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患者男,28岁,因坠落伤致双下肢不能活动,大小便失禁3d于2005年9月3日收住院。患者入院前3d施工时失足坠入9m深的井底,无意识丧失,感胸背部疼痛。双下肢感觉丧失,不能活动,随后大小便失禁。于当地医院行头皮清创缝合、输液等初步抢救,病情平稳后转来我院。查体:神清合作,头顶约3cm长裂口已缝合,触及头皮血肿,颅神经检查(一)。颈椎活动正常,颈后无压痛。T12轻度后凸畸形,棘突及椎旁明显压叩痛。双上肢感觉肌力正常。腹股沟平面以下深浅感觉消失,双下肢肌张力低,肌力0级。提睾反射及肛门括约肌反射消失,膝踝反射消失,病理反射未引卅。X线片示T12椎体爆裂骨折,椎板骨折,椎体明显压缩,碎骨块突向椎管,脊柱后凸畸形(图1)。头颅CT示广泛头皮血肿,颅骨未见骨折。颅内未见血肿及脑挫裂伤。胸腰段MRI示T12椎体爆裂骨折,椎体后缘骨块向椎管内突入约1/2,右侧为甚,相应节段脊髓受压变细(图2),T10~L1平面脊髓内可见稍短T1及长T2信号改变。入院诊断:(1)T12爆裂骨折并完全性截瘫(Frankel A级);(2)头皮裂伤、头皮血肿清创缝合术后。  相似文献   

2.
患者女,12岁。发现背部不平并进行性加重7个月余,不伴有症状。查体:脊柱右侧凸,双肩高度差异不明显。在腰最大前屈位时,测量双侧背部最高点的水平高度差,右侧“剃刀背”高4cm。左髂肋间距小于右侧2cm。下肢神经系统未见异常,未见皮肤牛奶咖啡斑及皮下结节。X线片显示:脊柱T7-12右侧凸畸形,顶椎为T9-12,Ⅱ度旋转,Cobb角为88°,未见椎体骨质破坏,上、下端椎与顶椎间侧凸弧度不对称,T7~9。弧度较T9-12的弧度大(图1a);主弯上下有代偿性左侧凸。[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正患者男,28岁,1年前受凉后腰背部间断性刺痛,1个月前症状加重并出现肋下间断性刺痛,伴双下肢乏力,口服止痛药效果不佳。MRI:T7~9椎体水平椎管内及T8、9左侧椎间孔见约1.5cm×1.3cm×8.6cm不规则等T1长T2信号,邻近脊髓受压并向右侧移位(图1A);增强后T6~9椎体水平椎管内及T8、9左侧椎间孔区明显强化,边界清晰,并通过左侧椎间孔向外延伸(图1B)。MRI诊断:神经源性肿瘤。肿瘤切除术  相似文献   

4.
患者男,48岁。因胸背部痛20d,双下肢麻木无力15d入院。入院前20d无诱因出现胸背部痛,15d前出现双下肢麻木无力,由近端向远端发展,进行性加重,伴二便障碍。查体:消瘦,浅表淋巴结未们及,心、肺未见异常。T4~T5棘突有压痛,T7以下浅感觉、腹壁反射及提睾反射均消失,双下肢肌张力低,肌力为0级,双膝健反射消失。双上肢正常。胸椎MRI示T4~T5水平脊髓外、硬膜内外肿块,压迫脊髓向前及向右移位,相当于T4~T5左侧椎间孔位置椎管内肿块向左侧伸出,紧贴椎体至T10水平。肿块外缘呈分叶状,增强无强化。考虑为T4~T5水平椎管内髓…  相似文献   

5.
1病例介绍患者男,30岁,美国籍。因主动脉手术后胸部以下运动、感觉障碍8年入院。入院时患者T6以下感觉障碍,不能自行站立及行走,双下肢水肿、烧灼样疼痛。检查:双下肢肌肉萎缩,双足凹陷性水肿,肌张力正常,双侧髂腰肌肌力1级,肢体肌力0级;右侧T6及左侧T7脊髓平面以下轻触觉减退;右侧T6及左侧T7~11脊髓平面针刺觉减退,右侧T8及左侧T12脊髓平面以下针刺觉缺失;胸部以下温度觉减退;四肢位置觉、振动觉正常。胸椎MRI示:轻度侧弯,椎体内未见异常信号,T1~7椎体水平脊髓变细,髓内未见异常信号灶,周围蛛网膜下腔增宽。肌电图示:左右股四头肌、…  相似文献   

