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奔豚”证概念的质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奔豚”证出自《伤寒论》第117条,其日:“烧针令其汗,针处被寒,核起而赤者,必发奔豚,气从少腹上冲心者……。”对文中“奔豚”的诠释,历代医家皆宗《难经·五十六难》“肾之积名日贲豚,发于少腹,上至心下,若豚状,或上或下无时”之训而淋漓发挥。如巢元方日:“夫奔豚气者,肾之积气……气积于肾,而气下上游走如豚之奔,故曰奔豚。”(《话病源候论》卷十三)又方有执云:“奔豚,证发作之状也……状若惊豚突前而奔走,故曰奔豚也。”(《伤寒论条辨低一)五版教材集注家之训而定义为:“奔豚,病证名。是以小猪的奔跑状态来形…  相似文献   

2.
问题解答     
问:《难经》“肾之积名曰贲豚”,与《金匮要略》中之“奔豚”有何异同? 答:贲通奔,贲豚即奔豚,系病人自觉有气从少腹上冲胸咽,形如小豚奔突冲窜状的一种病证。《难经·五十六难》日:“肾之积名日贲豚,发于少腹,上至心下,若豚状……”。《金匮要略·奔豚气病脉证治》曰:“奔豚病,从少腹起,上冲咽喉……”可见两书之“奔豚”,在证候表现上确有相同之处。其不同之处:(1)内涵不同。《难经》之贲豚,为肾之积病,其属痼疾可知。病人少腹素有积块,发病时痛从少腹起,上至心下,或上下无已时,痛止后其积块仍留在少腹。因属有形之积块为病,故名曰;“肾之积”。《金  相似文献   

3.
“奔豚气”虽非多发病,但临床并不少见。历代医家都有不同论述,现就个人见解略作如下分析: “奔豚气”究竟是一个病,还是一个证?要弄清这个问题,必须首先弄清奔豚气在临床中的主要表现。“奔豚”之名,始见于《内经》。《难经·五十六难》又把奔豚与肥气、伏梁、痞气、息贲作为五脏之积之名称,并对其主要症状作了具体描述,“肾之积名曰奔豚,发于少腹,上至心下,若豚状,或上或下无时”。张仲景则把奔豚气作为一个独立的疾病,列有专篇,篇中有“奔豚气,从少腹起,上冲咽喉,发作欲死,复还止”,“奔豚,气上冲胸,腹痛,往来寒热”,“……必发奔豚,气从少腹上至心”。从《难经》和《金匮》中对奔豚气的描述,各条经文叙证虽有不同,但都有一个共  相似文献   

4.
《金匮》虚劳病篇对虚劳病的脉因证治及用药特点的论述,明之以理,示之以法,析之以方,施之以药,为后世开创治虚之先河。五脏俱虚,脾肾为本,故仲景提出调补脾肾、甘温扶阳是虚劳病的根本治法,创制了行之有效的方剂,为后世医家奠定了治疗虚证的理论基础。1五脏俱虚,首补脾胃补益法则渊源于《内经》、《难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阴阳形气俱不足者,调以甘药”。《素问·至真要大论》曰:“劳者温之,损者益之”。《难经·十四难》也云:“损其脾者,调其饮食,适其寒温”。1.1…  相似文献   

5.
奔豚三证病机与煎服法异同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奔豚证指自觉有冲气从少腹上冲胸咽 ,如豚之奔突状 ,故名。《难经·五十六难》曰 :“肾之积名曰奔豚 ,发于少腹 ,上至心下 ,若豚状 ,上下无时。”《金匮要略》“师曰 :奔豚病 ,从少腹起 ,上冲咽喉 ,发作欲死 ,复还止 ,皆从惊恐得之。”《经》曰 :“惊则气乱 ,恐则气下……”肾主惊恐 ,故奔豚之病因当责之于肾 ,其病机则为寒邪上冲所致 ,故其症若豚奔 ,“豚为水畜 ,性燥善奔也。”(《伤寒论直解》)1.病机分析该病虽以一派变动之相为特征 ,然其外阳而内阴 ,前人已以“燥”字示之。病之本在阳虚无以制厥冷 ,而致寒邪上攻 ,然则寒性主静 ,必因于…  相似文献   

6.
<正> 李东垣的相火论,是源于《难经·三十六难》精神而加以发挥的。《难经》云:“两肾者,非皆肾也。其左为肾,右为命门”。东垣即谓:“肾有两枚,右为命门相火,左为肾水,同质而异事也”(《医学发明·损其肾者益其精》)。并明确肯定,“两肾有水火之异”,即真(肾)阴、真(肾)阳。但须指出,《难经》原文是云“右为命门”而且“非皆肾也”。亦未言及相火。以右肾命门与相火并论,并作为真(肾)阳者,这是东垣的发挥。对以后论相火者,是很有影响的。东垣进一步指出,损其肾者。当审其损在何脏而治之。“无阴则阳无以化,当以味补肾真阴之虚,而泻其火邪,以封髓丹、滋肾丸、  相似文献   

