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文章所论之妇科血证,主要指月经血量过多、或经期延长、或崩漏之证。经血量过多的病因病机有气虚、肾虚、血热、血瘀等。经期延长的病因病机有气虚、脾肾阳虚、血热、血瘀等。而崩漏的病因病机则有肾虚、脾虚、血热、血瘀等。故上述3证,有共同的病机:肾虚、血热、血瘀。邓兴学副教授的治则是:酸甘化阴以止血、补肾固冲任以止血、宁血止血3法合用为主法,并观其脉证,随证加减。其他妇科血证均可参照此法,随证加减。此法有执简驭繁、标本兼治之功,缓急兼顾之妙,证之临床,确有效验。并附验案3则。  相似文献   

2.
崩漏是月经病的难证、重证.例举杨家林教授的两个习用方举元寿胎乌茜汤和生脉二至乌茜汤,可见其治疗崩漏颇具特色.其一,慎审致病标本因果,辨治运筹帷幄之中.其二,益气清热化瘀,贯穿治疗始终.其三,根据年龄不同,侧重脏腑治疗.指出崩漏的主要病因是气虚、血热或血瘀,灵活运用治疗大法,以治因为本,并贯穿治疗始终,不可视果为因,本末倒置.  相似文献   

3.
总结李光荣运用补肾调周法治疗崩漏的经验。认为崩漏病因不外气虚、血热、血瘀,而以病因兼夹者多见。治疗上出血期滋阴固气塞流断血以治标,自拟"止崩汤"治疗,以"清、补、通"止血三法治崩漏。血止后补肾兼调肝脾,调周期复旧,以绝崩漏之患。在辨证治疗基础上,还应注意女性月经周期肾之阴阳消长变化,不拘一方一法,才能使气血冲任调和,经水通调。  相似文献   

4.
《山东中医杂志》2016,(4):291-293
崩漏为妇科"血证"的常见病、多发病,其病因病机多责之虚、热、瘀。气血亏虚,则统摄无力,冲任不固;甚则气虚下陷,血随气下;火扰血海,或破血妄行,或热灼伤脉络,致使冲任不固,发为崩漏;瘀血阻滞冲任胞宫,血不归经,发为崩漏,故其病因多责之气虚、血热、出血致瘀。治疗上应时时不忘调气止血,固护冲任,气虚者补之,气陷者升之,血热者清之,血瘀者化之,以迅速止血为目的;血止后,可通过益气健脾、补养肝肾等法,来充养气血,以期达到血旺经调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抽动障碍多归属于中医"肝风证"范畴.本病的临床特点为形病与神伤,根据中医"形神合一"的思想,从五脏与形神的关系入手分析本病的发生,强调心肝二脏与形神关系更为密切,治疗尤重从心肝论治,疏肝泻火息风以治形,形安即动止,动止则神静,柔肝养心定志以调神,神定则形不动,通过形神兼治,以控制抽动发生,并减少多动、焦虑、睡眠障碍、情绪调节障碍等共患疾病.从传统脏腑理论上升到形神兼治,不仅是本病的治疗,更为远期管理.  相似文献   

6.
裘庆元认为崩漏的病因病机以气虚下陷、血分瘀热、情志过极为主,其治疗崩漏标本兼治,在止血的同时兼顾恢复与之相关病变脏腑的功能,治疗脾虚崩漏则益脾土,升阳气;治疗肾虚崩漏则益精血,调冲任;治疗血瘀崩漏则清瘀热,理气血。总而言之,裘庆元治疗崩漏注重恢复肝、脾、肾的功能以及调摄奇经,冲、任二脉,同时擅用炭药,特别是用升麻炭既止血又升阳,一药两用。  相似文献   

