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MEBO治疗骨外露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5年10月至2006年2月处置外伤性指(趾)骨外露3例采用MEBO治疗。结果:3例创面全部愈合,时间均为3周。结论:MEBO治疗外伤性末节指(趾)骨外露简便,实用,疗效可靠,不影响美观。  相似文献   

2.
刘凯  田军 《医学影像学杂志》2006,16(10):1092-1092,1096
患者男,14岁,发现双手小关节略肿胀、活动不灵一年半,当地医院诊断为“类风湿关节炎”,治疗一年无效来我院就诊。患者发育营养可,身高1.66米,面容特殊。头发和眉毛及睫毛稀疏、卷曲。鼻子呈梨状,鼻翼小,嘴宽、人中长,鼻唇沟延长但变浅。耳大竖立,腭部变窄,下颌变尖,面部呈纺锤型(图1,2)。双手指与脚趾粗短,指(趾)间关节粗大,指(趾)甲宽而短、变薄。化验检查:血沉、抗O与C反应蛋白正常,类风湿因子阴性,血磷、血钙正常。X线检查:双手平片示双侧掌指骨骨骺提前闭合,第1、5掌骨缩短,2~5中节指骨及拇指近节基底部呈锥形骨骺愈合后改变,显示指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毛发-鼻-指(趾)综合征(TRPS)的主要临床特征、骨骼X线表现及毛发超微结构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用刻度尺在X线片上测量患者手足长骨长度,分析患者手足骨正位片、鼻骨侧位片、脊柱正位片、骨盆正位片,以及髋关节与骶髂关节MRI图像.总结不同类型TRPS的临床特征及鉴别诊断要点.取患者头发于光镜及电镜下观...  相似文献   

4.
先天性巨指(趾)畸形(附8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告8例巨指(趾)症,其中6例行手术治疗。文中重点讨论了巨指(趾)症的X线鉴别诊断,结合文献复习对本病的病因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加以讨论。  相似文献   

5.
超声诊断胎儿多指(趾)畸形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孕妇26岁。孕2产0,孕33周5天。超声所见:双顶径8.1cm,头颅光环完整,脑中线结构居中,脊柱连续性好,胎心138次/分,股骨长6.4cm,胎儿双侧小指(趾)外侧分别生有赘生指(趾)。胎盘位于宫体后壁,成熟度Ⅰ度,羊水最大I深度10.4cm,羊水指数28.3cm。超声提示:①胎儿多指(趾)图1双手多指畸形图2双足多趾畸形畸形;②羊水过多;③宫内单活胎。讨论:四维彩超在产前诊断中起着重要作用,尤其是体表畸形,本例为双指、双足均为六指畸形,较为罕见。超声像图上清晰显示,是二维超声所不易显示的。在检查时应注意寻找手足的冠状切面。多指(趾)畸形是一种遗传性疾病…  相似文献   

