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心与小肠相表里”为中医藏象理论之一,即心与小肠经络相连,生理相关,病理互损。现代学者基于肠道微生态学说提出的“心-肠轴”理论与“心与小肠相表里”中医病机相契合。本研究通过从“心-肠轴”角度阐明“心与小肠相表里”的生物学内涵,并从治疗的角度佐证,以期创新中医藏象理论,为心力衰竭的防治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肝硬化是临床常见的一种慢性进行性肝脏疾病。肝硬化和病毒性肝炎每年在世界范围内可造成约200万人死亡,约占全球死亡率的3.5%[1]。其中,代偿性肝硬化患者的死亡率比普通人群高5倍,而失代偿性肝硬化患者的死亡风险比一般人群增加10倍[2],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并给社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压力与医疗资源负担[3]。本病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措施,及至终末期只能有赖于肝移植,然而由于供体短缺、移植费用高昂以及术中、术后并发症等诸多因素。  相似文献   

3.
全球范围内老龄化加剧,包括痴呆在内的老年健康问题日益突出,其中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日益增多。AD本质上是神经炎症,与睡眠和免疫功能密切相关,失眠能诱发炎症反应,破坏肠道菌群丰度及多样性,最终促进该病发生发展。由于目前关于AD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西药治疗效果比较令人失望,可利用“脑肠轴”理论与中医学“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理念的一致性和相关性,“从脾论治”失眠以重塑肠道菌群,有助于防治AD。  相似文献   

4.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是一种病因不明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和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许多研究显示肠道菌群的生态失调在IBD的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而临床上相当一部分患者对常规治疗应答不佳或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因此尝试益生菌调节肠道菌群来治疗IBD越来越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5.
非甾体类抗炎药临床应用广泛,其不良反应也愈加凸显,特别是非甾体类抗炎药相关肠病,尚无明确的防治策略。目前研究认为肠道菌群在其发病机制中起关键作用,以革兰阴性菌异常增殖为特征的肠道菌群紊乱诱发异常肠道黏膜免疫反应,造成炎症及肠道损伤。益生菌制剂和利福昔明能显著缓解非甾体类抗炎药造成的肠道损伤。现就非甾体类抗炎药相关肠病与...  相似文献   

6.
人体肠道内的菌群参与了许多生理功能的维持和疾病的发生。作为大脑和胃肠道功能相互调节的重要桥梁,脑-肠轴功能的正常发挥是肠道菌群维持稳定的条件。脑-肠轴紊乱可激活肠黏膜免疫,对肠道菌群产生影响,使菌群结构发生改变。反之,肠道菌群结构改变亦会影响神经系统发育,导致脑-肠轴功能紊乱,其中迷走神经和血清代谢物质在脑-肠轴功能的调节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就肠道菌群与脑-肠轴功能相互影响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肠道菌群对人体代谢和肠外器官产生广泛的影响。最近研究表明,肠道菌群失调通过多种途径促进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中枢神经系统调节心血管系统,近年来研究发现由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和中枢神经系统构成的肠-脑轴在高血压、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目前,肠-脑轴与心血管疾病的详细机制日渐清晰,现就肠道菌群通过肠-脑轴促进心血管疾病的最新研究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肝与大肠相通”理论首见于《医学入门》,揭示肝与大肠之间存在不同于传统表里、阴阳、相合的脏腑别通关系。中医认为肝和大肠在水谷精微的运化传导、升清降浊、情志疏泄,甚至胆汁正常降泄等方面存在生理病理的相关性。现代医学“肠肝轴”“脑肠轴”学说的提出从微观世界阐释了“肝与大肠相通”理论内涵,为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肝脏疾病、胃肠道疾病的诊治提供了新思路。本文尝试从中医理论、现代医学研究、临证应用等方面论述肝与大肠的密切关系,试图揭示“肝与大肠相通”的理论内涵,为临证相关疾病的诊治提供新视角。  相似文献   

9.
益生菌与炎症性肠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炎症性肠病(IBD)包括克罗恩病(CD)和溃疡性结肠炎(UC),为一种机制尚不明确、临床处理难度较大的消化科疾病.在对IBD的研究过程中,人们越来越注意到肠道菌群在IBD中的重要作用,大量证据表明益生菌对IBD的治疗有所裨益,益生菌制剂也日益成为IBD药物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此文综述了近年来益生菌治疗IBD的成果,并探讨了益生菌治疗IBD的相关机制.  相似文献   

