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地震创伤失血性休克的容量复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院前创伤失血性休克的容量复苏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5·12’地震期间我院680例未控制出血的休克患者的容量复苏方法,比较常规液体复苏组(320例)和限制性液体复苏组(360例)以及7.5%高渗氯化钠组(180例)的治愈率、多脏器功能衰竭(MODS)、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发生率及病死率。结果常规液体复苏组治愈率为62.5%(200/320),病死率37.5%(120/320),ARDS发生率为20.9%(67/320),MODS发生率30.9%(99/320);限制性液体复苏组治愈率为82.8%(298/360),病死率17.2%(62/360),ARDS发生率为8.9%(32/360),MODS发生率为17.5%(63/36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限制性液体复苏组中7.5%高渗氯化钠组治愈率为86.6%(156/180),病死率13.4%(24/180),ARDS发生率为3.3%(6/180),MODS发生率为9.4%(17/180)。结论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特别是7.5%高渗氯化钠更能减少未控制出血性休克患者MODS和ARDS的发生率,提高其治愈率。  相似文献   

2.
多器官功能障碍(MODS)及衰竭(MOF)是当代创伤外科和危重病急救医学的重大课题,MODS发生率为6%~7%,死亡率为70%,甚至高达80%以上,4个以上器官受损几乎100%死亡。MODS病因极其复杂,目前认为多与严重创伤、休克、严重感染、输血输液不当有关。 1 判断MODS的标准 原发致病因素必须是急性的,而继发性损伤大都发生于远隔部位的组织器官,其来势凶猛,病死率很高;致病与发生MODS,必须有一定的间隔时间(>24  相似文献   

3.
左氧氟沙星治疗下呼吸道感染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左氧氟沙星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收集左氧氟沙星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病例110例,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分实验组55例,对照组55例。实验组给予左氧氟沙星0.2g,2次/d;对照组给予罗红霉素0.15g,2次/d;疗程均为12d。结果左氧氟沙星和罗红霉素的有效率分别为92.73%和90.90%,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64%和5.45%。结论左氧氟沙星与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疗效确切的罗红霉素比较,无明显差异,左氧氟沙星可作为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一线药物。  相似文献   

4.
报告38例颅脑损伤并发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发生率1.08%。多发生于伤后或术后2~25天,24例在7天以内。涉及6个器官或系统,脑以外受累器官数121例次。肺、胃肠道为“高发”,且常为首发器官。脑损伤特别是下丘脑及脑干损伤为直接致病因素,主要诱发因素为感染、休克等。病死率50%。病死率与脑损伤程度及受累器官多少密切相关。累及肾脏者及老年患者预后更差。  相似文献   

5.
徐南平  李翠昌  徐月琴 《江西医药》2009,44(11):1115-1117
目的探讨多脏器功能障碍(MODS)与高渗血症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2006年我院PICU收治的127例MODS患儿的血浆渗透压变化,统计分析高渗血症与器官功能障碍数、分布情况和病死率的关系。结果本组资料127例MODS患儿中合并高渗血症的患儿26例,发生率20.5%。其中高血钠高渗血症占19例,其次,高尿素氮高渗血症3例.高血糖高渗血症2例,高血钠合并高尿素氮高渗血症1例,高血钠合并高血糖高渗血症1例;6例治愈好转,7例放弃,13例死亡,病死率高达50%以上,非高渗组101例,死亡29例,病死率28.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合并高渗血症组的MODS患儿的病死率高于非高渗组。而且高渗组以胃肠和脑功能障碍的病死率最高(71.4%、54.2%)。非高渗组以心肺功能障碍的病死率为高(41.3%、39.4%)。高渗组、非高渗组器官功能障碍的发生频率以2~3个器官功能障碍占多数(61.5%、82.2%),且随着器官功能障碍数目增加,发生率逐渐减少,而病死率却随之升高。结论高渗血症是MODS的危险因素之一;控制高渗血症有助防治MODS.  相似文献   

