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皮下通道型肝囊肝胆管成形术治疗肝胆管结石和狭窄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为了解决传统的胆肠吻合术治疗肝胆和这结石所存在的各种不足,如返流性胆管炎、胃肠分泌功能紊乱等,作者设计了一种术式:即皮下通道型肝囊肝胆一管成形术。在清除结石、打开肝门胆管狭窄环,并作好整形以后,将胆囊壶腹部切开相 应大小的切口与之吻合,并适当游离胆囊,使其底部可以被固定到切口皮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 考察皮下通道型胆囊肝胆管成形术(STHG)治疗肝胆管结石及胆管狭窄的中、远期疗效。方法 对该院1994年12月至2000年6月期间行STHG手术的59例患者的术后中、远期并发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STHG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而且并发症的种类也较少;本组病例术后无返流性胆管炎的表现,也无胃肠道功能紊乱和吻合口溃疡发生。STHG既保存了胆囊及Oddi括约肌功能,又保证了胆汁的生理流向,还能防止肠液的返流,从而避免了术后功能紊乱和返流性胆管炎的发生,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肝胆管结石和肝门部胆管狭窄的术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皮下通道胆囊肝胆管成形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效果。方法2001年6月~2008年5月,采用皮下通道胆囊肝胆管成形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43例。在清除结石、解除肝内外胆管狭窄、肝门整形的基础上,利用胆囊壶腹部切开相应大小的切口与切开的胆管吻合,并适当游离胆囊,使其底部可以被固定到切口皮下。要求术中基本取尽肝内结石或切除病灶。结果同时行肝切除18例(41.9%)。术后残石率39.5%(17/43)。该术式联合肝切除与未联合肝切除的残石率分别为27.8%(5/18)、48.0%(12/25)。术后出现1例胆漏,1例真菌感染。43例随访1~83个月,平均27.6月。再发胆管炎和结石3例,胆管炎发作1例,再发结石1例,均通过皮下通道切开引流、取石而治愈。结论皮下通道胆囊肝胆管成形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安全、有效、微创、简便。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术式改进以提高肝内胆管结石的治疗效果。方法 48例肝内胆管结石患者接受了治疗,其中结石限于左肝13例(27%),右肝9例(19%),两肝均有结石26例(54%);结石并狭窄者34/48(71%)。所有患者均打开肝门部胆管、纠正狭窄,使肝门胆管成一盆状,保留Oddi括约肌功能,取一段游离空肠修复胆管前壁,盲端埋置皮下,同时行病肝切除术。结果 44例得到随访,随访率92%,随访1~9年,平均5年。结石复发率20%(9/44),胆管炎发生率16%(7/44),其中7例行小切口切开皮下通道引流取石。结论 皮下通道型肝胆管狭窄成型术与病肝切除联合应用可降低胆管炎发生率,为再发结石处理提供了一永久通道。  相似文献   

5.
肝内胆管结石及狭窄高位显露肝胆管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6.
肝内胆管结石合并急性胆管炎的肝切除时机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Li SQ  Liang LJ  Peng BG  Li DM  Lü MD 《中华外科杂志》2006,44(23):1607-1609
目的探讨肝内胆管结石合并急性胆管炎的肝切除最佳手术时机。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5年肝切除治疗有胆管炎发作病史的126例肝内胆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肝切除时离最近一次急性胆管炎控制后的时间间隔分为3组。A组:炎症控制后≥3个月手术(n=73);B组:炎症控制后≥1个月、<3个月手术(n=28);C组:炎症控制后1个月内手术(n=25)。比较三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平均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和结石残留率等。结果C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为(644·0±625·7)ml,明显高于A组的(409·2±250·7)ml和B组的(423·2±237·1)ml,C组的输血量和需输血人数亦显著高于A组和B组。C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残石率和住院时间均显著高于A组和B组。结论肝内胆管结石合并急性胆管炎炎症控制后的肝切除时机为炎症控制后≥1个月。  相似文献   

