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儿童瓣膜性心脏病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报道87例儿童瓣膜性心脏病患者的外科治疗。其中男58例,女29例,年龄4-14(平均10.2)岁,其中二尖瓣置换36例,主动脉瓣置换13例,二尖瓣和主动脉瓣双瓣置换6例,主动脉瓣成形13例,二尖瓣成形19例。所用心脏瓣膜均为机械瓣。同期处理三尖瓣关闭不全41例,室间隔缺损23例,房间隔缺损9例,佛氏窦瘤破裂8例,动脉导管未闭3例。术后早期并发症包括:低心排综合征7例,呼吸衰竭3例,心律失常5例。早期死亡4例,病死率4.60%。随访0.5-14.5(平均6.51)年,晚期死亡3例,病死率3.61%。儿童瓣膜性心脏病手术治疗时,首先应尽量选择瓣膜成形术;对人工心脏瓣膜替换术者,瓣膜尽量选用成人型号,术后常规行华法林抗凝治疗,并要重视对患儿术后风湿活动的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巨大左心室患者心脏瓣膜术后早期形态学及左心室收缩功能的变化,并探讨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行心脏瓣膜手术的巨大左心室患者86例,术前及术后早期(7~14天)行心脏超声多普勒检查,测量左室舒张末径(LVEDD)和收缩末径(LVESD),并计算左室射血分数(LVEF)、缩短分数(FS)、舒张末径指数(LVEDDI)及收缩末径指数(LVESDI).以LVEDD>70mm或LVEDDI>37mm/m2作为巨大左心室判断标准.结果 术后早期左心室明显缩小.LVEDD由术前的76.48±5.21mm降至术后的62.58±12.62mm(P<0.01),LVESD由术前61.03±9.46mm降至52.23±11.52mm(P<0.05),LVEDDI和LVESDI分别由术前的42.10±6.12mm/m2和35.12±7.21mm/m2降为术后的37.21±10.08mm/m2(P<0.05)和29.98±7.12mm/m2(P<0.01).术后早期左心室收缩功能下降,LVEF由术前的49.50%±12.46%降至术后的42.16%±9.12%(P<0.01).有8例患者术后早期左室大小较术前无变化,均发生严重低心排,其中3例(3.49%)死亡.结论 巨大左心室患者心脏瓣膜术后早期左心室即开始明显回缩,但左室收缩功能并未随之改善,反而较术前有所降低;若术后早期左室没有缩小则预后不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风湿性心脏病瓣膜替换术后心脏X线变化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利用胸部远达X线检查对65例风湿性心脏病瓣膜替换术前后进行追踪观察,每次均测量心胸比率、肺动脉段凸度、左心耳凸度和右房高/心高比,术后平均观察时间(295±224)d。观察数据用配对、非配对样本t检验、双变量相关和Kaplan-Meier法进行分析。结果术后76.9%的病例心脏缩小,心胸比率、肺动脉段凸度、左心耳凸度、右房高/心高比4项指标变化与术前的临床X线指标相关,心胸比率在术后90d内变化最明显。结论X线能够动态反映瓣膜替换术后心脏形态和心功能恢复情况。  相似文献   

4.
我院自1986年10月至1988年4月施行心脏瓣膜置换手术23例,近期疗效满意。本文就重症心脏瓣膜病手术时机选择和术后并发人工瓣膜急性阻塞处理的体会作下述报道。 临床资料 本组男性8例,女性15例,年龄18~45岁,病程2~20年。风湿性心脏瓣膜病22例,先天性心脏瓣膜病1例。其中二尖瓣混合病变18例,二尖瓣关闭不全1例,二尖瓣狭窄、关闭不全伴主动脉瓣关闭不全2例,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不同病因类型瓣膜性心脏病与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北部战区总医院先心病内科自2017年12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超声心动图提示瓣膜性心脏病并接受外科手术治疗的52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术前均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并分析所有患者各年龄分层冠心病发病情况.观察老年患者(年龄≥60岁)的临床特征,并分析不...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索一种新的瓣膜成形方法。方法 用酶消化法获取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并进行传代培养,绘制生长曲线;并对内皮细胞行Ⅷ因子抗原鉴定。用激光行心脏瓣膜成形,然后将内皮细胞种植在成形的瓣膜表面。共分4组,每组两块瓣膜,分别于培养后第2、4、6、8天取出,用扫描电镜观察瓣膜表面细胞生长情况;将培养8d的瓣膜放入体外循环装置中,经受培养液冲击4h后,用扫描电镜观察瓣膜表面细胞粘附情况。结果 种植2d后,瓣膜表面约20%-30%被内皮细胞覆盖,4d后可达50%-60%,6d后可达。70%-80%,8d基本形成内皮细胞单层。模拟正常循环血液冲击后,仍可见内皮细胞粘附在瓣膜表面。