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总结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患儿的临床特点,早期识别危重患儿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发生,早期治疗,提高抢救成功率。方法对126例危重患儿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多脏器功能不全的发生和转归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6例患儿107例(84.9%)为早期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很快痊愈,19例中晚期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通过抢救痊愈16例(12.7%),死亡3例(2.4%)。结论引发小儿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多脏器功能不全等原发病及诱因多而复杂,应引起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小于3月龄婴儿巨细胞病毒性疾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我院儿科收治住院的158例巨细胞病毒性疾病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158例巨细胞病毒性疾病住院患儿中,先天性巨细胞病毒性疾病17例(A 组),围生期巨细胞病毒性疾病141例(B 组)。临床表现为咳嗽、呼吸增快、吸气三凹征、抽搐、发热、肝肿大、黄疸等,B 组患儿以咳嗽症状为主,达50.35%,伴喘息者23例,占肺部症状的23.95%(23/96)。A 组患儿肝功能损害伴肝脏肿大者2例(11.76%);B 组肝功能损害53例(37.58%),伴肝脏肿大者13例(9.21%)。158例患儿中累及多脏器损害者42例(26.58%),其中 A 组6例(占本组35.29%),以神经系统合并其他系统损害多见;B 组36例(占本组25.53%),以肺脏合并肝功能损害多见。A 组死亡2例(11.76%),B 组死亡1例(0.71%)。结论婴儿巨细胞病毒性疾病易发生多脏器损害,其中先天性巨细胞病毒性疾病患病率较高,常表现为非特异性多脏器损害症状,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恙虫病以全身症状为主并多脏器损害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1995~2000年住院恙虫病病例资料,并重点总结多脏器损害为主要临床表现的30例病例。结果:恙虫病可并多脏器损害,以并发支气管炎、肺炎(60%)、肝损害(53%)、心肌炎(27%)多见,同时合并2个脏器损害21例,占70%,3个脏器损害6例,占20%,4个脏器损害2例,占 6.6%,5个脏器损害1例,占 3.3%。结论:恙虫病并多脏器损害临床症状具有非典型性、多样化的特点,而溃疡焦痂不典型,易被误诊。对于疑诊病例早期诊断应尽早动态检验外斐氏试验,必要时实验性应用氯霉素或四环素治疗作为该病的辅助诊断依据之一,以减少漏诊和误诊。  相似文献   

4.
目的 总结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治疗经验.方法 2006年至2007年住院患儿共100例,男48例,女52例,给予蓝光照射、白蛋白、营养心肌等综合治疗.结果 所有病例经综合治疗,黄疸消退,多脏器损害基本恢复正常.结论 病理性黄疸经积极治疗,能有效避免对多脏器的损害.  相似文献   

5.
多脏器功能障碍成功抢救1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患儿,男,6个月,因发热2d ,腹泻1d ,腹胀3h伴呕吐入院。入院后腹胀明显且进行性增大。急诊探查术,发现回回结肠型肠套,小肠穿孔。术中血压下降至5 0 / 30mmHg ,SaO2 下降30 %左右。术后转PICU进一步治疗。辅助检查: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指标凝血酶原时间2 0 .8s,部分凝血活酶时  相似文献   

6.
患儿,女,6岁4个月,3 h前患儿因感冒静脉输液时误输入75%医用乙醇约80mL后出现呕吐、昏睡、血尿,进行性呼吸困难。在当地医院予吸氧等综合治疗无好转,急送我院。入院查体:体温36.5℃,脉搏154次/min,呼吸56次/min,血压12.6/10.8 kPa,SPO2 45%;昏睡,面色苍白,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1.5 mm,光反射迟钝;口/鼻腔内大量血性分泌物, 鼻扇,呼吸急促;双肺布满中细湿哕音;心音低钝,律齐;腹软,  相似文献   

7.
随着抗生素和免疫抑制剂的大量使用 ,白血病继发多脏器真菌感染的问题日渐突出。我们 1984年以来诊治小儿急性白血病 (AL) 30 2例 ,其中继发多脏器真菌感染 2 4例 ,现将其易感因素分析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  2 4例中男 15例 ,女 9例 ,年龄 3~ 14a ,平均年龄 6 .8a。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19例 (L113例 ,L2 4例 ,L3 2例 ) ,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 5例 (M3 3例 ,M52例 )。二、临床表现 发热 2 2例其中 16例高热。头痛 14例 ,腹泻 2 0例 ,呼吸急促 12例 ,咳嗽 16例 ,吐白色或黄色粘痰12例 ,胸痛 8例 ,心悸 4例 ,血尿 5例 ,关节…  相似文献   

