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原发性输尿管癌3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
输尿管移行细胞癌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提高输尿管移行细胞癌的治疗效果。方法对获随访的35例输尿管移行细胞癌预后影响因素作回顾性分析。结果输尿管肿瘤3年生存率为54%,5年生存率为46%,单发输尿管上中段癌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86%和86%,明显高于下段癌的43%和29%(P<0.05)。细胞分级:G14例无1例死亡;G3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31%和23%,明显低于G2的66%和50%(P<0.01)。以临床分期统计其3年、5年生存率:T1100%和83%;T265%和55%(P>0.05);T3均于3年内死亡。结论输尿管移行细胞癌预后差,输尿管下段癌预后最差,肿瘤细胞分化程度及浸润深度是决定预后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上尿路移行细胞癌患者的预后因素。指导临床治疗。方法:45例肾盂、输尿管移行细胞癌患者接受分析。年龄、性别、就诊时问、术前血色素、术中输血量、手术方式、病理分级、临床分期、肿瘤数目、肿瘤大小、术后有无复发、PCNA指数等12个变量进入Cox模型。结果:临床分期、PCNA指数、肿瘤数目、就诊时问四项参数与预后有关,其中临床分期、PCNA指数关系非常密切。病理分级、手术方式两项参数也有一定关系。根据临床分期和PCNA指数将患者分为A、B、C三组,术后5年生存率分别为92.65、38.4%与3%。差异非常显著。结论:Cox模型表明临床分期、PCNA指数与预后关系最密切。肿瘤数目、病理分级、就诊时问、手术方式对预后也有重要影响。根据临床分期和PCNA指数将患者分为不同的组,对判断预后。指导临床治疗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原发性输尿管癌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 1983.02~2001.02收治原发性输尿管癌26例,对其诊断和治疗进行讨论。结果 术后病理证实为输尿管乳头状移行细胞癌,其中G_1级7例,G_2级10例,G_3级9例,O~A期6例,B期8例,C期7例,D期5例。获得随访23例中,生存3月~1年8例,1~3年4例,5年以上6例,17年2例,长期生存12例(52%)。结论 选择早期诊断的方法并及时、正确治疗,可提高原发性输尿管癌的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5.
原发性输尿管癌影响预后因素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探讨原发性输尿管癌影响预后因素及术后发生膀胱癌的危险因素。 方法 16 0例输尿管癌中男 93例 ,女 6 7例 ,平均年龄 6 3.7岁。左侧 81例 ,右侧 79例 ;上段 30例 ,中段 2 1例 ,下段 96例 ,单侧多发 13例。病理分期Ta9例 ,T15 8例 ,T2 4 6例 ,T3 4 1例 ,T46例 ;分级G14例 ,G2 119例 ,G3 37例。 16 0例均行手术治疗 ,其中肾、输尿管全长加膀胱袖状切除 12 4例 (77.5 % )。总结临床病理学资料 ,对随访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患者 5年生存率 5 3.0 % ,其中Ta、T1、T2 患者 5年生存率 (83.3%、71.9%、5 9.1% )与T3 和T45年生存率 (37.5 %、16 .7%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0 0 1) ;G1、G2 患者的 5年生存率 (10 0 .0 %、6 3.5 % )与G3 (19.0 %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0 1)。肿瘤分期分级是影响预后的因素。 16 0例输尿管癌术后发生膀胱癌者 38例 (2 3.8% )。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 ,伴有同发膀胱癌和下段输尿管癌是术后发生膀胱癌的危险因素 (P =0 .0 0 1,P =0 .0 0 5 )。 结论 原发性输尿管癌分期分级是影响预后因素 ;伴有同发膀胱癌和下段输尿管癌是术后发生膀胱癌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输尿管癌自体肾移植治疗的理论基础和优点。方法:对9例输尿管癌患者行自体肾移植术治疗.切除输尿管癌上方3cm正常输尿管及下方输尿管全长.并做膀胱输尿管入口处的袖套状切除术;患侧肾行同侧髂窝肾移植、输尿管膀胱再吻合术。结果:9例输尿管癌包括T34例和T24例中.各有1例膀胱癌复发,其余无尿路上皮肿瘤复发.其生存率1年为100%,2年为88.8%.5年为66.7%。结论:自体肾移植术对输尿管癌患者的治疗效果基本等同于传统的根治性肾输尿管切除术(包括膀胱袖套状切除).对于孤立肾及双肾功能不良的患者也是个好的手术方式,为以往不能行保留肾功能的高分期孤立肾及双肾功能不良的输尿管癌患者争取到手术机会。为输尿管上段肿瘤患者也提供了一个可选择的保肾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7.
