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PHC)合并肝硬化与无肝硬化患者年龄及HBV血清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影像学检查及甲胎蛋白(AFP)测定诊断为PHC的患者547例,分为有肝硬化和无肝硬化两组,统计分析并比较其年龄分布及HBV血清学标记的特点。结果合并肝硬化与无肝硬化患者分别为265例及282例,两组伴HBV感染者分别为221例、256例。合并肝硬化的肝癌患者男女比例为7.83∶1;60岁以下的男性肝癌患者年龄分布无明显差异,无肝硬化的男性肝癌患者60岁以上比例明显高于有肝硬化者(P〈0.005)。合并肝硬化的男性肝癌患者HBV感染率40岁以下年龄组最高(96.67%),而HBeAg血清学转换率以40~60岁年龄段最高(89.47%);无肝硬化者HBV感染率40~60岁年龄段最高(90.43%),但HBeAg血清学转换率最低(80%)。结论合并肝硬化的PHC患者中,男性占大多数,而且早年HBV感染率高;无肝硬化的PHC患者中,老年人占多数;HBeAg血清学转换率高的人群肝癌发病率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原发性肝癌(PHC)临床特点,为PHC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310例PHC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80%以上的患者以非特异性症状与体征就诊,12.26%因并发症、合并症或转移症状就诊,3.55%因体检异常就诊;在有病理诊断的病例中,肝细胞癌占70.7%(29/41);HBV感染率为81.61%,男性高于女性(P<0.01);AFP阳性率为70.5%,HBV感染者AFP阳性率明显高于非HBV感染者(P<0.01);2.9%具有血吸虫病史,33.23%有嗜烟、酒史;4.52%具有PHC家族史。结论HBV感染是PHC的主要病原学因素,嗜酒、吸烟及血吸虫病等也可能是肝癌的风险因素。积极预防和控制HBV感染流行,是减少PHC发生的关键所在;定期对健康人群尤其是高危人群进行B超、AFP等检测,早发现、早治疗是提高原发性肝癌生存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PHC)与乙肝病毒(HBV)、丙肝病毒(HCV)感染模式之间的关系.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579例PHC患者、1 013例非PHC患者血清的HBV表面抗原(HBsAg)、HBV表面抗体(抗-HBs)、HBV e抗原(HBeAg)、HBV e抗体(抗-HBe)、HBV核心抗体(抗-HBc)、HCV抗体免疫球蛋白G(抗-HCV IgG)等六项指标.结果 ①PHC组HBV感染率为86.53%,对照组HBV感染率为49.6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5.06,P<0.01).PHC组HCV感染率为0.52%,对照组HCV感染率为0.3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04 5,P>0.05).②PHC组乙肝两对半模式1、模式2、模式3、模式4、模式5、模式7、模式8的阳性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而模式6、模式9的阳性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③乙肝两对半"小三阳"与"小二阳"的PHC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4.07% vs 67.17%,χ2=12.17,P<0.01);"小三阳"与"大三阳"的PHC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7.17% vs 64.00%,χ2=0.29,P>0.05).结论 慢性HBV感染是本地区PHC的主要原因,乙肝两对半"小二阳"的致癌能力也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雌激素受体(ER)α-29位多态性与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相关原发性肝癌(PHC)的关系。方法HBV感染相关PHC患者150例作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志愿者10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并对比两组ERα-29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析ERα-29等位基因中发生HBV感染相关PHC的危险性。结果研究组TT型、CC型、TC型比例分别为48例(32.00%)、37例(24.67%)、65例(43.33%),对照组TT型、CC型、TC型比例分别为12例(12.00%)、41例(41.00%)、47例(47.00%),两组基因型整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T、C等位基因占比分别为53.67%、46.33%,对照组分别为35.50%、64.50%,两组等位基因占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等位基因出现HBV感染相关PHC的风险为C等位基因的2.542倍(OR=2.542,95%CI:1.423~3.958)。结论 HBV感染相关PHC患者和正常人血清内ERα-29多态性表达存在明显的差异,HBV感染相关PHC患者中以T等位基因高表达为主要特点,ERα-29位T等位基因可增加HBV感染相关PHC发病的风险。  相似文献   

