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intraductal papillary mueinotls neoplasm.IPMN)是一种少见的胰腺囊性肿瘤。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IPMN起源于胰腺主胰管或分支胰管内的导管上皮.向胰管内呈乳头状生长并分泌大量黏液.进而导致胰管扩张或囊性灶形成。IPMN具有潜在恶变可能.可由良性腺瘤逐步进展为交界性肿瘤、原位癌或浸润性腺癌.前二者预后相对较好,而一旦发展为浸润性腺癌.则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2.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的诊治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IPMN)1982年由日本Ohhashi等首先报道,以后陆续有少量病例报道,近十年以来报道的病例数明显增加,目前国外文献中上百例报道也有数篇,但国内仅见1篇8例报道。对该肿瘤曾有过多种不同命名,如产黏液癌、高分泌黏液癌、导管内乳头状肿瘤、导管高分泌黏液肿瘤、导管内癌、导管产黏液肿瘤、导管扩展型黏液性囊腺瘤和囊腺癌、黏液性导管扩展症、胰管扩展型产黏液肿瘤等。1996年WHO颁布IPMN的诊断标准,以期将其与胰腺黏液性囊腺瘤或胰腺黏液性囊腺癌区分开来。在临床与病理方面,IPMN与后者也有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3.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intraductal papillary mucinous neoplasm in pancreas,IPMN)是由胰腺导管内能够分泌黏液的高柱状上皮细胞呈乳头状增生形成的肿瘤,伴有主胰管或其侧支胰管的囊性病变,与胰腺癌相比具有低度恶性、生长缓慢的特点.在临床工作当中,笔者遇到1例IPMN且合并肝内外胆管扩张的患者,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胰腺囊性肿瘤(PCN)是指一类胰管或腺泡组织上皮细胞增生,致使分泌物潴留而发生的肿瘤性囊性病变.发病率较低,仅占胰腺原发性肿瘤的1%,胰腺囊性病变的10%~15%[1],其中以浆液性囊腺瘤(serous cystic neoplasm,SCN)最高,黏液性囊腺瘤(mucinous cystic neoplasm,MCN)或囊腺癌次之,近年来实性假乳头性肿瘤(solid pseudopapillary tumor,SPT)和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intraductal papillary mucinous neoplasm,IPMN)的报道逐渐增多.一般认为浆液性囊性肿瘤主要为良性病变,而黏液性囊性肿瘤、导管黏液性扩张及乳头囊性肿瘤为潜在恶性病变[2].胰腺囊性肿瘤对放疗、化疗不敏感,手术是胰腺囊性肿瘤唯一有效的治疗手段.本文主要介绍胰腺囊性肿瘤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IPMN)是一类少见的胰腺囊性肿瘤,以胰腺导管上皮细胞乳头状异常增生合并大量黏液产生为特点。IPMN根据累及胰管不同,可以分为主胰管型、分支胰管型及混合型,病理学上表现为腺瘤至浸润癌多种类型。根据细胞形态及表达黏蛋白不同,可以分为胃型、肠型、胰胆管型及嗜酸细胞型。笔者结合既往文献及团队实践经验,分析组织病理学分型在胰腺IPMN中的临床意义,旨在提高外科医师对胰腺IPMN不同组织病理学类型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胰腺囊性占位是一种较特殊的胰腺肿瘤,发病率约占胰腺肿瘤的1%[1].由于病灶的解剖位置比较深,发病周期较长,因此临床症状不明显,早期发现和诊断较为困难.随着影像技术的发展,胰腺囊性占位的检出率不断提高.胰腺囊性占位包括原发性囊性肿瘤和实性肿瘤囊性变.临床上一般分为浆液性囊腺瘤(serous cystic neoplasm,SCN)、黏液性囊腺瘤(mucinous cystic neoplasm,MCN)和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intraductal papillary mucinous Neoplasm,IPMN,IPMN)以及实性假乳头状瘤(solid pesudopapillary neoplasm,SPN).  相似文献   

7.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intraductal papillary mucinous neoplasms of the pancreas,IPMN)是用来区分一类特殊胰腺肿瘤的一个新术语。上世纪80年代初期,有关内窥镜检查方法的文献上最初描述了此类胰腺肿瘤,特点是在内镜下可见Vater壶腹漂浮出大量黏液性物。1982年,Ohhashi等报道4例胰腺产黏液性肿瘤。1986年,Itai等报道一大类胰腺黏液性肿瘤,并命名为导管内黏液囊腺瘤和囊腺癌。  相似文献   

