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原发性支气管肺淀粉样变4例并文献复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原发性支气管肺淀粉样变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和诊治方法。方法对解放军总医院的4例和1994年以来国内报道的39例原发性支气管肺淀粉样变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①临床主要表现为:咳嗽(95%,41/43)、咯痰(74%,32/43)、气短(51%,22/43)、咯血(46%,20/43)等。②影像学特征:主要表现为肺部斑片状或结节阴影和气管壁环形增厚、管腔狭窄。③肺功能及实验室检查:肺功能检查以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为主,实验室检查无特征性阳性发现。④病理学检查:组织标本见均质嗜伊红物质沉积于支气管和肺,刚果红染色阳性。⑤治疗支气管肺淀粉样变的治疗方法有以马法兰+泼尼松治疗为主的化疗,激光、冷冻和手术治疗以及对症治疗等。结论该病临床表现无明显特征,组织病理检查是确诊的唯一方法;治疗主要有化疗、激光和手术治疗。该病易复发,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原发性支气管淀粉样变的临床类型、病理特点、影响学特点、鉴别诊断、诊治方法及预后。方法对河南省胸科医院经病理确诊的2例结节型及弥漫型原发性支气管淀粉样变病例进行复习及总结。结果原发性支气管淀粉样变主要临床表现为咳嗽、咳痰、咳血、胸闷,影像学表现可为单发结节影或双肺弥漫型,病理切片行刚果红染色可确诊,治疗以免疫抑制剂为主。结论原发性支气淀粉样变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影像学表现多样化,误诊率高,诊断仍旧以肺穿刺或纤支镜活检取得组织行病理切片刚果红染色为确诊的最佳方法,强的松治疗效果好,预后大多数较好。  相似文献   

3.
刘红军  侯小锋 《江苏医药》2013,39(6):720-721
心脏淀粉样变是一种浸润性心肌疾患,其特点为细胞间有无定形、嗜伊红的蛋白性复合物沉着,这种物质对碘的染色反应和淀粉类似,故被称为淀粉样物质.此病早期诊断较困难,极易误诊或漏诊,同时缺乏确切有效的治疗方法,预后差.@@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 选择2007年3月-2012年5月心脏淀粉样变患者5例,均为男性,平均年龄(64.6±7.5)岁.患者均经病理确诊为心脏淀粉样变,并排除缺血性心肌病、高血压性心脏病、肺心病及其他心肌病.  相似文献   

4.
杨亚敏  李琦  张纳新 《天津医药》2018,46(3):305-307
淀粉样变较少累及呼吸道,气管支气管淀粉样变较罕见,同时累及喉、气管及支气管的淀粉样变更为罕见。本文介绍 1 例喉、气管支气管淀粉样变的病例,该患者存在原发性喉淀粉样变,15 年后同时出现气管支气管淀粉样变。由于疾病罕见且临床表现不具特异性,导致患者曾被误诊为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哮喘。患者经支气管镜镜下钳夹、氩气刀治疗后,症状明显缓解,目前病情较稳定,但仍需追踪远期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分析支气管激发试验联合经验性治疗在慢性咳嗽诊治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10月~2018年6月收治的300例慢性咳嗽患者(所有患者在接受相关治疗前接受血常规和肺通气功能检查加支气管激发试验检测),所有慢性咳嗽患者均应用经验性治疗方法或者初始治疗方法。采用统计学分析300例慢性咳嗽患者的常见临床慢性咳嗽症状(咳嗽变异性哮喘、嗜酸性粒细胞性支气管炎/变应性咳嗽、上气道咳嗽综合征以及胃食管反流性咳嗽等),按照患者的临床表现和检查结果等提供针对性用药。结果 300例慢性咳嗽患者中支气管激发试验为阳性者有100例(诊断为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支气管激发试验为阴性者有200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按照患者的临床表现和检查结果等诊断嗜酸性粒细胞性支气管炎/变应性咳嗽患者有90例、诊断为上气道咳嗽综合征患者有81例、诊断为胃食管反流性咳嗽患者有29例、诊断为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有100例;经验性治疗后的嗜酸性粒细胞性支气管炎/变应性咳嗽患者、上气道咳嗽综合征患者、胃食管反流性咳嗽患者、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初始治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支气管激发试验筛查联合经验性治疗在慢性咳嗽诊治中的临床意义显著。  相似文献   

