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院 1989~ 1998年 6月 ,收治胆道蛔虫症 4 8例 ,主要采用中西医结合和手术进行治疗 ,获得满意的效果。手术 2例 ,无死亡病例 ,现分析讨论如下。1 一般资料4 8例中男 18例 ,女 30例 ,女性多于男性 ,年龄 6~2 8岁 32例 ,占 66% ,2 8岁以上 16例 ,占 33% ,最小年龄 5岁 ,最大年龄 70岁 ,以青少年较多。腹痛 :剑突下阵发性绞痛或钻顶样痛 18例( 37.5% ) ,钝痛 10例 ( 2 0 % ) ,11例为持续性胀痛 ,疼痛向肩背部放射 ( 2 2 .9% )。体征 :发热 2 5例 ( 52 % ) ,其中体温在 37~ 38℃ 2 0例 ( 4 1% ) ,38℃以上 3例 ( 6% )。黄疸 10例 ( 2 0 % )…  相似文献   

2.
陈小平 《中国针灸》1998,18(1):22-22
胆道蛔虫症是常见急腹症之一,发作时病人十分痛苦,一般内科方法缓解腹痛快者需半小时以上,慢者达数小时甚至数天。笔者自1992年1月以来,采用针刺至阳穴治疗胆道蛔虫症36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36例中,男10例,女26例;年龄17~58岁,平均33岁;发病时间最短2小时,最长14小时,其中2~4小时18例,5~10小时12例,11~14小时6例。大部分病人在外院应用阿托品、维生素K3等治疗无效。1.2 临床症状与体征 全部病例均有典型的突发性剑突下阵发性绞痛,有钻顶感,疼痛向背部及右肩胛放射30例,呕吐34例,8例吐出蛔虫1~2条…  相似文献   

3.
肖勤 《江西中医药》2000,31(5):26-26
我院 1 994年至 1 998年用中药驱蛔止痛汤治疗胆道蛔虫症 68例 ,均获良好效果 ,一般服用 2剂后病情即可缓解 ,现简要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68例均属急诊住院病人 ,其中男性 1 7例 ,女性 5 1例 ;年龄最大 62岁 ,最小1 1岁 ,40岁以下 5 3例 ,以青年女性居多 ;住院天数最长 8d,最短 1 d,平均住院 3 .5 d。本组病情大致相似 ,临床都有上腹部剑突右下方阵发性剧烈绞痛或钻顶样痛 ,但腹部平坦、柔软 ,压痛轻 ,无反跳痛 ,疼痛间歇期则如常人等典型的胆道蛔虫症症状与体征 ,3例为非典型病例 ,所有病例均经 B超检查确诊 ,疗效由 B超复查验证。2 …  相似文献   

4.
蛔厥症颇似现代医学的胆道蛔虫症,是小儿常见的急腹症.笔者自1972年8月至1993年12月,采用自拟胆蛔合剂治疗该症120例,获得较满意的效果.现小结如下.1 一般资料120例均为门诊及住院患儿.其中男76例,女44例;年龄最小4岁,最大14岁,其中7~14岁98例,占82%;农村86例,占72%,城市34例,占28%;疗程最短3天,最长8天,一般3~6天.合并胆道感染22例,占18%.全部病例均有突然发作的上腹部阵发性剧烈绞痛,呈钻顶样,剑突下或稍偏右有固定压痛,无肌紧张,痛时辗转不安,身出冷汗,四肢厥冷,面色苍白,恶心呕吐胆汁或蛔虫.本组病例均未采用特殊检查方法,仅根据以上典型临床症状及体征即可确诊.  相似文献   

5.
1964年2月至1965年3月间,我院用中药治疗胆道蛔虫病32例,其中门诊治疗者21例,住院治疗者11例。均有吐蛔和便蛔史。男性10例,女性22例。年龄最小者5岁,最大者50岁以上;以10~20岁者为多,有13例。诊断依据(1)腹痛和放射痛:剑突下剧痛、绞痛、胀痛,多为突然发作,疼痛常向腰或肩、背部放射;间歇时期,则如常人。(2)恶心呕吐,呕吐胆汁,甚至吐出蛔虫;恶心呕吐常随阵痛而发生。(3)腹部体征:早期肌张力不增强,创突下偏右侧有恒定的触痛点;后期则因胆系受感染,可有右上腹肌张力增加及触痛。(4)发冷发热:病初体温改变不大,多数  相似文献   

6.
作者自1976年~1985年,运用安蛔汤治疗湿热型胆道蛔虫病42例。现小结于下:一般资料 42例中男18例,女24例;年龄3~15岁者26例,16~49岁者16例;并发热者5例,无发热者37例。诊断标准1.有典型的胆道蛔虫病的临床表现:突发右上、中腹阵发性绞痛,或有钻顶感;畏寒发热,一般初发时无发热,发作时间长,有感染时发热多见;恶心呕吐,一般患者都有,吐出物为胃内容物,有时有胆液和蛔虫。2.有典型的胆道蛔虫病的体征,右中、  相似文献   