8.
胰腺囊性肿瘤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胰腺囊性肿瘤(cystic tumors of the pancreas)是较少见的肿瘤,术前常难于确诊,常见的几种肿瘤为胰腺囊腺瘤和囊腺癌、胰腺实性假乳头肿瘤和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胰腺囊性肿瘤发病率以黏液性囊腺瘤或囊腺癌最高,浆液性囊腺瘤次之。近年来,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或称囊实性肿瘤)和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的文献报道增多。熟悉这几种肿瘤的临床特点,特别是影像学特征,能提高诊断准确率,确定正确的治疗方案,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Goh  BKP  Tan  YM  Yap  WM  李为民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2007,13(8):576-576
术前区分胰腺浆液囊性肿瘤和黏液囊性肿瘤有着重要的意义。所有的胰腺黏液囊性肿瘤都被认为是恶性或潜在的恶性肿瘤,应该实施外科手术切除,而浆液囊性肿瘤几乎都被认为是良性的肿瘤。放射诊断学鉴别浆液囊性肿瘤和黏液囊性肿瘤非常困难,本文作者通过分析所有浆液囊实性  相似文献   

10.
随着CT和MRI等影像技术的应用和发展,临床上越来越多的胰腺囊性疾病得到诊断。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intraductal papillary mucinous neoplasm,IPMN)作为肿瘤性胰腺囊性疾病的重要病理分支,在近年来成为研究热点。在有的医疗中心,IPMN已经成为胰腺切除术的第二常  相似文献   

11.
随着影像诊断技术的广泛应用和改进,胰腺囊性肿瘤(PCN)的诊断率不断增加。常见的胰腺囊性肿瘤包括浆液性囊腺瘤(SCN)、黏液性囊腺瘤(MCN)和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IPMN)以及囊实性假乳头状肿瘤(SPN),一旦怀疑为恶性时,均应行根治性手术切除。PCN的术前诊断和良恶性判断十分重要,目前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查。当临床发现老年男性病人、血清肿瘤标记物CA19-9升高、伴有巨大胰腺肿块、体重下降、有特征性影像学表现者,应考虑恶性肿瘤的可能。主要依靠术后病理、经超声内镜下囊液抽取分析和穿刺组织活检确诊,包括肿瘤相关DNA、MicroRNA和蛋白质标记物的分析。  相似文献   

