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水突穴注射和星状神经节阻滞合一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古中医针灸即有针刺水突穴,以疏通经气,开咽利喉,治咽喉肿痛,吞咽困难的记载,但因水突穴位于咽喉之要道,操作难度大,未被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2.
十七椎穴又名十七椎下、腰孔,为经外奇穴,位于第5腰椎棘突下的凹陷处.本穴记载首见于《千金翼方·二十四针灸章》:"灸转胞法:玉泉,主腰痛小便不利,若胞转,灸七壮.第十七椎,灸五十壮."《针灸孔穴及其疗法便览》云:"十七椎下,奇穴,第十七椎下陷中,灸3~7壮,针3~5分,治疗转胞、腰痛."[1]从神经分布来看,十七椎下有第5腰神经分布,与其他神经形成盆丛,组成子宫阴道丛等次级丛,分布于生殖器[2].现就十七椎穴在临床中的相关应用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次髎穴属足太阳膀胱经,正对第二骶后孔。随着对次髎穴研究的深入,其临床应用日渐广泛,通过查阅近3年临床研究文献发现次髎穴在妇科、生殖等疾病中应用广泛,本文旨在对次髎穴的临床应用进展作一综述,为临床运用治疗下焦疾病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5.
凡是在十四经中具有某些特殊治疗作用的并有特定名称的腧穴均称为"特定穴".特定穴并不是独立的腧穴,而是从属于十四经脉、奇经八脉的腧穴.在十四经穴中有一些腧穴之间有一定的关系,有些有共同的特点和作用.因此将这些腧穴统称为特定穴.特定穴根据其不同的分布特点、含义和治疗作用,分为10类,包括在四肢肘、膝以下的五输穴、十二原穴、十五络穴、十六郄穴、八脉交会穴、下合穴;有胸腹、背腰部的背俞穴、募穴;在四肢躯干部的八会穴,以及全身经脉的交会穴.掌握这些特定穴的含义、主治性能和临床应用.对于临床选穴配方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浅谈苍龟探穴在临床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苍龟探穴法是古代针刺手法之一,笔者在临床上应用此法治疗许多疑难杂症,取得良好效果,兹就个人体会所及,简介如下。1文献探讨《金针赋》云:“苍龟探穴如入土之象,一进三退,钻剔四方”[1]。原文比较笼统,语焉不详,颇费思索。《针灸法汇论》云:“这是以徐疾补...  相似文献   

7.
水沟,别名人中,出自《甲乙经》,是督脉的穴位,为督脉与手足阳明之会,位于面部正中线,人中沟的上1/3与中1/3的交点处。史料记载此穴可用于癫疾、鼻出血、脊膂强痛、面肿虚浮、口眼斜、产妇晕倒、癔病、昏厥、急惊风的治疗。我们在临床上除验证上述治疗范围以...  相似文献   

8.
9.
后溪穴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头项强痛 陈某,女,34岁。经常后头痛、呈刺痛,发作时疼痛难忍,口服镇痛药效果不显,针刺后溪穴后,头痛减轻,以后每日1次,连续治疗5天,头痛消失。《通玄指要赋》云:“头项痛,拟后溪以安然”。后溪穴治疗头项强痛,因该穴和督脉相通,手太阳小肠经从手走头,故后溪穴治疗头项强痛。2 癔病 梁某,男,28岁。平素性格内问.一日因与顾客争吵后,四肢抽搐,2min后缓解,默默不语,目  相似文献   

