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长期持续应用抗凝血剂灭鼠对鼠类种群结构的影响。方法1988~2002年持续应用抗凝血剂灭鼠,同时逐年调查鼠类种群变化情况。结果大规模灭鼠前,试验区以褐家鼠为优势鼠种;用敌鼠钠盐、杀鼠迷灭鼠后,小家鼠比例上升,成为优势鼠种;改用溴敌隆、大隆和鼠得克后,黄胸鼠成为优势鼠种,褐家鼠比例又明显回升。结论长期持续使用抗凝血剂能导致鼠类种群结构的变化。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海产鱼类养殖场(鱼排)的鼠害情况及鱼排鼠类控制的研究。[方法]采用新鲜甘薯块和鼠笼法调查鱼排鼠类构成,鼠密度及灭鼠率;用毒鼠盒法,以溴敌隆大米毒饵灭鼠。[结果]鱼排鼠类全为褐家鼠,鼠密度9.8%。经两轮灭鼠,灭鼠率达到94.0%。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城镇不同生境鼠类密度和种群分布情况 ,为制订防制对策提供依据。 [方法 ] 2 0 0 2年金山区 14个街道 (镇 )在春季灭鼠前、后于不同生境各调查 1次鼠密度 ,对捕获鼠进行鼠种鉴定。 [结果 ]灭鼠前重点行业鼠密度最高 ,一般行业最低 ,灭鼠后外环境鼠密度最高 ,平均鼠密度灭鼠后较灭鼠前下降 77 91% ;小家鼠、褐家鼠为优势鼠种 ,黄胸鼠最少。 [结论 ]金山区外环境和城镇重点行业室内鼠密度较高。小鼠、褐家鼠为优势鼠种。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城镇不同生境鼠类密度和种群分布情况,为制订防制对策提供依据。[方法]2002年金山区14个街道(镇)在春季灭鼠前、后于不同生境各调查1次鼠密度,对捕获鼠进行鼠种鉴定。[结果]灭鼠前重点行业鼠密度最高,一般行业最低,灭鼠后外环境鼠密度最高,平均鼠密度灭鼠后较灭鼠前下降77.91%;小家鼠、褐家鼠为优势鼠种,黄胸鼠最少.[结论]金山区外环境和城镇重点行业室内鼠密度较高。小鼠、褐家鼠为优势鼠种。  相似文献   

5.
珠海港口岸鼠类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96年对珠海港口岸鼠类进行了调查,应用鼠夹法共捕获鼠类304只,隶属2目2科4属6种,鼠类种群构成有黄毛鼠、黄胸鼠、小家鼠、褐家鼠、板齿鼠和臭鼩鼱,优势鼠种依次为黄毛鼠和小家鼠及褐家鼠。年均鼠密度为3.14%,2、3、8、12月份鼠密度较高,此期是灭鼠有利时机。  相似文献   

6.
1998年对珠海白石集装箱查验场鼠类进行了调查,应用ELTiON夹夜法共捕鼠41只,隶属2目2科2属3种,鼠类种群构成有褐家鼠、臭鼩鼱和黄胸鼠,其中褐家鼠为优势鼠种.年平均鼠密度为5.19%,1月、5月和9月鼠密度较高,此时期为集中灭鼠的有利时机.  相似文献   

7.
石湖口岸鼠类本底调查报告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掌握石湖口岸鼠类的本底情况。〔方法〕从2000年5月~2001年4月对石湖口岸鼠类种群分布及季节消长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共捕获鼠类218只,隶属2目2科3属4种,以褐家鼠为优势种群,其次为臭鼯,黄胸鼠,小家鼠,平均鼠密度为15.75%,采鼠血清18份,检测鼠疫F1抗体。〔结论〕本次调查显示,7~10月是石湖口岸鼠类密度高峰期,应加强夏秋季的灭鼠工作。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朱日和联合训练基地重点保障区域进行鼠密度调查,为开展灭鼠工作提供数据支撑。方法利用夹夜法、粘鼠板法对基地内固定营区、板房野营村、帐篷野营村、训练场及道路、草地等不同地域进行鼠类种群及密度调查。结果不同地域鼠类密度明显不同,野营村外道路两侧鼠密度最高,达到了22.82%;固定营区鼠密度最低,为3.71%。共捕获鼠类8种,鼠种分布地域特征明显,其中小家鼠主要分布在固定营区和板房野营村,而长爪沙鼠则在其他区域广泛分布。结论朱日和联合训练基地鼠类种群丰富,密度相对较高,驻训官兵宿营区的防鼠、灭鼠工作应成为一项重要且持续的工作。  相似文献   

