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探讨Fuehs综合征并发白内障的手术疗效。方法 对6例(6只眼)Fuch。综合征并发白内障患者采用中央连续环形撕囊(CCCC)拦截劈裂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囊袋内折叠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结果 所有手术顺利,术后视力均在0.6以上,术后反应轻微。结论 中央连续环形撕囊(CCCC)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折叠人工晶状体囊袋内植入治疗Fuchs综合征并发白内障是安全有效的,是目前理想的手术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
晶状体囊袋阻滞综合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连续环形撕囊术是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中关键的步骤 ,可使囊袋内的各种操作更安全、方便 ,保证了人工晶状体囊袋内植入 ,减少了术后人工晶状体的偏位。但是 ,随着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和连续环形撕囊术的普及开展 ,也发现了一些随之而来的新的并发症 ,如晶状体囊袋阻滞综合征。它是由于在白内障摘除术中或术后连续环形撕囊术开口被晶状体核或人工晶状体光学面机械性阻塞导致晶状体囊袋形成一密闭的液性腔 ,可导致患者视力下降、眼压升高 ,甚至因继发性青光眼而使视功能受到严重威胁。近年的国内外文献对晶状体囊袋阻滞综合征屡有报道 ,并对其病因、临床表现、防治措施进行了临床分析和实验研究 ,本文就相关文献进行复习并作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Fuchs综合征并发白内障施行超声乳化吸出术的体会。方法12例(12眼)Fuchs综合征并发白内障施行超声乳化吸出术,术中采用连续环形撕囊、拦截劈核、后囊抛光等技术,囊袋内植入肝素化人工晶状体、均能顺利完成手术。结果患者术后视力除1眼外均有明显提高,术后3月视力(含矫正)≥0.5者11眼,占91.67%;≥1.0者8眼,占66.67%。1眼因眼底病变,视力改善不明显。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超声乳化吸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Fuchs综合征并发性白内障效果良好,安全可靠,术后反应轻,并发症少,是可行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4.
连续环形撕囊相关的囊袋收缩综合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连续环形撕囊 (CCC)是近年来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手术领域的最大进展之一。环行撕囊术的实施使囊袋内的超声乳化手术成为可能 ,提高了乳化效果 ,减少了对眼组织的损伤 ,最大限度地保持人工晶状体的囊袋内固定 ,同时也明显地减少了后囊混浊的发生率。但是 ,它也不可避免地引起了其它并发症。本文综述了与连续环形撕囊相关的囊袋收缩综合征。主要包括 :囊袋皱缩综合征、囊袋膨胀综合征、偏心囊袋收缩  相似文献   

5.
连续环形撕囊相关的囊袋收缩综合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连续环形撕囊(CCC)是近年来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手术领域的最大进展之一。环行撕囊术的实施使囊袋内的超声乳化手术成为可能,提高了乳化效果,减少了对眼组织的损伤,最大限度地保持人工晶状体的囊袋内固定,同时也明显地减少了后囊混浊的发生率。但是,它也不可避免地引起了其它并发症。本综述了与连续环形撕囊相关的囊袋收缩综合征。主要包括:囊袋皱缩综合征,囊袋膨胀综合征,偏心囊袋收缩。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中Ⅰ期后囊膜连续环形撕除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3例(60只眼)先天性白内障和后囊混浊的老年性白内障,施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同时行Ⅰ期后囊膜连续环形撕除,术后观察眼压、人工晶状体位置、视轴区后发障等情况。结果术中人工晶状体均顺利植入囊袋;54只眼术后视力较术前提高,术后24小时后眼压正常;术后随访3个月~2年,无发生玻璃体疝入前房,未发现人工晶状体异位或夹持,无一例出现后发障、视网膜脱离。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Ⅰ期后囊膜连续环形撕除是可行、安全的,能有效地治疗后囊膜混浊,预防后发障。  相似文献   

7.
晶状体囊代阻滞综合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连续环形撕囊术是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中关键的步骤,可使囊代内的各种操作更安全、方便,保证了人工晶状体囊代内植入,减少了术后人工晶状体的偏位。但是,随着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和连续环形撕囊术的普及开展,也发现了一些随之而来的新的并发症,如晶状体囊代阻滞综合征。它是由于在白内障除术中或术后连续环形撕囊术开口被晶状体核或人工晶状体光学面机械性阻塞导致晶状体囊代形成一密闭的液性腔,可导致患视力下降、眼压升高,甚至因继发性青光眼而使视功能受到严重威胁。近年的国内外献对晶状体囊代阻滞综合征屡有报道,并对其病因、临床表现、防治措施进行手实验研究,本就相关献进行复习并作综述。  相似文献   

