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研究血小板激活因子拮抗剂SRI63-441对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实验大鼠分成3组,对照组未行缺血及药物治疗,再灌注组及SRI63—441治疗组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AD)缺血30分钟后,行再灌注10小时,其中治疗组结扎前1分钟给予SRI63—441(1mg/kg),观察大鼠再灌注心律失常,再灌注区心肌组织中丙二醛浓度、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的变化。结果 SRI63—441能明显降低再灌注时室性心律失常的严重程度,使缺血30分钟再灌注10小时大鼠的心肌梗塞面积从21.6±3.1%降至12.7±2.5%,心肌组织中脂质过氧化最终产物丙二醛(MDA)含量下降,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升高。结论SRI63—441用于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可减少心肌损伤,提示PAF为心肌再灌注损伤的重要介质,而PAF拮抗剂有可能用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计PAF在心肌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麻醉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检测心肌再灌注各时程血液及心肌组织中PAF含量并观察PAF受体拮抗剂的影响。结果:大鼠心肌缺血10min再灌注4h后,大鼠血及心肌组织中PAF含量明显升高并持续较长时间,再灌注前给予PAF受体拮抗剂SRI63—441可使血中PAF略有下降。结论:PAF可能是参与心肌再灌注损伤的重要介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红素氧合酶-1(HO-1)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效果及作用机制。方法采用HO-1的诱导剂钴原卟啉(CoPP)和抑制剂锌原卟啉(ZnPP)分别进行干预处理后,建立大鼠的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观察大鼠再灌注后心肌形态变化;检测血红素氧合酶-1基因在大鼠心肌的表达情况;测定大鼠左心室心肌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结果再灌注前使用CoPP进行预处理,可以诱导HO-1蛋白的表达上调。HO-1蛋白表达上调可以减少缺血-再灌注后的心肌细胞坏死,提高心肌组织中SOD含量并降低MDA的含量。结论CoPP诱导的HO-1过表达可以抑制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细胞坏死,从而减轻心肌的再灌注损伤,其主要机制与抗氧自由基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腺苷对在体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I/R)心律失常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健康Wister大鼠36只,随机分成3组假手术组、对照组、腺苷组,每组12只。开胸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30分钟,再灌注45分钟.制作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假手术组只穿线不结扎冠状动脉。腺苷组于结扎前1分钟给予腺W(0.4ml/kg)左心室内注入,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左心室内注入。观察再灌注室性心动过速(VT)、室颤(VF)发生率和死亡率;检测左心室心肌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丙二醛(MDA)含量。结果①腺苷组大鼠再灌注VT及VF发生率及死亡率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②与对照组比较,腺苷组大鼠SOD活力提高(P〈0.05),而MDA生成量明显减少(P〈0.01)。结论心肌缺血再灌注可导致缺血心肌进一步损伤,腺苷具有抗大鼠I/R心律失常作用,可能与抑制缺血再灌注氧自由基的产生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辛伐他汀预处理对大鼠缺血再灌注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相关机制.方法 通过冠状动脉结扎法建立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实验动物分为假手术组、对照组和辛伐他汀组.辛伐他汀组按照5 mg/(kg·d)的剂量术前7 d起灌胃.观察各组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及心肌细胞超微结构变化,测定梗死心肌面积,检测血清心肌酶谱、脂质水平及心肌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和单核细胞趋化因子(MCP)-1的含量.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辛伐他汀预处理可以:(1)显著降低心律失常评分;(2)显著下调血清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水平;(3)减少再灌注后心肌梗死区面积/缺血危险区面积比;(4)保护再灌注心肌细胞超微结构.