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调查分析廊坊地区RhD阴性无偿献血者抗原表型及抗体筛查情况.方法 选取2015年11月至2020年11月廊坊市中心血站271 247人次无偿献血者中,经初筛检测为RhD阴性的1 358份血液标本,对其进行RhD阴性确认试验、Rh抗原表型、不规则抗体筛查检测.结果 经RhD阴性确认试验检测,1 302份标本为RhD阴性血型,56份为D变异型,其中27份血浆中检出抗-D抗体.结论 为RhD阴性稀有血型献血者进行Rh抗原表型检测和不规则抗体筛查,对保障临床安全用血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受血者红细胞表面是否存在D抗原。方法:采用盐水试管法、间接抗人球蛋白法检测受血者红细胞表面D抗原。结果:受血者红细胞表面存在D抗原,但D抗原表达不完全,定为弱D型。结论:受血者若为弱D型应作Rh阴性论,输Rh阴性血。  相似文献   

3.
4.
唐丽珍 《北京医学》2008,30(12):745-746
患者 女,51岁,孕3产2.患者1987年在外地因手术输入盐水交叉配血相合的Rh阳性血,输全血约100ml后发生输血反应,立即停输.2005年4月20日在我院因行心脏手术,备血,血型血清学检查发现患者抗体筛选阳性,对患者的抗体特异性进行了鉴定并找到相合的血液.  相似文献   

5.
304例Rh阴性孕产妇的RhD同种免疫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304例RhD阴性孕产妇RhD同种免疫发生情况,探讨RhD阴性孕产妇抗D抗体产生的影响因素,建立正确的围产期孕妇RhD新生儿溶血病监测方案。方法 采用标准血清学方法对孕产妇及其丈夫进行ABO及RhD抗原鉴定。对RhD抗原鉴定为阴性的样本,进一步采用间接抗人球蛋白法检测RhD抗原,以排除或确认弱D型或部分D表型。对所有RhD阴性孕产妇及其丈夫进行RhCcEe表型的血清学分型。采用抗人球蛋白法对所有RhD阴性孕产妇标本进行不规则抗体初筛,对初筛阳性者进一步用鉴定细胞做抗体鉴定及抗体效价测定并采用PCR SSP方法确定是否为Del型。结果 3975例孕产妇标本中,304例为RhD阴性,其中29例产生抗D抗体,夫妇ABO血型相合24例(82.76%),不合5例(17.24%)。本组调查中Rh阴性孕产妇抗D抗体产生的比例为9.54%(29/304)。经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29例产生抗D的Rh阴性孕产妇均排除Del表型。 结论 RhD阴性孕产妇RhD同种免疫的发生受多种因素影响,Del型孕产妇产生抗D概率较低。应及时、定期监测RhD阴性围产期孕妇的抗D水平。对已产生抗D抗体的孕妇,密切监测其抗D水平,为临床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本地区Rh D初筛阴性患者进行Rh D变异体检测分析。方法随机收集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的Rh D初筛阴性标本63例,按其血浆中是否含有抗D分成抗体阳性组和抗体阴性组,然后采用三批抗D-微柱凝胶抗人球蛋白法进行弱D确认试验和Del鉴定试验。结果抗体阴性组的弱D确认试验阳性率为3.3%(2/60),其中弱D型占1.7%(1/60),部分D型占1.7%(1/60);抗体阳性组的弱D确认试验阳性率为0(0/3),未发现弱D型与部分D型。抗体阴性组Del鉴定总阳性率为95.0%(57/60),其中三批抗D试剂的阳性率分别为88.3%(53/60)、91.7%(55/60)和68.3%(41/60),批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1);抗体阳性组Del鉴定总阳性率为100%(3/3),其中三批抗D试剂的阳性率分别为66.7%(2/3)、100.0%(3/3)、33.3%(1/3)。结论本地区部分Rh D初筛阴性患者实际为弱D型或部分D型,临床有必要对Rh D初筛阴性患者进行弱D确认;绝大多数Rh D初筛阴性患者实际属于Del型,但不同来源的单克隆试剂对Del的检出情况差异较大;三批抗D试验均阳性的Del患者仍有可能产生免疫性抗D可能,临床患者似无进行Del型鉴定的必要。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45例多次妊娠Rh阴性妇女产后半年免疫状况和RHD基因背景。方法 常规血清学方法检测Rh(D)抗原,抗人球蛋白试验(IAT)对Rh(D)抗原确认和IgG抗-D筛查,热吸收放散确认D放散型(DEL);先后采用商品化试剂盒、序列特异性引物PCR(sequence-specific primer-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SSP-PCR)技术以及DNA序列分析技术,分析样本的RHD基因。结果 45例样本抗人球蛋白试验检测出IgG抗-D阳性5例占总数的11.1%,占真实Rh(D)阴性的16.1%。DEL检出14例(31.1%),抗-D抗体全部为阴性。D基因分析结果显示以DEL(1227A)等位基因为主,同时呈现多态性。结论 真实Rh(D)阴性妇女多次生育存在较高的同种免疫风险易导致新生儿溶血病,必须做好围产期胎-母免疫预防保护,但DEL型妇女或可免除防护。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RhD阴性血型抗原分布及意义。方法对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57415例住院患者用血清学方法确认RhD阴性及表型。结果57415例住院患者血型中检出202例RhD血型阴性,占0.35%,RhD阴性住院患者的抗原表型分布主要为:ccdee(49.00%)、Ccdee(44.06%)、CCdee(3.96%)、ccdEe(1.49%)、CcdEe(0.99%)和ccdEE(0.50%)。结论 Rh血型抗原检测对降低输血风险、保障输血安全及进一步提高新生儿溶血病(HDN)的实验室诊断,维护母婴健康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Rh血型系统是继ABO血型系统之后临床意义最大的另一个血型系统。它的发现解决了Rh新生儿溶血病的病因诊断,也避免了Rh阴性受血者经过妊娠或输血产生的免疫性抗体再次输血后引起的严重的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发生。由于RhD阴性血型的存在,如输入不相合的血液,可引起溶血性输血反应,造成严重后果,甚至危及生命。我国汉族人群中,Rh阴性血型约为0.34%。在Rh阴性血源不足的情况下,安全输血更为重要,我院把Rh血型鉴定列为输血前常规检测项目,为安全输血提供了可靠的保证。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某献血者,自愿无偿献血,在吉林省松原市中心血站经初筛体检化验各项均合格。检验科对献血后血样进行检测时,发现-D(IgM/IgG)盐水反应为阴性,检验科血型室对其血样进一步做Rh阴性确证实验。  相似文献   

