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价内镜下套扎(EVL)联合经皮经肝曲张静脉TH胶栓塞术(PTVE)治疗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的远期疗效。方法 44例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患者,先行食管曲张静脉的内镜下套扎治疗,1周后再行TH胶PTVE,栓塞食管胃底曲张静脉区域及其来源血管。联合治疗术后定期复查胃镜,观察曲张静脉消失情况,随访治疗后曲张静脉复发率及再出血率。结果 44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32例食管曲张静脉基本消失,消失率72.7%;8例胃底静脉曲张基本消失,消失率100%;12例食管静脉曲张程度明显减轻,总有效率100%。随访6~39个月,平均25.6个月,5例食管静脉曲张复发,复发率11.4%;3例再出血,再出血率6.8%。结论内镜下套扎治疗能机械性地消除食管曲张静脉,经皮经肝TH胶栓塞能栓塞食管胃底曲张静脉区域及其供血血管,二者联合能达到协同作用,具有更好的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急诊胃镜治疗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应用气管插管的治疗效果及临床价值。方法 80例ICU急诊胃镜治疗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为气管插管,也就是在气管插管的条件下行胃底曲张静脉组织胶注射止血术、无痛胃镜下食管曲张静脉套扎术;对照组为常规方法。观察两组并发症及止血的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的止血成功率是70.00%,12例有窒息、误吸、吸入性肺炎等并发症;观察组的止血成功率为97.50%,没有并发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气管插管用于急诊胃镜胃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止血成功率大大高于常规,具有安全有效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胃镜下胃底曲张静脉注射硬化剂联合食管曲张静脉套扎对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出血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9月至2018年9月我院收治的因肝硬化而导致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78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食管曲张静脉套扎术(EVL)治疗,研究组联合应用胃镜下胃底曲张静脉注射硬化剂(GVS)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止血效果、临床疗效及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在术后成功止血率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近期及远期出血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在治疗后1、3及6个月对两组患者进行随访,1个月两组患者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29,P0.05);3个月及6个月后观察组疗效高于对照组(χ~2=5.416、6.136,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GVS不会额外增加患者在术后发生并发症的风险,安全性高。结论临床中给予肝硬化GVS联合EVL治疗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疗效确切,可有效降低术后近期及远期发生再出血的风险,且不会额外增加患者在术后发生并发症的风险,安全性高,值得应用及推广。  相似文献   

4.
背景内镜下套扎术是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的一线治疗方法.食管胃静脉曲张密集套扎后形成门静脉-肠系膜上静脉广泛新发血栓临床罕见.病例简介本文回顾性分析1例乙肝肝硬化脾切除术后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患者,经食管胃底曲张静脉密集套扎治疗后出现门静脉-肠系膜上静脉广泛新发血栓,积极给予抗凝治疗后,新发血栓消失.结论对于肝硬化脾切除术后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尤其同时存在慢性门静脉血栓者,如需行套扎治疗,勿使套扎范围过密,不要追求一次性全部阻断血流,以防门静脉-肠系膜上静脉新发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超声内镜与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对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诊断价值,为临床上采取积极的预防及治疗措施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0月于我院就诊的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患者192例,分为单纯HBV感染患者(CHB组)117例,HBV感染肝硬化患者(肝硬化组)75例。所有患者均行常规胃镜和超声内镜检查,肝硬化组患者均行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观察食管、胃底各部位曲张静脉情况及穿通支检出情况以及超声内镜与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检出率情况。[结果]①肝硬化组食管黏膜下静脉曲张检出率为34.67%,高于CHB组的8.55%;肝硬化组胃底黏膜下静脉曲张检出率为38.67%,高于CHB组的11.9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肝硬化组在食管周围静脉曲张、食管旁静脉曲张、胃底周围静脉曲张、胃底旁静脉曲张检出率和穿通支情况均高于CHB组(36.00%vs.8.55%、37.33%vs.14.53%、29.33%vs.8.55%、41.33%vs.15.38%、28.00%vs. 7.6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EUS和MSCTA在食管外周、胃底黏膜下、胃底外周静脉曲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US对食管黏膜下静脉曲张检出率为69.33%,高于MSCTA的49.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内镜能够早期发现食管胃底黏膜下和外周静脉曲张,有助于临床早期诊断和早期干预治疗;超声内镜对食管黏膜下静脉曲张检出率明显优于MSCTA检查,在胃底黏膜下、胃底外周以及食管外周静脉与MSCTA检出率具有高度一致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U型”反转套扎技术治疗食管胃静脉曲张的疗效。方法将191例食管胃静脉曲张患者随机分为2组:内镜下常规套扎(EVL)组101例行内镜下常规套扎;内镜下反转套扎(EVLR)组90例先行反转镜环周套扎贲门下曲张静脉,而后常规套扎食管。观察术后18个月内曲张静脉治疗效果、平均治疗次数、急诊止血率、近期再出血率及静脉曲张复发率等。结果随访期内,治疗后显效率、无效率,平均治疗次数,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EVLR组明显优于EVL组,且EVLR组急诊止血率可达100%。但近期再出血率、静脉曲张复发率、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与EVL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经反转镜贲门下环周套扎法可以提高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急诊止血率,较常规套扎显效率高,治疗次数少,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7.
