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一氧化碳中毒血浆一氧化氮及其合成酶含量的动态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检测一氧化氮(NO)及其合成酶(NOS)在急性一氧化碳(CO)中毒后急性期血浆中的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检测NO的中间代谢产物亚硝酸盐来反映NO及放射强度测定法测定NOS活性,分别测定CO中毒后急性期血浆NO和NOS变化,并行健康对照。结果 26例急性CO中毒病人血清NO及NOS较对照组明显降低,中毒后第1天开始降低,第3天后开始慢慢恢复,至第10天仍低于正常。结论 NO和NOS参与了CO中毒的病理生理过程,动态观察提示NO可能和CO中毒病情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检测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在颅脑损伤后急性期脑脊液中的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放放免法及酶联免疫法分别测定颅脑损伤后急性期脑脊液中TNF-α和IL-6的浓度,并行健康对照。结果:颅脑损伤后IL-6及TNF-α脑脊液中浓度第1天便增高,第3天达到高峰,第7天开始下降,结论TNF-α和IL-6参与了颅脑损伤的病理生理过程,动态观察提示IL-6可能和颅脑损伤病情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患者脑脊液和血液中内皮素-1(ET-1)、一氧化氯(NO)和一氧化氮合成酶(NOS)含量的动态变化及与脑血管痉挛的关系。方法:检测22例颅内动脉瘤破裂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不同时间段的脑脊液和血液中ET-1、NO和NOS的含量。结果:出血后患者脑脊液和血液中ET-1浓度即有明显升高,在出血后第7天达到高峰,而后逐渐下降。脑血管痉挛患者ET-1浓度明显高于未痉挛者。出血后NO、NOS的含量明显下降,14d时大部恢复至正常。结论:脑脊液和血液中ET-1、NO和NOS含量的变化参与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血浆和脑脊液(CSF)中的一氧化氮(NO)和肿瘤坏死因子(TNF)含量变化及其与病情、病程的关系。方法:对HIE患儿第3天的CSF和出生初入院(HIE2h内)、第1天、第3天、恢复期的血浆中NO和TNF进行检测,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HIE患儿入院第1天血浆中的NO含量最高;初入院、第1天、第3天的血浆中NO含量与正常对照组对比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而恢复期中NO含量与正常对照组对比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急性期血浆TNF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恢复期两组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NO和TNF参与HIE的发病过程,在HIE的发病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检测血浆和CSF中NO和TNF含量有助于判断HIE患儿病变程度和病情进展。  相似文献   

5.
步革  马文斌  齐乐 《检验医学》2006,21(2):146-147
目的 观察复发性口疮(RAU)患者用雷公藤多甙治疗前后血清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NOS)水平的变化,为治疗及预后判断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硝酸还原酶法对132例经临床确诊的RAU患者治疗前后和60名正常对照者血清NO、NOS水平分别进行检测。结果 在治疗前RAU患者血清NO、NOS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经雷公藤多甙治疗症状缓解或消失后,血清NO、NOS下降至正常人水平,RAU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中NO、NOS水平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NO、NOS的动态检测对其疗效判断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急性颅脑损伤(ACI) 患者围术血浆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成酶(NOS)、氧自由基(OFR)、脂质过氧化物(LPO)、内皮素(ET)、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含量变化及新型静脉麻醉剂异丙酚(Pro)对其影响。方法 ACI患者40例,根据麻醉方法不同随机分为观察组(异丙酚组)和对照组(α-羟基丁酸钠组)。观察麻醉诱导前、开颅手术去骨瓣后1、3、6、12、24hNOS/NO(分别用T0-T5表示);麻醉诱导前、开颅手术后1、3hOFR/LPO`ET/CGRP的水平变化。结果 研究发现术前患者血中NO、NOS均高 于正常对照组,其中NOS显著增高;血中OFR、LPO、ET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与对照组相比异丙酚组NO、NOS自妈至经科(T0-T5)呈降低趋势。NOS于开颅手术后1h(T1)达到正常水平,NO于T2时也达到正常水平。FOR、LPO、ET呈显著降低趋势且于T2时达到正常水平。CGRP呈持续升高。结论 ACI患者术前就存在OFR代谢紊乱及NO/NOS、ET/CGRP间含量失衡,开颅手术可导致继发性脑缺血再灌注损害。临床麻醉剂量的Pro具有非选择性NOS抑制剂、OFR清除剂、ET拮抗剂特性,并能提高CGRP水平,具有多途径、多位点脑保护剂特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NO)及一氧化氮合酶(NOS)的水平与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病情的关系,寻找表达急性一氧化碳中毒(ACMP)患者病情变化的理想生物学标志。方法应用比色法(colorimetric method)测定40例ACMP患者血清NO及NOS水平,并与38例正常对照进行比较。结果AC-MP组患者血清NO及NOS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NO—NOS系统水平异常在AC-MP引起的缺血缺氧性疾病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发病过程中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成酶(NOS)及血小板(PL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平均血小板体积(MPV)的意义及与梗死面积的相关性。方法:检测53例脑梗死患和40例健康对照血清中NO、NOS、PLT、PDW、MPV的含量。结果:脑梗死急性期MPV、NOS显增高(P<0.05);PDW、NO显增高(P<0.01);PLT显减低(P<0.01);NO、NOS分别与PDW、MPV之间呈显正相关,与PLT呈负相关。结论:PDW、MPV、NO、NOS的变化值随梗死面积的增加而增加,PLT则随梗死面积增加而减少。  相似文献   

9.
