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Pavlik吊带早期治疗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报道Pavlik吊带早期治疗发育性髋关节脱位(developmental dislocation of the hip,DDH)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5~2007年,应用Pavilk吊带早期治疗发育性髋关节脱位78例,57例资料完整,随访超过1年.其中,男19例,女38例,单侧34例,双侧23例,总共80例异常髋关节(左侧44髋,右侧36髋),平均诊断时间66.8d(5~122d).超声波分型:Graf Ⅱa/b17髋,Ⅱc 34髋,Ⅲ及以上29髋.治疗采用Pavlik吊带,定期超声波观察及吊带调整,至超声波正常后维持4周.若Pavlik吊带3周,超声波指标未好转,改用石膏治疗.随访最少至1岁,摄片评价髋关节发育情况及股骨头骨骺变化.结果 Pavlik吊带应用最短3周,最长5个月.21例(28髋)Pavlik吊带治疗直至超声指标正常,26例(38髋)Pavlik吊带使用超过年龄8个月后,继续使用支具治疗;4例(5髋)Pavlik吊带治疗超过年龄6个月后,改换石膏治疗;6例(9髋),3周后中断Pavlik吊带治疗,改换石膏固定.Pavlik吊带治疗总有效率82.46%.无股骨头AVN发生.7例(10髋)随访时髋臼指数大于25°;3例(4髋)随访至18个月,因AI大于25°,Shenton线连贯欠佳,接受了囊外Salter骨盆截骨手术治疗,手术治疗比率为5.26%.结论 Pavlik吊带早期治疗DDH显示,初始病变严重、治疗年龄超过7周将影响预后.超声波监测是做好早期治疗工作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运用Pavlik吊带治疗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 DDH)的终止时机。方法收集2014年至2019年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采用Pavlik吊带治疗并达到超声或X线检查痊愈标准的45例(54髋)DDH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 男6例(9髋), 女39例(45髋);年龄为(11.5±5.9 )周, 范围为1.4~25.7周;患侧为左侧占55.6% (25/45 ), 右侧占24.4 %(11/45), 双侧占20.0 % (9/45 );随访时间为(23.9±12.9)个月, 范围为12.0~61.5个月, Pavlik吊带治疗时长(3.2±0.7 )个月, 范围为2~6个月。所有患儿均接受Pavlik吊带治疗, 去除吊带时根据其接受的检查结果和达到的痊愈标准情况, 将患儿分为A组和B组, A组为Graf法超声检查提示髋关节恢复至Graf-Ⅰ型的患儿, 共35例(42髋);B组为X线检查提示髋关节恢复正常的患儿, 共10例(12髋)。观察患儿在去除吊带6个月后和末次随访时在髋关节X线正位片上测量的髋臼指数(aceta...  相似文献   

3.