11.
宋蔚  马晓露 《大连医科大学学报》2011,33(2):200+202-200+202
1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75岁。因摔伤致右臂骨折于2010年10月入住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患有风湿性关节炎40余年,长期服用抗风湿性药物,无糖尿病,心脏病,无肝炎及结核,无输血史。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2例 Rh 阴性患者多次输注同型 Rh 阳性血小板均无抗 D 抗体产生的原因。方法收集2例 Rh 阴性血液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在2例患者输入同型 Rh 阳性血小板后分别以微柱凝胶卡式反复进行抗体筛查。结果2例 Rh 阴性标本抗体筛查均为阴性,表明 2例患者均无抗 D 抗体产生。结论Rh 抗 D 抗体的产生与 RhD 基因结构、输入 Rh 阳性红细胞的数量及机体的免疫应答能力相关。  相似文献   

13.
Rh血型是继ABO血型之外又一个重要的血型系统 ,其重要性是妇女可产生抗Rh -抗体 ,具有十分严重的潜在危险性而引起临床的关注 ,因为 ,这意味着该妇女所生育的Rh阳性婴儿 ,可能患致命的新生儿溶血病[1] 。在我国 ,引起中等和严重程度的新生儿溶血病的最常见的原因是Rh血型的D抗原[2 ] 及其相应抗D抗体。本文对我科 1999— 2 0 0 0年发现的9例Rh(D)阴性孕妇产前、产后进行的血型抗体检测 ,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对象 我科检查发现的 9例Rh(D)阴性孕妇 ,年龄 2 5~ 31岁。其中 5例为初孕妇 ,2例孕 2次 ,2例孕 3次…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调查研究安阳地区无偿献血人群中RhD阴性表型分布特征和不规则抗体情况,旨在为进一步合理采集、供应RhD阴性血液提供数据支持.方法 调查安阳地区2013年1月至2019年12月301145例无偿献血者RhD血型鉴定结果 ,对确认实验为RhD阴性献血者的表面抗原分布情况、不规则抗体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在检出的14...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用PCR基因分型技术分析研究昆明地区常住人口Rh阴性血型的D基因多态性,建立和完善本地区Rh血型的PCR RhD基因检测方法 .方法 收集46例Rh阴性血型样本,首先采用外显子-SSP进行PCR扩增,筛选出5例D基因部分存在型,再采用内含子-SSP进行PCR扩增,扩增产物用于DNA测序.结果 在46例Rh阴性血型样本中,D基因完整缺失者29例(63%);D基因完整存在者12例(26.1%),存在全部外显子;D基因部分存在者5例(10.9%).DNA测序结果 显示,2例仅存在D基因的第10外显子的样本均为RhD-CE(3-9)-D杂合基因,1例存在D基因的第4、6外显子为RhD-CE(2-3,5,7-9)-D杂合基因,是新发现的变异等位基因.结论 (1)昆明地区常住人群存在高频率的RhD-CE(3-9)-D杂合基因.(2)在昆明人群发现一种新型D变异等位基因即RhD-CE(2-3,5,7-9)-D杂合基因.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携带RHD1227A等位基因的Rh血型弱D型个体的红细胞D抗原表位。方法采用常规血清学方法检测Rh血型D、C、c、E和e抗原表型,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IAT)确认D抗原,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PCR-SSP)测定RHD基因,并检测RHD杂合型。对确认的弱D型,使用12种抗-D抗原不同表位的单克隆抗体,分析红细胞D抗原表位。结果血清学筛选和PCR-SSP检测鉴定出3例携带RHD1227A等位基因的弱D型样本,Rh小因子均为C+c+E-e+,RHD合子型鉴定均为RHD+/RHD-杂合型,提示3例个体基因型为CDe/cde。