各组血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未见差异,辛伐他汀组心肌组织TNF-α、IL-6和MCP-1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辛伐他汀预处理能减轻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这种作用不依赖于其降脂作用,可能与其降低再灌注心肌炎性细胞因子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 1,6 二磷酸果糖 (FDP)的抗再灌注心律失常作用与脂质过氧化的关系。方法 应用硫代巴比妥酸法和肌酸固定法 ,分别测定丙二醛 (MDA)及血清肌酸激酶 (CK)在家兔心肌缺血和再灌注条件下的含量变化。结果 心肌缺血组SD大鼠CK含量升高 (与对照组比较 ,P <0 .0 5 ) ;缺血再灌注组血清CK含量和MDA含量均急剧上升 (与心肌缺血组比较 ,P <0 .0 1) ;FDP组CK含量和MDA含量均显著降低 (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 ,P <0 .0 1)。结论 再灌后心肌损伤加重 ;FDP对再灌注心肌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间歇运动抗心脏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32只大鼠随机分成三组:间歇运动训练组、一次间歇运动组和对照组(假手术组和缺血再灌注对照组),缺血再灌注模型制备前,间歇运动训练组进行高强度间歇运动训练,一次间歇运动组仅进行一次高强度的间歇运动,对照组不运动。采用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方法制备在体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缺血30分钟、再灌注40分钟后检测大鼠血清心肌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活性,心肌抗氧化酶活性和心肌丙二醛(MDA)含量。结果:经间歇运动训练和一次间歇运动预处理的大鼠,血清CK和LDH显著低于对照组,心肌组织SOD和GSH-PX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心肌中MDA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间歇运动训练可能通过提高缺血再灌注心肌的抗氧化能力来实现对其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糖尿病对缺血预适应(IPC)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I/R)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取糖尿病SD大鼠及非糖尿病SD大鼠各30只,建立冠状动脉阻断的在体心肌I/R模型,各分为3组(n=10):假手术(Sham)组开胸后穿线做套环,但不收紧结扎线,持续155min,全程旷置作为基础水平对照;I/R组手术穿线平衡35min后,持续收紧结扎冠状动脉主干造成缺血30min,放松后行再灌注90min;IPC组手术穿线平衡35min后,缺血5min,再灌注5min,反复3次,而后重复I/R组操作。测定各组缺血前及实验结束后的血清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水平,心肌组织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心肌梗死范围以及心肌葡萄糖摄取率。结果非糖尿病大鼠中,I/R组和IPC组CK、LDH活性及MDA含量显著高于Sham组(P<0.01或P<0.05),且I/R组显著高于IPC组(P<0.05或P<0.01);I/R组及IPC组SOD活性显著低于Sham组(P<0.01),且I/R组显著低于IPC组(P<0.05);IPC组心肌梗死面积显著低于I/R组(P<0.05),而心肌葡萄糖摄取率显著高于I/R组(P<0.05)。在糖尿病大鼠中,IPC组与I/R组的上述指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糖尿病可抑制IPC对在体大鼠缺血再灌注心肌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心肌胰岛素抵抗有关。  相似文献   

9.
腺苷后适应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初步探讨腺苷后适应对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48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Sham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缺血后处理组(IPTC组)及腺苷后适应组(ADOP组),每组12只,建立大鼠在体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实验终点测定心肌梗死面积(TTC染色),心肌核因子-κB(NF-κB)mRNA的表达水平(RT-PCR),同时观察心肌组织中白细胞介素-6(IL-6)、丙二醛(MDA)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含量变化,并行心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Sham组心肌组织形态改变不明显,IR组心肌损伤较重,IPTC组及ADOP组中心肌组织病理学损伤较IR组明显减轻。