5.
肝癌患者ABO血型与HBV,家族史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原发性肝癌(PHC)患者ABO血型分布与乙型肝炎病毒(HBV)、家族肝癌史等的关系。方法,根据204例PHC患者ABO血型分布以及有无HBV感染、家族肝癌史、性别等进行分组比较,以卡方(X~2)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各血型的PHC患者合并HBV感染远多于无感染者、男性远多于女性,但A型血的PHC患者具有家族肝癌史者显著多于其它血型(P<0.01)。合并HBV感染,或有家族肝癌史的PHC患者中,仅A型血者显著多于对照组(P<0.05与0.001)。结论:感染HBV和/或有家族肝癌史的A型血者罹患PHC的倾向性最高,应密切关注;肝癌遗传易感基因和A抗原物质对PHC的发生发展可能具有协同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原发性肝癌(PHC)与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相关性已较明确,为探讨肝癌病人HBV感染状态,我们对230例甲胎蛋白(AFP)阳性确诊为PHC病人的HBV血清标志物进行了检测与分析。1.材料与方法本组230例患者中,男性200例,女性30例,年  相似文献   

7.
本文分析了324例原发性肝癌(PHC)先证者的家族肿瘤史类型、分布及其与PHC 的关系.结果表明:①PHC 患者的家族肿瘤史主要为肝癌(88.27%),肝癌家族中发生2例或2例以上肝癌(不含先证者)的高发家族占38.81%.②有肝癌家族史的PHC 先证者发病高峰年龄(30~39岁)与有其它癌家族史的先证者(40~49岁)相比较提前一个年龄组(P<0.01).③不同家族肿瘤史组的PHC 先证者中,均为合并HBV 感染者多于未感染者,且有肝癌家族史的先证者HBV 感染率显著高于有其它癌家族史者(P<0.05).提示合并HBV 感染的肝癌高发家族成员是发生PHC 的高危人群,需密切注意.  相似文献   

8.
对 771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及同期 794例其他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的血清HBV标记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发现肝癌组HBVM阳性 72 6例 (94 16 % ) ,非肝癌组HBVM阳性 138例 (17 38% ) ,有显著差异 (P <0 0 1)。在感染HBV模式中 ,肝癌组HBVM以“小三阳”为主 ,占全部肝癌患者的 6 7 0 6 % (5 17/ 771) ,明显高于非肝癌组的 13 4 8% (10 7/ 794 ) ,“小三阳”中HBVDNA阳性明显高于其他HBVM阳性模式组。说明原发性肝癌的发生与HBV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而HBV与肝细胞的整合及不同的HBV基因型可能是其发生癌变的重要病理生理学基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PHC)病因的多因素关系。方法:本组238例PHC根据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并结合B超、CT、MRI或手术确诊,238例中男213例,女25例,年龄30~83岁,平均49.8岁,其中40~60岁者172例(72.27%),入院后全面检查肝功能TBil、ALT、AST),AKP与γ-GT活性夏AFP定量。结果:238例中202例(84.87%)HBV M阳性。既往有肝炎病史者192例(80.67%),其中180例(75.63%)确诊为乙型肝炎患者。病原未明者12例。238例中140例(58.82%)最初诊为病毒性肝炎至被诊为PHC的平均时间13.2年;有15例原诊为肝炎肝硬化平均4.12年后被诊为PHC;有10例在18~1年前被检查发现为HBsAg携带者,平均11.7年后被诊为PHC。238例中有8例患者有肝癌家族史。个人大量嗜烟酒史36例,其中12例伴有HBV M阳性。238例的肝功能检查无特异表现,AKP、γ-GT活力大部分增高,AFP定量明显升高仅87例(36.55%)。结论:PHC主要病因为HBV感染(84.87%),说明HBV与PHC有一个密切的,特定的因果关系。而发病也与性...  相似文献   

10.

