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胃部手术后胃镜检查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胃大部切除术是外科治疗胃癌、消化性溃疡等疾病的有效手段.术后易发生残胃病变,尤其是残胃炎和残胃癌已受到普遍关注.我院近10 a来共行胃镜检查13 525例次,其中胃部手术后患者胃镜检查136例,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
1995年以来 ,笔者对有症状的 76例术后残胃患者行电子胃镜检查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76例患者中 ,男 6 1例 ,女 15例 ;年龄最大 76岁 ,最小2 2岁。首次手术病因 :胃癌 2 0例 ,胃溃疡 2 1例 ,十二指肠溃疡 19例 ,胃底贲门癌 7例 ,重度萎缩性胃炎 3例 ,胃多发性息肉 2例 ,复合溃疡、胃平滑肌肉瘤、胃淋巴瘤、疑溃疡癌变各 1例。手术方式 :毕Ⅰ氏 30例 ,毕Ⅱ氏 19例 ,2 0例胃癌及 7例胃底贲门癌均行肿瘤根治术。术后 5年内行胃镜检查者 4 0例 ,10~ 15年 2 0例 ,2 0年以上 16例 ;其中 5例因急性消化道出血行急诊胃镜检查 ,其余均为择…  相似文献   

3.
2682例老年人胃镜检查结果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老年人上消化道疾病胃镜检查的特点。方法:对2682例内镜检查病理观察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慢性胃炎占首位达34%,其次上消化道溃疡达25%;上消化道肿瘤达21%,急性胃粘膜病变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均在10%以上。结论:胃镜检查对于老年人上消化道疾病的诊断为临术医生选择治疗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31例残胃癌的诊断及外科治疗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近几年来残胃癌发病率有逐渐增高的趋势.现将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2-2006年收治的31例残胃癌病例资料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5.
残胃是指胃、十二指肠良性或恶性疾病做胃切除术后的残余部分.术后残胃作为一种特殊的癌前病变状态[1],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残胃再发癌外科治疗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对残胃再发癌23例行残胃全切除术,分析其疗效及生存期。结果术后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1例,其余术后恢复良好。存活6个月1例,7~12个月7例,2 a 12例,3 a 2例。结论残胃全切除术是残胃再发癌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夏军权  田耀州  许译  陆敏  奚肇宏 《河北中医》2010,32(9):1315-1316
我国是食管、贲门癌高发国家,食管、贲门癌是上消化道常见恶性肿瘤,其恶性程度很高,年生存率为75%,而5年生存率仅为5%~10%。迄今为止,手术治疗仍是食管、贲门癌的首选治疗,而术中手术区域的损伤、术中切断了迷走神经主干及分支、术后解剖学的重大改变,正常食管的抗反流机制遭到严重破坏,给患者带来损伤和并发症较为常见。  相似文献   

8.
1991年以来,笔者采用推拿手法治疗胃部手术后引起的反流性食管炎、胆汁反流性胃炎及残胃运动障碍和营养吸收不良等并发症患者17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17例中,男性11例,女性6例;年龄35~64岁;病程2~13年;手术原发病胃溃疡12...  相似文献   

9.
摘 要目的:探讨上消化道出血胃镜检查的方法及价值。 方法:回顾性选择 2016 年 5 月至 2019 年 1 月期间西峡县人民医院收治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 200 例作为研究资料,均接受胃镜检查,分析检查结果,探讨引起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明确各疾病的胃镜特征。 结果:200 例患者中 188 例明确病因,12 例未明确病因,其中 2 例为出血 48 h 内检查,10 例为出血 48 h 后检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其中,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占 25.50 %,胃溃疡 20.50 %,复合型溃疡 9.00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 7.50 %,急性胃黏膜病变 9.00 %,胃癌 18.00 %,出血性糜烂性十二指肠炎 1.50 %,贲门黏膜撕裂症 2.00 %,胃部息肉 1.00 %。 结论:针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行胃镜检查可明确出血原因,可鉴别不同疾病特征,但部分患者病因难以明确,尤其胃镜检查不能到达的位置难以确定,即需配合其他检查方法,实现疾病的尽早诊断及治疗。  相似文献   

10.
随着近几十年来中西医结合的开展 ,大量现代科学技术在中医学上的广泛应用 ,胃镜与中医学的关系也日益密切起来 ,这在诊断上丰富了四诊的内容 ,治疗上拓宽了施药的途径 ,并能客观地验证中医药治疗的效果 ,对中医临床及科研都产生了积极的意义。1 辨证 (诊断 )上的应用望、闻、问、切是中医传统的诊断方法 ,有其一定的局限性和主观性 ,而胃镜检查可使中医四诊向深度延伸 ,更趋客观性 ,大大地丰富了四诊的内容 ,从微观和深度上为中医辨证提供了更为确切的诊断依据。现在已有全国性中西医结合诊断标准 ,如 1989年制定的慢性胃炎的中西医结合诊…  相似文献   