9.
[目的]摸清阳江港口岸鼠类本底情况,为适时开展灭鼠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阳江港口岸鼠类的密度、种群构成、季节消长情况进行了为期1年的调查。[结果]共捕获鼠类178只,经鉴定隶属2目2科3属4种。以褐家鼠为优势鼠种,占捕鼠总数的33.71%;其次为臭鼩鼱。鼠类年平均密度为13.67%,生活区的鼠密度最高达19.23%;港区堆场鼠密度最低为4.53%,夏季7~9月鼠密度最高。[结论]本次调查显示,阳江港口岸的鼠密度较高,1年之中应开展3.4次全面灭鼠工作,以有效的控制鼠密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在实行鼠类控制的条件下,村庄拆迁和小区建设过程中鼠种组成和数量的变化趋势,为小区拆建鼠类控制策略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 用粘鼠板法调查鼠密度,评价拆迁前后鼠种组成和密度的变化。结果 小区拆迁前以小家鼠为主,占83.9%(26/31),黑线姬鼠占9.7%(3/31),褐家鼠和臭鼩鼱各占3.2%(1/31)。在新建小区的原址(村庄),灭鼠前的鼠密度为12.2%,灭后密度降为1.9%,其灭鼠效果为84.4%;搬迁后拆前的鼠密度降为1.5%,而拆后鼠密度降为0;经过对工地实施综合治理,尤其是将建筑工人和工地分离约1.5km和对建筑工人实行健康教育,1年后工地的鼠密度仍为0;而对周围的施工工人住所调查捕获鼠均为小家鼠,密度为3.1%。结论 拆迁前灭鼠,拆迁过程中实施鼠类综合治理措施,可以显著降低新建小区的鼠密度,鼠的种群结构会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摸清贵州省余庆县鼠种及优势种,研究鼠类种群数量变化规律,为灭鼠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1986—2001年每月定期在住宅、稻田、旱地3种生境采用夹夜法调查,收集鼠类标本,分类鉴定,统计鼠密度和鼠种组成。结果:余庆县家栖鼠和农田鼠种有8种,褐家鼠为家栖鼠优势种,占总捕鼠数的83.97%;黑线姬鼠为稻田、旱地耕作区优势种,占总捕鼠数的95.16%。家栖鼠类在每年3、10月出现两个数量高峰,农田鼠类在每年5—6月和10—11月出现两个数量高峰。结论:黑线姬鼠、褐家鼠是我县监测和防制的主要对象,每年3月和8月为防制的关键时期,化学防治是灭鼠的主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摸清青岛港前湾港区鼠类密度及种群分布。方法采用夹夜法、笼诱法调查,每月中旬1次,每次1d。结果:共捕鼠27只,隶属2目2科4属4种,褐家鼠为优势种,黑线姬鼠数量有所下降,平均鼠密度1.61%。结论:青岛港前湾港区鼠密度比以往有所下降,主要原因在于生境的改变以及港口建设过程中加强了防、灭鼠设施的配套建设。  相似文献   