6.
指(趾)节短粗症,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短指畸形(Brachydactylya),国内自1985年李尚顶报告以来,一直未再见报道.作者近年来见到2例,单发与多发各1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王鑫  许刚  刘聪 《人民军医》2006,49(6):337-338
手指末节离断,是指拇指在近节指骨或其他手指中节指骨远端以远的部位离断。由于末节断指(趾)的血管较细小,其静脉不易吻合成功。2003年1月~2005年12月,我们对末节断指(趾)仅吻合一侧指(趾)动脉加末梢放血再植15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自1996年杨东岳等首创游离第2足趾移植再造拇指获得成功以来,已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拇、手指缺损的重建。但是大部分学者采用吻合足背动脉—桡动脉,大隐静脉—头静脉的方式重建血液循环再造拇指或手指。我们自1993年3月以来,利用足第2趾,采用吻合趾—指血管的方法急诊再造拇、手指12例12指,全部获得成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前言 指、趾和手/脚有问题的人会向美国联邦航空局(FAA)索取医学证书。关于飞行安全方面的意见已发生变化。防空机构(ADA)为这个主题带来了新的焦点,包括伴有不同程度残疾的飞行员。方法 到1.995年1月1日为止,已经给347名有不同程度指截断和变形的飞行员(一级50名,二级97名,三级200名)发了证书。作者曾对作过不同程度指或肢端截断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断指(趾)再植术后减轻术后肿胀及减少血管危象的理想疗法.方法将170例住院的断指(趾)再植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84例,术后给予肝素钠、低分子右旋糖酐、罂粟碱等,进行对症治疗;治疗组86例,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加服肿痛宁胶囊治疗.结果治疗组的术后肿胀程度和血管危象发生率均有明显的改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肿痛宁胶囊可显著减轻断指(趾)再植术后肿胀,减少血管危象发生,提高存活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脊椎干骺端发育异常(SMD)的临床、X线表现及其病因。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SMD患者资料。所有病例均行X线检查。结果男4例,女1例,年龄4-15岁。均表现为发育迟缓,身材矮小,主要是躯干短,步履蹒跚,合并脊柱侧弯2例,脊柱后凸1例,双膝外翻2例。X线所见主要为多发干骺端骨化不良和扁平椎,骨骺正常,按2001年世界卫生组织分型:Ⅰ型2例、Ⅱ型1例、Ⅲ型2例。结论当遇到发育迟缓、身材矮小的儿童,X线片显示干骺端骨化不良伴有扁平椎时,应考虑到SMD的可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半肢骨骺发育异常(DEH)的影像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3例DEH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0例、女3例.年龄1.5 ~19.0岁,中位年龄9.5岁.13例均行X线检查,其中1例行CT检查、1例行MR检查、1例行CT和MR检查.结果 13例DEH病变均发生于下肢.发病部位共32处;8例为多发性,累及全骨骺者6例;发生于肢体内侧23处、外侧3处.Azouz 分型局限型5例、典型型8例.合并踝外翻4例、膝外翻3例、踝内翻2例、足外翻2例.8例干骺端增宽变形,1例先期钙化带部分消失,骨骺早期闭合.结论 影像上DEH主要表现为单侧或双侧肢体的一个或多个骨化中心偏心性增大,早期可见散在的斑点状或不规则钙化、骨化,晚期钙化或骨化可融合呈团状.肿块压迫邻近骨组织引起骨骼变形、移位,甚至压迫性骨缺损.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引产后骨骼发育异常胎儿进行骨骼X线检查,探讨骨骼X线检查对终止妊娠后的骨骼发育异常胎儿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对25例妊娠17~40周、因严重短长骨并伴有其他异常而引产的胎儿进行全身正侧位骨骼X线检查;对同期65例妊娠13~34周、母亲自愿要求引产的发育正常的胎儿进行骨骼X线检查作为正常对照。分析正常胎儿骨骼发育的特点以及各种胎儿骨骼异常的X线特征。结果(1)妊娠13周后胎儿全身大部分骨骼已骨化,正常胎儿股骨、肱骨、胫骨、L1、髂骨等径线及胸径、腹径随孕周呈线性增长。(2)25例骨骼异常胎儿最后分别诊断为10种类型的骨骼疾病:软骨发育不全(6例),致死性发育不良Ⅰ型(4例),成骨不全(6例),短肋-多指综合征(2例),软骨成长不全Ⅰ型(1例),窒息性胸廓发育不良(1例),弯腿性发育不良(1例),脊椎干骺端发育不良(2例),骨硬化症(1例),局灶性股骨发育不良(1例)。不同类型的骨骼异常有各自特异性改变: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3基因相关的骨骼发育异常如致死性发育不良Ⅰ型、软骨发育不全均出现长骨粗短、长骨骺端呈杯口样扩张、方形髂骨及坐骨切迹呈鱼嘴状改变;致死性发育不良Ⅰ型、成骨不全Ⅱ型、软骨成长不全Ⅰ型...  相似文献   

14.
Two cases of dyssegmental dysplasia (type Silverman-Handmaker) in siblings are presented. The first-born died at the age of 3 months and the second fetus was followed during pregnancy with ultrasound examinations. In the 20th week of gestation marked shortening of the extremities was found; a female infant showing the same radiologic bony malformations as the firstborn was born by cesarean section. These cases support the autosomal recessive inheritance and demonstrate the possibility of prenatal diagnosis in this type of micromelic dwarfism.  相似文献   