6.
刘莹  张辉  倪然  张筠 《河南医药信息》2010,(14):12-13,16
目的分析系统性淀粉样变呼吸系统表现的临床特点,提高对淀粉样变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990以来我院收治的26例系统性淀粉样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6例系统性淀粉样变患者中,肾脏受累最常见,20例具有呼吸系统临床表现,9例经活检病理证实分别累及上呼吸道、气管支气管、肺实质、纵隔和肺门淋巴结。结论系统性淀粉样变患者预后差,呼吸系统受累可能高于既往文献报道,故应提高对呼吸系统受累的认识,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7.
李群 《淮海医药》2012,30(2):185-188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世界性疾病,不同地区的患病率差异较大,患病率为0.3%~20%不等,我国支气管哮喘患者估计2 000万,全球约3亿患者[1-2]。近年来,因环境污染等因素,支气管哮喘的发病率逐年增高。支气管哮喘是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和气道上皮细胞等多种细胞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其病理生理过程可导致气道高反应性,引起反复发作性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等症状。随着对哮喘病因、发病机制及治疗研究的深入,近年来出现了一些新的治疗方法,现将有关支气管哮喘药物治疗的新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我们用海群生治疗小儿顽固性咳喘 2 2例 ,效果较满意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男 12例 ,女 10例 ,年龄最大 10岁 ,最小 12个月 ,以 2~ 6岁为多。病例选自反复咳喘 1个月以上或连续咳喘 10天以上 ,经一般消炎、止咳、止喘等治疗无效者 ,其中痰中带血丝 2例 ,周围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13例。其病因为 :诊断为支气管哮喘及哮喘性支气管炎 14例 ;诊断为嗜酸细胞性肺炎 6例 ;原因不明咳喘 2例 ,即肺部听诊及各项实验室检查、 X线检查等均无明显异常发现 ,临床表现为顽固性咳嗽 ,时有伴哮喘。2 治疗方法支气管哮喘及哮喘性支气管炎组 :10 m g/ …  相似文献   

9.
<正>支气管哮喘是一种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喘息、呼吸困难、胸闷、咳嗽,常常出现广泛多变的可逆性气流受限,多数患者可自行缓解或经治疗缓解为特点常见疾病,近几年来其发病率和病死率都有所上升趋势。根据支气管哮喘的定义,由嗜酸粒细胞、肥大细胞和T淋巴细胞等多种炎  相似文献   

10.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是一个临床诊断的名称,病理学上称为肺透明膜病。这个综合症多见于未成熟儿,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青紫和呼吸衰竭。病理以肺泡壁及细支气管壁上附有嗜伊红性透明膜为特征。  相似文献   

11.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由多种炎性细胞包括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和T淋巴细胞等参与的气道慢性非特异性变态反应性炎症的一种疾病。其气道对各种激发因子具有高反应性特点。主要病理生理改变为气道粘膜充血水肿、腺体分泌增加、支气管平滑肌痉挛和增生肥厚所致的气道缩窄。临床上以多变的可逆性气流受限为特征,表现为反复发作的胸闷、喘息、呼吸困难和咳嗽,以凌晨或夜间发作尤甚,多数患者经治疗后可缓解或自行缓解。  相似文献   

12.
雄黄诱导哮喘豚鼠肺泡灌洗液中嗜酸细胞凋亡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雄黄诱导哮喘豚鼠肺泡灌洗液中嗜酸细胞凋亡,探讨雄黄治疗支气管哮喘的机理。方法:经雄黄处理后的哮喘豚鼠肺泡灌洗液中嗜酸细胞为研究对象,嗜酸细胞凋亡的形态学观察采用Giemsa染色法和电子显微镜。流式细胞仪检测嗜酸细胞凋亡率。结果:各组嗜酸细胞经雄黄处理6h后,光镜和电镜均观察到嗜酸细胞出现凋亡的特征性改变。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嗜酸细胞凋亡率随着雄黄浓度的增加和与雄黄作用时间的延长而升高。结论:雄黄促进哮喘豚鼠肺泡灌洗液中嗜酸细胞凋亡,是其治疗支气管哮喘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3.
《中国药房》2019,(10):1371-1374
目的:观察阿那其根醇提取物(EEAP)对咳嗽变异性哮喘(CVA)模型大鼠的改善作用。方法: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醋酸泼尼松组(阳性对照,250 mg/kg)和EEAP低、中、高剂量组(160、320、640 mg/kg,按EEAP质量计),每组10只。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大鼠均皮下注射1 mg/mL卵清蛋白(OVA)-费氏完全佐剂溶液致敏,并雾化吸入1%OVA-生理盐水溶液(每日1次、每次20 min,持续15 d)以激发哮喘。末次雾化后,对照组和模型组大鼠均灌胃等体积水,各给药组大鼠均灌胃相应药物,每日1次,连续30 d。观察各组大鼠实验过程中的一般症状;采用辣椒素咳嗽激发实验考察各组大鼠的气道敏感性,记录其咳嗽次数;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其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观察其肺组织形态学特征;采用瑞氏染色法记录其肺泡灌洗液中嗜酸性粒细胞及白细胞的数量。结果:对照组大鼠呼吸平稳,反应敏捷,毛色光泽;其余各组大鼠经抗原激发后,均出现躁动不安、咳嗽、呼吸急促等症状。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肺组织内可见支气管壁充血、水肿,并伴有大量炎症细胞浸润,其咳嗽次数显著增加,血清TNF-α含量以及肺泡灌洗液中嗜酸性粒细胞、白细胞计数均显著升高,血清SOD含量显著降低(P<0.05);经药物处理后,各给药组大鼠上述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其咳嗽次数均显著减少,血清TNF-α含量以及肺泡灌洗液中嗜酸性粒细胞、白细胞计数均显著降低,血清SOD含量均显著升高,但EEAP各剂量组大鼠咳嗽次数均显著多于醋酸泼尼松组(P<0.05)。结论:EEAP可能是通过抑制TNF-α分泌、增加SOD含量、抑制炎症细胞浸润等途径来发挥对CVA模型大鼠的平喘、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14.
1病例报告患者男,49岁。因咳嗽、咯血痰2个月就诊。经肺部CT及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诊断为左中心型肺癌。病理诊断鳞状细胞癌。采用经右侧股动脉穿刺行左支气管动脉灌注治疗。送人猎人头导管至胸主动脉T5-6间隙水平处进入左支气管动脉,注入76%泛影葡胺5ml,见左支气管动脉与左第5肋间后动脉共干,未找到另一支左支气管动脉。  相似文献   

