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3.
退热解毒灵颗粒的解热抗炎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退热解毒灵颗粒解热抗炎作用及抗炎机制。方法: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退热解毒灵小剂量组(小剂量组)、退热解毒灵大剂量组(大剂量组)和阳性对照组,每组8只,观察在灌胃退热解毒灵颗粒6,15 g·kg-1后不同时间点的体温变化以及足肿胀度的变化,并观察退热解毒灵颗粒对角叉菜胶所致大鼠足肿胀炎症组织中前列腺素E2(prostaglandin E2,PGE2)、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及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含量的影响。结果:大鼠背部皮下注射酵母5 h后体温明显升高(P<0.05),7 h大剂量组较模型组体温下降(P<0.05),8 h大、小剂量组较模型组体温下降(P<0.05),10 h大剂量组体温基本接近正常;大鼠右后足趾腱膜下注射角叉菜胶致炎1 h后大、小剂量组较模型组均对肿胀有明显的抑制(P<0.01,P<0.05),且在2 h作用效果最明显,抑制率分别为45.0%,35.0%;大剂量组能有效抑制大鼠足肿胀组织中PGE2、MDA及NO的含量;小剂量组能有效抑制大鼠足肿胀组织中NO的含量,大鼠足肿胀组织中PGE2、MDA的含量未见明显变化。结论:退热解毒灵颗粒有显著的解热抗炎作用,其抗炎机制可能与减少炎性组织中PGE2、NO的生成,抑制组织炎症中脂质过氧化产物MDA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4.
5.
6.
7.
目的观察应用局部紫外线照射辅助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带状疱疹患者116例随机分为照射组和对照组,每组58例。照射组采用局部紫外线照射辅助治疗带状疱疹,同时口服伐昔洛韦,对照组单纯应用口服伐昔洛韦治疗,观察并且记录两组疗效。结果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照射组有效率为91.37%,对照组63.37%,照射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χ2=12.69。结论应用局部紫外线照射辅助治疗带状疱疹,同时口服伐昔洛韦的方案临床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伐昔洛韦与阿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152例的比较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比较伐昔洛韦与阿昔洛韦对带状疱疹的治疗作用和安全性。方法:伐昔洛韦开放组92 例( 男性49 例,女性43 例,年龄42 a ±s 14 a) , 用伐昔洛韦300 mg , po , bid 。对照试验60 例,其中用伐昔洛韦治疗的试验组30 例( 男性17 例,女性13例,年龄46 a ±12 a) , 用阿昔洛韦的对照组30 例( 男性14 例, 女性16 例, 年龄46 a ±16 a) , 200mg , po ,q 4 h( 总量为1000 mg/d) 。疗程均为9 d 。 结果:伐昔洛韦治疗后d 3 及d 9 ,症状、体征均较治疗前及阿昔洛韦组有显著和非常显著差异( P<0 .05 , P< 0 .01) , 总显效率达90 % ,不良反应轻。结论:伐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疗效显著且安全。 相似文献
9.
退热解毒灵颗粒中柴胡挥发油提取及环糊精包合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优选退热解毒灵颗粒的挥发油提取及环糊精包合物工艺。方法:以柴胡挥发油的含量为指标,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优选挥发油提取及环糊精包合物工艺。结果:柴胡挥发油的最佳提取工艺为:温浸4h,以3ml·min^-1的蒸馏速度,蒸馏量为4倍;最佳包合工艺为:每100g生药用10gβ-环糊精于45℃包合2h。结论:优选的工艺科学合理,可作为该制剂的合理开发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刘红丽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7):120-120
目的:观察评估更昔洛韦和泼尼松联合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用药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联合用药组每日静脉滴注更昔洛韦辅以口服泼尼松治疗;对照组仅每日静脉滴注更昔洛韦。10日疗程后观察评估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更昔洛韦和泼尼松联合用药有助于增强带状疱疹患者的治疗效果,且使病症好转的时间加快。结论更昔洛韦联合泼尼松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稳定确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复发性带状疱疹的发病及诊疗方法,回顾分析2001年7月至2010年9月复发性带状疱疹患者的临床资料。方法收集30例复发性带状疱疹的临床资料,对其发病和治疗情况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30例患者中28例复发1次,2例复发2次,所有患者复发前均有感冒、劳累或睡眠差等诱因。70~80岁患者居多,经静脉滴注更昔洛韦等治疗后,所有患者均恢复正常。结论为准确了解带状疱疹复发病机制,对初发和复发的临床症状差异有更明确的了解,有必要对每一位就诊的初发带状疱疹患者进行前瞻性的随访。 相似文献
12.