10.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arrhea-type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IBS-D)病因尚未明确,发病机制影响因素众多。“肺-肠轴”概念是“肺与大肠相表里”的现代延伸,“肺-肠轴”功能失调可导致肠道疾病发生。本文以“肺-肠轴”为切入点,探析从肺论治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可行性,以期为临床治疗本病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12.
炎症性肠病(IBD)包括克罗恩病(CD)和溃疡性结肠炎(UC),为一种机制尚不明确、临床处理难度较大的消化科疾病。在对IBD的研究过程中,人们越来越注意到肠道菌群在IBD中的重要作用,大量证据表明益生菌对IBD的治疗有所裨益,益生菌制剂也日益成为IBD药物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此文综述了近年来益生菌治疗IBD的成果,并探讨了益生菌治疗IBD的相关机制。  相似文献   

13.
炎症性肠病(IBD)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驱动导致的肠道慢性炎症性疾病.肠道菌群发酵膳食纤维产生的短链脂肪酸(SCFAs)具有抗炎和维持肠道稳态的作用,肠道炎症和低纤维饮食均可导致产SCFAs细菌数量减少,进而影响肠道免疫和代谢调节.本文就SCFAs在IBD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正>肝脏是人体最大的代谢器官和解毒中心,能够分解代谢营养物质和毒性物质,阻止有害物质进入循环系统,而肠道是机体防御的最前线,是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肠道与肝脏之间的相互作用即肠-肝轴(gut-liver axis),肠道中的营养成分、细菌及其代谢产物等通过门静脉进入肝脏,而肝脏中的物质通过胆道系统排泄入肠道。肠道微生物群及其代谢产物、肠粘膜屏障、细菌移位和胆汁酸代谢是肠-肝轴的关键特征[1]。肠道菌群紊乱可导致肠道中有害物质增加,有益物质减少,肠道屏障功能受损,肠道来源的细菌产物和代谢物可暴露于肝脏,通过肝-肠循环诱发肝细胞损伤和肠道炎症的发生,并影响肝脏的正常功能,而肝病的进展又会进一步加重肠道菌群的失调,最终导致肝病加重,形成恶性循环。  相似文献   

15.
肠道菌群-肠-脑轴在神经、精神发育和胃肠道疾病的生物和生理学基础研究领域中越来越受关注。肠道菌群和大脑通过自主神经系统、免疫系统、代谢产物(如短链脂肪酸、胆汁酸和支链氨基酸)等多种途径相互交流。影响宿主菌群组成的因素众多,包括遗传、分娩方式、感染、抗生素的使用、营养状况、环境压力源、生活习惯和昼夜节律等。焦虑症、抑郁症...  相似文献   

16.
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性疾病,其确切病因及发病机制至今仍不清楚。近年来肠道菌群与IBD发病的关系日益受到关注,多项证据表明IBD患者存在肠道菌群紊乱。此文就IBD患者肠道菌群变化及益生菌在IBD中治疗作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炎症性肠病(IBD)在我国发病率日益增长,因其诊断困难,无特异性治疗方法,预后差,依然有待深入研究。肠道菌群在各种肠内外疾病中发挥不可替代作用,而肠道细菌所分泌的细胞外囊泡与体细胞外泌体类似,在细胞间通讯、增殖、分化、炎症、恶变等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目前国内外关于细胞外囊泡在IBD的研究集中于人体细胞来源的细胞外囊泡,然...  相似文献   

18.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常见的功能性肠道疾病,其发病机制复杂,与应激关系十分密切。其中,脑肠轴对应激反应的不同环节失调,以及应激所致免疫激活和持续是IBS已得研究确证的重要病理机制。近年来肠道菌群和应激的相互作用对IBS的影响也得到重视。IBS与应激关系的研究进展对IBS的诊断与治疗提供了有益的提示。  相似文献   

19.
泄泻是因感受外邪,或饮食内伤,或情志失调,或禀赋不足,从而致脾失健运而水湿不化,以大便数增多,质稀溏或完谷不化,甚如水样为主要表现的病症.中医最早记载于《黄帝内经》,论其治法,《黄帝内经》虽无专篇论述泄泻,但提出了从“肝、心、脾、肺、肾”五脏治泄泻的泄泻五脏论思想.此后,在《三因极一病证方论》有专门论述.中医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主运化水谷精微,为气血生化之源,脾胃虚弱则易导致水谷不化,内生水湿,升降失调,清浊夹杂而下,而为泄泻,故泄泻与脾密切相关.现代研究中,肠道菌群失调已被证实是肠道疾病的一个重要因素.肠道微生物群的内稳态维持着对人体健康至关重要的各种功能,当该稳态遭到破坏,则导致菌群失调,胃肠道功能紊乱,多表现为泄泻,故而肠道菌群失调与泄泻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本文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对泄泻从脾论治的源起、病因病机、临床施治等方面进行论述,并着重对泄泻从脾论治的理法方药与临床研究进行归纳总结.  相似文献   

20.
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种病因不明的非特异性炎性疾病。近年来许多研究表明应激与IBD之间关系密切,应激可通过诱导肠道菌群失调和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紊乱导致IBD发生和发展。该文就应激与IBD的关系,以及应激通过调节脑-肠轴促进IBD发生和发展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