7.
对于《难经·三十六难》中“肾两者,非皆肾也”一段文字,历代医家见仁见智,据此各阐“肾、命门”这说。笔者阅读古典医籍之余,推敲揣摩窃以为:“命门”是针对当时有两种不同的“肾”理论造成脏象学说混淆的现象而提出的,既合理又朴实。兹试述如下: 《难经·三十六难》云:“脏各有一耳,肾独有两者”,对于“肾两者”应排除当今两侧肾脏的错觉。因为肺亦有左右,而《难经》亦  相似文献   

8.
<正> 奔豚气病1.什么叫奔豚气病?奔豚气病是一种发作性疾病,患者多系中年男女,以“气从少腹上冲咽喉,发作欲死,复还止”为其特征。当其发作时,其症状是先从少腹结成症块,自觉有气从少腹开始,向上攻冲至咽喉或上冲至心胸。有的病人,发作时,腹痛的很剧烈。此时病人很痛苦,有苦闷欲死的感觉,既而冲气渐降,痛也渐减,终至痛止块消,冲气全平,好如常人。豚是江豚,因此病发作时如江豚之奔突,故名奔豚气病。奔豚气病与《难经·五十六难》所载的“肾积奔豚”不同。肾积奔豚是少腹素有积块,在发作  相似文献   

9.
奔豚病证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奔豚一词最早见于《灵枢·邪气藏府病形》"微急为沉厥奔豚,足不收,不得前后."此处指奔豚发于足少阴肾经,表现为肾脉急,足活动迟缓不利.后《难经·五十六难》又出一奔豚,谓"肾之积名奔豚,发于少腹,上至心下,若豚状,或上或下无时,久不已,令人喘逆、骨痿、少气……何以言之?脾病传肾,肾当传心,心以夏适王,王不受邪,肾复欲还脾,脾不肯受,故留结为积."与《灵枢》所言之沉厥奔豚虽同属肾藏,病情却完全不同.  相似文献   

10.
奔豚气病是一种发作性的疾病,早在《黄帝内经》和《难经》就有了记载,至后汉末叶,张仲景《金匮要略·奔豚气病脉证治第八》作了比较详细的阐述。所谓奔豚,豚与(犭屯)同,乃江(犭屯)也,亦称水猪,是以它奔走的形状来形容病状。又有肾气生寒而上逆,则为水气凌心之奔豚。前者属于广义性的,后者属于狭义性的。奔豚气病究竟属于现代医学何病,众说不一,有谓之“疝痛”、“风气疝痛”,或谓之“胃中有液体及空气存在之徵”。然就  相似文献   

11.
《难经·五十七难》云:“大瘕泄,名日后重……大瘕泄者,里急后重,数至同而不能便,茎中痛。”大瘕泄,即今之痢疾样病变,如清·莫枚十《研经言·下利解》云:“今之痢,即《难经》五泄中之大瘕泄……隋唐时或称滞下,或称重下。”南京中医学院校释《难经校释》云:“大瘕泄:指痢疾等病。”痢疾为何称之为大瘕泄?历代注家所释之义很难理解,多以“瘕”之本义“结”而释,如清·徐大椿《难经经释》云:“大瘕,邪气结于下,成瘕瘕而不散也。”时贤郭霭春、郭洪冈《八十一难经集解》云:“《本义》:瘕,结也,  相似文献   

12.
肾主纳气辨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肾纳气”的说法最先见于《难经·四难》“呼出心与肺,吸入肾与肝”,以后医家也有论及,到清·林珮琴在《类证治裁》上提出“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肺主出气,肾主纳气”后一直沿用至今。新版中医教科书的定义是“肾主纳气是指肾有摄纳肺所吸入的清气,防  相似文献   

13.
论命门     
命门之说最早见于《内经》,如《灵枢·根结篇》云:“太阳根于至阴,结于命门。命门者,目也。”《素问·阴阳离合论》等篇也有命门的记载。督脉有命门穴,但皆与后世所称之命门,意义悬殊。自《难经·三十六难》提出左肾右命门之说后,命门开始有了新的涵义,对后世医家有很大影响。命门,从字义来讲,所谓“命”是指生命,“门”是根本之意。也即是维持人体生  相似文献   