6.
脊柱结核的MRI表现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MRI对脊柱结核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9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脊柱结核患者的脊柱MRI征象,观察椎体、终板、椎间盘及椎管等变化,并与X线平片及CT片进行比较。结果:椎体结核早期.MRI上可见椎体形态正常,椎体前中部骨质破坏,呈片状长T1、长T2信号影,边界不清;椎体终板局限性破坏.椎间盘信号不均匀,可见囊状小脓肿形成;椎旁软组织肿胀或少量脓肿形成。MRI对椎体破坏、椎间盘受累、椎旁脓肿及椎管受累的诊断优于X线平片及CT(P〈0.05)。结论:MRI对病变椎体病理改变具有高敏感性,使脊柱结核的早期诊断成为可能。MRI可清晰最示脊柱结核的椎体骨炎、椎旁脓肿、终板破坏及受累椎管狭窄程度.并有助于与椎体肿瘤的鉴别。  相似文献   

7.
患者,男性,45岁,因从15米高处滑入着地致胸腰部疼痛不能站立3小时而急诊入院.诊断为T9-12多节段胸椎骨折伴不全截瘫,胸腰段脊柱先天性侧凸畸形,剃刀背,压痛(++),双下肢感觉下降,肌力4级,腹壁反射弱,提睾反射左侧明显,右侧弱,小便困难,左膝肿胀明显,伴有大面积皮肤挫伤.影像学检查:胸腰椎X片示:T9-12椎体压缩骨折,以T12为重,压缩至2/5,脊柱左侧凸,测量cobb′s角43°,后凸角27°,胸椎CT示:T9-12右侧椎弓骨折,T9-12小关节脱位,T11椎体左缘骨块突入椎管0.5cm,椎管变形狭窄.追问病史,患者为先天性脊柱侧凸患者,曾在当地医院治疗.  相似文献   

8.
儿童胸椎结核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儿童胸椎结核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为其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1997年6月~2007年6月我院收治69例儿童胸椎结核患者,其中男36例,女33冽,年龄1~14岁,平均5.9岁,对其临床及影像学特点进行归纳分析。根据脊髓神经功能受损与否分为截瘫组与脊髓神经功能正常组,比较其受累椎体数目。根据后凸Cobb角角度和患病节段分组,比较其截瘫率:结果:病程平均15.1个月,受累椎体平均3.2个,后凸Cobb角平均37.5°,合并截瘫26例(37.7%)。首诊原因以脊柱后凸畸形(34.8%)多见:常见症状以下肢症状(50.7%)多见,包括下肢无力、步态不稳等;常见体征以后凸畸形(92.8%)多见。截瘫组受累椎体数为3.6±1.5(2~8)个,多于脊髓神经功能正常组的2.9±1.0(2-6)个,有昆菩性差异(P〈0.05);上胸椎结核截瘫率为84.6%(11/13),高于中下胸椎结核的26.8%(15/56),有显著性差异(P〈0.05):后凸Cobb角≥30°者截瘫率为45.8%(22/48),高于后凸Cobb角〈30°者的截瘫率19.0%(4/21),有显著性差异(P〈0.05);病程、受累椎体数、后凸角度问有相关性(相关系数r为0.338—0.535,P〈0.05)。35例胸椎MRI示2个或2个以上相邻椎体T1低信号,1.2高或混杂信号;椎旁软组织影边缘清楚,T1低信号,1.2高或混杂信号;受累椎间盘消失或1.2低信号。MRI对椎间盘受累及椎管受累的显示优于X线平片及CT(P〈0.05)。结论:儿童胸椎结核早期易延误诊断.易导致严重后凸畸形。截瘫的危险因素包括上胸椎、多椎体受累和后凸Cobb角≥30°.MRI检查有助于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9.
患者,男性,64岁,因双下肢麻木无力、行走困难伴大小便失禁20d入院.查体:患者一般情况好,平车推入病房,胸背部无压痛,脐平面以下皮肤感觉减退,双下肢肌力Ⅱ级,腹壁、提睾、肛周反射消失,左膝腱反射正常,右膝腱、双跟腱反射消失,病理反射未引出.X线平片未发现异常;CT(见图1)示:T10左侧椎板内侧有一蘑菇状骨性突起,胸椎MRI(见图2)示:T10~11平面椎管内类圆形短T1、T2信号影,基底与后方椎板相连,压迫脊髓及硬膜囊;术前诊断为:胸椎管内占位病变性质待查:(1)骨软骨瘤;(2)黄韧带骨化.全麻下行T10~11椎板切除,从病变4周正常结构处包绕,完整切除肿物,见肿物表面光滑,为软骨样结构,有蒂与T10左侧椎板相连,肿物与硬膜无粘连.术后病理报告为骨软骨瘤.  相似文献   

