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肖长珍 《淮海医药》2013,(6):572-572
目的观察剖宫产术后自控镇痛(PECA)对产后泌乳的影响。方法选择140例硬膜外麻醉剖宫产的产妇,随机分为2组:镇痛组70例,术后施行自控镇痛;对照组70例用传统方法(术后6~8h肌注盐酸哌替啶)镇痛。观察术后72h内母乳喂养情况。结果镇痛组泌乳时间及喂奶次数,均比对照组多、早。结论剖宫产术后自控镇痛,能提早产妇早期哺乳及喂奶时间,有利于早开奶,明显提高了母乳喂养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2.
周仙仙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16):2457-2457
目的:探讨笑气吸入性镇痛用于早早孕吸宫术的疗效。方法:随机将480例早早孕孕妇分为两组.观察组在笑气吸入镇痛下行早早孕吸宫术.对照组在无麻醉状态下施行早早孕吸宫术。分别观察两组孕妇的镇痛效果、出血量、人流综合征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镇痛效果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手术出血量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及人流综合征发生明显减少。结论:笑气用于早早孕吸宫术镇痛效果好,安全且不良反应少,适合无痛人流手术需要,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张洛英 《医药论坛杂志》2003,24(10):16-17,20
目的 探讨硬膜外麻醉病人采用自控镇痛 (PCEA)对剖宫产产妇泌乳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美国Baxter公司生产的Ⅱ型恒注镇痛泵 ,镇疼液由吗啡 2mg与 0 12 5 %布比卡因 6 0ml组成 ,术毕保留硬膜外导管与镇痛泵连接 ,镇疼泵以 2ml/h匀速硬膜外腔给药 ,术后 30h拔管。对照组术毕拔管 ,术后 4h肌注盐酸哌替啶 10 0mg,6h重复 1次。结果 镇痛组术后止痛效果明显强于对照组 ,经 χ2 检验 ,P <0 0 5 ,有差异 ,镇痛组副作用小。产后2 4h内开始分泌乳汁例数及母乳喂养次数明显高于对照组 ,乳汁不足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硬膜外麻醉自控镇痛可消除疼痛带来的焦虑、紧张 ,增加催乳素的分泌 ,使产妇作到早吸吮、早开奶 ,提高母乳喂养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自控硬膜外分娩镇痛对产妇及胎儿和新生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岱珊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11):1644-1645
目的:探讨自控硬膜外分娩镇痛(PCEA)对产妇及胎儿和新生儿的影响。方法:甘1产科医师选择可自然分娩的足月初产妇60例,其中使用硬膜外分娩镇痛30例为镇痛组,常规措施助产者3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分娩方式,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及新生儿窒息的情况。结果:镇痛组胎儿宫内窘迫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两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无明显差异。结论:PCEA用于初产妇分娩镇痛对剖宫产率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无影响,能降低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应用硬膜外微量镇痛对病人的影响。方法:用一次性微量持续输注镇痛泵输注布比卡因加哌替啶混合液持续镇痛48小时。结果:硬膜外微量镇痛对剖宫产病人的术后镇痛效果非常显著,并有助于产妇早期下床活动,提早泌乳,促进母乳喂养,而对剖宫产术后子宫复旧;产后出血及胃肠功能恢复无明显影响,并且病人的恶心、呕吐及尿潴留症状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结论:剖宫产术后硬膜外持续输注微量低浓度布比卡因和哌替啶混合液镇痛,可达到充分镇痛,促进泌乳的目的,有利于产妇的康复和新生儿母乳喂养。故硬膜外微量镇痛方法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硬膜外阻滞分娩镇痛的效果及对产程进展和母儿的影响。方法在严密监测产程进展的情况下对68例足月孕妇(实验组)实行分娩镇痛,与72例同等条件下的孕妇(对照组)未干预产程的相比较,观察镇痛效果及对产程进展、分娩方式、产后出血及对新生儿的影响。结果实验组镇痛总有效率为100%,满意率为70%以上,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各产程时间明显缩短(P〈0.05)。对新生儿评分无明显影响(P〈0.05)。剖宫产率及产后出血量明显降低(P〈0.05)。对新生儿评分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硬膜外阻滞分娩镇痛方法能明显加快产程进展,明显减轻患者疼痛,降低手术产率,减少产后出血率,降低胎儿缺氧及新生儿窒息,是一个安全、理想的分娩镇痛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硬膜外和皮下病人自控镇痛两种方法对胸部手术后病人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 36例ASAⅠ-Ⅲ级胸部手术全麻病人根据术后镇痛方法不同,随机分为3组:Ⅰ组:对照且(12例);Ⅱ组:硬膜外病人自控镇痛组(12例);Ⅲ组:皮下病人自控镇痛组(12例),分别于术前(T1)、术后4h(T2)、24h(T3)、48h(T4)及72h(T5)监测呼吸频率(RR)、潮气量(VT)、分钟通气量(MV)、脉搏氧饱和度(SpO2),抽动脉血测动脉氧分压PaO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并于术后3d内观察病人的咳嗽、咯痰反射及疼痛评分。