8.
先天性白血病多脏器浸润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儿 ,男 ,2个月。因间断发热、口吐泡沫 7d伴咳嗽、喘息入院。 4d前出现烦躁、哭闹、腹胀 ,对症处理效差。生后17d曾患新生儿肺炎 ,经治疗痊愈出院。查体 :体温 3 8.0℃ ,反应差 ,营养欠佳 ,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前囟略饱满 ,双眼凝视 ,颈稍抵抗 ,双肺呼吸音粗 ,闻及干湿罗音 ,心率 15 0次 /min ,心音低钝 ,无杂音 ,腹膨隆 ,腹壁水肿 ,肝肋下 5cm ,脾肋下 3 .5cm ,质韧 ,外院查血WBC 7.5× 10 9/L ,Hb 10 5g/L ,PLT 5 1× 10 9/L ,异型淋巴细胞 0 .10。入院后给抗感染、强心、利尿。因消化道出血、静脉穿刺部位出…  相似文献   

9.
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 CMY)感染极为普遍,是小婴儿病毒感染的重要病原体之一,可引起多系统多脏器损害,重者引起小儿各种畸形和病残。本文对我院1994年1月至2003年1月住院治28例CMV感染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进一步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并早期诊断与治疗。  相似文献   

10.
采用全自动床旁血滤系统对MODS儿童实施CVVH/D疗法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儿急救医学》2005,12(4):318-320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对145例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患儿死亡危险因素的分析,以探讨儿童MODS的临床治疗对策。方法选择1996年1月~2005年12月145例在我院住院的MODS病例中68例死亡患儿进行死亡危险因素分析,分别从年龄、性别、原发病、小儿危重评分、累及脏器数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MODS患儿145例,死亡68例,病死率46.9%(68/145)。累及器官在4个以上的病例病死率很高。在MODS死亡因素的单因素分析中发现,除全身性感染导致感染性休克与MODS病死率有显著关系外(P〈0.05),其他单因素与MODS的病死率关系并不显著。结论MODS病仍然是儿童ICU患儿的首要死亡原因,MODS的直接死亡原因与成人比较,大体上相同,主要是循环衰竭,所不同的是呼吸衰竭较成人明显升高,应该重视研究不同年龄、不同器官的相互作用及其在MODS发生发展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12.
患儿 ,女 ,7岁 ,因咳嗽 9d ,胸闷、乏力、呕吐 1d入院。查体 :体温 36℃ ,脉搏 110次 /min ,呼吸 35次 /min ,血压 6 0 /5 0mmHg ;精神不振 ,面色苍白 ,呼吸急促 ,额部出冷汗 ,脉搏细弱 ,四肢厥冷 ;双肺闻及喘鸣音和细小湿 口罗音心率 110次 /min ,心音低钝 ,闻及奔马律 ;腹软 ,肝肋下 2cm ,质韧 ,轻微触痛。血WBC 10 .7× 10 9/L ,N 0 .80 ,L 0 .2 0。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QRS低电压、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 (RBBB)、心肌损害 (V2 ~6导联ST T弓背抬高 0 .2~ 0 .6mV)。血清肌酸磷酸激酶 (CK) 12 8…  相似文献   

13.
新生儿重度窒息可引起多脏器损害和部分血清酶及电解质代谢紊乱。我们于1998年1月-2002年10月收住46例重度窒息患儿作了生化测定,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患儿 ,男 ,1岁 6个月 ,因发热 2 0d入院。 2 0d前无明显原因发热 ,体温最高达 40℃ ,皮肤曾出现红色粟粒样瘀点。经抗感染治疗 ,效差 ,转我院。查体 :体温 38.1℃ ,脉搏 142次 /min ,呼吸 40次 /min ,神萎 ,反应差 ,右上臂可见两个针尖大小瘀点 ,口唇、指 (趾 )端发绀 ,双肺闻及中小水泡音 ,心音低钝 ,胸骨左缘 2~ 3肋间闻及Ⅳ / 6级收缩期杂音。腹软 ,肝肋下 2 .5cm ,剑突下 3cm ,质韧 ,脾肋下 2cm。血WBC 10 .3× 10 9/L ,N 0 .74,L 0 .2 6 ,血红蛋白 96 g/L ,血小板 115×10 9/L。血沉 79mm/ 1h。C反应蛋白…  相似文献   