10.
患者,男性,64岁,因双下肢麻木无力、行走困难伴大小便失禁20d入院.查体:患者一般情况好,平车推入病房,胸背部无压痛,脐平面以下皮肤感觉减退,双下肢肌力Ⅱ级,腹壁、提睾、肛周反射消失,左膝腱反射正常,右膝腱、双跟腱反射消失,病理反射未引出.X线平片未发现异常;CT(见图1)示:T10左侧椎板内侧有一蘑菇状骨性突起,胸椎MRI(见图2)示:T10~11平面椎管内类圆形短T1、T2信号影,基底与后方椎板相连,压迫脊髓及硬膜囊;术前诊断为:胸椎管内占位病变性质待查:(1)骨软骨瘤;(2)黄韧带骨化.全麻下行T10~11椎板切除,从病变4周正常结构处包绕,完整切除肿物,见肿物表面光滑,为软骨样结构,有蒂与T10左侧椎板相连,肿物与硬膜无粘连.术后病理报告为骨软骨瘤.……  相似文献   

11.
有关先天性脊柱后凸畸形伴双下肢不全性截瘫行一次性后路截骨、半椎体切除、Luque棒固定,国内尚无报告。本组手术治疗5例,取得了不全截瘫恢复、后凸畸形矫正满意的效果。 临床资料 男性3例,女性2例;年龄15~18岁。均为先天性胸椎后方半椎体。其中T71例,T82例,T102例。后凸Cobb角70°~90°,平均82°。悬吊位X线片示弯曲的可屈性差。不全截瘫自出现到治疗的时间为2~6个月。5例双下肢肌力均为0级,浅感觉部分存在,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病理征阳性。 典型病例 刘×× ,男, 18岁。出生后不久发现脊柱后凸畸形。入院前1年开始行走不稳,曾去…  相似文献   

12.
根据文献报告 ,胸椎管内脊膜血管周细胞瘤极少见。我院 2 0 0 2年收治 1例。患者 ,男 ,47岁 ,因双下肢麻木 ,乏力进行性加重 2月余于 2 0 0 2 - 0 5 - 2 7收住院。入院查体 :T4平面以下皮肤感觉明显减弱 ,双下肢肌力左 3级 ,右 2级 ,双膝反射亢进 ,双侧 Babinski征阳性 ,胸椎 MRI检查示 T3椎体平面椎管内偏左见类园形异常信号 ,大小约 1.0 cm×2 .0 cm ,T1 W呈等高信号 ,T2 W呈等低信号 ,脊髓受压向右侧移位。临床诊断T3节段髓外硬膜下肿瘤。 2 0 0 2 - 0 5 - 3 0在局麻下手术。术中见硬膜下 T3节段左侧髓外有一质软、色青紫、稍可移动…  相似文献   