7.
崩漏是妇科常见病之一,是气血失调,脏腑功能失常累及冲任所致。其中忽然大下谓之“崩”,淋漓不断谓之“漏”,而临床上往往崩漏并见,崩漏的病因临床一般多分为气虚、血热、阴虚、血瘀等不同证型。笔者自1988~1992年对50例血瘀崩漏患者应用“将军斩关汤”加减治疗取得较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基于中医五神藏理论提出, 心血管神经症病因病机为情志异常、形神失调, 临床治疗应注重以"神"为源、以"情"为因, 以神治脏、以脏养神, 对患者心理问题症结所在进行针对性疏导, 取其"情"之所在, 辨其"神"之所位, 再结合舌脉辨证论治, 治以双心同治、养心安神, 或肝心同治、调肝定魂, 分别予自拟养心安神汤、调肝定魂汤加减, 并嘱患者调畅情志, 形神共调, 临床收效甚佳。  相似文献   

9.
李世梅  王英 《中医药学刊》2001,19(5):428-429
崩漏是月经病的难证、重证。例举杨家林教授的两个习用方:举元寿胎乌茜汤和生脉二至乌茜汤,可见其治疗崩漏颇具特色。其一,慎审致病标本因果,辨治运筹帷幔之中。其二,益气清热化瘀,贯穿治疗始终。其三,根据年龄不同,侧重脏腑治疗。指出崩漏的主要病因是气虚、血热或血瘀,灵活运用治疗大法,以治因为本,并贯穿治疗始终,不可视果为因,本末倒置。  相似文献   

10.
刘琳琳 《新中医》2014,46(1):28-30
总结广西名中医张晓春教授治疗崩漏的临证经验。张教授认为崩漏的病机以虚为主,脾肾二脏不足,冲任二脉损伤;虚可致实,本病虚实错杂,临床以气虚血瘀、脾虚水停两型多见。治疗上,急以补气、摄血为要,方用固冲汤加减;缓则温补脾肾,调理规律月经周期,方用右归丸、当归芍药散加减。提出崩漏血止后的调理是预防崩漏复发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房颤作为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因素,持续性房颤可由阵发性房颤发展而来,随着病情加重可进展为永久性房颤,在临床中治疗难度较大,治疗后易复发,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房颤在中医学中属于“心悸”“怔忡”的范畴,其病机以形神失调为核心,心主血脉与神明,血脉为形之所用,神明为神之所用,形神共调合一,则可形与神俱。感受外邪、情志异常、久病体虚等因素均可致“神病”与“形病”,二者可同时出现,亦可相互转化。持续性房颤的治疗宜形神同调,治形则神安,安神则形全,虚者补之,实邪者祛之,神机失调则安之,治形与安神并重,脉通神清,心悸自止。以“形神同调”理论为切入点,探讨其在治疗持续性房颤中的运用,以期提供临床诊疗思路与参考。  相似文献   

12.
"形神同调"理论源自于《黄帝内经》。中风病乃"形神共病"之疾患,治疗需"形""神"兼顾而并调。针刺可通过激发调控经络腧穴之气以平衡阴阳,调神全形,是"形神同调"法治疗中风病的重要手段。手足十二针为王乐亭先生治疗中风病的代表针灸处方,诸穴相配,既能调节脏腑经络、筋脉肌骨,通调脏腑、和畅气血以治形,又着眼于整体阴阳的和调及精神情志的畅达,燮理阴阳、怡养精神以全神,发挥"形神同调"之功,可促进中风病的恢复,其潜在效应机制可能与针刺促进脑功能重塑及调控神经递质释放有关。  相似文献   

13.
介绍王翠霞主任医师以止崩汤为基础方分初中末3期辨证加减治疗青春期崩漏的经验。初期益肾补脾以固流,以止崩汤加固涩止血药以止血防脱;中期滋肾清心以制血,以止崩汤加滋阴清热药以清心火;末期补肾疏肝以调冲任,以止崩汤加补气养血药以复其旧。注意调饮食,畅情志,起居有常。  相似文献   