6.
目的 在透明敷料不同置换方法和不同置换时间条件下,分析对比新生儿PICC置管出现相关性感染的差异,探索提高透明敷料护理效果的最佳置换方法和置换时间.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间在本院进行PICC穿刺的178例新生儿作为实验的研究对象,其中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间86例新生儿分为实验组(44例)和对照组(42例),实验组透明敷料的护理方法为“三步去除敷料法”,对照组采取常规“一步去除敷料法”.2015年2月至2016年1月92例新生儿根据透明敷料的更换频率分为A组3d/次(28例),B组5d/次(33例)和C组7d/次(31例),比较两个阶段各组的感染情况.结果 实验组44例新生儿中2例(4.54%)出现感染,对照组42例新生儿中8例(19.05%)出现感染,两组感染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2例(7.14%)出现感染,B组2例(6.06%)出现感染,C组9例(29.03%)出现感染,3组感染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JP<0.05).感染种类各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三步去除敷料”护理方式更有助于减少相关性感染的发生,同时敷料更换频率保证在5d/次是较为经济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急性脑血管病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临床特征.方法 分析急性脑血管病并发MODS的临床资料.结果 急性脑血管病并发MODS病死率高,且与感染功能障碍器官数目有关.感染是主要诱发因素,胃肠道是首发及多发的受累器官.结论 急性脑血管病并发MODS具有一定临床特点,有针对性对易患人群进行重要器官保护可降低发生率、病死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用乳酸左氧氟沙星及硫酸阿米卡星治疗院内下呼吸道感染患。比较两的疗效及副反应。方法:将120例支气管.肺部感染患分为A、B组,分别给于硫酸阿米卡星注射液和乳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观察并记录临床体征、症状、实验室检查结果。结果:A组总有效率为66.7%,副反应发生率为5%;B组总有效率为93.3%,副反应发生率为6.7%。结论治疗医院获得性支气管炎,肺感染乳酸:左氧氟沙星的总体疗效明显优于硫酸阿米卡星,副反应发生率无显差异。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甲磺酸帕珠沙星氯化钠注射液治疗急性细菌性感染包括呼吸道感染、泌尿道感染以及皮肤软组织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采用区组随机化、盲法对照、多中心临床试验的设计方法,选用左氧氟沙星作为对照药,其中皮肤软组织感染病例采用开放性试验设计方法。结果:在本次随机临床试验中共入选257例使用帕珠沙星或其对照药左氧沙星治疗急性呼吸系统、泌尿系统感染的病例,有243例进入PP分析,其临床总痊愈率分别为65.3%和66.4%,总有效率分别为93.2%和96.0%,细菌清除率分别为87.1%和90.6%,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0.3%和7.6%,两组间的临床疗效、细菌清除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均无显著差异,另外入选30例使用帕珠沙星治疗皮肤软组织感染的开放病例,有29例进入PP分析,其临床痊愈率为51.7%,临床有效率为86.2%,细菌清除率为95.8%,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结论:甲磺酸帕珠沙星是治疗常见急性细菌性呼吸道感染、泌尿系统感染及皮肤软组织感染较为安全、有效的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0.
王治国 《安徽医药》2014,(12):2292-2294
目的:探讨呼吸道感染患儿肺炎支原体( MP)感染临床特点状况,为其临床诊断提供有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选择2010年10月-2013年10月253例该院儿科表现为呼吸道感染患儿作为研究对象。详细记录其相关信息,分析临床特点。结果253例标本中72例MP阳性,阳性率为28.5%;年龄分析3~6岁儿童更容易发生MP感染,6~12岁儿童发生率最低;季节分析发现冬秋季发生率高,但四节发生率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喘息、哮鸣音表现比较三组有差异,分别为1~3岁41例(60.3%)、34(50.0%),3~6岁34例(30.6%)、34例(30.6%),6~12岁15例(20.3%)、12例(16.2%)(P均<0.05);白细胞计数亦有差异(P均<0.05),3~6岁以白细胞计数正常为主,6~12岁以白细胞计数升高为主。结论患儿MP感染的发生率比较高,在临床实际工作中,对于诊断为MP感染的患儿行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高危新生儿多脏器功能损害(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MODS)发生率与出生时状况的相关性,以早期诊断并及时给予干预和治疗,改善预后。方法将NICU2009年1月—2010年1月收治危重新生儿脏器损害数目≥2个的诊断为新生儿MODS;按出生时不同状况:胎龄、出生体重、有无宫内窘迫或窒息MODS发生率,各组间MODS发生率的比较采用计数资料χ2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MODS发生率与胎龄及出生体重的相关性用统计学直线相关分析法,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新生儿MODS 199例,早产儿175例,占本组MODS的87.9%,明显高于足月儿,早产儿与足月儿MODS发生率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χ2=17.866,P<0.05);在不同胎龄MODS发生率的比较中,低出生体重儿169例占本组84.9%,低出生体重儿及正常出生体重儿MODS发生率比较差异显著(χ2=19.215,P<0.05);出生体重及胎龄与发病率相关性分析结果呈负相关(r=-0.9356,r=-0.7918,P<0.05);有窒息史(包括宫内窘迫)新生儿MODS发生率为70.6%,与无窒息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3种“沙星”药物治疗下呼吸道感染产生的经济效果。方法 回顾性选择本院下呼吸道感染患者72例,分为3组,分别给予依诺沙星、氟罗沙星、洛美沙星治疗,运用药物经济学方法进行成本-效果分析。结果 依诺沙星、氟罗沙星、洛美沙星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有效率分别为83.3%,87.5%及91.6%。3组治疗方案一个疗程有效率成本-效果比分别为11.23元、5.96元及5.81元。结论 3组治疗方案中洛美沙星为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经济效果最佳药物。  相似文献   