10.
天宗穴为手太阳小肠经穴,位于冈下窝中,约在肩胛冈下缘与肩胛下角之间的上1/3折点处,上与秉风直对。笔者近年来以天宗穴为主采用不同针刺方法,治疗以下病证。收到了良好效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熊胆中药学及临床文献研究概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唐朝至明清时期历代医学文献中关于熊胆临床应用的记载整理分析,总结熊胆的历史沿革及应用配伍规律,为熊胆研究及临床应用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2.
对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进行射频热凝术的患者结合两种艾灸方法在相同穴位施灸,并进行对比分析研究,通过对两种方法对比及疗效评价,探索现代艾灸法疗效的可靠性及其是否可以替代传统艾灸方法,分析在临床应用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电针配合穴位贴敷对膝骨关节炎(KOA)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KO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使用电针配合穴位贴敷治疗,对照组口服塞来昔布胶囊治疗,2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及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OMAC)评分的变化情况,并评价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0%,对照组为73.33%。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2组患者VAS评分明显改善(P<0.01),且治疗组在改善VAS评分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治疗后,2组患者WOMAC各项积分及总分均明显改善(P<0.01),且治疗组WOMAC各项积分及总分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配合穴位贴敷治疗KOA效果较好,能有效减轻患者疼痛、延缓病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中药穴位敷贴治疗慢性湿疹的临床疗效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61例慢性湿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1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均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穴位敷贴,疗程为12周。在治疗后4周、12周,评价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湿疹面积及严重度指数(EASI)评分、瘙痒积分;治疗前后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嗜酸性阳离子蛋白(ECP)、免疫球蛋白(IgE)、嗜酸性粒细胞计数(EOS)等指标。结果:①治疗4周后,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3.9%和83.3%,显效率分别为6.5%和10.0%,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均为100%,显效率分别为77.4%和36.7%,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②治疗后4周、12周,两组患者的EASI评分、瘙痒积分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P〈0.01),且治疗后12周,治疗组患者的EASI评分、瘙痒积分较对照组亦显著降低(P〈0.01)。③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血清ECP、IgE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对照组患者血清IgE水平亦明显下降(P〈0.05)。结论:中药穴位敷贴疗法能够提高慢性湿疹患者的远期疗效,并具有一定的免疫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电热针灸加穴位贴敷与口服西药改善脾虚湿阻型肥胖患者临床症状的研究。方法:将150例脾虚湿阻型肥胖患者随机分为电热针灸加穴位贴敷组(治疗组)和口服西药组(对照组),采用症状积分的方法,比较治疗1个月后临床症状积分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各临床症状治疗后都得到明显改善(P〈0.01),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改善脾虚湿阻型肥胖患者临床症状方面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电热针灸加穴位贴敷改善脾虚湿阻型肥胖患者临床症状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6.
本文就特利加压素的组成、药理学作用、亲和受体及临床应用进行扼要的综述,以利临床医生参考,  相似文献   

17.
综述近年来穴位贴敷疗法治疗产后尿潴留的临床研究进展,探讨其发展前景,为中医药治疗产后尿潴留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自体输血的临床应用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骆喜宝 《华夏医学》2001,14(4):556-558
自体输血是指采取或回收患者的血液于术中或术后输回患者体内的方法,自体输血主要分为预贮式,稀释式和回收式三种方式,本文就这三种自体输血的方式在临床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加味痛泻要方配合穴位贴敷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肝郁脾虚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0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肝郁脾虚证)患者随机分为综合治疗组、中药治疗组和西药对照组,综合治疗组予加味痛泻要方口服联合穴位贴敷,中药治疗组以加味痛泻要方口服,西药对照组予马来酸曲美布汀片剂配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口服.结果 治疗后总有效率综合治疗组为93.3%,中药治疗组为80.0%,西药对照组为66.7%,综合治疗组疗效优于中药治疗组及西药对照组(P<0.05),中药治疗组优于西药对照组(P<0.05).3组治疗后中医证候总积分、腹痛VAS评分及单项症状积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综合治疗组各积分低于中药治疗组及西药对照组(P<0.05),中药治疗组低于西药对照组(P<0.05).3组在治疗中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 加味痛泻要方配合穴位贴敷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能明显改善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且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0.
穴位敷贴结合穴位注射治疗支气管哮喘缓解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穴位敷贴结合穴位注射治疗支气管哮喘缓解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7例哮喘缓解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78例和对照组79例。治疗组采用药饼敷贴天突和大椎穴,同时喘可治注射液注射于两侧足三里穴治疗;对照组采用茶碱缓释片口服治疗。两组疗程均为8周。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生活质量评分及肺功能。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8.5%和68.4%,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活动受限、哮喘症状、心理功能状况、对刺激原反应、自我健康的关心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对照组患者的活动受限、哮喘症状评分较治疗前亦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患者的心理功能状况、对刺激原反应、自我健康的关心评分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FEV1/FVC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且治疗组患者的FEV1、FEV1/FVC较对照组亦显著升高(P0.05)。结论:穴位敷贴结合穴位注射治疗支气管哮喘缓解期患者,能够较好地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患者的肺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