14.
脑鸣是患者自觉头内轰响的一种病证,常持续发作,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造成了巨大的心理、社会和经济负担。中医药辨治脑鸣历史悠久,古代医家偏重于从“形”角度进行调治,多从脏腑及气血理论出发,以调节肝脾肾等脏腑功能为主,近现代医家则逐渐认识到调“神”论治脑鸣的重要性。“形与神俱”是中医学养生廖病的准则,脑鸣病位在脑,故笔者结合脑之功能与特性探讨脑髓与脑神的体用关及其在脑鸣发病中的作用,分析“形神并调”论治脑鸣的理论与临床依据,提出脑鸣证治重在“形神并调”的观点,即虚者宜补髓养神止鸣,实者宜祛邪安神止鸣,或可为脑鸣治疗带来新的启发。  相似文献   

15.
经期延长又名"经事延长""月水淋漓""月水不断"等,为经行时间超过7 d甚至淋漓2周方净者。经期延长乃脏腑经脉气血失调、冲任受损以致不固、经血制约失能所致,以气虚、血瘀、血热等证型常见。本文总结了李丽芸教授治疗经期延长的临证经验,认为经期延长的病机为肾虚阴阳失调为本、血热血瘀为标并与脏腑相关。治疗上运用补肾调周法辨证论治,提倡月经后期补肾精、黄体期补肾健脾养肝调和阴阳、经前期及行经初期行气活血、化瘀通经,行经后期止血补虚,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主要对李郑生主任医师运用疏肝健脾法治疗崩漏的经验进行总结。李郑生主任医师认为:崩漏为虚实夹杂之证,其病机关键为脾虚肝郁,病机之本为脾胃气虚,并根据脾虚与肝郁之轻重不同,将该病分为脾虚失统及肝郁血热两种证型。治疗上以健脾疏肝止血为主要原则,将健脾益气法贯穿始终,辨证论治,药证结合,临床疗效显著。同时配合注意经期卫生、调畅情志、调整饮食等。  相似文献   

17.
<正> 崩漏是妇科常见病之一,先贤每以血热、气滞、血淤、脾虚、肾虚等论治,验之临床确能收功.但笔者临证时见虚火崩漏亦不少,以滋阴降火为法,用自拟滋水清火止崩汤,收到良好效果.兹就个人管见初探如下:对虚火崩漏病因病机的认识崩漏发生的主要机理,是冲任受损,不能制约经血所致.如《诸病源候论》曰:"崩下者脏腑受损,冲任两脉俱虚;漏下者,伤气血,冲任两脉受损故也."冲为血海,任主胞宫,两脉与月经关系密切,若有损伤,势必导致经血失制而成崩漏.  相似文献   

18.
柴嵩岩教授提出崩漏病机以"热""虚""瘀"为主,临证注重舌诊、脉诊,出血期予止血方、血止期予固冲调经方辨证治疗。血热妄行证治以清热凉血、固冲止血;阴虚内热证治以滋阴清热、固冲止血;脾肾两虚证治以温肾健脾、固冲止血;血瘀阻滞证治以活血祛瘀,止血调经。遣方性味平和、通涩并用、动静结合;按生理周期用药;按不同年龄段女子治疗目的立法用药不同。  相似文献   

19.
曾岚  沈瑞扬  沈坚华 《新中医》2014,46(2):38-40
崩漏为妇科常见病,沈坚华主任认为崩漏可分为血热、虚寒两大类,且皆常兼有气虚、血瘀之特点。临证综合运用塞流、澄源、复旧三法治疗崩漏,强调急则治标,塞流与澄源并重,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强调益气摄血、止血不留瘀;复旧则予健脾补肾、固护冲任以使月经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20.
舌为心之苗窍,五脏六腑通过经络、经筋与舌相连,故舌象可反映脏腑的病变。在妇科疾病中,常见舌象有8类:气虚、血虚、阴虚、阳虚、血热、血寒、湿邪、血瘀类,先辨舌脉,再施治,气虚类健脾益气,先后天共养之;血虚类补血养血,重者填精补血;阴虚类宜滋肾益阴;阳虚则健脾温肾补阳;血热以凉血为主;血寒重在温经散寒;湿热宜清热除湿;寒湿治当健脾益气与利水渗湿同治;血瘀则调气活血行瘀。临床诊疗时,要四诊合参,结合舌象、苔象判断疾病的转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