发育性髋脱位术后再脱位原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发育性髋脱位(DDH)手术治疗后再脱位原因和预防措施,提高DDH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对我院2007年3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41例经过手术治疗后发生再脱位DDH患儿的术式、X线片资料和翻修手术中的发现进行回顾性总结,X线片资料用统计学进行分析.结果 发生再脱位的术式:Salter骨盆截骨术12例,Pemberton骨盆截骨术26例,骨盆联合截骨术3例,股骨粗隆下旋转截骨31例.术后应用下肢关节康复器(CPM)行功能训练开始时间:术后两周6例(2~2.5岁)、术后3~4周11例(大于3岁).翻修手术前髋臼指数25°~27°15例、28°~32°26例,股骨颈前倾角55°~75°41例,颈干角大于150°16例,髋臼缺损11例.翻修手术中发现髋臼前缘缺损6例,后缘缺损6例,髋臼浅短21例,髋臼后外缘缺损8例.股骨头嵌于外侧5例,髂胫束紧张35例,髂腰肌腱紧张25例,髋关节囊在假臼后上部19例,关节囊后缘向内腔突出15例,髋臼横韧带紧张15例,髋臼内有瘢痕组织充填41例.翻修手术行髂胫束松解35例,髂腰肌腱松解25例,髋臼横韧带切断15例,髋臼内瘢痕组织刮除41例,髋关节囊假臼部剥离19例.骨盆联合截骨术35例,Pem-berton骨盆截骨术6例.髋臼后缘植骨6例,髋臼后外缘植骨8例,股骨粗隆下旋转截骨纠正前倾角41例.翻修手术后髋臼指数小于20°~25°37例、26°~28°4例,股骨颈前倾角15°~25°38例、30°~35°3例.经6个月至7年的随访,发生再脱位后缘缺损1例,股骨颈前倾角35°1例),髋关节功能活动小于90°4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表现9例,双下肢不等长4例(后期行患肢胫骨延长2例,股骨延长2例).结论 DDH手术治疗后再脱位可能原因:①髋臼缘缺损和股骨颈前倾角和颈干角过大使髋关节不稳定,病理性组织阻碍复位;②术后髋关节固定不当及过早活动髋关节.再脱位预防措施:①根据患儿年龄、术前影像学资料和术中复测情况选择合适的术式和注重手术细节,修补髋臼缘缺陷和纠正股骨颈前倾角和颈干角,充分处理关节囊及周围组织的继发病变;②骨盆联合截骨髋臼旋转和植骨修补髋臼缘缺损增加对股骨头的复盖,以及术后正确和适当固定时间.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双侧Salter骨盆截骨术治疗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的安全性和远期疗效。方法随访双侧同时行Salter骨盆截骨术的发育性双侧髋关节脱位患儿共17例,34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时期进行分次Salter骨盆截骨术的双侧髋关节脱位患儿18例,36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术后关节功能、髋臼X线表现、并发症发生率。并测量比较髋臼指数及中小边缘角。结果平均随访9年6个月,观察组和对照组最后一次随访Sharp角分别为38.4°±8.23°和37.2°±9.03°;中心边缘角分别为26.7°±8.23°和26.2°±9.03°。按Mckay髋关节功能评价标准,观察组术后优良率为91.18%,对照组为88.89%;按Severin标准评定X线表现,观察组术后优良率为88.24%,对照组为94.45%;股骨头坏死率病例组为11.76%,对照组为13.89%;髋关节功能不良发生率在病例组及对照组分别为8.82%和8.33%。两组各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侧同时行Salter骨盆截骨与分次Salter骨盆截骨远期疗效相似,双侧Salter骨盆截骨治疗发育性双侧髋关节脱位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改良Cheneau支具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评价改良Cheneau支具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的临床效果。方法 观察自1996年 5月至 2 0 0 1年 6月使用改良Cheneau支具治疗并得到随访的 15 9例AIS患儿 ,其中男 6 8例 ,女 91例 ,年龄 7.2~ 16 .4岁 ,平均 10 .3岁 ,随访时间 2 4~ 4 8个月 ,平均 2 8个月。分别记录支具治疗前、治疗后 6个月、治疗后 1年、治疗后 2年的Cobb角、顶椎偏离中线距离、顶椎旋转程度和躯干位移等观察指标 ,评价支具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前脊柱侧凸的Cobb角平均为 39.7° ,支具治疗 2年后Cobb角平均为 2 6 .8° ,矫正率为 35 .0 % ,二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1)。支具治疗后顶椎偏离中线距离、顶椎旋转程度和躯干位移等观察指标亦有明显改善 (P <0 .0 1)。除 2例治疗失败外 ,其他患儿侧凸畸形均得到显著改善 ,无明显并发症。结论 改良Cheneau支具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可以取得满意疗效 ,正确的临床应用能有效避免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6.