13.
患者女性15岁,主诉后背不对称2年。体格检查发现患者的右侧肩胛部高起,并且头向左侧倾斜。全脊柱平片检查发现两个分别位于C7和T4的完全分节半椎体,这两个半椎体分别引起一个凸向左侧的颈胸段侧凸(C5~T3,Cobb角55°)和一个向右侧的胸段侧凸(T4~T10,Cobb角73°),同时还有一个位于腰段的代偿性侧凸(T11~L4,Cobb角41°)。患者的Risser征0度,但有月经史已经1年。脊髓造影检查没有发现椎管内畸形,CTM和三维重建检查进一步证实上述两个完全分节的半椎体。患者的手术指征为侧凸逐渐加重和外观畸形。手术由后路显露C5~T11。证实两处半椎…  相似文献   

14.
患者男,56岁,因腰背部疼痛伴胸腰椎后凸畸形进行性加重20年余,不能行走1.5年入院.患者既往无外伤及手术病史.体格检查:强迫性软椅状态,胸腰椎后凸畸形.右下肢近端肌力3级,远端肌力0级;左下肢近端肌力4级,远端肌力0级.双下肢肌张力增高,腱反射及浅感觉减退.Babinski征阳性.红细胞沉降率和C反应蛋白均正常.X线片示:方形椎体,椎间盘纤维环及椎旁韧带广泛钙化和骨化,在椎体两侧形成骨桥连接,表现为竹节状脊柱.矢状面MRI示:T_(11,12)椎体后缘脊髓向腹侧疝出,腹侧蛛网膜下腔消失,继发出现背侧蛛网膜下腔增大(图la),T_(11,12)椎体后缘有一个"C"形缺损,伴脊髓和脑脊液疝出突人缺损的椎体(图1b,1c).人院诊断:强直性脊柱炎,脊髓疝伴不全瘫. 肢近端肌力3级,远端肌力0级;左下肢近端肌力4级,远端肌力0级.双下肢肌张力增高,腱反射及浅感觉减退.Babinski征阳性.红细胞沉降率和C反应蛋白均正常.X线片示:方形椎体,椎间盘纤维环及椎旁韧带广泛钙化和骨化,在椎体两侧形成骨桥连接,表现为竹节状脊柱.矢状面MRI示:T_(11,12)椎体后缘脊髓向腹侧疝出,腹侧蛛网膜下腔消失,继发出现背侧 网膜下腔增大(图la),T_(11-12)椎体后缘有一个"C"形缺损,伴脊髓和脑脊液疝出突人缺损的椎体(图1b,1c).人院诊断:强直性脊柱炎,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单侧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采用单侧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60例86椎,其中男18例,女42例;年龄58~83岁,平均68.5岁。均为新鲜骨折,均有明显腰背部疼痛不适,无脊髓、神经根受损症状和体征。术前CT显示椎体后壁完整。MRI显示伤椎在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经皮单侧椎弓根穿刺球囊扩张,填充骨水泥。测量术前、术后正侧位X线片椎体高度及后凸畸形角度,并进行统计学分析,随访观察患者术前、术后腰背疼痛、日常功能等改变情况。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评分评定临床疗效。结果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14个月。术后腰背部疼痛迅速缓解,随访期间疗效满意,椎体高度明显恢复,后凸畸形得以改善,伤椎高度无明显丢失。7例术后再发其他椎体压缩性骨折再次入院行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后得以改善,术后椎体高度及后凸角度与术前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P0.01),术后VAS评分及Oswestry评分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单侧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可有效恢复椎体高度和矫正后凸畸形,迅速缓解疼痛,提高生活质量,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6.
患者,男,44岁。因颈部被电线杆压伤后疼痛、四肢不能活动10h入院,伤后有短暂昏迷史,醒后感颈部疼痛,四肢不能活动,无呼吸困难及大小便失禁。外院诊断为C3骨折后转入我院。入院查体:四肢肌力为0级,肌张力降低,C4平面以下痛觉减退,腹壁反射消失,双侧膝腱反射及跟腱反射亢进,双侧H off-m ann征及Babinski征均(-),肛门反射及提睾反射均( )。颈椎正、侧位X线片示C3椎体骨折,前柱压缩明显,颈椎轻度后凸畸形,颈椎CT扫描示C3椎体及双侧椎板骨折,颈椎M RI示颈脊髓于C3平面受后凸椎体压迫明显,T2相于C2~C4节段颈髓信号略增高。入院诊断:C3椎体…  相似文献   