12.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肿瘤(IPMN)是一种较少见的胰腺囊性肿瘤,具有恶变为胰腺导管腺癌的风险,且一旦发生恶变,预后较差。目前国内外针对IPMN的研究较少,因此,更好地理解其发生发展的分子病理学机制对于该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改善具有重要意义。已发现多种癌基因、抑癌基因、信号通路等分子参与了IPMN的发生发展及恶变过程,笔者着重对IPMN的分子病理学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摘 要] 目的 提高对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intraductal papillary mucinous neoplasm,IPMN)的认识和诊治水平。方法 对2005年7月至2017年3月洛阳市第二中医院普外科收治的19例IPMN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9例胰腺PIMN患者主胰管型6例(31.6%),分支胰管型9例(47.4%),混合型4例(21.1%);12例胰腺IPMN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其中1例行胰十二指肠并门静脉切除术;3例行胰体尾切除术;4例行胰腺局部切除术。结论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是一种预后较好的胰腺肿瘤,早期手术切除疗效满意,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寻找与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IPMN)良恶性相关的形态学特征以供临床实践参考.方法 研究尝试运用汇集分析的方法,通过对PubMed数据库中2011年6月30日以前所发表文献中经病理学证实的胰腺IPMN的形态学特征进行分析.主要分析数据为:性别特征、主胰管直径、囊性病变直径、壁结节情况、肿瘤的病理学类型(良、恶性).结果 共汇集文献98篇,胰腺IPMN病例1902例,其中良性1025例(53.89%),恶性877例(46.11%).胰腺IPMN形态学特征中,主胰管扩张(≥5 mm)、囊性病变尺寸较大(≥30 mm)及壁结节的存在与肿瘤的良恶性特征存在相关性,其OR值(95%CI)分别为5.591(3.657-8.548)、3.633(2.626-5.027)及4.983(3.872-6.412).结论 主胰管扩张(≥5 mm)、囊性病变尺寸较大(≥30 mm)及壁结节的存在均提示胰腺IPMN为恶性可能.胰腺IPMN的治疗应在对其临床诸多特征进行综合分析并评估其良恶性之后,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慎重决定.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胰腺囊性肿瘤的诊治方法。方法对笔者所在医院科室2001年10月至2013年10月期间收治的40例胰腺囊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胰腺囊性肿瘤无特殊临床表现,B超和CT检查对胰腺囊性肿瘤的诊断正确率分别为57.5%(23/40)和72.5%(29/40),但不能准确区分其组织学类型。40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其中2例患者误诊为假性囊肿而行内引流术,另外38例行胰体尾切除术。术后病理学检查证实浆液性囊腺瘤23例,黏液性囊腺瘤9例,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腺瘤3例,黏液性囊腺癌5例。5例失访,35例患者获随访,随访时间为(74.2±12.8)个月(2个月~8年);3例囊腺癌患者中1例肿瘤切除者至今存活(已随访8年),2例肿瘤未切除者分别于术后4个月和7个月因肿瘤转移死亡;其余32例获访的囊腺瘤患者均存活至今。结论外科切除是治疗胰腺囊性肿瘤最有效的手段,即使是对于无任何症状的患者也应行积极的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6.
胰腺囊性肿瘤的诊断与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胰腺囊性肿瘤(cystic tumors of the pancreas)是指一类胰管或腺泡组织上皮细胞增生致使分泌物潴留而发生的肿瘤性囊性病变,是一种少见的肿瘤,国内文献报道较少,极易造成误诊、误治。常见的胰腺囊性肿瘤为胰腺囊腺瘤和囊腺癌、胰腺实性假乳头肿瘤和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现将上述几种胰腺肿瘤的临床特点分述如下,以提高术前和术中的诊断准确率,确定正确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胰腺囊性肿瘤26例临床诊治分析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目的探讨胰腺囊性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对2000年6月至2005年6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收治的26例胰腺囊性肿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B超和CT对胰腺囊性肿瘤的诊断正确率分别为88%(23/26)和92%(24/26),但不能准确区分其组织类型。26例均行手术治疗并获随访,1例黏液性囊腺癌病人因复发转移于术后11个月死亡,其余均存活,无复发。结论伴有症状的胰腺浆液性囊腺瘤,以及黏液性囊性肿瘤及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因有恶变倾向及临床不能鉴别其良恶性,需手术治疗;而无症状的浆液性囊腺瘤可观察随访。胰腺囊腺瘤手术切除后可获治愈,囊腺癌术后疗效也较满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及分析无症状性胰腺囊性肿瘤的临床及病理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1984年1月至2008年6月126例经手术治疗的胰腺囊性肿瘤的病例资料。结果 126例胰腺囊性肿瘤的病人中,60例无症状,其中56例为良性,28例为浆液性囊腺瘤,25例为黏液性囊腺瘤,3例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4例为恶性,3例为黏液性囊腺癌,1例为侵袭性导管内黏液性肿瘤。 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变量分析结果显示病人的性别,肿瘤大小和影像学特征性表现(包括实性成分和主胰管扩展)在胰腺良、恶性囊性肿瘤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男性在恶性肿瘤中显著多于女性(P=0.01); 影像学特征性表现是常常是判断肿瘤恶性可能的独立因素。对于直径<3cm的肿瘤,无症状的胰腺囊性肿瘤更多见于良性肿瘤。结论 在无症状胰腺囊性肿瘤中,恶性肿瘤发病率比较低,尤其对于肿瘤直径<3cm的无症状囊性肿瘤,如果影像学检查显示囊肿内无实性成分或乳头状突起,胰管不扩张者,可采用保守观察的方法,定期随访。  相似文献   

19.
胰腺囊性肿瘤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胰腺囊性肿瘤(cystic neoplasms of the pancreas)是临床比较少见的一类疾病,仅占胰腺囊性病变的10%-15%,而在全部胰腺肿瘤中,仅占1%左右。由于胰腺囊性肿瘤位置较深,生长缓慢,早期无任何临床症状,故过去很少发现。近年来随着影像学和各种内镜技术的发展及临床医生对该病认识的深入,发现的病例明显增多。本文就胰腺囊性肿瘤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胰腺囊性肿瘤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胰腺囊性肿瘤在临床上很少见,约占胰腺囊肿的10%~13%,占胰腺肿瘤的1%。主要包括浆液性囊腺瘤、粘液性囊腺瘤和粘液性囊腺癌,另有一些罕见囊性肿瘤包括乳头样囊性肿瘤、囊性胰岛细胞瘤、导管腺癌囊性变等[1,4]。我院自1985年至今共收治胰腺囊性肿瘤26例,均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现就本病临床特点和诊治,结合有关文献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26例(男9,女17),年龄35~62岁,平均43.5岁。全组病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良性肿瘤18例,其中浆液性囊腺瘤9例,粘液性囊腺瘤7例,乳头样囊腺瘤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