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艾司洛尔用于感染性休克术中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科感染性休克常见于胆道感染、绞窄性肠梗阻、急性弥漫性腹膜炎、败血症等。由于细菌释放的内毒素进入血循环 ,其对心、肝、脑、肺、肾等重要脏器所产生的中毒影响 ,往往会导致多脏器功能衰竭。 β-受体阻滞药目前已广泛用于高血压、心律失常、缺血性心脏病的治疗。我们将艾司洛尔( esmolol)用于感染性休克患者术中顽固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治疗 ,其效果显著。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全组共 18例 ,男 8例 ,女 10例。年龄 2 9~80岁 ,平均 ( 67± 14)岁。其中急性化脓性胆管炎 8例 ;肠梗阻肠坏死 5例 ;胆囊穿孔致腹膜炎 2例 ;消化道穿…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山莨菪碱在前负荷充足的状态下对小儿感染性休克的疗效。方法选取从2008年1月—2010年9月到我院进行治疗的感染性休克患儿3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山莨菪碱进行治疗。观察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中放弃治疗有4例,而对照组放弃治疗有6例,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3.3%,对照组为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我们认为山莨菪碱是治疗感染性休克有效的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纳络酮治疗小儿感染性休克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本院从2008年3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小儿感染性休克患者4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0例。观察组给予纳络酮联合常规休克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休克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收缩压、心率(HR)、尿量、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后HR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收缩压、尿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纳络酮治疗小儿感染性休克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不良反应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4.
石佑根 《淮海医药》2010,28(2):186-188
感染性休克,又称败血症性休克/脓毒性休克,是机体对病原体的炎症免疫反应失控,引起循环和微循环功能紊乱.最终导致细胞代谢和脏器功能障碍的循环衰竭综合征。本文对小儿感染性休克发病机制与治疗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 提高对新生儿感染性休克的认识,争取早发现、早治疗,以提高抢救的成功率.方法 分析本院NICU2008年10月~2011年6月收治的42例感染性休克新生儿的临床表现、引起死亡的高危因素及实验室资料的治疗方案的有效性.结果 42例患儿中,25例新生儿痊愈,7例放弃治疗,10例死于感染性休克并发多脏器衰竭.临床早期表现均有反应差、嗜睡,肌张力低下、灌注不良,皮肤苍白发花.约46%的患儿伴有呼吸支持增加及呼吸节律的改变,仅31%的患儿有低血压.结论 新生儿感染性休克病死率较高,休克往往发生在血压降低之前,早发现、及时有效地治疗至关重要.多脏器功能衰竭者预后差,累及脏器越多,病死率越高.  相似文献   

6.
黄志平 《海峡药学》2011,23(4):99-101
目的探讨鱼油(富含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对感染性休克复苏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年6月至2010年10月入院的确诊感染性休克的患者共64例,根据感染性休克诊断标准及分度将入选病例分为常规组32例、鱼油组32例,记录中心静脉血压、平均动脉血压、尿量、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血乳酸、感染并发症、最终结局和住院时间等进行组间比较。结果中心静脉血压和平均动脉血压均上升,尿量增加,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提高,鱼油组较常规组的变化更为显著。停止使用血管活性药物,血乳酸均下降到4mmol.L-1以下,但鱼油组较常规组下降更为显著,并且鱼油组较常规组感染并发症的发生率更低。结论鱼油有益于感染性休克后病人肠道血供和肠屏障功能的恢复,并能改善预后,降低感染并发症的发生率,减少严重感染病人ICU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感染性休克患儿甲状腺激素、血小板变化及意义。方法对28例不同程度感染性休克患儿进行T3、T4、TSH和血小板监测,并与正常组对照。结果休克期T3、T4、血小板水平均降低,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TSH水平无显著性差异;休克恢复后T3、T4、TSH、血小板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血清L、T4水平下降的程度及血小板的下降与病情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盐酸戊乙奎醚(长托宁)是新型选择性抗胆碱药,临床上主要用于麻醉前用药、有机磷农药中毒、戒毒等方面,对感染性休克治疗的研究罕见报道。由于其独特的药理学特性,我院2003年10月-2006年3月将长托宁用于感染性休克治疗的救治,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在临床诊断感染性休克中的应用。方法对本院2012年7月~2013年12月收治的94例患者进行分析,按有无感染性休克的发生将其分为观察组(51例)和对照组(43例),采用半定量固相免疫测定法对其外周血PCT、PCT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C反应蛋白(CRP)及白细胞(WBC)等指标进行测定与比较。结果观察组入院后, PCT、IL-6、IL-8、CRP以及WBC在住院1~3 d内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各指标数据与时间无明显联系。结论 PCT能够反映出患者感染性休克的严重程度,可以作为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的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提高对感染性休克的抢救和护理效果。方法:分析总结了1997 年5 月~1999 年5 月收治的47 例感染性休克患者的抢救护理体会。结果:47 例感染性休克患者由于受到全面及时的护理,帮助医生取得了抢救机会,医护合作挽救了感染性休克患者的生命。结论:对感染性休克患者的抢救护理,必须全面细致观察病情、早期判断休克,争分夺秒抢救休克,注意扩容时和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时的护理,做好重要脏器功能的护理和心理护理,这样即能提高抢救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估乌司他丁的感染性休克的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5月至2011年5月。8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乌司他丁治疗组,每组40例。均在常规治疗原发病、抗感染、扩容等治疗基础上。对两组生命体征、血常规、ICU住院时间、病死率、呼吸机使用时间进行比较。结果乌司他丁组病死率、ICU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于对照组相比,乌司他丁可降低感染性休克进一步进展为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降低死亡率及缩短住ICU时间。结论在积极抗感染、扩容、综合治疗基础上,联合乌司他丁可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2.