3例个体红细胞D抗原表位分析显示均具有基本完整D抗原表位,与Rh(D)阳性对照样本相同。结论发现3例RHD1227A型弱D型;不管RHD1227A等位基因表达DEL型或弱D型,其D抗原表位近似,均表达基本完整D抗原,提示该等位基因不同量的表达可能与其它调节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RhD阴性孕妇产前免疫性抗D抗体的检出率与产后新生儿溶血病(HDN)发病率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137例RhD阴性孕妇产前血样及40例产后血样,分析产前抗D抗体的检出率、产后HDN发病率及其与母儿ABO血型配合性的关系。结果 16例(12.60%)RhD阴性孕妇多次妊娠者检测到抗D抗体,10例首次妊娠者均未检出;产前血清抗D抗体的检出率低于产后(P<0.05);RhD阴性孕妇妊娠RhD阳性胎儿且母儿ABO血型不配合时HDN的发病率高于母儿ABO血型配合者(P<0.05),属ABO血型系统者HDN的发病率高于属Rh血型系统者(P<0.05);抗D抗体的检出率与母儿ABO血型配合性无相关性(P>0.05)。结论产前RhD阴性孕妇抗D抗体的检出率与产后发生HDN的相关性尚不明确;ABO血型不配合对RhD阴性孕妇发生RhD-HDN有保护作用,但对产生抗D抗体的检出率无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产生红细胞同种抗-D抗体的Rh阴性湖北汉族人群Rh分型分布特征及输血安全。方法 对968例确认为Rh阴性的人群进行抗体鉴定,对检出红细胞同种抗-D抗体的人群进行Rh分型,并分析其接受Rh阴性或Rh阳性含红细胞血制品输注时产生其他抗-Rh抗体的产生风险。结果 在确认为Rh阴性的968例人群中检出红细胞同种抗-D抗体103例,其抗-D抗体发生率为10.4%;在产生抗-D抗体人群检出ccee和Ccee两种Rh分型,以ccee为最常见,约为79.7%(82/103);该人群接受Rh阴性或Rh阳性血制品输注导致抗-Rh类抗体产生风险最高分别为17.93%、33.89%;该人群接受Rh分型不一致血制品输注所产生的抗-Rh类抗体主要为抗-C。结论 产生红细胞同种抗-D抗体的Rh阴性人群接受Rh分型不一致血制品输注时有产生红细胞同种抗体的风险;在有条件且非紧急情况下,该人群可接受Rh分型一致的血制品输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45例多次妊娠Rh阴性妇女产后半年免疫状况和RHD基因背景.方法 常规血清学方法检测Rh(D)抗原, 抗人球蛋白试验(IAT)对Rh(D)抗原确认和IgG抗-D筛查,热吸收放散确认D放散型(DEL); 先后采用商品化试剂盒、序列特异性引物PCR(sequence-specific primer-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SSP-PCR)技术以及DNA序列分析技术,分析样本的RHD基因.结果 45例样本抗人球蛋白试验检测出IgG抗-D阳性5例占总数的11.1%,占真实Rh(D)阴性的16.1%.DEL检出14例(31.1%),抗-D抗体全部为阴性.D基因分析结果显示以DEL(1227A)等位基因为主,同时呈现多态性.结论 真实Rh(D)阴性妇女多次生育存在较高的同种免疫风险易导致新生儿溶血病,必须做好围生期胎-母免疫预防保护,但DEL型妇女或可免除防护.  相似文献   

20.
目的用PCR基因分型技术分析研究昆明地区常住人口Rh阴性血型的D基因多态性,建立和完善本地区Rh血型的PCRRhD基因检测方法。方法收集46例Rh阴性血型样本,首先采用外显子-SSP进行PCR扩增,筛选出5例D基因部分存在型,再采用内含子-SSP进行PCR扩增,扩增产物用于DNA测序。结果在46例Rh阴性血型样本中,D基因完整缺失者29例(63%);D基因完整存在者12例(26.1%),存在全部外显子;D基因部分存在者5例(10.9%)。DNA测序结果显示,2例仅存在D基因的第10外显子的样本均为RhD—CE(3—9)-D杂合基因,1例存在D基因的第4、6外显子为RhD—CE(2—3,5,7—9)-D杂合基因,是新发现的变异等位基因。结论(1)昆明地区常住人群存在高频率的RhD—CE(3—9)-D杂合基因。(2)在昆明人群发现一种新型D变异等位基因即RhD—CE(2—3,5,7—9)-D杂合基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