针刺对颅脑伤治疗作用的实验依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颅脑伤后大鼠脑组织一氧化氮(NitricOxide,NO)和一氧化氮合酶(NitricOxideSynthase,NOS)水平变化及针刺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自由落体致伤模型,将SD大鼠分成正常组、模型组和针刺组,分别测定各组大鼠海马和皮质中NO及NOS含量,观察针刺对其产生的影响.结果颅脑伤大鼠海马和皮质NO及NOS水平均显著升高,而针刺后其水平则明显降低.结论NO和NOS参与了颅脑伤病理损伤机制,针刺可以通过降低大鼠脑组织NO和NOS酶的水平而起到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发育期大鼠反复惊厥后海马组织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NOS)的变化及川芎嗪对其的影响,方法 三氟乙醚反复吸入(连续6次,每天1次)制成发育期大鼠惊厥动物模型,观察川芎嗪对反复惊厥后6h、1d、3d、7d海马组织NO含量、NOS活性及光镜下海马组织病理变化的影响。结果 ①反复惊厥后6h、ld、3d海马组织NO含量及NOS活性明显升高,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第7天已恢复正常。②反复惊厥后6h海马神经细胞即有轻度水肿,第1~3天水肿、变性坏死明显,第7天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胶质细胞增生明显。③川芎嗪干预组海马组织病理变化明显改善.NO含量及NOS活性明显低于惊厥组,两组相比在第6h、1d、3d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 反复惊厥发作可导致大鼠海马组织损伤,可能与NO大量生成,NOS活性明显增高有关。川芎嗪能改善惊厥后脑组织病理损伤,其机制可能与降低NO含量及NOS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11.
急性CO中毒大鼠脑组织NO NOS活性变化及纳洛酮的干预效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急性一氧化碳 (CO)中毒大鼠脑组织中一氧化氮 (NO)和一氧化氮合成酶 (NOS)活性的变化及纳洛酮的治疗作用。方法 健康Wister大鼠 4 5只 ,随机分为 3组 :正常、CO染毒组 (中毒组 )、CO染毒后纳洛酮治疗组 (观察组 )。采用改良的Griess法和分光度法 ,分别测定大鼠大、小脑组织NO和NOS活性。结果 急性CO中毒后大鼠大、小脑组织中NO和NOS活性明显升高 ,与正常组比较P <0 0 1;应用纳洛酮治疗后 ,脑组织中NO和NOS活性明显降低 ,与中毒组比较P <0 0 1。结论 急性CO中毒后大鼠脑组织中NO和NOS活性增高 ,NO、NOS活性改变可能参与了急性CO中毒脑损伤的病理生理过程 ,纳洛酮治疗可降低急性CO中毒大鼠脑组织中NO和NOS活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高原红细胞增多症(HAPC)患者体内同型半胱氨酸(Hcy)与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NOS)水平的关系。方法在海拔3 300 m地区选择HAPC患者和健康人各50例进行血清Hcy、NO含量和NOS活性的检测。结果与健康人比较,HAPC患者血清Hcy水平显著升高(P<0.01),NO含量和NOS活性明显降低(P<0.01);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在HAPC患者中血清Hcy水平与NO含量和NOS活性呈显著负相关(r=-0.947、-0.925,P<0.01)。结论血清Hcy水平与NO含量和NOS活性的变化可能与HAPC的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13.