17.
单球囊双侧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的探讨   总被引:29,自引:1,他引:29  
目的探讨单球囊双侧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2年3月~2004年2月,采用单球囊双侧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骨折15例17椎,男6例6椎,女9例11椎;年龄62~83岁,平均70.5岁。T12 8椎,L1 7椎,T8 1椎,T11 1椎。术前CT显示椎体后壁均完整。MRI显示骨折椎体在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经骨密度仪测定证实脊椎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平均骨密度为0.603g/cm2。结果所有患者术后疼痛均明显减轻,疼痛视觉模拟数字评分由术前平均8.3分降至术后平均2.1分。平均椎体前缘高度恢复54.2%±34.1%,中部恢复60.5%±35.4%,后缘恢复40.7%±32.3%。矢状面排列改善明显。手术前后侧位X线片示Cobb角平均改善9.5°(0°~28°)。平均灌注骨水泥5.9ml(3.5~7.8ml)。除1个椎体前缘有少许未引起临床症状的骨水泥渗漏外,其余椎体在X线片上均无明显骨水泥渗漏。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48个月,平均10.5个月,未发现与手术有关的并发症出现。结论单球囊双侧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骨折可以有效缓解疼痛,恢复椎体高度,改善椎体矢状面排列,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患者胸腰椎应力骨折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方法:8例AS患者发生胸腰椎应力骨折,男性5例,女性3例,年龄29~60岁,平均46.2岁.骨折部位:T9~T11 1例,T11~T12 3例,T12~L1 4例.对其临床表现和X线片、CT及MRI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首发症状主要为腰背疼痛突然加重;主要症状为腰背部疼痛经过一段稳定期后突然加剧或为腰背部疼痛加重,呈持续性;查体均有骨折节段的压痛和叩击痛,6例伴胸腰椎后凸畸形;例患者脊髓功能Frankel分级为D级.X线片示8例均为胸腰椎应力骨折,骨折线经椎间隙,有假关节形成;检查示5例椎板骨折、椎间盘-椎体骨溶解及反应性硬化,1例可见椎体的骨皮质连续性中断、椎体破坏及溶骨性腔隙,2例可见椎体骨皮质连续性中断、椎板边缘不整及真空现象;榆查均有假关节节段不规则的低信号带延及后柱结构,其中6例表现为T1加权像低信号、T2加权像高信号,2例表现为T1加权像低信号、T2加权像低信号.结论:根据AS患者胸腰椎应力骨折的临床及影像特点,可以早期做出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9.
患者女,32岁。因腰背部疼痛伴双下肢痛1年,双下肢瘫痪20d入院。查体:双下肢肌肉萎缩,肌力2级,腹股沟以下皮肤感觉减退。实验室检查:血沉16cm/1h,白细胞6.24×109/L,碱性磷酸酶63U/L。术前X线片示T12左侧椎弓变扁,椎弓根横向间距赠宽,椎间隙无明显狭窄,椎体无破坏。心肺无异常。  相似文献   

20.
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柱骨折中责任椎体的选择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 前瞻性研究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柱压缩骨折中责任椎体的选择及其疗效.方法 2002年10月至2005年6月对35例多节段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根据MRI各序列上信号的改变确定责任椎体,选择性对责任椎体进行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术前骨折椎体MRI有T1WI低信号改变、T2WI及STIR序列高信号改变者,即确定为责任椎体,可参考X线片表现及局部叩击痛.共计120个椎体有压缩骨折,其中确定为责任椎体并接受手术的有51个椎体.观察术后症状改善及骨折复位情况来评估其疗效.结果 3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1~3 d完全独立或经搀扶行走.3个椎体出现无症状性骨水泥渗漏,占5.9%(3/51).31例患者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6.2个月.术后疼痛明显减轻或消失,视觉模拟评分(VAS)由术前8.7降至随访时的2.1(P<0.01).随访时椎体高度平均恢复率59.17%,后凸畸形Cobb角平均矫正10.1°,术前与末次随访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对于多节段脊柱压缩骨折,可根据MRI不同序列上信号的改变来确定责任椎,选择性对责任椎进行球囊扩张后凸成形术治疗可获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