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目的 探讨颈椎间盘置换术治疗伴交感神经症状颈椎病的临床有效性。 方法回顾性分 析2008 年10 月至2011 年5 月收治的27例伴交感神经症状颈椎病患者。使用Prestige 或Discover 人 工椎间盘假体行单节段颈椎间盘置换术, 术中彻底去除减压节段后纵韧带。全部病例随访至少6 个月, 平均15.1 个月。统计并分析患者术前、术后1 周、术后2 个月及末次随访时交感神经症状改善情况、日 本整形外科学会(Japanese Orthopedic Association, JOA)评分、健康调查简易量表(The Short Form-36, SF-36)评分及人工椎间盘假体稳定性。交感神经症状采用野20 分评分法冶评定。 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交 感神经症状评分均明显改善:术前为(8.5±2.5)分, 术后1 周为(1.6±1.4)分, 末次随访时为(2.3±1.1)分。 患者主观满意度:优15 例, 良8 例, 可4例, 优良率为85.2%。JOA 评分:术前为(10.8±2.4)分, 术后1 周 为(11.1±2.5)分, 末次随访时为(14.9±1.4)分;SF-36 评分:术前为(102.7±8.7)分, 末次随访时为(129.8± 5.5)分, 较术前均明显改善(P约0.05)。影像学检查提示:手术节段颈椎活动度得到保留(术前活动度为 7.3°±2.7°, 术后为7.7°±3.2°)。全部假体位置稳定, 未见松动、移位。 结论 应用颈椎间盘置换术治疗伴 交感神经症状颈椎病早期效果良好, 术中彻底去除致压节段的后纵韧带可能是预后良好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颈前路减压融合手术治疗3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24例3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行颈前路手术治疗,78例行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术(ACDF),46例行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融合术(ACCF)。评估术后JOA评分及其改善率、植骨融合情况以及颈椎曲度。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ACDF组13~54(36.7±15.1)个月,ACCF组14~53(33.6±18.7)个月。两组患者术后JOA评分及颈椎Cobb角均较术前显著提高及恢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CDF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颈椎生理曲度恢复程度方面均优于ACCF组,且并发症发生率更低(P0.05)。两组术后JOA评分及其改善率、植骨融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CDF与ACCF治疗3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均可达到满意的神经功能恢复;ACDF治疗后颈椎生理曲度恢复较好,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4.
目的报告颈前路减压融合术治疗多节段颈椎病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3年8月-2008年1月期间,采用前路减压融合术治疗并获随访的28例多节段颈椎病患者,具体方法为间隙减压+椎体次全切除减压,取三面皮质自体髂骨或钛质网及椎间融合器(cage)填充切除病椎之松质骨置入,钢板固定。手术前后对患者进行JOA评分并计算改善率,并记录患者并发症。结果本组患者术中无并发症,随访18月~72个月。术后18月JOA评分平均改善率为75.2%,其中优11例,占39.3%;良9例,占32.1%;中8例,占28.6%;结论采用该术式的颈前路融合术治疗多节段颈椎病,减压直接彻底,恢复和重建颈椎生理曲度和病变节段椎间高度,坚强固定达到即刻稳定,疗效比较满意。  相似文献   

5.
偏头痛是神经内科最常见的病种之一,过去偏重于药物治疗,近年来不少医院麻醉科采用星状神经节阻滞(SGB)治疗,取得显着疗效。鉴于星状神经节位于颈7横突前至第一肋骨,部位较深,阻滞操作稍有不慎,有可能刺破胸膜造成气胸、阻滞喉返神经造成发声嘶哑、局部血肿和椎管内误注局麻药等严重并发  相似文献   