8.
白色白内障由于缺乏眼底红光反射,故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中撕囊操作较为困难。近年来为获得大小适中的完整前囊膜环形撕囊口,有效保证术后眼内人工晶状体位置持久稳定,各种撕囊方法应运而生”。然而,部分白色白内障患者晶状体囊袋张力较大,而晶状体皮质“冒烟”现象又严重影响术野的清晰度,这些因素均极易导致连续环形撕囊失败。自2001年开始我们采用改良的连续环形撕囊法,即晶状体囊袋减张撕囊法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获得满意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环形撕囊直径与晶状体前、后囊膜混浊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朱刚  谢立信 《中华眼科杂志》2002,38(10):631-632
采用连续环形撕囊及人工晶状体囊袋内植入术 ,能有效防止人工晶状体偏心 ,减少人工晶状体对周围组织的损伤。但是术后晶状体前囊膜的环形混浊对眼底病检查和治疗的影响、不同撕囊直径对后发性白内障的影响不同等 ,成为这一技术带来的新问题。本文通过研究撕囊直径大小对老年性白内障术后晶状体前、后囊膜混浊及囊袋收缩程度的影响 ,探讨白内障摘除术中最佳的撕囊直径。1.资料和方法 :(1)对象与分组 :将 110例 (110只眼 )于我院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术中连续环形撕囊的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根据撕囊直径分为 3组 :Ⅰ组 4 3例 ,…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晶状体囊袋张力环(capsular tension ring,CTR)联合虹膜拉钩在外伤性白内障晶状体脱位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15例15眼合并晶状体半脱位的外伤性白内障患者行白内障手术,术中连续环形撕囊后,使用虹膜拉钩固定囊袋,植入CTR,然后行超声乳化及后房型折叠人工晶状体囊袋内植入。结果:15眼的人工晶状体均处于正位囊袋内。5眼术后12mo最佳矫正视力>0.8;6眼术后12mo最佳矫正视力>0.6,4眼术后视力较术前有提高,无后囊膜破裂,玻璃体进一步脱出,视网膜脱离等并发症的发生。结论:在超声乳化治疗晶状体脱位的白内障手术中运用CTR联合虹膜拉钩,能提高手术的可操作性和安全性,减少手术并发症,术后人工晶状体可以安全稳定地位于囊袋内,且居中性良好。  相似文献   

11.
苏连荣  李琦 《国际眼科杂志》2013,13(8):1683-1685
目的: 探讨Fuchs综合征并发白内障青光眼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对Fuchs综合征患者16例16眼合并白内障行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2例2眼合并白内障及青光眼行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联合小梁切除术,观察术前和术后视力、眼压以及治疗效果。结果: 患者18例18眼术后视力均有明显提高,术后3mo视力(含矫正)≥0.5者16眼(88.89%),10眼后囊混浊行YAG激光后囊切开术后视力均≥0.5。2眼合并青光眼者术后眼压降至正常范围。结论: 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以及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Fuchs综合征并发白内障青光眼效果良好,安全可靠,术后反应轻,并发症少,是可行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 Fuchs综合征并发白内障的手术方法。方法 对 11例 Fuchs综合征并发白内障患者行白内障囊外摘出 (ECCE)联合人工晶状体 (IOL)植入术。结果  11例患者白内障囊外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无严重手术并发症 ,不同程度葡萄膜炎易被控制 ,无眼压增高 ,术后平均随访 18m o,矫正视力 0 .4~ 1.2 ,0 .5以上占 81.8% .结论 Fuchs综合征并发白内障的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安全、疗效好  相似文献   

13.
Fuchs综合征并发白内障手术后发性白内障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建强  孙存 《国际眼科杂志》2009,9(7):1281-1283
目的:观察Fuchs综合征并发白内障手术治疗的效果,其后发性白内障的发生率及抑制后发性白内障发生的办法。方法:回顾性收集Fuchs综合征并发白内障手术患者57例,根据术中是否使用后囊抛光技术分为两组,第1组未使用后囊抛光;第2组使用后囊抛光。术后观察患者视力和术后反应,对患者的后囊混浊情况进行评分,比较后发性白内障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术后炎症反应均较重,但视力恢复良好,所有患者术后6mo矫正视力均>0.6。术后1a,后发性白内障发生率第1组为4%,第2组为3%,二者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术后第2a后发性白内障发生率第1组为48%,第2组为19%,二者比例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白内障手术是治疗Fuchs综合征并发白内障,恢复患者视力的治疗方法,但后发性白内障发生率较高,使用后囊抛光技术能有效抑制后发性白内障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葡萄膜炎并发白内障的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葡萄膜炎并发白内障的手术方式和疗效。方法对28例(28眼)葡萄膜炎并发白内障行白内障摘出及人工晶状体植人术,观察其视力变化及术中、术后并发症。结果术后26眼(92.86%)视力较术前提高。其中〉0.5者10眼,0.3。0.5者10眼,0.1。0.2者6眼,〈0.1者2眼。结论葡萄膜炎并发白内障植人人工晶状体。效果可靠。  相似文献   