与IR组比较,ADOP组的心肌梗死面积、NF-κBmRNA的表达水平及IL-6、MDA含量明显降低(P<0.01),而SOD含量则显著升高(P<0.01);而ADOP组与IPTC组相比,除NF-κBmRNA的表达及IL-6的分泌稍许降低(P<0.05)外,其他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腺苷后适应可通过抑制再灌注后氧自由基的过量生成及NF-κB活化所诱导的早期炎症反应,增强心肌抗氧化能力,从而发挥保护效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氢饱和生理盐水(氢水)对SD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36只,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手术对照组(对照组)、氢水治疗组(氢水组),每组12只.假手术组只开胸,不做缺血再灌注处理;对照组和氢水组在冠状动脉左前降支阻断血流30 min后行再灌注24 h,造成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氢水组再灌注5 min前以5 ml/kg腹腔注射氢水.对照组和氢水组再灌注24 h后检测左心室收缩压(LVSP)、左心室舒张压(LVDP)、左心室内压最大上升和下降速率[±(dP/dt) max]等心功能指标;用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观察心肌梗死面积,HE染色观察心肌损伤程度,并检测血浆和心肌中丙二醛(MDA)的表达以观察心肌氧化损伤程度,用TUNEL法检测心肌缺血区(area at risk,AAR)心肌细胞凋亡,分光光度法检测心肌凋亡酶caspase-3的表达,免疫组化检测心肌8-羟基鸟嘌呤(8-OHdG)的表达.假手术组在同时间点用相同方法观察或检测上述指标.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氢水组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显著减轻,心肌组织病理性损伤减轻,脂质 和DNA过氧化损伤指标明显减低,心功能显著改善,心肌细胞凋亡减轻,caspase-3表达降低(氢水组0.278±0.092,对照组0.507±0.072),心肌梗死面积显著减少.结论 氢水可以有效减少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对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观察Epo对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血丙二醛(MDA)、肌酐(Cr)、尿素氮(BUN)和肾组织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白介素-6(IL-6)变化。结果:Epo治疗组血浆MDA、Cr、BUN水平较缺血再灌注组显著下降(P〈0.05);肾组织匀浆SOD显著升高、IL-6显著降低(P〈0.05)。结论:Epo可提高SOD,降低IL-6对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估miRNA-214介导电针预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雄性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四组(n=6):假手术组(Sham组)、Sham+电针组(sham+EA)、缺血-再灌注组(I/R组)、缺血-再灌注+电针组(I/R+EA组)。Sham+EA组、I/R+EA组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实验前3 d,每天给电针预处理。I/R组及 I/R+EA组行心肌缺血-再灌注造模。监测Sham组、sham+EA组、I/R组及 I/R+EA组大鼠的心功能指标,并测量心肌梗死面积。检测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活性,以及心肌细胞中miRNA-214的表达情况。结果 与sham组比较,I/R组心功能指标均降低。I/R+EA组与I/R 组比较心功能指标均有所提高。I/R+EA组心肌梗死面积显著小于I/R组。而I/R组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活性显著升高并高于I/R+EA组(P<0.05或P<0.01)。Sham组、sham+EA组 I/R组及 I/R+EA组大鼠的miRNA-214的表达分别为1、1.6、1.75和2.82,I/R组miRNA-214的表达高于sham组,电针预处理增加了sham+EA组和I/R+EA组的miRNA-214表达(P<0.01)。结论 miRNA-214表达上调机制参与电针预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心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中性粒细胞(Neu)心肌浸润是心肌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重要机制之一。本实验通过在SD大鼠中建立心肌I/R模型,研究I/R过程中心肌损伤与中性粒细胞浸润的关系,并通过左型精氨酸(L-Arg)干预,探讨一氧化氮(NO)对中性粒细胞浸润的影响及其在心肌I/R损伤中的保护作用。方法 实验分对照(CON)组、L-Arg处理组。每组又分缺血前、缺血40 min、再灌 1h、再灌 3h和再灌6 h 5个时间点,分别测定各组各时间点血清肌酸磷酸激酶(CPK)及心肌匀浆丙二醛(MDA)值,并观察心肌组织病理学的改变。