关节镜辅助治疗婴幼儿难复性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短期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关节镜辅助治疗婴幼儿难复性发育性髋关节脱位(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r dislocation of the hip,DDH)优缺点和短期临床效果.方法 2009年4月至2010年9月,应用关节镜辅助治疗难复性婴幼儿DDH患儿15例16髋,记录手术时间、出血量及术中阻碍髋关节复位的因素.采用改良McKay评分标准进行髋关节功能评估.应用髋臼指数(acetabular index,AI),臼头指数(acetabular head index,AHI),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vascular necrosis,AVN),Severin方法分级等指标进行影像学评估.结果 手术时间平均123 min,出血平均4.8ml.妨碍髋关节复位的因素有:髋臼窝内增生的软组织、粗大的圆韧带,髋臼横韧带和内翻关节盂唇.所有患儿均获得成功复位.术后患儿均无切口感染、神经损伤等手术并发症.平均随访时间32个月(6~59个月).近期随访的6例患儿临床功能结果,优3髋,良1髋,可1髋,差1髋.近4岁以上的8髋,其中4髋(50%)为Severin分级为优良.16髋中有7髋(43.8%)出现AVN迹象,Kalamchi-MacEwenⅠ型6髋,Ⅱ型1髋.结论 关节镜辅助下治疗难复性婴幼儿DDH,手术安全创伤小,出血少,能够成功获得髋关节复位.但术后AVN可能与改良蛙式膏固定有关,关节液压力可能对股骨头血运产生影响,术后残余髋臼发育不良可能与未进行髋臼截骨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关节内侧间隙测量对髋关节脱位术后稳定性的预测意义。方法分析2004~2007年本院10例髋关节再脱位患儿以及随机抽取的50例术后未发生再脱位患儿的影像学资料,对其术后1d、1周、1.5个月、3个月、4个月、5个月、6个月骨盆平片进行患侧髋关节内侧间隙值OA以及泪滴至髋臼外缘的距离OA的测量,并采用D值(D=OA/OA)进行标准化处理。结果无再脱位组D值基本小于0.8。其中30例采用髋关节外展支具,未出现再脱位,D值位于0.66~0.8之间;脱位组在石膏同定期间,D值基本小于0.7,此时股骨头位于髋臼内,未出现脱位;术后6周至3个月拆除石膏后,D值为0.66.0.8,未采取措施,相继出现脱位,此时D值基本大于0.8。结论测量关节内侧间隙对于评价髋关节脱位术后关节的稳定性以及预测早期再脱位有重要意义。D值小于0.66,关节稳定,不会出现再脱位;D值为0.66~0.8,关节稳定性受到影响,可能出现再脱位,需尽早采取干预措施;D值大于0.8,出现再脱位,简单保守治疗措旆失去作用.需再次手术蚕新复位。  相似文献   

8.
婴幼儿发育性髋关节异常的早期诊断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报道采用超声波髋关节检查技术诊断新生儿和小婴儿发育性髋关节异常(DDH)和早期处理的初步经验。方法 2002年4月~2002年9月,391例临床怀疑DDH,年龄小于l岁的婴幼儿在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接受了超声波髋关节检查,其中男193例(49.4%),女198例(50.6%)。最小年龄5d,最大年龄354d。其中新生儿24例(6.14%),2个月婴儿52例(13.30%),3个月婴儿54例(13.81%),4~6个月婴儿164例(41.94%),6~12个月婴儿97例(24.81%)。参照Graf等分类方法,检查者被分为五类,其中髋关节发育不良、髋关节半脱位和髋关节全脱位者定为DDH。髋关节发育不成熟者采取随访观察。年龄小于6个月的DDH接受了早期Pavlik吊带治疗,并采用超声波跟踪,决定治疗的终止或改动。结果 300例超声波检查正常,91例超声波检查阳性,其中42例诊断为DDH。接受随访的35例髋关节发育不成熟病例中,29例自行恢复。Pavlik吊带治疗在小于6个月DDH婴幼儿中成功率为91.67%。