6.
交感神经节切除术治疗雷诺病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 研究胸腔镜交感神经节切除术和,或化学性腰交感神经节切除术治疗雷诺病。方法 本组5例,男性1例,女性4例,年龄30.65岁(平均45.3岁)。雷诺现象只表现在手部1例,1例只表现在足部并伴有1足趾坏疽,其余3例四肢均受影响。对有手部症状行胸腔镜胸交感神经节切除术,而对有足部症状行化学性腰L2-3,交感神经节切除术。结果 5例随访12—48个月,平均24个月。有手部症状均于术后立即得到改善,双手温暖,效果满意。但6个月后2例原有症状均复发。化学性腰交感神经节切除术后,双足温暖,一直未复发,效果满意。结论 胸腔镜胸交感神经节切除术治疗手部雷诺病可获得短期缓解,但效果不甚理想。化学性腰交感神经节切除对足部雷诺病有显效果.症状消失。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颈椎前路椎间隙减压自锁融合器结合前路短节段钢板固定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2年1月至2015年6月采用颈椎前路椎间隙减压自锁融合器结合前路短节段固定钢板治疗的106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男71例,女35例;年龄42~74岁,平均(55.4±5.1)岁。受累节段:3节段82例,4节段24例。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住院时间;分析术前,术后5 d,术后3、6、1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颈肩痛视觉评分(VAS)和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并计算出JOA改善率;测量术前,术后3、6、1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颈椎曲度和颈椎ROM。对术后并发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06例手术均顺利进行,手术时间为(126.2±25.1)min,失血量为(82.1±26.3)ml。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12~48个月,平均(30.4±10.5)个月。颈肩痛VAS评分和JOA评分分别由术前的6.11±1.54、9.22±2.42改善为术后5 d的2.14±0.51、12.46±1.42(P0.05),术后各时间点VAS及JO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5 d JOA改善率达(56.7±21.6)%,术后各时间点JOA改善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颈椎生理曲度术后3个月为(19.6±8.9)°比术前的(11.5±6.8)°明显改善(P0.05),术后能够获得比较满意的稳定(P0.05);而颈椎ROM由术前的(37.6±10.4)°减少为术后3个月的(18.2±5.9)°,颈椎活动减少明显(P0.05),随访过程中无明显改变(P0.05)。术后出现吞咽困难19例,轴性痛6例,脑脊液漏3例,声音嘶哑2例,保守治疗好转;3例患者各有1个椎间隙未融合(无临床症状),未出现内固定松动、断裂、移位。结论:颈椎前路椎间隙减压自锁融合器结合前路短节段钢板固定,能够减少术中损伤,恢复颈椎生理曲度,改善脊髓神经功能,减少术后并发症,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可选方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颈前路选择性节段减压治疗老年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4年6月~2008年6月期间,采用颈前路选择性节段减压治疗并获随访的27例老年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前和术后随访时JOA评分结果评估神经功能改善情况。[结果]经18~27个月(平均19.7个月)随访,所有病例内置物无松动、移位。术后JOA评分改善率为56.1%,其中优8例,占29.6%;良11例,占40.7%;中6例,占22.2%;差2例,占7.4%。[结论]颈前路选择性节段减压能够兼顾老年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全身情况及神经功能恢复,是治疗老年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有效方法,术前减压节段的正确选择是决定术后恢复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颈前路钢板在脊髓型颈椎病手术中的作用和疗效。方法对39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行颈前路减压植骨、颈前路钢板内固定术,术后随访观察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植骨融合率及有无植骨并发症。结果术后进行6—18个月(平均10个月)随访。症状明显缓解、脊髓功能明显改善者36例,占90%。术后8个月植骨融合率达到100%。无钢板断裂、螺钉松动、植骨不愈合、椎体高度丢失现象存在。结论应用颈前路减压植骨、颈前路钢板系统内固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具有以下优点:可获得术后颈椎即刻稳定,防止植骨块移位,手术时间短,术后无需行石膏固定,能显著提高植骨融合率。  相似文献   

10.
中药内服外敷治疗颈椎病4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药内服外敷治疗颈椎病42例傅革新王俊茹毕宏观颈椎病临床表现复杂,大体可分为椎动脉型、神经根型、脊髓型。临床以神经根型引起的颈、肩、背、臂的疼痛及手足麻木较多见。作者自1993年以来用中药内服配合局部外敷治疗该病42例,取得了明显疗效,报告如下。1一...  相似文献   

11.
交感神经型颈椎病与颈肌劳损的生物力学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交感神经型颈椎病的病因及病理机制的研究尚未完全明了;但其发病的几率却有增高的趋势,而且其发病的年龄有越来越趋向年轻化。近年来大量的研究证实:交感神经型颈椎病的发生发展与颈椎的稳定性改变有密切关系;而颈椎的稳定在结构与功能上尚与颈部肌肉的解剖生理特点及生物力学有关。当颈部肌肉发生劳损时,可致肌张力不平衡,产生颈椎动力及静力平衡失调;进而形成颈椎失稳。本文认为颈肌劳损产生的生物力学变化,也是交感神经型颈椎病发生发展及选择非手术疗法作用的关键之一。  相似文献   