15.
任可林 《国际眼科杂志》2012,12(10):1990-1991
目的:观察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在糖尿病并发白内障的治疗效果和围手术期应重视的环节。

方法:我科2009-12/2010-12对32例46眼糖尿病白内障患者实施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前除常规裂隙灯、眼压、B超检查外,行电脑验光,必要时行FFA检查。并对血糖进行检测。手术采用美国爱尔康公司Legacy超声乳化仪,德国蔡司VlSu150手术显微镜。做透明角膜切口,切口长度约2.8mm。术后随访1~3mo。

结果:术后3mo最佳矫正视力0.3~者12眼,≥0.5者23眼。患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15眼中,术后3mo矫正视力≥0.5者12眼,其余3眼视力无提高,均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Ⅲ~Ⅳ期者。术中术后并发症:角膜水肿10眼,迟发性葡萄膜炎6眼,术后高眼压4眼,后发性白内障3眼,后囊膜破裂1眼。

结论: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于糖尿病白内障是一种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白内障人工晶状体植入术170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孟永安 《眼科新进展》1999,19(3):179-181
目的探讨各类白内障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效果。方法对10种不同类型白内障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的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矫正视力≥0.5者,老年性白内障组为89.6%,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组为62.2%,糖尿病合并白内障组为71.2%,青光眼并发白内障组为50.4%,长寿老人(>80a)白内障组为68.5%,外伤性白内障组为73.8%,先天性白内障组为56.5%,抗青光眼术后并发白内障组为46.2%,葡萄膜炎并发白内障组为61.7%,Fuch综合征并发白内障组为91.7%.除Fuch综合征并发白内障组外,老年性白内障组术后矫正视力≥0.5者所占的百分比与其它各组相比经统计学处理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白内障摘出合并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治疗白内障的有效方法。伴有其它合并症的白内障患者虽然视力恢复不够满意,但多有改善,因此不应放弃手术机会。  相似文献   

17.
牟琳 《国际眼科杂志》2012,12(10):1931-1932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术治疗特殊类型白内障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资料,研究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青光眼术后白内障、小瞳孔白内障、葡萄膜炎并发白内障和外伤后并发白内障等特殊类型白内障的技术要领。

结果:进行治疗的73例84眼特殊类型白内障患者中,单纯行超声乳化术27例28眼,植入后房型人工晶状体52眼,植入前房型人工晶状体4眼; 术后1mo平均眼压12.72±2.63mmHg,脱盲率99%,脱残率96%; 并发症发生率4%。

结论:特殊类型白内障手术难度大,超声乳化术切口小,可保留晶状体后囊膜和植入人工晶状体,是摘除特殊类型白内障的理想术式。  相似文献   


18.
PURPOSE: To evaluate the outcomes of cataract surgery in patients with Vogt-Koyanagi-Harada's (VKH) syndrome. SETTING: Medical Research Foundation, Sankara Nethralaya, Chennai, India. Methods: Fifty-nine eyes of 39 patients with VKH syndrome who had cataract surgery between May 1985 and June 2001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RESULTS: Extracapsular cataract extraction (ECCE) with intraocular lens (IOL) implantation was performed in 15 eyes and without IOL implantation in 31 eyes. Phacoemulsification with IOL implantation was performed in 13 eyes. Twenty-three eyes (38.9%) had mixed cataract (posterior subcapsular and posterior polar). Small pupils were managed by synechiolysis with an iris spatula (43 eyes) or iris hooks (8 eyes). Nine eyes were lost to follow-up and not included in the postoperative analysis. The mean postoperative follow-up was 39.4 months (range 9 to 120 months). Visual acuity improved by 1 or more lines in 40 eyes (80.0%). Subretinal gliosis and optic atrophy, sequelae of the syndrome, restricted improvement in vision in the remaining eyes. Posterior capsule opacification developed in 38 eyes (76.0%), of which 21 (42.0%) required a neodymium:YAG laser posterior capsulotomy.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postoperative inflammation or syndrome reactivation between the types of surgery. CONCLUSIONS: The results show that cataract extraction in patients with VKH syndrome can be safely and successfully performed if there are good preoperative and postoperative control of inflammation, careful surgical planning, and meticulous surgical technique. The final visual outcome depends on the posterior segment complications of the syndrom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