15.
小儿毒鼠强中毒血检浓度与多脏器功能受损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急性毒鼠强中毒(ATI)血栓浓度与多脏器功能受损的关系。方法 总结本院PICU收治的4例小儿ATI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资料。结果 全部病例有神经系统受损,重度中毒者心脏、肝脏、凝血系统、肾功能均有受损。血栓浓度与受损脏器范围、严重度呈正相关。结论 ATI者血检浓度越高受损组织器官越多,临床症状越重。  相似文献   

16.
川崎病并发多脏器损害及对静脉用丙种球蛋白耐药一例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患儿女,2岁半.因发热5 d伴皮疹3 d入院.体检:体温39℃,热病容,全身皮肤潮红,散在大小不等的充血性丘疹.双眼球结膜充血,口唇樱红、皲裂,杨梅舌,咽充血.颈两侧触及直径>1.5cm淋巴结数个.两肺底闻及少许细湿音.心率160次/min,律齐,心音有力,无杂音.腹软,肝脾无肿大.手掌足底潮红,硬肿.肛周潮红、脱皮.神经系统无异常.血常规:血红蛋白92g/L,白细胞16.8×109/L,中性粒细胞0.87,淋巴细胞0.13,血小板394×109/L.C反应蛋白阳性,血沉:130mm/1h,血丙氨酸转氨酶3 067 nmol/(s@L),血总胆红素33μmol/L,直接胆红素24.3 μmol/L,乳酸脱氢酶10μmol/(s@L),肌酸激酶27IU/L.血总蛋白50g/L,白蛋白17.6 g/L.胸部X线片:两肺纹理增强模期,有少许片状阴影.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示:左冠状动脉(LCA)2.6mm,右冠状动脉(RCA)3.0mm.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  相似文献   

17.
新生儿窒息非生命器官血流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运用脉冲多普勤超声对22例窒息新生儿肾动脉、肠系膜上动脉及腹腔干动脉等非生命器官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如收缩期峰值流速(PSFV)、舒张末流速(EDFV)、时间平均流速(TMFV)、搏动指数(PI)及阻力指数(RI)等进行了监测,并以正常新生儿作对照。结果表明新生儿窒息后各脏器血流速度均有减慢,尤以ECFV显著;且非生命器官重于生命器官。并发现血流速度减慢的程度与低氧血症的程度呈高度正相关(P<0.05)。运用脉冲多普勒超声观察其血流动力学变化,可用于各脏器损伤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28例捂热综合征患儿血生化,血浆渗透压,肺、心、脑、肾脏的变化进行系统观察,旨在探讨捂热后机体内环境的改变及重要脏器损害情况。方法收集新密市中医院1998-2005年较为完整的捂热综合征病例28例,早、中、晚期测定血生化、血浆渗透压、拍X线胸片、心电图、肝功能、肾功能及头颅CT检查及临床系统观察。结果人院后给予积极治疗,结果存活24例,随访1年后16例无异于正常同龄儿,8例有轻重不同的智力滞后。死亡3例,放弃治疗1例。结论捂热综合征治疗的关键在于早发现、早就诊、早治疗,及早改善缺氧状态。积极纠正脱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失衡,尽早保护心、肺、脑、肾等重要器官,避免引起多脏器功能衰竭。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 小儿脓毒症是PICU的常见疾病,具有较高的病死率.本研究旨在了解小儿脓毒症的临床特点及转归,探寻儿童严重脓毒症的死亡危险因素.方法 分析2008年1月至12月收入我院PICU的脓毒症病例,对严重脓毒症患儿作单因素分析,并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探寻儿童严重脓毒症的死亡危险因素.结果 纳入脓毒症患儿103例,病死率16.5%.严重脓毒症45例,其死亡危险因素是PRISM Ⅲ评分(OR 1.502;95%CI 1.131~1.995)和病程中外周血血小板计数最高值(OR 0.991;95%CI0.982~1.000).小儿严重脓毒症伴随1、2、3、4个及4个以上脏器功能障碍的病死率分别为10.0%、11.1%、44.4%、68.8%,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P<0.001).最常受累的是心血管系统(75.6%)和呼吸系统(66.7%),严重脓毒症伴发MODS死亡危险因素是呼吸系统(OR 23.179;95%CI2.095~256.522)和肾脏(OR 9.637;95%CI 1.698~54.703)功能受累.结论 小儿严重脓毒症的死亡危险因素是PRISM Ⅲ评分和病程中外周血血小板计数最高值.小儿脓毒症合并MODS提示预后不良,其病死率与发生功能障碍的脏器数目呈正相关,呼吸系统和肾脏功能受累是儿童脓毒症死亡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