7.
胆道蛔虫症属祖国医学“蛔厥”范畴,系肠蛔虫病的一种并发症。笔者在基层乡镇卫生院工作时,用辨病及辨证相结合的方法,以自拟安蛔汤为主治疗胆道蛔虫,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1 辨病依据1.1 腹部体征上腹部或右上腹部胆囊区阵发性剧烈绞痛、间歇期可不痛,患者自觉心窝部有“钻顶”感。腹部症状严重而局部体征轻微,仅上腹部剑突下偏右下方有轻度触痛,无肌卫。如合并胆道感染,可引起发热。可触到右上腹肌紧张。1.2 有肠蛔虫病史发作时恶心呕吐,吐蛔者更具诊断价值。2 辨证分型胆道蛔虫症就其临床症状的观察可划分为三型。即偏热型、寒热错杂…  相似文献   

8.
四逆散合金铃子散加减治疗胆道蛔虫症4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笔者用四逆散合金铃子散加减,辨证治疗胆道蛔虫症40例,收到较满意的效果,现总结如下。一、一般资料:40例中,男22例,女18例。6~14岁24例,15~25岁12例,26岁以上4例。年龄最大45岁,最小6岁。孕妇5例。二、症状与体征:40例均有典型右上腹部阵发性剧烈绞痛,剑突下压痛明显,其中有呕吐者28例,(吐蛔虫18例),多数患者形体消瘦,面色萎黄,精神萎顿,痛苦病容,痛甚则汗出肢冷。巩蟆有虫斑者14例,舌质  相似文献   

9.
笔者自1988年2月~1998年8月试用维生素K1和维生素C联合治疗胆道蛔虫症46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1988年2月~1998年8月我院收治的胆道蛔虫症患儿86例,入院前未用任何解痉或止痛药。年龄4~14岁。典型发作症状:有剑突下阵发性“钻顶样”剧?..  相似文献   

10.
<正> 近五年来笔者采用左旋咪唑与异丙嗪同时内服治疗46例胆道蛔虫症,取得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一、一般资料:患儿大多数来自农村,男性26例,女性20例,年龄最小6岁,最大14岁,住院39例,门诊7例,共46例。 二、诊断依据:1.突然起病诉上腹部或剑突下阵发性绞痛或钻顶样痛。 2.疼痛发作时患儿常呻吟不止,大汗淋漓,辗转不安,面色苍白。在发作时临床严重症状与轻微的体征不相符合。  相似文献   

11.
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驱蛔通下法共治疗小儿胆道蛔虫病24例,临床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24例中,农村儿童18例,城市儿童6例;男性20例,女性4例;年龄最小2.5岁,最大13岁。  诊断依据:①剑突下突然发生阵发性绞痛,呈钻顶样,常伴有恶心呕吐,有吐蛔虫或粪便排虫史,大便检查可找到蛔虫卵。②剧烈腹痛而局部体征轻微,右上腹剑突下偏右侧有小范围压痛,无腹肌紧张。③合并胆道感染,可有畏寒发热,剑突下偏右可持续性隐发性疼痛,压痛加重,且有腹肌紧张,白细胞升高。3 治疗方法  嘱患儿禁食,以免导致腹痛与呕吐,注重全身治疗,补充液体,纠…  相似文献   

12.
1临床资料一般资料,本组100例,男42例,女58例。年龄6~14岁46例,15~30岁48例,30岁以上6例。病程最短2小时,最长4天。本组均见发病急骤,剑突下或右上腹突然发生钻顶样剧烈绞痛,可放射至右肩部。发作时疼痛难忍,恶心呕吐,可吐出胆汁或蛔虫,发作时剑突下方有轻度压痛与反跳痛,待发作过后体征减轻,甚至消失,这种症状严重而体征轻微的不相称现象,是胆道蛔虫病的主要特征。化验检查:粪便、呕吐物中可查到蛔虫卵。B型超声波检查:纵切胆道内可见一平行光带,横切呈靶环征。2治疗方法方用乌梅丸加减。药用乌梅209,山植209,细辛s…  相似文献   

13.
急腹痛是临床中的常见病,笔者用维生素K_3.足三里穴位注射治疗急腹痛,效果满意.1 一般资料治疗急腹痛80例,男性48例,女性32例;年龄最大者62岁,最小者15岁.其中胆道蛔虫症6例,胆石症13例,胆道术后综合症3例,肾绞痛15例,胃肠痉挛9例,胰腺炎6例,急性胃肠炎17例,肠粘连3例,肠蛔虫症8例.2 治疗方法嘱患者仰卧或坐位,在足三里穴局部作常规消毒,用5ml注射器,6~7号针头,吸取维生素K_3 2ml(8mg).垂直进针,得气后抽无回血,快速注射1ml,病人有较明显的麻胀感,出针后用酒精棉球轻压穴位片刻即可.然后用同法注射另一侧.  相似文献   

14.
我們应用驅蛔湯治疗胆道蛔虫病32例,效果很为滿意。茲将治疗經驗介紹如下。一、病例选择本組所有病例均系由西医明确診断为胆道蛔虫病。其診断依据是:1.疼痛部位均在上腹部剑突下及右側肋下;2.疼痛特点为发作急,系陣发性的剧痛钻痛,拒按,伴有呕吐胃中容物及清水或蛔虫:3.粪便鏡检蛔虫卵阳性;4.以往有腹痛拉蛔史。  相似文献   