结论 激光心脏瓣膜成形加内皮细胞种植是一种值得进一步临床应用探讨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巨大左心室(左室舒张末内径≥7.0 cm、左室收缩末内径≥5.0cm)瓣膜置换的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10年6月32例巨大左心室患者瓣膜置换的临床资料,术前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7.28~10.68 cm,平均(7.18±0.32)cm;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5.41~7.53 cm,平均(5.88±1.13)cm;左室射血分数(LVEF)0.32~0.58,平均0.42±0.12;NYHA心功能分级为Ⅲ级23例、Ⅳ级9例。二尖瓣置换(MVR)11例,主动脉瓣置换(AVR)6例,二尖瓣及主动脉瓣置换(DVR)12例,Bentall术3例,同期行三尖瓣成形术(TVP)18例。结果术后早期死亡2例,死亡率6.3%。术后超声心动图复查LVEDD、LVESD、LVEF,与术前对比,术后2周LVEDD、LVESD即较术前缩小;LVEF术后半年明显改善。结论采用HTK液灌注保护心肌,尽可能保留二尖瓣小瓣结构,围术期注意补钾、预防室颤、术中注意处理房颤是提高巨大左心室瓣膜置换术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巨大左心室心脏瓣膜置换术围术期的治疗方法及经验。方法25例巨大左心室病例,其中先天性心脏瓣膜病6例,风湿性心脏瓣膜病19例。心功能分级(NYHA)II级12例,III级9例,IV级4例。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LVEDD)70~85mm,平均74.3mm,射血分数(EF)36%~67%,均接受体外循环心脏瓣膜置换术。结果本组术后均使用多巴胺、多巴酚丁胺,8例加用肾上腺素。发生低心排血综合征(LCOS)8例,发生室颤1例,胸骨哆裂行二次清创缝合1例,均心功能Ⅱ级出院。全组病例无死亡。结论巨大左心室病例行心脏瓣膜置换术,充分的术前治疗、术中加强心肌保护、置换适当型号瓣膜、保留瓣下结构、术后加强心功能监测与治疗等方面,均应充分重视。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心脏瓣膜替换术后影像学变化与心功能改善之间的变化规律。方法:对45例风湿性心脏病(RHD)患者术前、术后的胸部X线平片、心脏超声、心功能分级进行手术前后对比。结果:45例患者术后肺纹理均明显减少,心胸比率缩小。左室舒张末期直径、左房舒张末期前后径均有所减小,左室射血分数(LVEF)以狭窄为主的25例中平均升高12%,以关闭不全为主的20例中LVEF变化不明显9例,升高者11例;NYHA心功能分级:Ⅱ级34例,Ⅲ级11例。结论:术后胸部X线平片、心脏超声检查显示改善明显者,心功能恢复良好,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高危心脏瓣膜疾患310例围术期处理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相似文献   

11.
高原先天性心脏病心脏微创手术2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 0 1年以来 ,我们在浅低温体外循环下 ,采用右腋下直切口微创手术治疗先心病 2 0例 ,均获成功。1 临床资料1 1 一般情况 男 7例 ,女 1 3例 ;年龄 2~1 8岁 ,平均 7岁。藏族 1 5例 ,汉族 5例。体重 1 0~42kg。经心电图、心脏三位平片、心脏超声心动图检查 ,确诊房间隔缺损 1 0例 ,室间隔缺损 8例 ,肺动脉狭窄 2例。1 2 手术方法 采用 70°左侧卧位 ,将切口相应部位垫高 5cm。取腋中线切口 (8~ 1 0cm) ,经第 4肋间入胸。常规建立体外循环 ,预置主动脉灌注排气针 ,头低位(3 0°) ,鼻咽温度降至 3 2~ 3 3℃ ,阻断上、下腔静脉…  相似文献   

12.
随着心脏外科手术技术逐渐成熟 ,给重症心脏瓣膜病人提供了更多手术机会。许多患者心功能很差 ,心脏极度扩大 ,术后并发症多 ,因此提高体外循环管理技术是减少术后并发症及死亡率的重要保证。我们自 1 994- 0 6~ 2 0 0 2 - 0 5共施行 85例瓣膜替换术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男 35例 ,女 50例 ;年龄 1 2~ 66岁 ,平均37.5岁 ;体重 2 8~ 96kg ,平均 57.3kg ;体表面积 1 .0~2 .1m2 ,平均 1 .46m2 。二尖瓣替换 55例 ,主动脉瓣替换 1 7例 ,双瓣膜替换 1 1例 ,冠状动脉搭桥加二尖瓣替换 2例。本组胸心比例 0 .5~ 0 .92…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心脏瓣膜创伤的诊断和手术治疗经验,方法:对4例心脏瓣膜创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二尖瓣前叶乳头肌断裂伴瓣叶穿孔行二尖瓣置换术1例。主动脉瓣穿孔伴关闭不全行主动脉瓣置换术1例,三尖瓣前叶撕裂1例,用自体心包做瓣叶修补术及三尖瓣环De Vega 成形术。三尖瓣隔瓣腱索断裂伴创伤性室缺1例,行三尖瓣修复成形术及室缺修补术,4例患者手术疗效满意。结论:心脏瓣膜创伤应尽早进行瓣膜置换术或瓣膜修复成形术,能取得优良效果。  相似文献   

14.