结果 Ⅱ组病人的VT、SpO2、PaO2在术后明显低于Ⅲ组病人(P<0.05或0.01)。而RR、PaO2在术后明显高于Ⅲ组病人(P<0.05或0.01)。而Ⅱ、Ⅲ组病人的咳嗽、咯痰反射和疼痛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并明显优于Ⅰ组病人(P<0.01)。结论 皮下病人自控镇痛不仅能达到硬膜外病人自控镇痛的镇痛效果,而且对全麻下胸部手术后病人的呼吸功能的抑制明显低于硬外术后镇痛。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剖宫产术后应用吗啡类硬膜外镇痛对母乳喂养及新生儿精神行为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ASAI-II级足月妊娠剖宫产孕妇120例,随机分为镇痛I组、镇痛II组和对照组。结果两镇痛组镇痛效果满意,对呼吸、循环功能无明显影响。两镇痛组产后24h开奶例数、产后24h哺乳3~8次例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镇痛组肠排气时间早,无并发症。三组新生儿在各时点的神经和适应能力评分值均大于35分,三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应用吗啡类硬膜外患者自控镇痛效果可靠,并能降低术后产妇的应激反应,消除疼痛导致的焦虑、紧张等情绪反应,促进早开奶,利于母乳喂养,对母乳喂养的新生儿精神行为无明显不良影响,可安全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9.
微量止痛泵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效果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微量止痛泵给药对剖宫产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选择200例剖宫产术后产妇留置硬膜外麻醉管自动微量给药100例(实验组),与同期剖宫产术后常规哌替啶镇痛者100例(对照组),比较两组术后切口疼痛、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阴道流血、泌乳时间及新生儿抑制等指标。结果:实验组镇痛有效率达97%,明显优于对照组30%(P〈0.01),且下床活动时间早。阴道流血量、肛门排气时间、泌乳及新生儿抑制等指标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微量止痛泵给药镇痛效果肯定,简便,安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静脉和硬膜外镇痛对老年患者术后血流动力学变化、应激反应、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 将30名择期下肢手术老年患者分为对照组、硬膜外镇痛组和静脉镇痛组,每组10名,分别记录患者手术结束后(0h).术后6h和手术次日晨的血压、心率变化和血中皮质醇、促肾上腺皮激素、β-内啡肽浓度变化以及镇痛效果评估(VAS)评分.结果 硬膜外镇痛和静脉镇痛组的VAS评分明显均低于对照组(P<0.05),且以硬膜外镇痛组VAS评分下降更明显;患者术后血中ACTH及β内啡肽浓度明显下降,但各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对于老年患者术后选择硬膜外镇痛效果优于静脉镇痛,但两者对应激反应的影响的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11.
詹伦娟  叶露  邹晨明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13):1950-1951
目的:探讨罗哌仁因分娩镇痛方法的安全性。方法:用蛛网膜下腔及硬膜外腔联合麻醉自控镇痛的方法对初产妇进行分娩镇痛,比较其镇痛的效果、不良反应及对产程、分娩方式、产后出血量.胎儿及新生儿的影响。结果:观察组镇痛效果显著.产妇自我感觉良好,产程较未干预组明显缩短,两组各项观察指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罗哌卡因用于分娩镇痛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少,对母婴无明显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应用硬膜外病人自控镇痛 (简称PCEA)用于分娩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自愿要求行分娩镇痛的孕产妇 6 2例 ,采用硬膜外持续微泵给药进行分娩镇痛 (镇痛组 )与同期分娩产妇 6 2例 (对照组 )比较产程进展 ,分娩方式、产后出血量及胎儿窘迫和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 镇痛组的镇痛效果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 ,P <0 0 1,产程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 ,P <0 0 5 ,而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Apgar评分、分娩方式、产后出血量均无显著差异 ,P >0 0 5。结论 持续硬膜外镇痛给药有良好的分娩镇痛效果 ,缩短产程时间 ,对母儿无抑制作用 ,大大降低剖宫产率 ,提高自然分娩率  相似文献   

13.
