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黄丽萍  张晓霞  孙玲莉 《陕西中医》2013,(12):1657-1658
目的:观察翳风穴刺络拔罐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130例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5例。治疗组针刺常规穴位(风池、翳风、颊车、地仓、合谷等)加翳风穴刺络拔罐疗法;对照组只用针刺,留针30min,1d1次,每周治疗5d,1月为1疗程。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6.92%和93.85%(P>0.05),痊愈率分别为35.38%和26.15%(P<0.05),显愈率分别为64.61%和50.77%(P<0.05)。结论:翳风穴刺络拔罐加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闪罐加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228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115例,采用闪罐加针刺疗法,针刺风池(双)、翳风(患侧)、颊车(患侧)等穴。对照组113例只用针刺。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8.26%,愈显率(痊愈+显效)74.8%;对照组总有效率95.58%,对照组愈显率61.9%。两组疗效愈显率对比P<0.05。结论:闪罐的反复吸拔作用可直接促进局部肌肉张力的恢复,这是单纯针刺、艾灸或理疗所不能及的。闪罐与针刺并用可起到温经通络、祛风散寒、行气活血的作用,使肌肉筋脉得以温煦濡养,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速炎性水肿的消除和吸收,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张争昌  曹荣禄  刘国强 《陕西中医》2007,28(12):1666-1668
目的:观察针刺三步法治疗急性湿热型面瘫的疗效。方法:三步法为急性期取穴:地仓、下关、翳风,恢复期取穴攒竹、太阳、头维等,后遗症期在恢复期治疗方案的基础上采用电针组穴位治疗。结果:总有效率100%。提示:湿热、热毒型面瘫在急性期、恢复期、后遗症期的临床表现及病机是不尽相同的,治疗时采用一个固定不变的方案,难以取得满意的疗效。三步法充分体现了中医基本理论中的同病异治。  相似文献   

4.
针刺及中药穴位贴敷等法治疗周围性面瘫11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药穴位贴敷对周围性面瘫的治疗效果。方法112例周围性面神经炎患者随机分成西药对照组26例、针刺治疗组30例、穴位贴敷组27例、针刺+穴位贴敷组29例。结果西药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9.2%;针刺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穴位贴敷组总有效率为88.9%;针刺+穴位贴敷组总有效率为93.1%。经统计学处理,4组疗效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穴位贴敷组、针刺治疗组与针刺+穴位贴敷组治疗面瘫的疗效相当,均优于西药对照组,其预后与神经变性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5.
任国强 《陕西中医》2012,33(5):600-600,613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小儿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临床确诊的30例周围性面瘫患儿通过针刺进行治疗,急性期(病程1~7d)配合红外线照射;恢复期(病程>7d)加用电针。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100%。结论:针刺治疗小儿面瘫有疏通经脉、调和气血之功。  相似文献   

6.
谢军  马骏 《陕西中医》2006,27(6):722-723
目的:比较电针配合牵正散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方法:电针取穴,阳白与太阳,下关与颧地仓与颊车为3对主穴;中药以牵正散为主方,白附子、僵蚕、全蝎、黄芪、赤芍、川芎、白芷、白芍各,防风、细辛)。结果:总有效率94.6%。结论:电针配合牵正散有祛风解痉通络的作用,能促进面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7.
翳风穴刺络拔罐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58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翳风穴刺络拔罐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116例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8例。治疗组针刺常规穴位(风池、翳风、颊车、地仓、合谷等)加翳风穴刺络拔罐疗法;对照组只用针刺,留针30min,1d1次,每周治疗5d,1月为1疗程。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6.55%和94.82%(P>0.05),显愈率分别为60.34%和44.93%(P<0.05)。结论:翳风穴刺络拔罐加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刺络拔罐及清热利湿针法治疗湿热热毒型面瘫的疗效。方法:(1)对照组:按照"十五"规划教材取穴:四白、颧、颊车、地仓、翳风、曲池、合谷。面部穴位选患侧,合谷选对侧。留针20m in,隔日治疗1次,10次1疗程。治疗组:采用刺络拔罐配合清热利湿针法。即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加以下治疗:①大椎、风门(双)、肺俞(双)、胃俞(双),梅花针叩刺加拔罐,留罐10m in;②针刺中脘、水分、天枢(双)、丰隆(双),采用泻法。留针20分钟,隔日治疗1次,10次1疗程。结果:对照组和治疗组对湿热热毒型面瘫均有明显的疗效,但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治疗组对该型面瘫的清热、解毒、利湿作用明显增强,治愈、有效时间明显缩短。  相似文献   

9.
中药熏蒸加针刺治疗风寒型面瘫65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晓霞  黄丽萍 《陕西中医》2011,32(9):1226-1227
目的:观察中药熏蒸加针刺治疗风寒型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65例风寒型面瘫患者采用中药熏蒸加针刺疗法。中药熏蒸、针刺治疗1d1次,每周治疗6天,连续治疗28天。结果:总有效率为100%,痊愈率为72.3%。结论:中药熏蒸加针刺治疗风寒型面瘫有祛风散寒、舒筋通络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正> 我科采用辨证取穴治疗周围性面瘫64例,取得较满意的效果,现报道于下: 一般资料64例中,男41例,女23例;年龄最小14岁,最大58岁,其中14~29岁46例,30~58岁18例;病程最短者3天,最长者半年,以7~10天为多,共43例;辨证为外感风寒型49例,肝肾阴虚、风阳上扰型13例,肝胆湿热型2例。治疗方法1.选穴:主穴取翳风、下关、颊车、地仓、颧髎、合谷、太冲;配穴属外感风寒型取风池、外关、曲池,肝肾阴虚、风阳上扰型取太溪、行间,肝胆湿热型取中渚、听会、风池。每次取主穴2个,配穴1个。将主配穴分为3组,交替使用。颜面部取患侧,远端部取健侧。  相似文献   