《肝脏》2020,(9)
目的分析内镜超声辅助检查对肝硬化合并胃底食管静脉曲张治疗方案选择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120例肝硬化合并胃底食管静脉曲张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内镜超声辅助检查食管旁及支静脉情况后,经内镜下采用曲张静脉套扎术组治疗58例(套扎术组);内镜下采用组织胶注射术联合曲张静脉套扎术组治疗62例(组织胶联合套扎组),观察两组1个月后临床疗效;比较急诊止血率、再次出血率与随访6个月后静脉曲张消失率;治疗前后肝脏、脾脏弹性指数及治疗后1个月内并发症发生情况(溃疡、穿孔、胸骨后疼痛、发热)。结果套扎术组总有效率为81.03%低于组织胶联合套扎组总有效率95.16%(P0.05);组织胶联合套扎组静脉曲张消失率91.16%明显优于套扎术组81.03%(P0.05);组织胶联合套扎组肝脏弹性指数、脾脏弹性指数显著优于套扎术组(P0.05)。结论内镜超声辅助检查下采用组织胶注射术联合曲张静脉套扎术组该治疗方案治疗效果更理想。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行胃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治疗的术后护理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3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110例,均行胃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治疗。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患者进行术前和术中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进行术后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止血成功率、曲张静脉根治率及曲张静脉好转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行胃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治疗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术后护理能够降低其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比研究多层螺旋CT门静脉血管成像(CTP)和内镜对食管、胃静脉曲张的诊断。方法采用16排多层螺旋CT门静脉血管成像,对57例临床和实验室检查提示门静脉高压的患者进行CTP,观察门静脉及其分支走形、分布,并结合横断面图像仔细观察食管和胃有无静脉曲张,并记录其部位、曲张静脉深浅、观察曲张静脉来源、有无其他部位曲张静脉或其他病理情况。同期对这些病例行胃镜检查,观察食管、胃是否存在静脉曲张及其他病变。结果CTP显示食管及胃静脉曲张病例51例,其中胃底静脉曲张合并食管静脉曲张39例,单纯胃底静脉曲张9例,胃底静脉曲张合并胃体静脉曲张3例。内镜发现食管及胃底静脉曲张46例,其中胃静脉曲张合并食管静脉曲张24例,单纯胃静脉曲张5例,单纯食管静脉曲张17例。CTP可发现内镜无法诊断的肌层或管腔外静脉曲张。结论CTP可清晰显示门静脉高压患者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及主要侧支血管的走行、分布。在食管静脉曲张检查方面,CTP与内镜效果相当,CTP有几例假阳性,可作为普通内镜检查的良好补充;对于胃静脉曲张的检查,CTP效果较胃镜敏感,且CTP可清晰显示内镜无法观察的胃腔周围和食管周围静脉曲张。  相似文献   

10.
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的食管动力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进一步研究曲张静脉及硬化/套扎治疗对食管功能的影响,对19例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患者行食管测压研究。结果示:1.食管静脉曲张组LES静息压为2.87±0.83kPa,对照组为2.49±0.63kPa,两组无差异(P>0.05)。轻度与中重度曲张组、未治疗组与硬化/套扎治疗组的LES压力无差异。2.食管体部的蠕动:(1)静脉曲张组与正常组比较,前者食管下段蠕动波幅(PA)减低,蠕动时间(PD)延长,蠕动传导速度(PV)减慢(P<0.05)。(2)中重度曲张组与轻度曲张组比较,其PA减低,PD延长(P>0.05)。(3)6例硬化/套扎治疗组与非治疗组比较无显著差异,可能与例数少有关。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的食管动力改变主要表现为食管下段的蠕动波幅减低,蠕动传导时间延长,传导速度降低,且与曲张程度有一定关系。其原因可能系曲张静脉本身直接的机械作用听致,硬化治疗可引起食管下段功能障碍,故有必要对EVS患者使用促动力药。  相似文献   

11.