双黄连粉针治疗带状疱疹30例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近年来我们采用哈尔滨中药二厂生产的双黄连粉针治疗带状疮疹30例,收到良好效果,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对入院的带状疙疹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16~48岁,病程1~2d;对照组30例,男19例,女11例,年龄17~47岁,病程1~Zd。两组均表现为局部疼痛,有绿豆大丘殖疹形成带状水疙群。诊断标准按全国高等院校教材皮肤病学有关章节确定。1.2治疗方法治疗组采用双黄连粉针3.6g溶于5%葡萄糖注射液500ml中缓慢静脉滴注,qd,30滴/min,10天为1个疗程。同时用双黄连粉针06g溶于0.85%氯化销注射液5… 相似文献
13.
14.
西咪替丁治疗带状疱疹2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科试用西咪替丁治疗带状疮疹26例,获效满意,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48例患者均具有带着疙疹的典型临床表现及特征,男28例,女20例,年龄6~53岁。将48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6例,对照组22例,两组性别、年龄及病变部位均近似,具有可比性。1.2治疗方法两组均用维生素B;100mg和维生素B1。0.5mg,im,qd,吗然双肌0.ig,po,tid。外用炉甘石洗剂。治疗组加服西咪替丁0.4g,PO,tid。两组均用药至疼痛消失,癌疹干涸脱落。2结果疼痛消失时间:治疗组2~3天,对照组8~12天,两组差异极显著(P<001)。皮疹干涸到脱落… 相似文献
15.
建立了HPLC法同时测定感冒解毒灵颗粒中的橙皮苷和牛蒡苷.采用C18色谱柱,以1%乙酸-甲醇(52:48)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80 nm.橙皮苷和牛蒡苷在7.5~150和5~100μg/m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99.2%和99.6%,RSD为0.64%和0.79%.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HPLC快速测定感冒退热颗粒中(R,S)-告依春含量的方法,以控制其质量。方法色谱柱:InertsilODS-SP(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乙腈-0.08%磷酸溶液(含0.04%三乙胺)(5∶95);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45 nm;柱温:30℃。结果 (R,S)-告依春在0.010 44~0.522μg内线性良好(r=0.999 9),加样回收率为99.7%,RSD为0.79%(n=9),不同厂家生产的感冒退热颗粒中(R,S)-告依春含量差异较大。结论本实验所建立的方法简单、准确、快速,可为制药企业或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控制感冒退热颗粒的质量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以现代制剂技术提取中药的有效成分,对提取制备工艺进行考察,制备清瘟退热颗粒剂,并建立清瘟退热颗粒的质量标准。方法:以煎煮法对处方药材进行提取,用湿法制粒的制备工艺制备颗粒,用薄层色谱的方法鉴别柴胡、白芍、黄芩和大青叶,采用HPLC法测定清瘟退热颗粒中黄芩苷的含量。结果:薄层鉴别斑点清晰,阴性对照无干扰。黄芩苷的峰面积和进样量在0.194-1.164μg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5),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0.89%,RSD为0.74%(n=6)。结论:提取方法及制备工艺成熟可靠,薄层鉴别及含量测定方法能够对该颗粒进行准确、快速定性、定量分析,结果稳定,可靠,重复性好,可用于该颗粒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针刺拔罐加温和灸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病灶部位以局部微针加局部拔罐和局部艾灸,再配合辩证取穴,1次/天,5次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3~5d,两疗程内统计疗效。结果治疗后患者的疼痛缓解效果非常显著,疗程后治愈例数达到22例,疗效明显优越于对照组,VAS评分治疗组其总有效率达到83.33%,与对照组63.33%相比有明显差异。结论针刺拔罐加温和灸的疗法,与中药西药结合相比,对带状疱疹的皮疹消退和疼痛消失方面,都具有明显的优势,但对机体免疫力有多大调节作用等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溴夫定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方法:采用平行对照的方法,将接受观察的106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2组,每组各53例,其中治疗组采用溴夫定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阿昔洛韦进行治疗,疗程均为7d,观察用药后第3、7、14、21、30d分另,1对2组患者临床体征及症状上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对于治疗带状疱疹的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镇痛时间、止疱时间及结痂时间上,治疗组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时,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发生方面,治疗组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在时带状疱疹的治疗上,溴夫定的疗效和阿昔洛韦相当,但溴夫定对减轻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效果明显。由此可见,溴夫定治疗带状疱疹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