12.
综合治疗颈型颈椎病86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龙炳新 《中国骨伤》2001,14(11):681-681
笔者自 1995~ 1998年采用中药内服、枕颌带牵引结合手法治疗 86例颈型颈椎病患者 ,效果满意。1 临床资料本组 86例 ,男 45例 ,女 41例 ,年龄2 6~ 6 5岁 ,平均 40岁 ;病程 1个月~ 3年 ,平均 1 5年。发病部位 :C2 ,316例 ,C3 ,4 2 1例 ,C5,617例 ,C6,713例。2 治疗方法2 .1 中药内服 加味葛根汤 :葛根2 0g、桂枝 10 g、白芍 2 0 g、麻黄 6g、秦艽10g、羌活 10 g、红花 10 g、丹参 10 g、甘草10 g、灵仙 10g。痛点固定不移 ,舌质暗或有瘀点 ,脉沉弦或涩 ,加当归 10 g、川芎 10 g、桃仁 10 g、元胡 10g、没药 10 g ;…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人工颈椎间盘置换联合颈前路融合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人工颈椎间盘置换联合颈前路融合治疗18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根据术前、术后、随访时的颈椎X线片观察人工椎间盘、内固定、植骨融合以及JOA评分改善情况。结果 18例均获随访,时间24~60(36±9.6)个月。置换间隙平均活动度术前为13.8°±6.5°,末次随访时为12.5°±5.3°,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JOA评分术前为9.5分±1.5分,术后4个月时为14.2分±2.2分,平均改善率62.7%±11.2%,其中优9例,良5例,可2例,差2例。所有病例内置物无松动、移位及断裂,人工椎间盘位置良好。结论人工颈椎间盘置换联合颈前路融合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能维持颈椎活动度,减少固定融合节段,同时又减少邻近节段运动负荷。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评价颈前路分节段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多节段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4例连续3或4个节段病变的颈椎病患者采用分节段减压融合术治疗。均行术前X线、MR I和术后X线片检查。均于术前及术后3个月进行JOA评分。结果 24例均获随访,时间3~48(28±20)个月。患者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无植骨块不愈合、内置物下沉等并发症发生。JOA评分术前平均为(8.20±2.26)分,术后3个月平均为(13.50±1.28),改善率为60.2%,植骨融合率100%。结论颈椎前路分节段减压融合术具有减压彻底、术后神经功能恢复好、恢复颈椎曲度、融合率高、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不同类型臂丛神经卡压及松解后对颈交感神经节超微结构的影响规律.方法 取SD大鼠24只,分为臂丛上干卡压组、下干卡压组、上干松解组和下干松解组,每组各6只.臂丛上干和下干卡压组在卡压术后3个月,取材颈中交感神经节.臂丛上干和下干松解组在卡压术后3个月、神经松解1个月后,取材颈中交感神经节.电镜观察颈中神经节超微结构.结果 电镜下见臂丛上干和下干卡压组的主要表现为线粒体明显肿胀、嵴缺失呈空泡样改变;上干和下干松解组的主要表现为粗面内质网扩张明显,线粒体体积缩小,数量增多.结论 不同类型臂丛神经卡压后,颈中交感神经节的主要变化可能与神经元的代谢障碍有关;而神经松解后,颈中交感神经节主要变化可能与神经元的分泌功能有关,同时线粒体有可逆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小儿水痘的护理方法。方法隔离患儿,并给予炉甘石洗剂及阿昔洛韦软膏外用,皮肤瘙痒明显者可口服抗组胺药。包括:一般护理、隔离护理、发热护理、皮肤与水疱护理、饮食护理、心理护理,并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以防并发症的发生。结果 42例患儿治疗7d后痊愈23例,痊愈率为54.76%,总有效33例,总有效率78.75%,治疗14d后痊愈37例,痊愈率为88.1%,总有效率42例,总有效率为100.00%。皮疹面愈合良好,无瘢痕形成。结论多种细心护理措施和炉甘石洗剂及阿昔洛韦软膏外用,疗效好,副作用较少,是治疗小儿水痘的较好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术(ACDF)和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融合术(ACCF)治疗连续2节段伴交感神经症状颈椎病的疗效。方法自2001年1月~2011年8月收治连续2节段伴交感神经症状颈椎病48例,26例行ACDF术,22例行ACCF术,回顾性分析两组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患者获随访16~58个月。两组间比较术后住院时间、JOA评分、交感神经症状评分、融合率及手术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出血量、融合节段高度丢失及Cobb角丢失比较,ACCF组多于ACD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ACDF和ACCF治疗连续2节段伴交感神经症状颈椎病均可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但ACDF较ACCF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及更好地恢复和维持术后融合节段高度及前凸角度的优点。  相似文献   

19.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7,(21):1927-1932
[目的]比较颈前路杂合术式和颈前多节段椎间盘切除融合术治疗多节段颈椎病的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4月~2014年10月,62例连续累及3个节段的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6例患者接受上、下节段人工椎间盘置换联合中间融合术(杂合组),36例患者行前路连续3个病变节段椎间盘切除融合术(融合组)。临床功能评估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日本矫形外科协会(JOA)评分。此外,影像学测量C_(2-7)的活动范围(ROM)。[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变节段、病变类型及随访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基线资料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术后JOA、NDI、VAS评分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两组患者C_(2-7)节段的ROM在术后第1、6个月与术前相比明显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杂合组在第12个月和末次随时均恢复到术前水平,融合组直到末次随访时未能恢复至术前水平,术后1、6、1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杂合组手术节段活动度均显著优于融合组,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多节段颈椎病的患者,杂合术式可能是一种安全、有效、可以替代颈前多节段融合术的手术方式,不但可以有效改善神经症状,而且可保持颈椎的术前运动范围和稳定性,中期随访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20.
例1患者女,17岁,因运动或感冒后反复晕厥二年,动态心电图显示偶发室早,QT间期0.64~0.76s,以特发性QT间期延长综合征入院。患者的姐、姨和外祖母分别在20、25和40岁时猝死。体检与实验室常规检查无异常。入院后先后3次突然晕厥、抽搐、每次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