7.
肝切除联合纤维胆道镜治疗肝胆管结石临床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评价肝切除联合纤维胆道镜治疗肝胆管结石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5年间因肝胆管结石接受外科治疗的469例临床资料,按治疗方式和分组比较其疗效.结果分析采用x^2检验.结果5年间因肝胆管结石接受手术治疗者469例,随访412例(占87.8%),术后随访6个月至5年(平均3年6个月).肝切除组与胆道探查组的残石率、结石复发率、再手术率分别为5.1%和14.8%(x^2=9.32,P<0.01)、4.5%和14.8%(x^2=11.24,P<0.01)、5.1%和16.0%(x^2=11.48,P<0.01);使用纤维胆道镜组与未使用纤维胆道镜组的残石率、结石复发率、再手术率分别为4.4%和16.1%(x^2=15.17,P<0.01)、3.8%和16.1%(x^2=17.98,P<0.01)、4.1%和18.3%(x^2=21.52,P<0.01).结论肝切除联合纤维胆道镜治疗肝胆管结石可明显提高肝胆管结石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肝胆管结石并胆管狭窄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笔者回顾性分析83例肝胆管结石并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 全组肝胆管结石并狭窄占同期肝胆管结石病例的31.8%。均手术治疗,常规高位胆管切开取石,同时行肝部分切除13例;附加胆肠内引流72例,T管或U型管外引流11例。术后死亡2例(2.4%)。70例随访1~18年,疗效优者51例(72.8%),良好6例(8.5%);术后残留结石8例(11.4%),结石复发5例(7.1%)。笔者体会肝胆管结石常合并胆管狭窄,应采取高位胆管切开取石、整形,结合肝部分切除,胆肠内引流等手术治疗,可获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皮下通道型胆囊肝胆管成形术(STHG)治疗区域性肝胆管结石的中远期疗效。方法 对我院1994年12月-2000年8月期间行STHG手术的31例患者术后并发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STHG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且并发症种类少。结论 STHG保留了胆囊及Oddi括约肌功能,维持了正常的胃肠道生理结构,能有效防止返流性胆管炎及术后的消化功能紊乱,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区域性肝胆管结石的术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肝门部胆管空肠盆式吻合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31例肝内胆管多发性结石采用肝门部胆管空肠盆式吻合的治疗经过。结果 本组无手术死亡。有2 9例平均随访 4 .2年 ,其中 ,症状完全消失 2 5例 ,偶有胆管炎发作者 4例。术后残石共 6例 ,均勿须再手术治疗。结论 肝门部胆管空肠盆式吻合术治疗肝内胆管多发结石易于纠正肝胆管狭窄 ,取石彻底 ,术后胆汁引流通畅 ,远期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1.
肝胆管结石的外科治疗方式与疗效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目的 评价肝胆管结石的外科治疗方式与疗效关系。 方法 面询或问卷调查10年间因肝胆管结石接受手术治疗的病例。按术式分组比较其临床疗效。结果 10年间因肝胆管结石接受手术治疗者859例,随访537例(占62.5%),手术至随访时间4年7个月~11年6个月(平均8年4个月)。T管引流、胆肠吻合、联合肝段/叶切除术式术后胆管炎复发率分别为48.6%、22.7%和20.4%(χ  相似文献   

12.
肝胆管结石并发复发性胆管炎时择期手术处理的关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提高肝胆管结石并发复发性胆管炎病人治疗水平的方法。方法 报告3例肝胆管结石并发复发性胆管炎病人的手术中发现及胆树的主要梗阻部位。结果 例1是右后肝管与右前肝管汇入左肝管横部的胆管变异致右肝管狭窄继以结石形成、右肝叶萎缩;例2胆树的主要梗阻部位是肝尾叶结石及右肝动脉对肝总管的压迫性狭窄;例3总肝管狭窄及嵌顿结石是主要的梗阻部位,并采用了相应的手术方式治疗。结论 掌握影像诊断如BUS、CT、ERCP、MRCP提供的资料,术中仔细探查胆道,加上术中胆道镜运用,消除与胆管炎密切相关的主要梗阻是手术处理肝胆管结石并发复发性胆管炎病人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对于肝胆管结石的治疗目前已取得了很多成功的经验,但最常使用的胆肠吻合术虽经不断改进,仍未能从根本上解决返流性胆管炎、胃肠分泌功能紊乱等并发症。为此,设计了一种新术式:即皮下通道型胆囊肝胆管成形术。在清除结石,解除肝内外胆管狭窄、肝门整形的基础上,利用胆囊壶腹部切开相应大小的切口与之吻合,并适当游离胆囊,使其底部可以被固定到切口皮下。患者必须具备基本正常的胆囊、肝外胆管和Oddi括约肌。同时要求术中基本取尽肝内结石或切除病灶。已完成此手术共35例,所有患者手术顺利,术后未发现并发症。其中1例3年后结石复发,1例2年后发生胆道蛔虫,均经皮下胆囊通道用胆道镜轻易取出。该术式既能处理好结石和狭窄问题,又能保存胆囊、胆管、Oddi括约肌的功能,保持胃肠道的正常生理通路,并能以最简捷的方法处理术后结石复发和胆道内其它问题  相似文献   