13.
泉州后渚港鼠类及染蚤本底调查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掌握泉州后渚港区鼠类及染蚤的种群和季节消长的本底情况,为口岸的传染病监测和卫生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2003年5月中旬 ̄2004年5下旬对港区的鼠类及染蚤情况进行调查,每月上、中、下旬各调查1次,每个调查点采用鼠夹法和鼠笼法同时进行捕鼠。〔结果〕本次调查共捕获鼠类570只,经鉴定隶属2目2科3属6种,以臭鼩鼱和褐家鼠为优势种;鼠夹法年平均鼠密度为11.6%,鼠笼法为6.3%;不同生境鼠密度不同;从29只鼠体表检获蚤类121匹,染蚤率为30.9%。〔结论〕控制褐家鼠的种群密度是防鼠灭鼠的重点工作,在每年2 ̄3月和6 ̄8月是开展灭鼠活动的最好时机;采用不同的捕鼠方法,对调查结果有明显影响;所调查地域具有传播鼠疫的潜在危险,因此加强蚤类的监测实属必要。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鼠密度监测,掌握镇江市鼠类的种群分布和季节消长情况,为科学防治鼠的危害和灭鼠提供依据。方法依据卫生部《全国病媒生物监测方案(试行)》,设城镇居民区、特殊行业和农村自然村3个类型的监测点各1个,采用中号钢板鼠夹,以生花生米为诱饵,每次布放200有效夹夜,晚放晨收。结果 5年平均鼠密度为0.56%,捕鼠6种,褐家鼠为镇江市优势鼠种,2007年鼠密度最高1.26%;2008年最低0.28%。结论镇江市口岸每年停泊上万艘船舶,监测到新的鼠种-黄毛鼠;农村因没有开展灭鼠活动,造成鼠密度很高,容易引发鼠类传染病流行性出血热发生;5年一次的"灭鼠先进城市"的复查,能控制鼠密度在一个相对低的水平。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告受特大洪水围困的庄台室内外鼠密度都远高于非水灾地区,受灾地区室内鼠类数量的增加主要是褐家鼠的迁入,室外黑线姬鼠种群组成主要是亚成体和成体1组:7~8月曹集区流行性出血热出现流行高峰,主要是洪水酿成鼠类迁移所致,开展有效灭鼠,可控制本病流行。灾区灭鼠应选用抗凝血灭鼠剂,急性灭鼠剂不宜采用;在高密度情况下采用饱和投饵法灭鼠效果较好:在洪水消退前开展灭鼠工作最为有利。  相似文献   

16.
深圳市家栖鼠类分布格局及变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和掌握深圳市各型场所鼠类种群分布及季节数量变化规律,为制定鼠害综合防制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夹夜法对深圳市各类型场所进行调查。结果捕获的鼠形动物有2目2科4属10种,其中褐家鼠占39.71%,为城区优势种,臭鼩占29.19%,位居第2;黄毛鼠和施氏屋顶鼠为野外优势种,分别占36.36%和34.09%。城区鼠密度季节性变化不大(3.50%~4.85%),为常年基本稳定型。在不同类型场所中,以市场类场所的鼠密度最高(8.16%),鼠种数量分布较均匀;只有下水道均为褐家鼠。家鼠室外水平分布以垃圾收集点的鼠密度最高(7.27%);垂直分布以地面层(6.04%)和地面上层(5.48%)鼠密度高。4种鼠形动物的繁殖指数以小家鼠最高(0.72)。结论应根据场所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灭鼠工作,加强防鼠设施的建设,从而提高和巩固灭鼠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掌握深圳市龙岗区鼠类的本底情况,为有效地控制该区鼠媒疾病的发生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夹夜法,同时配合笼诱法监测鼠类种群、分布及密度。结果本次调查共捕获鼠类35只,优势鼠种为褐家鼠,占捕获总数的54.29%,年平均鼠密度为3.95%。龙岗区10个主要街道间鼠密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00,P<0.05);特殊行业和居民区鼠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22,P>0.05)。结论龙岗区鼠密度远超过国家标准,应加强针对小家鼠的防灭鼠工作。  相似文献   

18.
斗门口岸鼠类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1998年对斗门口岸鼠类进行了调查,用夹夜法共捕获鼠类58只,经鉴定为2目2科4属5种,鼠种为臭鼩鼱、褐家鼠、小家鼠、板齿鼠、黄胸鼠,优势鼠种依次为臭鼩鼱、褐家鼠和小家鼠。年均鼠密度为1.79%。1、8、12月份鼠密度较高,是灭鼠有利时机。  相似文献   

19.
本文报道了从1985年10月至1986年11月对庐山风景区鼠类种群组成、分布及灭鼠后鼠类构成比变化的情况。一、调查结果灭鼠前,共捕获标本165只。分类结果是,啮齿目七种:褐家鼠、小家鼠、黄胸鼠、黑线姬鼠、社鼠,黑腹绒鼠和大足鼠;食虫目一种,即灰麝鼩。室内,以褐家鼠和小家鼠为优势种,未捕到野栖鼠种。动物园周围环境也以褐家鼠居多,可能是由于动物园周围环境适宜于褐家鼠的生存繁殖之故。黑腹绒鼠为临江濒湖平原黑线姬鼠小区的首次记录。经大规模灭鼠后六  相似文献   

20.
鲍屿 《中国保健》2008,16(15):722
目的:掌握运河里铁路沿线鼠类种群及密度,为科学开展媒介生物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夹夜法监测鼠密度.结果:运河里铁路沿线鼠种以褐家鼠为优势鼠种.鼠密度高峰在4月和8月.结论:根据季节消长规律做好防鼠灭鼠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