用异丙酚实施无痛人流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唐珊玲  王华  孙跃 《上海医药》2001,22(3):123-124
目的:验证异丙酚开展无痛人流的可行性。方法:将有人工流产要求的早孕妇随机分为组。观察组110例在用异丙酚静脉麻醉后进行人工流产术;对照组50例不采取任何镇痛方法,进行常规人工流产术。两组进行多项指标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宫口松弛度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异丙酚能完全镇痛并可避免人流综合征的发生,而且未发现特别明显的毒副作用。结论:异丙酚用于人工流产术,镇痛效果确切,副反应小,操作简便,可以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采用盐酸哌替啶注射为术后镇痛和实施自控镇痛泵镇痛的镇痛、镇静效果及对泌乳的影响,分析两种镇痛效果的区别。方法选取1443例行剖宫产术的孕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硬膜外自控镇痛,对照组采用盐酸哌替啶镇痛。观察镇痛、镇静效果。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VAS评分术后l一2d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3d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于术后24h全部下床活动,大部分排气,优于对照组。观察组由于术后镇痛效果好,新生儿早吸吮率高。泌乳功能恢复好,加之胃肠功能恢复早,进食早乳汁分泌多,能更早更有效的进行母乳喂养。结论剖宫产术后采用自控镇痛泵镇痛效果好,对促进产妇母婴康复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剖宫产术后应用吗啡硬膜外病人自控镇痛对产妇泌乳和消化道蠕动的影响.方法选择80例拟行剖宫产的足月孕初产妇,在硬膜外麻醉下施行剖宫产术,术毕随机分成镇痛组和对照组(各40例),镇痛组术后用0.15%希比卡因和0.005%吗啡以2ml/h经硬膜外导管持续泵注行术后镇痛,对照组常规按需肌注哌替啶进行镇痛.观察镇痛镇静效果,泌乳时间及肛门排气时间(作为肠蠕动恢复的指标).结果镇痛组的镇痛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镇痛组泌乳时间比对照组提前(P<0.05).镇痛组肠蠕动恢复时间明显快于对照组(P<0.01).结论吗啡行术后硬膜外病人自控镇痛能促进产妇泌乳,促进胃肠功能早恢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剖宫产术后应用镇痛泵对产妇镇痛效果、术后肠功能的恢复及早期泌乳的影响。方法随机将120例需行剖宫产孕妇根据自愿选择术后镇痛方式分为两组,观察组术后采用硬膜外自控镇痛泵,对照组术后不使用镇痛泵,观察两组产妇切口疼痛程度、肠蠕动恢复的时间、乳汁分泌情况。结果观察组镇痛效果明显,肠蠕动恢复快及初乳时间早于对照组(P<0.01)。结论镇痛泵可有效地为剖宫产产妇解决切口疼痛问题,肠蠕动恢复快,促进早泌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使用硬膜外自控镇痛泵的观察和护理。方法200例剖宫产者随机分为观察组(硬膜外自控镇痛)和对照组(肌注杜冷丁镇痛)。观察手术后48小时镇痛效果、母乳喂养情况、肛门排气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后48小时镇痛有效率差异极显著(P〈0.01);观察组母乳喂养成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最早肛门排气时间早于对照组。结论剖宫产手术后使用硬膜外自控镇痛效果好,安全、简便。产妇下床活动时间早,肠蠕动恢复快,肛门排气早。泌乳量增多,母乳喂养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妊高征(PIH)产妇剖宫产术后镇痛并及早活动对预防产褥期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方法选择200例行剖宫产的妊高征产妇,术后镇痛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采用经硬膜外连接镇痛泵持续镇痛,对照组根据产妇要求随时肌注度冷丁镇痛。两种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不同的镇痛方法可影响产妇产褥期深静脉血栓的形成。结论经硬膜外术后镇痛,鼓励产妇早下床活动,能明显地降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9.
倪飞英 《重庆医药》2009,38(16):2009-2010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应用PCEA自控镇痛泵对剖宫产术后产妇的影响。方法选择剖宫产术后的400例产妇,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200例使用PCEA自控镇痛泵镇痛,对照组200例使用传统方法镇痛,观察两组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PCEA自控镇痛泵镇痛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盐酸哌替啶镇痛。结论剖宫产术后使用PCEA自控镇痛泵,镇痛效果显著,有利于促进母乳喂养和术后的恢复,并且安全、方便,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剖宫产术后自控镇痛对产后泌乳的影响。方法140例硬膜外麻醉剖宫产的产妇随机分为镇痛组和对照组,各70例。镇痛组术后施行自控镇痛,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术后6~8h肌内注射盐酸哌替啶)镇痛。观察2组术后24h内母乳喂养情况。结果镇痛组24h内泌乳及24h内哺乳次数≥10次的产妇所占的比例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自控镇痛能提早产妇早期哺乳及喂奶时间,有利于早开奶,明显提高了母乳喂养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