14.
原发性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原发性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癌的临床特征、诊断方法、治疗手段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第三医院1958年6月至2011年3月收治的原发性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癌709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709例原发性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癌20例(2.8%),获得随访17例,随访率为85%,中位随访时间2(0 ~15)年.胆管癌诊断前原发性肝内胆管结石病程15±11年(3 ~38年).有胆管炎的14例,其中重症胆管炎11例.合并肝脓肿12例,肝硬化或门静脉高压症15例.术前辅助检查提示合并胆管癌诊断的依次为CT、MRCP、B超、肿瘤标志物等.胆管癌的术前临床诊断率为55% (11/20).行胆管癌根治术4例,姑息性手术7例,探查活检术6例,非手术治疗3例.根治术后1例失访,其余3例均存活,目前存活时间分别为1年1例,5年2例.姑息性手术7例,术后失访2例,存活时间1年2例,3年1例,5年1例.未切除者存活时间均未超过1年.结论 对于原发性肝内胆管结石病例有以下情况者应提高警惕,(1)病史较长、有胆管炎.(2)合并肝硬化.(3)影像学提示胆管壁增厚或肝内占位病变.(4)肿瘤标志物升高.这些提示发生胆管癌的可能性大.对这些病例应严格定期随访,以便早期发现,获得根治切除者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5.
规则性肝段切除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病   总被引:67,自引:1,他引:67  
目的 总结采用肝段切除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病的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1975年1月至1998年12月间采用肝段切除术治疗514例肝内胆管结石的临床资料及远期疗效。结果 肝内胆管结石的分布:左外叶64例、左肝叶176例、右前叶10例、右后叶24例、右肝叶31例、双侧肝叶209例。合并症:合并有显著肝段或肝叶萎缩者280例,肝脓肿17例,胆瘘7例,胆管癌8例。265例有1-5次胆道手术史。手术方法:根据肝内结石的分布决定肝段或联合肝段切除的范围,其中S2-3切除284例、切除98例、切除26例、切除37例、双侧肝叶部分切除23例。附加术式包括经肝门胆管切开取石217例,经肝实质肝内胆管切开取石11例,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296例。术后并发症有胆漏15例(2.9%)、膈下感染23例(4.5%)、腹腔脓肿2例(0.4%)和肝衰3例(0.6%)等。11例(2.1%)术后死于肝衰竭。随访10个月到25年,75.9%症状消失,14.5%偶而有轻度胆管炎发作,9.6%仍反复发作严重胆道感染。49例手术效果差的主要原因是肝脏切除范围不够兖分而遗留病变的肝胆管。结论 规则性肝叶切除术是清除病灶的最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肝内胆管结石应用肝段及半肝切除术进行临床疗效分析。方法总结1993年11月至2006年3月应用肝段及半肝切除治疗63例肝内胆管结石的临床经验、方法及疗效。结果根据肝内结石的分布范围决定肝段及半肝切除的范围。手术后疗效优良者47例,优良率92%。结石复发4例,占7.8%。结论肝段及半肝切除是清除结石等病灶的最有效方法;对右侧及双侧肝内胆管结石行肝段或半肝联合切除,为复杂肝内胆管结石的治疗拓展了治疗范围;提高左半肝的切除比例,能避免单纯行2、3段切除遗漏第4段结石的发生,降低残石率;同时联合应用其它手术方式能明显提高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17.
肝切除术治疗肝内结石354例   总被引:51,自引:1,他引:51  
Liang L  Huang J  Lu M  Ye W  Peng B  Yin X  Cao X 《中华外科杂志》1998,36(4):209-211
目的探讨肝切除术治疗肝内结石的效果。方法分析10年来采用肝切除术治疗354例肝内结石患者的临床表现、结石的部位和分布情况、手术方式、手术后并发症及结石残留等情况,并将1990年以后与1990年前的资料进行比较。结果肝内结石以左肝较多(323例),肝切除仍以左外叶及左半肝切除为主。13.8%的病例有结石残留;60例出现手术后并发症;手术死亡4例。1990年以后再次手术的病例、术后残石率均比以前下降。治疗效果优良者占88%。结论肝切除手术是治疗肝内结石的主要方法,为减少结石的残留和复发,应根据结石情况同时行肝内狭窄胆管切开整形、胆管空肠吻合治疗。  相似文献   

18.
肝内胆管结石的完全腹腔镜下肝切除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肝内胆管结石完全腹腔镜下肝切除术的临床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7月至2009年4月间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腹腔镜外科中心因肝内胆管结石而施行了完全腹腔镜下肝切除术的72例病人临床资料.结果 病人年龄16~65岁,平均(43.8±21.7)岁.72例腹腔镜下肝叶或肝段切除术主要包括左半肝切除术34例,左外叶切除术19例,肝Ⅵ段切除术16例.手术时间125~320 min,平均(262.5±115.5)min.出血量50~400 ml,中位数150 ml.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2.50%,包括胆漏6例,胃轻瘫1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1例,肝包膜下积液1例,均保守治疗成功.结论 微创时代治疗肝内胆管结石应以腹腔镜下肝段或肝叶切除术作为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