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预后因素的多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对82例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的肿瘤分级、浸润程度、肿瘤大小、部位、数量、基部形态、手术方式及年龄8个因素与预后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在单因素分析中,除年龄和手术方式外,其它各因素均与预后密切相关,在多因素分析中发现组织学分级是最重要的预后指标,其次为肿瘤的发生部位和浸润浓度,其它因素统计学差异无显著性。作者认为不应忽视肿瘤部位对患者预后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原发性输尿管癌的早期诊断与治疗(附26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提高原发性输尿管癌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原发性输尿管癌临床资料,比较各种检查方法,总结诊治经验。结果:26例术后均行病理检查证实为移性细胞癌。术前经B超、IVU、膀胱镜及逆行肾盂输尿管造影、CT、MRU等确诊24例(92.3%)。结论:联合应用B超、IVU、膀胱镜、逆行肾盂输尿管造影和CT、MRU检查方法,可提高原发性输尿管癌的诊断符合率。膀胱镜、逆行肾盂输尿管造影是原发性输尿管癌的最基本的检查手段。治疗以手术为主。  相似文献   

9.
患者 ,女 ,60岁。因右侧腰背部阵发性钝痛半年 ,间歇发热、盗汗两月余于 2 0 0 1年 4月 1 2日入院。曾于当地医院行B超检查示“右侧肾积水”。否认肺结核病史及密切接触史 ,从未行膀胱内灌注卡介苗。体检 :双侧肾脏未触及 ,右肾区轻度叩击痛。B超示右肾轻度积水。SCT示右侧输尿管中上段占位 ,右肾积水。IVU示右肾、右输尿管不显影 ;左肾、左输尿管显影正常。胸片未见陈旧性结核病灶。连续 3次尿脱落细胞检查 ,其中 1次发现肿瘤细胞。拟诊 :右侧输尿管占位 ,输尿管癌 ?于2 0 0 1年 4月 1 9日于连续硬脊膜外腔阻滞麻醉下行右输尿管探查术…  相似文献   

10.
预防肾盂输尿管癌术后再发膀胱癌的手术方法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预防。肾盂输尿管癌术后再发膀胱癌的手术方法。方法对156例单纯。肾盂癌、单纯输尿管癌中获随访的139例患者资料进行同顾性总结。肾盂癌78例。输尿管癌61例。肿瘤细胞分级:G1 19例,G2 88例,G3 32例。肿瘤分期:Ta—T1 38例,T2 80例,T3~T4 21例。肿瘤直径0.8—6.0cm。结果139例均行根治性。肾、输尿管及管口周围部分膀胱壁(1.5—2.0cm)切除术。术后随访1~10年。再发膀胱癌55例,占39.6%。肾盂癌术中先用纱条结扎输尿管后游离切除患肾输尿管及管口周围部分膀胱者术后膀胱癌再发率18.5%(5/27),未先结扎输尿管者再发率27.5%(14/51)。术后当日膀胱灌注化疗者膀胱癌再发率32.3%(10/31)。术后3周开始膀胱灌注化疗者膀胱癌再发率34.9%(30/86)。术后当日及术后序贯膀胱灌注化疗者术后膀胱癌再发率20.0%(4/20),单纯术后序贯膀胱灌注化疗者膀胱癌再发率39.3%(26/66)。2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术后当日及术后序贯膀胱灌注化疗可有效降低。肾盂输尿管癌术后膀胱癌的再发率,游离切除。肾输尿管前先结扎输尿管对预防肾盂癌术后再发膀胱癌可能有益。  相似文献   

11.