14.
祖国医学“治未病”的理论由来已久,早在春秋时期《内经》中就有记载,如:“《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云:”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素问·刺热论》云:“肝热病者,左颊先赤……病虽未发,见赤色者刺之,名曰治未病”。《难经·七十七难》云:“所谓治未病者,见肝之病,则知肝当传之与脾,故先实其脾气,无令得受肝之邪,故曰治未病焉。”《伤寒杂病论》原序云:“乃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阴阳大论》·《胎胪药录》·并《平脉辨  相似文献   

15.
赵大方 《河南中医》1999,19(4):48-49
肾开窍于二阴之学说,萌于《内经》而经后世医家补充发挥得以完善。《素问·至真要大论第七十四》云:“诸厥固泄,皆属于下。”《诸病源候论》云:“肾虚则小便数”。金元李东垣说:“肾司二便,主五液,津液盛则大便如常。”明代医家赵献可在《气虚中满论》中说,“盖肾...  相似文献   

16.
三焦谷道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雄志  陈丹 《陕西中医》2002,23(1):92-92
三焦学说古今颇多争议。《难经·三十一难》曰 :“三焦者 ,水谷之道路”:笔者求之《内经》、《难经》,提出三焦谷学道说 ,探讨如下。《灵枢·营卫生会》篇曰 :“上焦出于胃上口 ,并咽以上 ,贯膈而布胸中”,《难经·三十一难》亦曰 :“上焦者 ,在心下 ,当胃上口 ,主内而不出”,故口、咽、食管皆属上焦 ,主受纳饮食 ,如雾露之降 ,《灵枢·营卫生会》篇曰 :“上焦如雾”是也。《灵枢·营卫生会》篇曰 :“中焦亦并胃中 ,出上焦之后所受气者 ,泌糟粕 ,蒸津液 ,化其精微 ,上注于肺脉 ,乃代而为血。《难经·三十一难》曰 :“中焦者 ,在胃中脘 ,不上…  相似文献   

17.
<正> 命门一词最早见于《内经》,《灵枢·根结》篇说:“太阳根于至阴,结于命门。命门者,目也。”《素问·阴阳离合论》等篇都有命门的记载,督脉经亦有命门穴。此后,诸家各有发挥,第一,认为命门为脏器,如《难经》云:“肾两者,非皆肾也,其左者为肾、右者为命门”,实指右肾。清程知在《医经理解》中云“所称命门者,果何脏也?曰:命门即心包经也。”认为心包络决非护心之膜,是生命的关键,故称命门。清唐宗海在《医经精义,中指出:“三焦之根出于肾中两肾之间,有油膜一条,贯于脊骨,名曰命门,是为焦原。”又认为上、中、下三焦,“其根源实出于肾系,肾系即命门也”。  相似文献   

18.
蒋燕 《辽宁中医杂志》1994,21(9):398-398
浅析“肾将两脏”蒋燕北京中医学院中基教研室(北京100029)肾将两脏,出自《黄帝内经》。《灵枢·本输》云:“肺合大肠……肾合膀胱,膀胱者,津液之腑也。少阳属肾,肾上连于肺,故将两脏。三焦者,中渎之腑也,水道出焉,属膀胱,是孤之腑也。是六腑之所与合者...  相似文献   

19.
奔豚一名首见于内经,灵枢邪气藏府病形萹心脉下举伏梁,肺脉下举息贲,肝脉下举肥气,关于奔豚则有“肾脉急甚为骨癫疾,微急为沈厥奔豚。”在灵枢中还没有五积的名称。在难经始提出五积之名,除心积伏梁、肺积息贲、肝积肥气、肾积奔豚而外,更增加脾积痞气而成五积。关于肾积的叙述是:“肾之积名贲豚,发于少腹,上至心下,若豚状,或上或下无时,久不已,令人喘逆、骨痿、少气。”金匮要略中首先提出奔豚气病,条文中所叙述  相似文献   

20.
关于奇恒之府,早在《内经》中就有论述,《素问·五脏别论》曰:“脑、髓、骨、脉、胆、女子胞,此六者,地气之所生也,皆藏于阴而象于地,故藏而不泻。”细细推究,男女脏腑同也,而女子有女子胞这一奇恒之府,男子不缺一府乎?男子之精又盛于何处呢?虽然《诸病源候论》中有“精藏于玉房”或“精室”之说,但何又为玉房、精室呢?前人多以肾代之,故《难经·三十六难》云:“肾两者,非皆肾也,其左者为肾,右者为命门,命门者,诸神精之所舍,原气之所系也,男子以藏精,女子以系胞,故之肾有一也。”似说命门即男之精室,那么女子亦当以右肾藏精血、主生殖,何言以系胞?从而说明肾并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