15.
支气管哮喘为常见特异性疾病之一,多伴有气喘、气短、胸闷、咳嗽等症状,部分患者会合并出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且两种疾病相互转换,随着病情加重及病程延长,患者会出现不可逆气流受限及气道重塑情况,因此需及早对疾病进行诊断,避免因漏诊及误诊错失最佳治疗时机。痰嗜酸粒细胞(EOS)为支气管哮喘的炎症效应细胞,其变化程度与患者气道炎症、气道重构密切相关,因此在支气管哮喘患者诊断、治疗、评估病情进展中有重要作用,但目前就其实际应用价值研究较少,为明确其在支气管哮喘气道炎症进展中的价值,本文就痰嗜酸粒细胞在支气管哮喘气道炎症中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论述,旨在为同行业工作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咳嗽变异型哮喘(CVA)的病因、发病机制、诊治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近年来诊治的CVA患者41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本组患者经吸入糖皮质激素、给予抗过敏及应用支气管解痉剂治疗1周后症状完全缓解35例(85.36%),治疗2周后咳嗽明显减少6例(14.64%),所有病例均在2周后症状逐渐消失。全部病例观察1个月后无明显发作,总有效率达100%。结论持续性的炎症反应与气道高反应性是CVA的病理生理基础,早期干预并采用以吸入激素为主的综合性治疗措施是取得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李希  严桂珍  李大治 《药学进展》2007,31(6):280-282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患者7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西药抗哮喘治疗,治疗组加服中药。观察两组症状、体征、周围血嗜酸性粒细胞和肺功能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在改善肺功能及减少嗜酸性粒细胞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8.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常见多发疾病,主要是由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和T淋巴细胞等多种炎症细胞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变应性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是哮喘的特征,临床上表现反复发作性喘息、呼气性呼吸困难、胸闷或咳嗽等症状。目前,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法,常规予以脱离变应原,药物上给予抗炎、支气管扩张剂、激素类及抗过敏等。近几年来我们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斯奇康佐治支气管哮喘60例,病程明显缩短,缓解率高,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40例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全部病例均以慢性顽固性咳嗽为主要症状,查体和辅助检查多无特殊异常,经使用支气管扩张剂和雾化吸人激素等治疗后痊愈。结论要提高对咳嗽变异性哮喘的认识,及早明确诊断,给予持续和规范化的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变态反应性支气管肺曲霉菌病(ABPA)的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并总结其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本人在省人民医院进修期间收集8例ABPA患者的临床表现,血清学结果,胸部放射学,病理检查结果,总结其临床特点,结果ABPA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哮鸣音、咳嗽、咳痰、咯血、呼吸困难和发热。所有病例血清IgE水平(3040±306)U/mL和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0.19±0.02)均升高。6例患者曲霉抗原皮肤测试阳性。CT可见中心支气管扩张,支气管壁增厚。、黏液或痰栓、游走性片状、结节状或肿块状肺浸润。所有患者均进行皮质类固醇与抗真菌治疗结合治疗。结论ABPA的临床特征包括哮喘病史,血清总IgE水平升高,曲霉IgE抗体的存在,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高,特异性CT表现等。曲霉抗原皮肤测试、血清总IgE水平和胸部CT扫描对ABPA的诊断有重要意义。口服糖皮质激素和抗真菌的药物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