随着心血管外科的发展,体外循环技术的不断提高和日趋完善,对手术室护士的业务技术提出了新的要求,术前充分的准备,术中配合及时地传递各种器械,才能保障手术的顺利和成功。我院1990—1995年共施行41例二尖瓣置换(MVR)手术,现将有关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本文回顾分析了3例钝性伤所致心脏瓣膜损伤,均进行了手术治疗,并全部治愈出院。讨论钝性伤所致心脏瓣膜损伤的诊断及漏、误诊可能存在的因素,心脏听诊、X线、超声心动图检查三者联合应用是提高心脏瓣膜损伤诊断及减少漏、误诊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6.
梁东超  解志斌 《人民军医》1998,41(9):519-519
我院于1987年6月~1997年1月对风湿性心脏瓣膜病27例行左房室瓣替换术、主动脉瓣替换术,术后发生严重并发症10例(37%)。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 全组10例,男3例,女7例;年龄28~59岁,平均38.5岁。左房室瓣狭窄、关闭不全8例,主动脉瓣及左房室瓣病变2例。术前心功能级8例,级2例。合并肝大、胸水、腹水2例;心源性恶液质1例。均有心慌、气喘、下肢水肿及反复心衰病史。心胸比值0.67~0.85,>0.7者4例。心电图:心房纤颤8例。病史4~22年。术前口服地高辛、利尿剂;吸氧30min,每日2次;口服复合维生素B;术前7~14d静脉滴注GIK溶液(10%葡萄糖250m…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心脏彩超与心电图在诊断高血压性心脏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5年10月-2016年6月收治的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180例,对其均进行心电图和心脏彩超检查,观察并对比两种方法的阳性检出率.结果 采用心电图检查,检出阳性者92例,阳性检出率为51.1%.采用心脏彩超检查,检出阳性患者128例,阳性检出率为71.1%.二者对比,心脏彩超阳性率明显高于心电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心脏彩超诊断对高血压心脏病,其临床效果好于常规心电图诊断方法,不仅可以具有较高敏感性与特异性,也可以更直观的诊断患者病情,应用心脏彩超诊断高血压心脏病具有一定价值,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同期行心脏瓣膜手术治疗冠心病合并心脏瓣膜病变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进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和心脏瓣膜手术治疗的69例冠心病合并心脏瓣膜病变患者,分为对照组(非同期组)33例和观察组(同期组)36例,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远期指标。结果观察组术后呼吸机辅助通气时间、ICU停留时间、出院时间,及术后远期随访的永久性起搏器植入率、瓣周漏发生率及死亡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同期行心脏瓣膜手术治疗冠心病合并心脏瓣膜病变可行且临床效果较好,远期死亡率较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生物心脏瓣膜钙化及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学永  胡素平  刘兵  任群 《武警医学》2004,15(8):629-630
心脏瓣膜置换术用于临床40余年。与机械瓣相比,生物瓣有其公认的优越性:(1)比较符合生理的中央流道,有效瓣膜口径较大,跨瓣压差小。良好的血流动力学性能;(2)血栓栓塞及溶血并发症低,一般不需长期抗凝治疗;(3)在两类瓣膜置换术后生存率相似的前提下,生物瓣置换者的生活质量更好。临床广泛应用经戊二醛(GA)处理的生物瓣一牛心包瓣和猪主动脉瓣易发生原发性衰败,使其临床应用受到限制,瓣膜钙化是衰败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0.
肺动态显像对瓣膜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核素肺动态显像对瓣膜性心脏病(简称瓣膜病)合并肺动脉高压(PH)的临床价值。方法 瓣膜病患者140例手术前均行右心导管、肺动态显像、超声心动图检查。按平均肺动脉压力(MPAP)水平分为4组,MPAP<20 mm Hg(1 mm Hg=0.133 kPa)为正常组,20 mm Hg0.05),瓣膜病各组间及对照组与MPAP轻度升高组、中度升高组、重度升高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均<0.001)。②肺动态显像测定的LET与右心导管所测MPAP相关系数r为0.88,超声心动图估测的肺动脉压力与肺动脉收缩压r为0.64。③瓣膜病各组LET与MPAP的符合率分别为71%、78%、81%、100%。④以MPAP≥20mm Hg为标准LET测定肺动脉压力的灵敏度为85%,特异性79%,准确性83%。结论 肺动态显像是一种有效估测瓣膜病合并P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