11.
电针、艾灸治疗周围性面瘫11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电针艾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方法:200例门诊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110例,电针太阳、翳风、阳白等穴,艾灸地仓、翳风等穴。对照组90例仅采用电针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100,对照组总有效率94(P<0.05)。结论:电针加艾灸治疗起到祛风化痰,活血通络,补虚益气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冯革利  杨保存 《陕西中医》2006,27(12):1567-1568
目的:观察针刺推拿治疗面瘫症的疗效。方法:针刺风池、翳风、合谷,推拿用揉法、滚法,必要时给与激素及抗生素。结果:总有效率100%。提示:针刺可疏风散寒,疏通经络;推拿运行气血,改善血液循环;配合激素及抗生素抗炎、减轻水肿。  相似文献   

13.
辨证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70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陈燕  王京奇  王建国 《陕西中医》2001,22(2):106-106
根据面瘫临床表现 ,辨证分为风邪阻络、肝阳上亢、肠胃积热、气血亏虚 4型 ,进行相应的辨证取穴 ,治疗面瘫 70例 ,总有效率为 97.1 %。并总结出本病取穴合谷、下关、太冲及少阳、阳明经的机理所在  相似文献   

14.
采用电针牵正,翳风穴为主,治疗周围性面瘫40例,治愈29例(72.6%),总有效率98.4%。提示本法能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使神经细胞再生或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5.
针灸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75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谢志平  张志强 《陕西中医》2009,30(7):878-879
目的:探讨不同时机针灸介入对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病情进展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遵循随机、对照、重复的原则,将患者分为急性期针灸组(治疗组)和发病7d后针灸组(对照组),以3个疗程统计疗效。分别以治疗前、发病第7d和治疗后为观测时点,评价比较两组面神经功能分级,并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和痊愈患者的治疗次数。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治愈者的治疗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急性期针灸介入并不损伤面神经而加重病情,相反可以提高疗效,减少治疗次数,提示急性期为针灸治疗的最佳时机。  相似文献   

16.
大椎点刺放血治疗早期风热型周围性面瘫3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敏  郝东岩  黄丽萍  毕宇峰 《陕西中医》2009,30(9):1218-1220
目的:观察大椎点刺放血在治疗早期风热型面瘫中的疗效。方法:将早期风热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以大椎点刺放血并常规穴位治疗,取翳风、地仓、颊车等穴。对照组30例以口服激素并常规穴位治疗。结果:两组在改善周围性面瘫症状方面均有明显疗效,但治疗组耳后疼痛缓解迅速,所需时间短。结论:大椎点刺放血在早期风热型周围性面瘫治疗中具有类似激素的作用,有助于缓解早期面神经的水肿变性。  相似文献   

17.
梁东升  刘少明 《陕西中医》2013,34(4):461-462
目的:观察刺络放血配合常规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42例周围性面瘫患者,急性期(1~7d)选翳风穴刺络放血每日1次,恢复期(8~21d)抬眉动作差的选阳白穴及周围刺络放血,闭眼差的选上、下眼睑刺络放血,口角歪斜的选患侧口角周围刺络放血,面颊活动差或感觉异常的选下关穴或牵正穴及周围刺络放血。后遗症期(22d~3个月)选取刺络放血部位大致同恢复期。结果:总有效率97.62%。结论:刺络放血疗法配合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针刺配局部手法松解治疗颈源性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针刺治疗,主穴取太阳、翳风、率谷,局部松解以手少阳三焦经穴位为主。结果:总有效率100%。提示:针刺与局部松解结合,标本兼治,加强了祛风通络、止痛之效,是颈源性头痛治疗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9.
针剌及中药穴位贴敷等法治疗周围性面瘫11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琳娜  安军明 《陕西中医》2005,26(10):1092-1094
目的:探讨中药穴位贴敷对周围性面瘫的治疗效果。方法:112例周围性面神经炎患者随机分成西药对照组26例、针刺治疗组30例、穴位贴敷组27例、针刺+穴位贴敷组29例。结果:西药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9.29,5;针刺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穴位贴敷组总有效率为88.9%;针刺+穴位贴敷组总有效率为93.1%。经统计学处理,4组疗效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穴位贴敷组、针刺治疗组与针刺+穴位贴敷组治疗面瘫的疗效相当,均优于西药对照组,其预后与神经变性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20.
刘昌群 《陕西中医》2008,29(4):484-485
目的:观察电针灸配合TDP灯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方法:针刺取阳白透鱼腰、迎香、下关等穴为主,配合TDP灯照射。结果:总有效率达97%。提示:针刺加温和灸配合TDP灯能散寒舒筋,调和气血,使经脉气血通畅,经脉得养,使局部面神经功能得到尽快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