13.
邱观荣 《海峡药学》2010,22(8):252-254
利用“单因素多浓度”和“均匀设计法”对环抱菌素生产菌株茄病镰刀菌的发酵条件和发酵培养基组分进行优化.并在5000L发酵罐上对菌株的发酵动力学规律作了初步的探索。实验结果表明。5.5%玉米粉,0.5%葡萄糖,0.5%干酪素.0.05%KCl,0.05%MgSO4,0.015%KH2PO4和0.3%CaCO3为最佳摇瓶发酵培养基组成;5000L发酵罐的发酵动力学规律表明,菌体浓度发酵培养至80h左右达到最大.产素水平在116h左右达到最大。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不同麻醉方式与老年骨科患者术手并发下呼吸道感染的相关性。方法对445例不同麻醉方式的老年骨科患者术后下呼吸道感染发生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69例气管插管全身麻醉组感染发生率为23.08%,173例椎管内麻醉组感染发生率为12.14%,103例神经阻滞麻醉组感染发生率为4.85%,三组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784,P=0.001)。结论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术后下呼吸道感染率较高。  相似文献   

15.
张晓瑜  王春 《中国医药》2006,1(6):327-328
目的观察应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对32例诊断为下呼吸道感染患者采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剂量为每次4.5g,每8—12小时静脉滴注1次,疗程7,15d。结果治疗总有效率81.25%,细菌总清除率77.78%,不良反应发生率3.12%。结论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可作为有效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经验用药。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高容量血液滤过(HVHF)防治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中的内毒素及其受体CD14的变化和意义。方法建立二次打击猪MODS模型。19只猪完全随机分为MODS组(9只)及HVHF组(10只),MODS组实施失血性休克+再灌注损伤+内毒素复合因素,HVHF组实施失血性休克+再灌注损伤+内毒素复合因素+高容量血液滤过,观察7d后处死动物。监测2组动物各主要脏器功能,用鲎试剂与鲎三肽的偶氮显色法定量测定2组动物血浆及HVHF组动物超滤液中内毒素的浓度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单核细胞CD14蛋白水平的表达变化。结果MODS组MODS发生率为88.9%(8/9),死亡率达77.8%(7/9),HVHF组MODS发生率为20%(2/10),死亡率为20%(2/10),显著低于MODS组(P〈0.01)。MODS组内毒素浓度在内毒素注射完毕后持续升高;HVHF组随着滤过的进行,内毒素浓度逐渐下降,各时间点与MODS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MODS组CD14的表达在内毒素开始注射后持续升高,注射至12h时表达水平达高峰,以后逐渐缓慢降低直至死亡前;HVHF组在滤过前CD14的表达变化同MODS组相似,但滤过24h后逐渐降低,各时间点与MODS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内毒素及其受体CD14的变化可能在MODS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早期HVHF可有效清除循环中高浓度的内毒素并下调CD14受体的表达水平,从而在早期和始动环节遏制失控性炎症反应的发生,限制MODS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赵贤忠  季建峰 《江苏医药》1997,23(7):484-485
对51例烧伤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进行了分析,SIRS的发生率为28.2%。烧伤越重,SIRS发生越多。休克、感染时SIRS发生率明显增高(P<0.01),SIRS发生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者明显比非SIRS组多(P<0.01),其中死亡2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针对性护理干预对神经外科患者术后医院感染的控制效果。方法选择本院神经外科手术患者367例,分为观察组(n=186)和对照组(n=181),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医院感染发生率、低氧血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医院感染发生率为5.9%,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低氧血症发生率为9.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84.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神经外科患者术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及低氧血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多发伤患者发生SIRS和MODS的情况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从而为防治MODS,降低多发伤患者死亡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2000年3月至2003年3月3年间我院收治80例多发伤的临床资料,比较SIRS和MODS的发病率。结果80例多发伤患者中发生SIRS者65例,发病率为80.12%,发生MODS者9例,发病率11.2%。死亡5例,死亡率6.2%。结论大多数多发伤患者发生了SIRS,SIRS至MODS是一个连续的发展过程,MODS有很高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20.
应用氟嗪酸口服治疗42例住院的慢性支气管炎和心病患者的下呼吸道感染,每次200mg,每日3次。结果:总有效率88.1%;致病菌被清除率84.6%,其中革兰阴性肝杆菌的清除率为84.4%;不良反应发生率11.9%,未影响治疗,表明其可作为慢性支气管和肺心病患者下呼吸道院内感染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