结论 采用超声波髋关节诊断技术可以早期发现新生儿和小婴儿DDH,并施行早期治疗,可以提高DDH在儿童期的治愈率,减少漏诊病例,简化治疗,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比较二维CT与三维CT对发育性髋脱位髋臼前倾的测量结果,来选择更准确的测量方法,明确髋臼前倾的程度,以指导治疗.方法 应用二维CT和三维CT对66例(132髋)发育性髋脱位患儿的髋臼前倾进行测量.男13例,女53例;平均年龄35.4个月(4~132个月).左侧脱位24例,右侧25例,17例为双侧脱位.单侧发病患儿的49个未受累髋作为对照.结果 全部132髋,二维CT测量结果为16.69°±4.55°,三维CT为15.91°±5.24°,P<0.05;两种测量方法间有明显的相关性,γ=0.720,P<0.001.正常髋臼前倾的三维CT测量为1 1.43°±3.82°,脱位侧为18.55°±4.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脱位髋中,年龄与髋臼前倾呈显著的正相关,γ=0.597,P<0.01.结论 三维CT对髋臼前倾的测量更为准确;脱位侧的髋臼前倾较正常平均增加约7.12°,且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但变异范围较宽;在行髋臼矫形术或术前手术模拟时,应利用3D-CT对髋臼前倾进行个性化的评价.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前外侧入路、单一切口内进行髋臼周围三联截骨,在青少年髋臼发育不良、髋关节半脱位、股骨头无菌性坏死、发育性髋脱位治疗后残余覆盖不良等髋关节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选择19例(22髋)患儿,平均手术年龄9岁2个月(6~12岁)。术中将Bikini切口向下部分延伸,在单一切口内,进行髋臼周围三联截骨(髂骨、耻骨上支及坐骨支截骨)。术中通过C型臂透视定位,辅助确定截骨位置及截骨方向,使髋臼围绕股骨头骺向前、外侧旋转并向内移,在没有增加股骨头压力的前提下,达到良好的头臼覆盖;使用多枚克氏针或螺钉经髂骨截骨面支撑固定,术后用髋人字石膏固定6周。结果通过比较,手术前后及随访期间X线片上的髋臼指数(或Sharp角)、中心边缘角(CEA)、髋臼与股骨头覆盖率均有明显改善。少数患儿出现坐骨支截骨不愈合,但不影响负重行走。结论采用前外侧入路、髋臼周围三联截骨,相对于其它髋臼周围三联截骨方式(如Tsnnis、Steel、LeCoeur等),具有经单一切口操作、髋臼旋转充分、截骨后内固定方便等特点,适合于Y型软骨尚未闭合,并需大角度改善头臼包容情况的患儿。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研究早产儿视网膜病(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的发生率、高危因素、治疗与随访情况。方法对2005年7月-2007年12月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NICU收治的符合ROP筛查标准的早产儿,于生后2周开始由资深眼科医师开始行间接眼底镜检查眼底,并进行随访。结果434例早产儿中ROP的发生率为5.5%(24/434例),24例ROP中Ⅰ期19例,Ⅱ期3例,Ⅲ期2例。Ⅲ期阈值病变者行激光光凝治疗,全部患儿均恢复正常。对434例早产儿行单因素分析得出,胎龄、出生体重、住院时间、吸氧、吸氧浓度、吸氧时间、呼吸暂停、新生儿肺透明膜病(RDS)、肺表面活性剂(PS)的应用、机械通气、输血、光疗时间、感染与ROP的发生有相关性(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胎龄、出生体重、胎数、吸氧时间、光疗时间、代谢性酸中毒、母亲妊高症、颅内出血是影响ROP发生的主要因素。结论早产是ROP的根本原因,防治各种并发症、合理的氧疗是预防ROP的关键。建立完善有效的ROP筛查制度,早期发现、早期治疗ROP,可改善ROP的预后。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