15.
蛔虫引起的腹痛,包括胆道蛔虫症,蛔虫性肠梗阻,阑尾蛔虫症及一般蛔虫性腹痛,我们用1%普鲁卡因俞穴注射治疗33例,收到较为满意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一、方法: 胆道蛔虫取胆俞穴(第十胸椎下旁开1.5寸),  相似文献   

16.
笔者自1980年以来用自制“驱蛔汤”治疗蛔虫病86例,其中胆道蛔虫11例,肠道蛔虫66例,蛔虫性肠梗阻9例。经治疗后,除1例胆道蛔虫并发阻塞性黄疸服药2剂无效外,其余均治愈。其中71例服1剂痛止、2剂排虫,14例服3剂而愈。乌梅20~30克,花椒3~5克,大黄5~10克(后下),枳壳3~6克,黄连2~5克,鲜苦楝根白皮(去粗皮)30~60克。一日1剂,水煎,日分二次服。有中焦寒象者加干姜3~5克,大便溏者大黄减量。郑××,女,10岁。1983年3月25日入院。患儿两天前感脐周隐痛不适,一天前突发剑突下阵发性钻顶样疼痛,痛及右肩,时欲呕吐,曾吐蛔虫1条。纳差便结。体查:剑突下偏右轻度压痛,腹软,可扪及条索状物。脉弦缓,舌淡苔薄白。诊为胆道蛔虫。取上方,1剂痛  相似文献   

17.
一般资料共治1422例,男56例,女87例,18岁以下43例,19~30岁29例,31~50岁54例,50岁以上16例。胆道蛔虫症40例次;肝胆结石症61次;急性胆囊炎和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36例次;胆道术后痛2例次;胰腺炎1例次;原因不明2例次,随机分为治疗和对照两组。治疗方法主穴:胆囊穴、支沟、阳陵泉。配穴:外丘、日月、中脘。发热者加曲池、阳辅;呕吐者加中脘、内关。用泻法,留针15分钟。对照组:肌注或静滴654-2注射液10~20mg/次。治疗效果针刺16分钟内疼痛消失,患者安静,并维持1~2小时以上者为显效;15~30  相似文献   

18.
“乌梅汤”是根据《伤寒论》乌梅丸化裁而来 ,其治疗肠道蛔虫并发症胆道蛔虫症疗效卓著 ,故将近年治疗的 42例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其中男性 14例 ,女性 2 8例 ,年龄最小的 12岁 ,最大的6 5岁 ;病程长的 3~ 5年 (疼痛反复发作 ) ,最短的数小时 ,一般在 1周左右 ;其中胆道蛔虫症占 2 8例 ,肠虫症占 14例 ;急诊病例 2 0例 ,门诊 12例 ,住院 10例 ;所有胆道蛔虫症均经 B超证实。肠虫症一般符合临床症状、体征或大便查有虫卵或吐蛔、便蛔或胃镜所见。2 治疗方法均以“乌梅汤”治疗。少数呕吐严重、感染重者辅以补液、抗感染治疗。“乌梅汤”…  相似文献   

19.
笔者自 1 997年以来 ,采用穴位注射结合中西药治疗胆道蛔虫症 2 5例 ,并与常规治疗的 1 4例进行对照 ,疗效满意 ,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39例中男性 2 3例 ,女性 1 6例 ;年龄 1 0~ 4 9岁 ,平均2 4 .7岁 ;病程 1小时~ 3天 ,平均 2 .1天。全部病例均为突发阵发性剑突下或右上腹钻顶样剧痛 ,间歇时如常人。伴恶心 ,呕吐者 1 8例。大便均查到蛔虫卵。其中并发胆道感染者4例 ,合并胆囊炎者 2例。本组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 2 5例 ,对照组 1 4例 ,两组年龄及病情无显著性差异 (P>0 .0 5)。治疗方法对照组应用常规抗感染、解痉 ,口服左旋咪唑及对症治…  相似文献   

20.
小儿胃炎由于症状不典型 ,临床上常被误诊为肠蛔虫症、胃肠痉挛、消化不良及肝胆疾病 ,因而延误治疗时机 ,为引起注意 ,现将我科收治的 30例胃炎患儿资料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30例患儿中 ,男 18例 ,女 12例 ;年龄 3~ 7岁 13例 ,>7~ 14岁 17例 ;病程 3个月~ 1a 11例 ,>1~ 2a13例 ,>2~ 3a 4例 ,>3~ 4a 2例。临床症状与体征 :上腹痛14例 ,脐周痛 10例 ,无固定痛 6例 ;有规律痛 7例 ,无规律痛2 3例 ;呕吐 3例 ,厌食 4例 ,腹胀 1例 ,反酸 1例 ,便血 2例 ,合并贫血 2 4例 ;压痛部位 ,上腹压痛 18例 ,脐周压痛 10例。胃肠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