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出血及硬化治疗效果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硬化治疗效果与各种因素的相关性。方法 对670例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出血并接受硬化治疗的患者选择26个相关因素,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方法对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的相关因素及硬化治疗的相关参数进行分析。结果 出血病程,出血次数和食管胃静脉曲张程度,门静脉扩张程度及肝功能分级不相关,与腹水和脾功亢进呈负相关,出血程度与食管胃静脉曲张程度,门静脉扩张程度及肝功能分级不相关,与腹水和脾功亢进呈负相关,出血程度与食管胃静脉曲张程度,门静脉扩张程度,肝功能分级,腹水和脾功能亢进均不相关,食管静脉曲张与胃静脉曲张呈正相关,但两者均与门静脉扩张程度无关,硬化治疗后曲张静脉转归与食管静脉曲张程度分级呈正相关,与资产硬化术时机,硬化术首期次数,碍化术追加次数,硬化术总次数,硬化剂首次用量,硬化剂总用量呈负相关,与硬化剂类型无关,结论 食管静脉曲张出血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门静脉系统扩张不是唯一条件,硬化治疗后食管曲张静脉转归与硬化剂类型无关,硬化治疗首期次数和总次数,首次用量和总用量是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不同方法治疗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453例,按胃镜下治疗和保守治疗分为两组,观察两组止血疗效和6个月后曲张静脉疗效;按常规胃镜治疗和急诊胃镜治疗分为两组,观察两组的止血疗效和术后并发症。结果胃镜下治疗组止血疗效和6个月后曲张静脉减轻程度均明显优于保守治疗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常规胃镜治疗组止血疗效和术后并发症均优于急诊胃镜治疗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结论胃镜下治疗能够有效提高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止血率,改善患者静脉曲张情况。常规胃镜治疗优于急诊胃镜治疗,且并发症较少。  相似文献   

13.
食管静脉曲张(EV)破裂出血是肝硬化致死的重要原因之一,食管曲张静脉套扎术因其疗效好、创伤小,已成为EV的重要治疗手段.但食管曲张静脉套扎后会并发或加重门静脉高压性胃病(portal hypertensive gastropathyl,PHG)[1-2],这也是食管曲张静脉套扎后再出血的-个重要原因,因此预防套扎后PHG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心得安被证实能降低门静脉压力,临床已用来预防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但能否预防PHG,尤其是套扎后的PHG?我们通过前瞻性研究观察心得安对食管曲张静脉套扎后PHG的影响,探索预防套扎后PHG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胃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联合生长抑素针治疗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病人分两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血管套扎联合生长抑素治疗,对照组只用药物治疗,观察治疗后两组病人的远期疗效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止血成功率9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7%,而再出血率3.3%,则低于对照组13.3%,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联合生长抑素针剂治疗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出血安全可靠,并发症少,利于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增强CT检查对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临床诊断价值,为临床上此类疾病的诊断提供新的选择。方法对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我院消化内科收治的120例肝硬化合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进行增强CT扫描和进行胃镜检查,以胃镜检查结果作为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检查的金标准,检验增强CT检查对肝硬化合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检查结果的准确率。结果经胃镜检查120例患者中单纯食管静脉曲张、单纯胃底静脉曲张和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分别为49例(40.83%)、28例(23.33%)、43例(35.83%)。增强CT检查结果中单纯食管静脉曲张、单纯胃底静脉曲张和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分别有45例(37.50%)、26例(21.67%)、40例(33.33%),有9例患者未能确诊。