Molecular prognostic factors in bladder cancer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原发性输尿管恶性肿瘤的诊断、治疗和预后。方法对1992年1月~1999年12月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24例原发性输尿管癌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4例病理均为移行细胞癌,组织学分级:移行细胞癌Ⅰ级10例,Ⅱ级9例,Ⅲ级5例;临床分期:T1期10例,T2期9例,T3~T4期5例。后腹膜淋巴结清扫5例中3例发现有淋巴结癌转移。24例中有22例得到随诊,随诊时间2个月~7年,平均4年2个月。生存3年以上18例(75%),有8例术后2个月~3年膀胱内出现移行细胞癌,其中输尿管移行细胞癌Ⅰ级5例,Ⅱ级3例,6例为输尿管下段肿瘤。1例7年中共复发5次。复发性肿瘤行TUR—BT或激光治疗,膀胱内多发性复发性肿瘤行全膀胱切除2例。T3~T4期5例,有3例获随诊,3年内死于远处肝、肺转移。结论静脉肾盂造影和逆行造影、膀胱镜、输尿管镜检查及尿脱落细胞学检查是诊断本病的重要手段,输尿管镜检查加活检是输尿管肿瘤诊断的最可靠依据。输尿管肿瘤预后、肿瘤的膀胱内复发、全身转移与肿瘤的分级分期及肿瘤部位有关。  相似文献   

13.
原发性输尿管癌(附16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提高原发性输尿管癌的诊治水平,1982~1955年收治原发性输尿管癌16例。均行手术治疗,随访15例。比较各种检查手段,认为膀胱镜检查和逆行肾盂输尿管造影对诊断是重要的。本组4例D期Ⅲ级肿瘤患者中有2例(50%)死于肿瘤转移,而11例B期Ⅱ级肿瘤患者中仅有2例(18%)死亡。提示预后同肿瘤的分期、分级有关,复发取决于首发肿瘤是单发或多发,强调早期诊治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原发性下段输尿管尿路上皮癌保肾手术的可行性和适应证.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 - 2009年收治的108例原发性下段输尿管尿路上皮癌患者资料.男75例,女33例.年龄42~85岁,平均62岁.根据手术方式分为保肾手术(kidney-sparing surgery,KSS)组(27例)和根治性肾输尿管切除手术( radical nephroureterectomy,RNU)组(81例),比较2组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及随访结果,分析2种术式术后肿瘤复发率的差异. 结果 KSS组Ta期3例均无复发;T1期8例,复发1例(12.5%);T2期11例,复发4例(36.4%);T3期5例,复发4例(80%).RNU组Ta期6例均无复发;T1期26例,复发4例(15.4%);T2期30例,复发10例(33.3%);T3期19例,复发7例(36.8%).2组Ta~T2期肿瘤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KSS组T3期肿瘤复发率明显高于RNU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SS组G1级肿瘤复发1例(33.3%),G2级3例(18.8%),G3级5例(62.5%);RNU组G1级肿瘤复发2例(22.2%),G2级9例(20.0%),G3级10例( 37.0%);KSS组G1~G2级肿瘤复发率与RNU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KSS组G3级肿瘤复发率明显高于RNU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低分期分级原发性下段输尿管尿路上皮癌行KSS手术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手术治疗后T4卫星灶非小细胞肺癌的生存和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5年1月至2005年3月经手术切除的42例T4卫星灶N0-2M0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术后生存情况,评价各临床病理因素与预后的关系,并与同期32例手术切除的T4局部器官侵犯N0-2M0的非小细胞肺癌进行生存比较.结果 T4卫星灶组无手术死亡,术后早期并发症率为14.3%,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6.2%、57.1%和46.0%;T4局部器官侵犯组术后早期并发症率为28.1%,1、3、5年生存率分别为62.3%、31.5%和20.0%;两组生存率有明显差异(P<0.05).