结果 (1)CPK及心肌匀浆MDA测定结果:再灌注后各时相血清CPK及肌匀浆MDA含量较缺血前明显上升,再灌注3h后达到高峰。L-Arg组中再灌注后各时相点血清CPK及肌匀浆MDA明显低于CON组(P<0.05)。(2)H-E染色结果:缺血前心肌细胞完整,边界清楚,心肌横纹清晰。CON组:再灌后1h出现Neu心肌浸润,再灌3 h Neu心肌浸润更明显,累及心肌全层,伴有局灶心肌坏死;再灌6 h后Neu浸润尤甚,大片心肌坏死,并可见小血管内Neu聚集现象。L-Arg组:再灌注后Neu心肌浸润明显减少,再灌6 h心肌坏死灶较CON组明显缩小。结论 (1)心肌I/R过程中有大量Neu心肌浸润,与心肌损伤密切。(2)L-Arg能抑制Neu心肌浸润,具有心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参附注射液对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内皮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兔心肌缺血再灌注(I/R)损伤中内皮功能的改变以及参附注射液(SFI)对其的影响和作用机制。方法 21只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A组)、心肌I/R模型组(B组)及心肌I/R SFI治疗组(C组) ,每组7只。检测指标:①检测结扎前、缺血40min、再灌注40min三个时相点血清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一氧化氮代谢产物(NOP)和血浆内皮素(ET)含量;②检测再灌注40min后心肌组织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和丙二醛( MDA)含量;③电镜观察心肌超微结构。结果①B组与A组比较,缺血40min、再灌注40min血清eNOS、NOP明显降低,血浆ET显著增高,后两者呈显著负相关(均P<0·01) ;再灌注40min后心肌组织T-SOD明显降低,MDA明显增高(均P<0·01) ,NOP与T-SOD、ET与MDA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 ,NOP与MDA、ET与T-SOD均呈显著负相关(P<0·05) ;心肌超微结构发生异常改变。②C组与B组比较,缺血40min、再灌注40min eNOS、NOP水平明显增高(均P<0·01) ;再灌注40min ET水平明显降低(P<0·01) ;再灌注40min后心肌组织T-SOD显著增高,MDA显著降低(均P<0·01) ;心肌超微结构的异常改变明显减轻。结论 SFI具有改善兔心肌I/R中自由基介导的内皮功能紊乱作用,并能减轻心肌I/R损伤。  相似文献   

15.
蒺藜总皂苷对大鼠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目的观察蒺藜总皂苷(GSTT)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的影响。方法可逆性冠脉左前降支结扎缺血45min再灌注2h复制MI/R模型,入选SD雄性大鼠64只,随机分成假手术组、模型组、GSTT大剂量组、GSTT小剂量组,每组16只。HE染色观察心肌病理改变,TTC染色测定心肌梗死面积,检测血清LDH、CPK、MDA含量。结果与模型组比较,GSTT大、小剂量组MI/R心肌病理改变减轻,血清LDH、CPK水平降低(P〈0.01或0.05),且GSTT大剂量组心肌梗死面积缩小(P〈0.05),MDA水平下降(P〈0.05)。结论GSTT对MI/R有保护作用,可改善MI/R心肌病理改变,缩小心肌梗死面积,其机制与减轻氧自由基损伤、稳定心肌细胞膜结构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纳络酮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对能量代谢的影响.方法 采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给予纳络酮后测定大鼠脑梗死面积、神经行为评分、脑含水量;制作脑组织匀浆测定脑组织中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岐化酶(SOD)活性,并用HPLC测定脑组织ATP含量和能量负荷值.结果 给予纳络酮后大鼠脑梗死面积显著缩小,神经行为障碍显著改善,脑组织水肿得到延缓,丙二醛(MDA)含量显著降低,且脑组织中ATP含量和能荷值显著升高.结论 纳络酮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其可能机制在于改善了脑组织的能量代谢.#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活酶激酶抑制剂TAK1抑制剂5Z-7-oxozeaenol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线栓法制备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健康雄性SD大鼠36只(250~320g),随机分为6组:假手术组、缺血组、溶剂组和5Z-7-oxozeaenol低剂量、中剂量和高剂量组。再灌注24h后进行神经功能评分(NBS),TI'C染色测定梗死面积,TUNEL染色检测神经细胞凋亡,并检测大鼠脑组织匀浆中SOD、MDA、TNF-α、IL-1β变化。结果:与缺血组相比,5Z-7-oxozeaenol高剂量组脑梗死容积明显减少,神经行为学评分提高,缺血半暗区神经细胞凋亡数减少(P〈0.05),SOD活性明显升高,MDA、TNF-α、IL-1β含量明显降低(P〈0.05)。结论:转化生长因子活酶激酶抑制剂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TAK1活化、抑制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