与胃镜检查结果相比,增强CT检查准确率分别为91.84%(45/49)、92.86%(26/28)、93.02%(40/43),两种检查方法相比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将患者根据胃镜检查曲张程度分为轻中重三组,在增强CT下测量三组的门静脉、脾静脉内径值,组间比较差异明显,曲张程度越重则门静脉、脾静脉内径值越大。结论增强CT在诊断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时有较高的准确率,对于曲张程度判断也具有一定的准确性,因此增强CT检查对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可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食管静脉曲张的CT表现,并对首次上消化道出血的风险进行预测。方法选取延安大学附属医院肝硬化患者,根据是否存在门静脉高压,是否有门静脉高压并发食管静脉曲张破裂致上消化道出血进行分组,全部患者进行CT扫描,对静脉截面数量、门静脉主干、门静脉左支、门静脉右支、胃底静脉的直径进行测量。结果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中有63.1%患有食管静脉曲张,这些患者中有86.8%出现上消化道出血,无食管静脉曲张者仅9.7%出现上消化道出血。食管静脉曲张组较对照组静脉截面数多,门静脉主干、门静脉左支、门静脉右支和胃底静脉的直径均大于对照组(P0.05)。食管静脉曲张组出血者的静脉截面数多于未出血者,出血者门静脉主干、门静脉左支、门静脉右支和胃底静脉的直径均大于未出血者(P0.05)。结论门静脉高压是肝硬化发展的一个主要危险因子,可引发食管静脉曲张,导致上消化道出血。在临床中,可以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食管静脉曲张患者的CT图来预测上消化道出血。  相似文献   

17.
食管胃静脉曲张(esophageal and gastric variceal,EGV)是指由于肝硬化等病变引起的门静脉高压,致使食管和(或)胃壁静脉曲张.EGV患者50%~60%将发生出血,初次出血者病死率高达50%,因此对于可能发生出血的EGV人群及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GVB)的患者,应积极采取措施预防出血及急诊止血.目前对于EGV和EGVB内镜下治疗方法有:内镜下曲张静脉套扎治疗、内镜下曲张静脉硬化治疗和内镜下注射组织粘合剂等方法,本文着重论述组织粘合剂在食管胃静脉曲张治疗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药物(普奈洛尔)联合内镜(套扎或/和组织胶)治疗预防肝硬化门静脉高压食管胃静脉曲张再出血的疗效。方法将65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经内科药物治疗出血停止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4例,采用普奈洛尔联合内镜治疗(对单纯食管静脉曲张行套扎治疗,对食管胃静脉曲张行套扎治疗+组织胶治疗);对照组31例,单用普奈洛尔治疗。随访12个月,观察治疗后患者再出血率、死亡率等。结果随访12个月期间再出血率治疗组20.6%(7/34),对照组32.3%(10/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率治疗组8.8%(3/34),对照组9.7%(3/3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药物联合内镜治疗可以有效预防肝硬化门静脉高压食管胃静脉曲张再出血,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行内镜下套扎、硬化剂及组织胶注射治疗后食管静脉曲张程度、红色征及门静脉高压性胃病的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1年9月-2013年9月收治的75例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行首次内镜下套扎、硬化剂或组织胶注射治疗。2~4周后复查胃镜,对比治疗前后曲张食管静脉的数目与直径、红色征及门静脉高压性胃病在内镜下的改变。组内治疗前后的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结果治疗后曲张食管静脉的数目及直径均小于治疗前[(3.08±0.96)vs(3.75±0.60),t=5.26,P0.05;(1.05±0.46)cm vs(1.49±0.26)cm,t=9.84,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红色征的发生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6.67%vs 57.33%,χ2=14.48,P0.05)。治疗后门静脉高压性胃病虽有所好转,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0.67%vs 72.00%,χ2=0.03,P0.05)。结论内镜下套扎、硬化剂及组织胶注射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方法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本文旨在评估多层螺旋CT(MSCT)门静脉重建对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94例肝硬化可疑食管静脉曲张患者,1周内行MSCT和上消化道内镜检查.内镜排除合并胃底静脉曲张患者,共80例单纯食管静脉曲张患者入选本实验,对比分析MSCT及内镜资料.结果 食管曲张静脉评分、曲张静脉最大直径以及栅栏状静脉扩张均与内镜下曲张静脉形态、有无红色征及其严重程度明显相关.MSCT门静脉成像在判断红色征方面(≥4 mm)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71.3%、89.1%.结论 MSCT门静脉成像与内镜对食管静脉曲张程度的显示具有很好的一致性,可以作为预测曲张静脉出血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