根据淋巴结转移情况进一步分组,两组中N0M0患者的生存率均高于同组的N1-2M0患者(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组织学类型、原发灶大小、有无淋巴结转移及是否术后辅助化疗与T4卫星灶患者的5年生存率相关;多因素分析显示原发灶大小、有无淋巴结转移及是否接受术后化疗是独立的预后影响因素.结论 原发灶直径3 cm、淋巴结转移以及未接受术后化疗的T4卫星灶非小细胞肺癌预后不佳,经手术完全切除的T4卫星灶非小细胞肺癌的预后好于T4局部器官侵犯者.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肺黏液表皮样癌的临床特征及其预后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986至2007年间收治的42例肺黏液表皮样癌病人的临床资料特征,并对影响预后的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手术病理切片检查是主要的确诊方法.病人的1年生存率为94.9%,5年生存率为68.9%,10年生存率为51.9%.结论 恶性程度分级、p-TNM、肿瘤是否完全切除和区域淋巴结转移情况是独立的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手助腹腔镜在肾输尿管全长切除术加膀胱袖套状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手助腹腔镜行肾输尿管全长切除术,加膀胱袖套状切除术治疗上尿路移行细胞肿瘤7例(其中经腹腔途径5例,经腹膜后途径2例)。病理类型均为移行细胞癌(肾盂移行细胞癌5例,输尿管移行细胞癌1例,肾盂和输尿管多发性移行细胞癌1例)。结果:7例手助腹腔镜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50~150min,平均97.5min;术中出血50~300ml,平均111.4ml;术后住院时间7~53d。结论:采用手助腹腔镜行肾输尿管全长切除术加膀胱袖套状切除术治疗上尿路移行细胞癌,是一种可选择的新的手术方式,与开放手术相比,具有损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金属基质蛋白酶 (MMP)及其抑制物检测在判断膀胱癌恶性度及预后中的作用。 方法 采用Westernblot和RT PCR方法 ,检测人膀胱肿瘤组织中MMP 2、MMP 9、TIMP 2蛋白表达和MMP 2、TIMP 2基因表达 ,应用计算机图像分析测定表达电泳条带的吸光度A值。 结果 膀胱肿瘤组织MMP 2、MMP 9、TIMP 2蛋白与基因表达与正常膀胱组织比较 ,差别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1) ;膀胱肿瘤组织TIMP 2蛋白与基因的吸光度A平均值与正常膀胱组织比较 ,差别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表浅膀胱癌组织的MMP 2 /TIMP 2蛋白、基因吸光度A平均值比率与正常膀胱组织比较 ,差别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浸润性膀胱癌的MMP 2 /TIMP 2蛋白、基因吸光度A平均值比率与正常膀胱组织相比 ,差别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1)。G2 、G3 与G1的MMP 2 /TIMP 2平均吸光度A值比率差别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1)。 结论 MMP 2、MMP 9表达和MMP 2 /TIMP 2比率对判断膀胱肿瘤浸润及转移有一定意义。检测MMP 2 /TIMP 2比率失衡较单纯检测MMP 2、TIMP 2的蛋白与基因表达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腹膜后腹腔镜联合尿道电切镜行肾输尿管切除并膀胱袖状切除术治疗上尿路移行细胞癌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分析9例肾盂癌、8例输尿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术中先用电切镜经尿道袖状分离输尿管管口及壁内段,再切除肾、输尿管,并记录相关指标,术后常规用丝裂霉素或吡柔比星灌注膀胱.结果:16例手术顺利完成,1例因右肾切除时损伤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