11.
胃部手术后残胃功能性排空障碍,即胃瘫,是胃部手术后早期并发症之一,文献报道其发生率约为0.2%-6%,原因复杂,治疗较为困难。近年对其认识逐渐深入结合作者的临床经验,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癌的临床有效治疗方法。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我院收治的60例残胃癌患者的临床诊治资料。结果 60例残胃癌患者中,50例实施手术切除,切除率83%,其中根治性切除38例,包括残胃全切除12例,术后生存3 a 8例,5 a 4例;16例残胃大部分切除,术后生存均为3 a;5例行左上腹部胰体尾和脾脏联合切除患者术后生存期均为3 a。10例姑息性切除者术后生存2 a 4例,1.5 a 6例。5例患者行输出襻短路吻合术加空肠造瘘术,3例术后生存10个月,2例生存1 a。结论残胃癌早期缺乏特异性症状,对胃切除术患者应加强随访,定期行胃镜检查以提高早期诊断率,一经确诊应积极争取根治性手术治疗,做到早诊断、早治疗。  相似文献   

13.
胃部手术后胃瘫综合征3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胃部手术后胃瘫综合征的发病缘由、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2010年20例手术后胃瘫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共发生胃瘫综合征20例,时间为手术后3~10d。病人经严格保守治疗,14例在术后3周内治愈,28d内全部治愈。结论:胃手术后发生胃瘫综合征可能有多种诱发因素,消化道造影及胃镜检查是主要的诊断方法,也可以采取保守治疗,并注重心理治疗的作用,一般均可治愈,不需再次手术。  相似文献   

14.
我院自1990年1月-2001年12月对7例胃部手术后胃无力症患者在传统治疗方法效果不佳的情况下, 采用胃复安、维生素B6穴位注射, 取得较好效果, 现将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总结我院6758例胃镜检查情况,对接受检查患者的年龄分布、病种诊断、胃癌检出率及胃癌在各年龄段发病情况作了系统调查。  相似文献   

16.
胃部手术后残胃功能性排空障碍即胃瘫,是胃部手术后早期并发症之一,虽然发生率不高,但常规治疗疗效欠佳.1993-2006年本院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30例胃瘫患者,效果较好,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体会5例残胃癌的外科诊治分析,探讨残胃癌的临床特点,以期得到一些有建设性的结果。方法:对5例残胃癌外科诊治的回顾性分析进行再分析,在现有成果的基础上进行对比和综合分析。结果:100例中根治切除65例,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65.1%、30.2%。说明残胃癌的治疗首选为根治性手术切除[1]。而且术后进行定期的胃镜检查也会对疗效和患者生存率的提升有积极意义。结论:由于残胃癌早期缺乏典型症状,定期随诊有利于早发现残胃癌。手术仍然是最有效的治疗手段,根治性手术可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18.
胃部手术后残胃功能性排空障碍即胃瘫,是胃部手术后早期并发症之一,虽然发生率不高,但常规治疗疗效欠佳。1993--2006年本院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30例胃瘫患者,效果较好,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后胃瘫的中西医治疗方法的疗效。方法:选择44例胃瘫综合征病人,随机分成两组,中西医结合治疗组24例除常规西医治疗外,加以中药方剂"小承气汤"。对照组20例单用西医常规治疗,通过监测胃肠动力恢复时间和正常饮食恢复时间,对其效果进行分析。结果:中西医结合治疗组胃肠动力恢复时间和正常饮食恢复时间均早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中药方剂"小承气汤"能明显改善术后胃肠道功能,促进术后胃瘫恢复。  相似文献   

20.
西甲硅油在胃镜检查中祛泡效果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西甲硅油在胃镜检查中的祛泡效果。方法将接受胃镜检查的20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检查前口服盐酸利多卡因胶浆10 mL,研究组检查前口服盐酸利多卡因胶浆10 mL的同时口服西甲硅油10 mL,观察胃镜下视野清晰度,并记录患者检查的时间。结果胃镜下研究组患者视野清晰度Ⅰ级的百分比(80%)显著高于对照组(21%)(P<0.05),检查时间研究组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口服西甲硅油能明显祛除食管、胃内的泡沫,提高胃镜视野的清晰度,有利于内镜医生的操作和病灶的观察,缩短检查的时间,减轻患者痛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