中国是乙型肝炎病毒(HBV) 感染的高流行区,HBV 感染是导致原发性肝癌的最常见危险因素,乙肝肝硬化是 肝癌发生的高危因素。在中国近年来原发性肝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原发性肝癌起病隐匿,恶性程 度高,病情进展快,大多数发生在肝硬化基础上,确诊时多已进展至中晚期甚至出现远处转移,丧失根治性治疗时机, 治疗手段有限,预后极差。索拉非尼的临床应用使晚期肝癌患者的治疗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能有效阻止疾病进展,延 长患者生存时间,开创了晚期肝癌的靶向治疗时代。文章从索拉非尼的作用机制、不良反应处理、HBV 相关原发性 肝癌的内科综合治疗进展,以及笔者近年来应用以索拉非尼为核心的内科综合治疗手段治疗HBV 相关中晚期肝癌 的临床体会等几个方面,对索拉非尼在乙肝相关晚期肝癌患者中的临床应用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1.
邓志华  王桂琴  曹燕  徐永群  王琦 《肝脏》2007,12(6):455-458
目的了解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HBV基因分型及其对慢性肝病的影响,为制定针对不同HBV基因型抗病毒的个体化方案提供分子病毒学依据。方法临床确诊的慢性乙型肝炎、乙型肝炎肝硬化及肝癌患者314例,采用RDB法对HBV进行基因分型检测。结果山西地区的20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所感染的HBV均为B和C基因型,分别占56%、26%,并存在混合感染(17%);C与B基因型患者相比,血清病毒载量高、肝脏损伤严重;混合感染的患者与单一基因型感染者相比病毒载量更高、肝损伤更严重;肝硬化患者感染的HBV主要为C基因型及B、C混合感染,且肝损害严重、病毒复制率高;肝癌患者中C基因型感染占42.19%,B、C混合感染占37.5%,B基因型感染可能与年轻患者肝癌的发生有关。结论B基因型HBV感染与C基因型及混合感染相比,病毒载量低、肝损害轻,但年轻患者应监测肝癌的发生;C基因型及混合感染的患者预后较差,肝硬化、肝癌发生率高,应进行积极有效的治疗,防止严重肝病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HBs Ag阳性的原发性肝癌(PHC)患者血清HBV基因分型的特点。方法 对97例HBs Ag阳性的PHC患者进行HBV基因型检测。结果 97例患者中,HBV基因B型患者38例(39.1%),HBV基因C型患者54例(55.7%);92例HBV基因B和C型患者中,HBe Ag阳性患者33例(35.9%)。结论 HBs Ag阳性的原发性肝癌患者的HBV基因型主要为HBV基因C型,且血清HBe Ag多为阴性,多有慢性乙型肝炎病史。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甘肃地区人群雌激素受体(ER)α-29位多态性与HBV感染相关原发性肝癌(PHC)发生的关系,从基因水平上探讨PHC的发病机制。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法检测106例HBV感染相关PHC患者、98例健康对照人群的ERα-29位多态性。用基因计数法计算检验人群的等位基因频率,进行Hardy-Weinberg遗传平衡定律检验。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 HBV感染相关PHC患者ERα-29位多态性的TT基因型和T等位基因频率(31.1%,53.8%)明显高于对照组(11.2%,3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3.449、3.840,P值均<0.05);CC基因型和C等位基因频率(23.6%,46.2%)明显低于后者(47.0%,6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3.488、3.840,P值均<0.05);T等位基因发生HBV感染相关PHC的风险是C等位基因的2.46倍(OR=2.46,95%CI:1.64~3.69)。结论 ERα-29位T等位基因可增加HBV感染相关肝癌发病的风险。  相似文献   