感染性休克3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庆明 《云南医药》2005,26(3):279-279
感染性休克的病死率很高,80年代中期之前,成年人感染性休克的病死率在50%以上。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病死率降至40%左右。本院在1999年1月至2004年10月期间共收治的30例感染性休克患者,病死率为36.7%。现作如下分析。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参附注射液对感染性休克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9月至2014年12月在笔者所在医院ICU诊治的感染性休克患者3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两组均给予常规心电监测、抗感染、升压、控制原发病、预防并发症等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参附注射液。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在治疗24h后休克指数及血乳酸下降更为明显(p<0.05)。治疗1周后治疗组降钙素原下降亦较对照组更为突出(p<0.05)。结论:参附注射液对感染性休克患者有确切的治疗效果,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4.
徐红 《海峡药学》2012,(11):215-216
目的探讨山莨菪碱治疗新生儿感染性休克的临床疗效。方法63例感染性休克患儿分为两组,对照组25例给予常规治疗及临症护理,观察组加用盐酸消旋山茛菪碱注射液。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86.8%,显著优于对照组有效率64.0%(P<0.05);观察组血压回升时间、临床表现消失时间、辅助检查恢复正常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山莨菪碱可尽快改善感染性休克患儿的休克症状及血压水平,可作为治疗感染性休克的有效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运用不同的液体疗法治疗小儿感染性休克,观察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12月收治的小儿感染性休克患者10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3例。两种患者身高、体质量、患病程度等没有明显差异,观察组运用快速静脉滴注盐水或是胶体液20ml/kg,15~20min内滴注完毕,根据患者的身体反应情况适当重复运用,然后运用5~10ml·kg-1·h-1维持输液6~8h。对照组运用传统扩容方法治疗。结果观察组达到补液目的患儿稳定时间明显小于对照组,观察组住院时间也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2例死亡是由于本身有先心病患者,对照组1例是心脏病患儿,其他3例是有心脏扩大心肌酶增高等心肌损害情况。结论不同的体液疗法对于治疗小儿感染性休克,疗效是不同的,力求可以更快地改善微循环,降低肺水肿等并发症发生率、减少住院时间,降低死亡率。为了更好地应对小儿感染性休克,需要临床医生继续不断改进,继续探讨。  相似文献   

16.
临床药师深入临床一线为感染性休克患者提供药学监护,对药物治疗方案进行分析、审核,为医生提供咨询,提出合理用药建议,对护士进行用药知识教育。临床药师参与解决临床药物治疗实际问题,可使患者更大限度受益。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山莨菪碱治疗小儿感染性休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信宜市人民医院2007年10月至2009年12月共60例感染性休克患儿,并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抗感染合并抗休克,并用多巴胺,治疗组在用多巴胺的基础上加用山莨菪碱,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儿随访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显效+有效)和对照组总有效率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山莨菪碱能明显改善感染性休克患儿的临床状况,临床疗效确切,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8月~2012年10月期间住院的、确诊为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患者56例,分析其病因、临床症状及治疗效果。结果:最常见的病原为草绿色链球菌,其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还有多种细菌感染。56例患者中,52例患者好转出院,2例患者行人工瓣膜置换术,好转出院,1例患者因心衰死亡。结论:感染性心内膜炎病原学复杂,临床症状表现多样,抗生素治疗患者血培养阳性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感染性休克的临床表现,探讨其治疗方法与治疗效果,为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感染性休克的临床治疗工作开展提供指导。方法对我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60例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了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患者进行非手术治疗与手术治疗,总结治疗效果。结果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感染性休克临床病症包括腹痛、黄疸、腹胀、呼吸困难、心律过快、低血压、少尿、胸腔积液及血尿淀粉酶检查指标升高等,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后患者病症出现不同程度的缓解(血常规与尿常规指标改善)。结论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感染性休克疾病具有危重性,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方法能够有效缓解病症,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20.
张巧芳  范崇济 《天津医药》1998,26(12):744-746
小儿感染性心内膜炎(IE)是一种严重而复杂的疾病,大多发生于心脏病患儿,急性严重化脓感染也可使无心脏病患儿发生IE。近年来抗生素的广泛应用,使其临床表现不典型,为了及早诊治以减少严重并发症和病死率,现将我院于1981年5月~1996年3月收治的35例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1.对象 本组35例,男23、女12例,年龄8个月~14岁,中位年龄7岁。原有疾病:先天性心脏病30例,其中室间隔缺损24例,法洛氏四联症3例,动脉导管未闭、主动脉瓣上狭窄、单心室各1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