刮除手术治疗,对患者术区肿胀消退、术后伤口感染、伤口愈合、牙龈再附着、术后复发、骨质改建、骨质修复等情况随访观察。结果 73例患者术后肿胀消退时间为1~4 d。73例患者术后均未发生伤口感染,伤口均一期愈合。所有患者牙龈再附着情况好,术后均未见复发。术后未见并发症。骨质改建效果好,骨质修复的效果因影像学资料过少,缺乏客观依据,暂不下有效结论。结论对上颌骨牙源性囊肿患者进行囊肿彻底刮除手术,术后患者的恢复情况良好,值得在临床治疗上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解决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中神经压迫。方法对1980~1998年再手术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讨论分析再手术原因,再次手术前影像学检查,观察病理变化以确定再手术方法。结果对11例随访6个月~1年,优7例(68.4%),良3例(36.8%),差1例(2.8%)。结论初次手术前详细查体和分析X线片,术中用导尿管和神经剥离探查,尽量避免髓核遗留,手术范围不宜太大,尽量减少对软组织和脊柱结构的破坏,避免形成硬膜囊与神经根粘连而致单纯形疤痕。  相似文献   

19.
扩张兔皮肤超微结构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目的:动态观察扩张兔皮肤超微结构的变化。方法:选用2--3kg新西兰大白兔64只,分为2大组,快速扩张组和常规扩张组,每组32只,每大组再分为4组,为扩张完成后即时、1周、12周、24周组。每组8只,其中4只为实验组,另4只植入扩张器不扩张作为对照组。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各组皮肤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表皮扩张后经历--由扩张刺激引起的创伤至完全修复的过程。扩张后即时真皮中成纤维细胞大量增生,功能由静止转向活跃,胶原纤维碎裂成片,弹力纤维部分断裂,炎症细胞浸润;扩张后1周常规扩张组基底膜连续性基本恢复。显示成纤维细胞合成功能活跃。扩张后12周、24周,成纤维细胞趋于稳定、形态狭长,部分胶原排列紊乱,部分有似癜痕样改变。结论:扩张刺激可致兔皮肤创伤。扩张后真皮不可完全修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芹黄素对大鼠缺血视网膜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30只Long-Evans大鼠用动脉结扎法造成视网膜缺血模型,其中治疗组20只腹腔注射芹黄素,对照组10只注射溶媒二甲基亚酚。用视觉电生理仪检查视网膜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芹黄素治疗组视网膜功能恢复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芹黄素能促进大鼠缺血视网膜的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