14.
<正>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是我国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和肝癌的最主要致病因素,我国现有慢性HBV感染者约7 800万人,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约2 400万人~([1])。随着疾病进展,约20%~40%CHB患者将发展为肝硬化、肝硬化失代偿等终末期肝病及肝癌~([2])。我国的肝癌患者占全世界新发肝癌病例的50%以上,且80%以上的病例与慢性HBV感染有关。因此对CHB患者开展及时、规范的抗病毒治疗以阻断疾病进展,减少终末期肝病的发生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5.
211例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特点与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发性肝癌(PHC)是我国恶性肿瘤中常见的种类之一,目前在恶性肿瘤发病中占第三位。已证实HBV感染是导致PHC的主要原因,另有丙肝病毒HCV感染等多种病因,PHC的临床特点和预后也出现多种变化。本文对211例原发性肝癌的病因、肝肾生化检查指标、门脉高压等并发症及对患者预后影响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与原发性肝癌发生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 (HBV)感染与原发性肝癌 (PHC)发生的关系。方法 采用ELISA法对开封地区110例肝癌、2 2 0例良性肝病和 5 90例健康体检者进行了HBV血清标志物检测。结果 ①肝癌组HBV感染率 ( 94.5 5 % )和HBsAg携带率 ( 89.1% ) ,显著高于良性肝病组和健康体检组的感染率 ( 75 .0 0 %、5 2 .2 0 % )和携带率 ( 4 5 .0 0 %、6.2 7% ) ,P均 <0 .0 0 5。②肝癌组HBV血清标志物感染模式 ,以HBsAg、抗 HBe和抗 HBc阳性多见 ,达 5 0 .0 0 % ;HBsAg和抗 HBc阳性次之 ,为 2 1.82 % ;HBsAg、HBeAg、和抗 HBc阳性相对较低 ,为 17.2 7%。③HBsAg阳性病例发生PHC以 3 0岁~ 5 9岁者居多 ,达 77.5 5 % ;HBsAg阴性病例 ,则多见于 5 0岁~ 69岁 ,为 66.67% ,明显较HBsAg阳性者滞后。结论 HBV感染与肝癌发生关系密切 ,是本地区发生PHC的主要病原学因素。因此 ,积极预防和控制HBV感染流行 ,是减少原发性肝癌发生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7.
季盛  卓蕴慧 《肝脏》2012,(12):865-866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癌与年龄、性别、饮酒、肝功能异常(ALT、AST)、总胆红素、HBV DNA阳性以及HBV血清标志物之间的关系。方法通过病史调查以及调查问卷的形式采集曙光医院肝炎科,肝硬化、肝肿瘤科,肝胆外科,普外科就诊的221例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癌患者的HBV血清标志物以及相关的一般情况。使用Logistic回归法分析221例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癌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 221例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癌患者中HBeAg阳性80例(36.20%),HBeAg阴性141例,占63.80%。HBV DNA阳性者147例,占66.52%,阴性者74例,占33.48%。HBV DNA水平、年龄、性别、饮酒史均与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癌发生有一定相关性。持续的肝功能异常、年龄以及癌症转移是造成肝癌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P<0.05,OR值分别为5.171、1.374、5、626)。结论转氨酶异常、年龄、癌症转移与肝癌患者的死亡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乙肝病毒(HBV)感染相关原发性肝癌(PHC)组织及血膜联蛋白亚组分(annexin A2,ANXA2)水平及其临床价值。方法以自身配对法分别收集HBV相关肝癌术后的癌、癌旁和远癌组织,以免疫组化法分析肝组织ANXA2蛋白表达与细胞分布、荧光定量PCR检测ANXA2mRNA表达,以ELISA法定量肝病患者血ANXA2水平。结果肝癌组织ANXA2表达见于胞浆和胞膜,癌旁组织见于胞浆;癌组织ANXA2表达无论在蛋白还是mRNA水平都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01);肝癌患者血ANXA2水平显著高于良性肝病(F=498.221,P<0.001);伴肝外转移、门静脉癌栓患者血ANXA2明显异常;与中分化、低分化程度显著相关;HBV感染与非感染组间差异非常明显(t=6.820,P<0.001);如以血ANXA2≥18ng/ml为界,与AFP联合诊断肝癌阳性率达96.5%。结论 ANXA2过表达有助于PHC的诊断与鉴别。  相似文献   

19.
《临床肝胆病杂志》2021,37(6):1432-1434
正原发性肝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有超过半数的肝癌新发病例及死亡病例发生在我国[1],大多数肝癌起病隐匿、进展速度快、早期无特异性症状往往被人们所忽视,大约70%的原发性肝癌患者初诊时已是中晚期,从而失去根治性手术机会,大大降低了生存期及生活质量[2-3]。1病例资料患者男性,58岁,2015年3月因原发性肝癌(图1)入本院,有乙型肝炎"小三阳"病史10余年,于2007年HBsAg阴转。  相似文献   

20.
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研究进展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卫生组织统计 ,在全球感染HBV的人接近4亿 ,75 %的感染发生在亚洲 ,并成为肝硬化、肝癌的主要原因[1] 。在我国 90 %以上的肝癌患者有HBV感染病史 ,85 % - 90 %的肝癌患者合并有不同程度的肝硬化 ;肝硬化中有 2 5 % - 35 %的人发展为肝癌。在HBsAg阳性的人群中 ,患肝癌的几率是阴性者的 2 90 - 390倍。HBV基因型可能与地域分布、人的种群、感染途径、疾病的感染谱、病情的进展和预后以及对治疗的应答等有一定的相关关系。1 HBV血清亚型及基因型分型进展迄今为止 ,已经发现的HBV血清亚型有 10种 :ayw1、ayw2、ayw3、ayw4、adw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