15.
骶骨发育不全的CT和MRI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俊刚  李欣 《放射学实践》2007,22(4):337-340
目的:探讨小儿骶骨发育不全的CT和MRI表现,以及CT和MRI对本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骶骨发育不全的CT和MRI表现.男8例,女11例.全部患儿行MRI检查,6例同时行螺旋CT检查.结果:19例患儿根据残存骶骨的形态分为3型,Ⅰ型9例,Ⅱ型9例,Ⅲ型1例.有10例合并上段脊柱的畸形;18例合并脊髓畸形,其中12例伴随脊髓栓系.另有6例合并肾脏畸形,2例合并神经源性膀胱.结论:螺旋CT、MRI联合应用能全面、准确地显示骶骨发育不全患儿骶骨、脊髓、神经根及合并的其他畸形,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纤维性骨皮质缺损的X线、CT表现和随访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 研究纤维性骨皮质缺损的X线、CT表现及发病机制和转归。方法 58例全部摄平片,26例行CT扫描,随访2-15年。6例手术病理证实。总结缺损的CT、X线特点,提出病灶愈合的分型。结果 共累及65骨,70个病灶。病灶81.43%(57/70)位于股骨下干骺端,呈凹向骨髓腔的杯口样或碟形缺损,内缘有硬化线,表面无骨壳,部分缺损有纵形骨嵴。18个病灶随访复查消失,根据其表现分为原位骨化型和平复型。3例3个病灶随访增大,手术证实为非骨化性纤维瘤。结论 纤维性骨皮质缺损表面无骨壳,有自愈倾向,亦可长期存在。表现典型及内有骨嵴的缺损未见转化为非骨化性纤维瘤者。  相似文献   

17.
CT导向躯干骨病变穿刺活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躯干骨病种多,特征性表现少,虽经化验,核素骨扫描,X线平片,普通断层及CT扫描等多项检查,仍有一些难以确诊。本文对14例疑难病案,行CT引导下经皮穿刺骨活检,结果13例组织学定性,仅1例为坏死组织。为临床采取正确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本文重点介绍穿刺方法、途径、取材部位,根据结果初步认为此法操作简单、安全可靠、无并发症;即可弄清病变性质又可明确病变范围及其与周围组织结构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进行性假性类风湿发育不良症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高对进行性假性类风湿发育不良症的认识。方法对2例进行性假性类风湿发育不良症进行分析,并通过文献复习对本病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改变进行分析总结。结果2例患者均为幼年起病,以双手近端指间关节肿胀为突出表现,逐渐出现外周大小关节进行性受累,并伴有脊柱的异常。结合文献报道的51例分析发现,本病男女患病率相仿,发病年龄多为1~10岁,其中77%为3~5岁。外周大小关节均可受累,依次累及双手小关节、髋、膝、踝、腕、肩等,早发骨关节炎改变是致残的主要原因,38%的患者脊柱受累可出现短躯干畸形。影像学特点均表现为普遍性扁平椎并椎体终板不规则、骨骺增大、继发性退行性变和关节周围骨质疏松。本病临床症状与类风湿关节炎相似,但不同的是无滑膜炎和其他炎性改变、X线无破坏性改变。目前无特异的治疗方法。结论进行性假性类风湿发育不良症是一种少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临床特点及典型的影像学表现有助于诊断。  相似文献   

19.
MRI不同序列在膝关节骨损伤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龚美琳  陈爽  冯晓源  李克 《放射学实践》2007,22(10):1079-1082
目的:评价自旋回波(SE)序列及梯度-短时反转回复(GE-STIR)序列对急性骨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膝关节外伤后行MRI检查的病例.所有病例均行SE序列矢状面T1WI及T2WI加权、GE-STIR序列矢状面扫描,分析不同序列显示骨挫伤的大小、范围、信号均匀性、边界以及伴随的半月板、软骨、韧带损伤及关节积液的表现,比较不同序列之间的差异.结果:50例病例中有45例显示有骨挫伤水肿,共有54处,其中6例伴有软骨损伤.伴有关节积液31例,半月板损伤23例,韧带损伤6例,其中前交叉韧带5列,外侧副韧带1例.在骨挫伤病例中,SE序列、T1WI显示43处,T2WI显示47处,GE-STIR序列显示54处.STIR序列在显示骨挫伤的大小、边界中敏感性均高于SE序列,两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在关节积液,半月板损伤、韧带损伤中,SE序列与GE-STIR序列比较,两者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GE-STIR序列在膝关节骨挫伤显示中有极大价值,明显优于SE序列.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组织工程骨对兔骨缺损的修复能力及放射性核素技术对其的监测作用。方法  2 4只新西兰大白兔在双侧桡骨制成 15mm骨缺损。左侧植入磷酸钙人工骨 (CPC)和骨髓基质干细胞 (BMSCs)复合体 ,右侧植入CPC。采用核素骨显像和γ计数定量分析于术后 4、8、12周监测骨修复情况。结果 复合骨移植较人工骨有明显的放射性聚集 ,核素骨显像的感兴趣区计数、γ计数定量分析差异有极显著性 (P <0 0 1)。结论 组织工程骨较人工骨具有更佳的修复动物骨缺损的能力 ,放射性核素技术对修复过程有比较准确的监测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