地塞米松对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血内NOS活性和NO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地塞米松(DM)对急性颅脑损伤(ACI)患者围术期血内一氧化氮合成酶(NOS)活性和一氧化氮(NO)产量的影响。方法 20例ACI患者随机分为DM治疗组(于麻醉诱导前0.4mg/kgIV)和对照组,用分光光度法测定血清NOS活性和NO产量。结果 术前两组NOS、NO均高于下沉对照组,其中NOS有显著性差异(P〈0.01)。DM组自麻醉诱导前至开颅手术后24小时(T0~T5)动态观察发现,NO、NOS自始至终呈降低趋势;而对照组则呈显著性升高(NOT1、T5,NOST5),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ACI患者术前存在NOS、NO代谢率乱,开颅手术后其含量进一步升高而加重脑缺血再灌注损伤。麻醉诱导时应用DM可显著抑制ACI患者体内iNOS释放具有脑保护作用。可作为选择性iDOS拮抗剂在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复发性口疮(RAU)患者用雷公藤多甙治疗前后血清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NOS)水平的变化,为治疗及预后判断提供依据。方法应用硝酸还原酶法对132例经临床确诊的RAU患者治疗前后和60名正常对照者血清NO、NOS水平分别进行检测。结果在治疗前RAU患者血清NO、NOS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经雷公藤多甙治疗症状缓解或消失后,血清NO、NOS下降至正常人水平,RAU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中NO、NOS水平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NO、NOS的动态检测对其疗效判断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血清NO、一氧化氮合成酶(NOS)活力与抑郁症的关系.方法 纳入136例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的抑郁症患者(实验组)和120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进行血清NO水平及NOS活力的检测,并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实验组血清NO水平(70.05±10.34)μmol/L及NOS活力平均水平(29.49±5.12)U/L均高于正常对照组[(67.17±16.52)μmol/L、(26.99±2.87)U/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抑郁症患者中服药组血清NO水平(74.42±8.80)μmol/L及NOS活力平均水平(27.71±5.46)U/L均低于未服药组[(78.81±12.28)μmoL/L、(30.49±4.65)U/L],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抑郁症患者血清NO水平及NOS活力升高,NO升高可能是抑郁症发病的影响因素;抗抑郁药可能通过降低血清NO水平而起到抗抑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清催乳素(PRL)、一氧化氮/一氧化氮合酶(NO/NOS)体系用于癫痫与热性惊厥的诊断和鉴别诊断的意义。方法分别采用化学发光法和分光光度法测定25例癫痫患儿、20例热性惊厥患儿及15例正常儿的血清PRL和NO/NOS水平。结果癫痫组血清PRL水平显著高于热性惊厥组和对照组(P〈0.05),癫痫组与热性惊厥组血清NO/NOS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癫痫组显著高于热性惊厥组(P〈0.05)。结论检测癫痫与热性惊厥患儿血清中PRL、NO/NOS水平,可为临床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一氧化氮(NO)系统在动脉粥样硬化进程中的变化、相互关系及辛伐他汀、氨氯地平对动脉粥样硬化进程中iNOS-NO的影响。方法 24只家兔予以高胆固醇饮食8周,8周后随机分为三组(n=8),三组均停用高胆固醇饮食,改普通饮食8周;模型组不用干预,另外两组分别喂饲辛伐他汀及氨氯地平进行药物干预。另取8只家兔予以普通饮食16周作为对照组。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血脂水平明显升高,血清NO含量明显降低,iNOS表达明显升高(P均<0.01)。与模型组比较辛伐他汀组血浆TC、TG、LDL-C、ox-LDL-C下降明显(P<0.01),HDL-C升高(P<0.01);血清NO含量明显升高(P<0.01),iNOS表达明显减少(P<0.05)。而氨氯地平组血脂水平与模型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血清NO含量亦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iNOS表达明显减少(P<0.05)。结论动脉粥样硬化进程中,辛伐他汀、氨氯地平均可以通过下调血红素加氧酶/NO系统而延缓动脉粥样硬化进程。  相似文献   

18.
麝香保心丸对兔动脉壁一氧化氮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目的 为阐明麝香保心丸改善心肌血流灌注的机理。方法 在高脂血症造成兔动脉壁一氧化氮代谢异常的动物模型上,采用定量RT- PCR 等技术,观察了该药的干预作用。结果 高脂饮食可造成动脉一氧化氮代谢的紊乱,麝香保心丸可部分逆转这种损害;与高脂血症对照组相比,它有提高动脉壁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 基因表达的趋势(0-1> P> 0-05) 、显著增强动脉的NOS 的活力( P< 0-05) 、提高血浆一氧化氮代谢产物(NOP) 的水平(P<0-05) 。结论 麝香保心丸的抗心肌缺血作用可能与保护动脉壁一氧化氮系统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血清一氧化氮(NO)及内毒素水平的变化对肝硬化患者腹水形成的影响。方法 分别应用硝酸还原酶法和分光光度法测定49例肝硬化患者血清NO、一氧化氮合成酶(NOS)及内毒素水平变化,并与30名健康者对照。结果肝硬化患者血清NO、NOS及内毒素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0.01,P<0.01),且肝硬化腹水组较无腹水组其血清NO、NOS及内毒素水平也有明显差异(P<0.05,P<0.05,P<0.01);肝硬化患者血清内毒素水平与NO存在明显正相关性(r=0.685,P<0.01)。结论 肝硬化患者血清内毒素水平升高可引起NO产生增多,是腹水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降低其水平有利于肝硬化腹水的防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