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数字化X线摄影X线改变在判断食管癌放射治疗过程中肿瘤退缩速度和程度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抽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来我院诊治的食管癌患者70例,均给予放射治疗,回顾性分析数字化X线摄影X线改变与肿瘤退缩速度和程度及预后的关系。结果放疗40 gy后,经食管数字化X线摄影显示,70例患者中肿瘤快速退缩者19例(A组),肿瘤缓慢退缩者18例(B组),肿瘤明显残留者33例(C组);根据近期疗效评价标准A、B、C组患者的近期疗效(CR所占比例)分别为100%、66.7%、30.3%;A、B、C组患者的三年生存率分别为42.1%、27.8%、18.2%。结论食管癌放射治疗过程中肿瘤的消退速度及程度与近期疗效密切相关,数字化X线摄影X线改变能够为临床判断食管癌放疗过程中肿瘤的消退速度和程度及评价预后提供可靠的信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食管癌肿瘤退缩速度与预后的关系及临床价值.方法 病理证实为鳞状细胞癌的81例食管癌患者,在放疗过程中每放疗肿瘤剂量(tumor dose,TD)10戈瑞(gray,Gy)进行一次食管吞钡X线检查.观察至TD达70 Gy.按照1982年郑州会议影像学分类法,并根据放疗中分级变化判断肿瘤退缩速度,分为三组:A组(放疗中肿瘤快速退缩):放疗至TD40Gy食管吞钡X线已达到Ⅰ、Ⅱ级;B组(放疗中肿瘤缓慢退缩):放疗至TD40Gy食管吞钡X线Ⅲ、Ⅳ级,放疗结束达到Ⅰ、Ⅱ级;C组(放疗结束肿瘤明显残留):放疗至TD70 Gy时食管吞钡X线仍为Ⅲ、Ⅳ级.结合临床综合分析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A、B、C三组近期疗效达到CR比例分别为100.0%、62.9%、26.7%,P<0.05;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45.8%、22.2%、16.7%,但再进一步比较三组中不同肿瘤退缩速度近期疗效达到CR患者的3年生存率分别为45.8%、35.3%、37.5%,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肿瘤退缩速度与近期疗效密切相关,而近期疗效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放疗中肿瘤退缩速度及TD达40 Gy时食管吞钡X线分级情况,可为后一阶段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食管癌的X线与CT表现,提高时食管癌综合影像检查作用的认识。方法:选择资料完整的20例食管癌,时其影像表现进行分析。结果:部位为胸上段2例,胸中段9例.胸下段2例,病变长度2.5~13cm。钡餐造影显示为髓质型11例。蕈伞型2例,缩窄型3例,混合型4例。CT表现为管壁增厚管腔狭窄及腔内肿块,并可显示病变与周围脏器的关系,淋巴结和远处转移等情况。按照改良的MOSS食管癌CT分期标准Ⅰ期4例.Ⅱ期9例,Ⅲ期6例,Ⅳ期1例。结论:两种检查手段的结合对早期食道癌的发现,术前分期及治疗方案的合理选择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应用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治疗肿瘤,除采用常见的固定源皮距(SSD)放射治疗外,还有等中心(SAD)照射技术、旋转(ROT)照射技术等特殊治疗手段。我院自1991年初开展了对食管癌采取等中心放射治疗技术。作者的初步体会是,与以往的固定源皮距放射治疗相比,食管癌等中心放射治疗技术具有准确性高、摆位重复性好、操作简便等优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比研究常规放疗和后程加速超分割放射治疗食管癌的近期、远期疗效。方法对134例食管鳞癌患者进行前瞻性随机分组研究,其中67例进入常规组,67例进入后程加速超分割组。常规组治疗开始2.0Gy/次,1次/d,5d/周,照射40Gy后缩野继续上述方式治疗,总量66Gy,33次,6,3周完成。后程加速超分割组开始为常规分割:2.0Gy/次,1次/d,5d/周,照射至40.0Gy,20分次缩野改为1.2Gy/次,2次/d,2次照射相隔≥6h,5d/周,总剂量66.4Gy,42分次,6、1周完成任务。结果近期疗效:常规组、后程加速超分割组分别为65.7%、86.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3、5年生存率常规组分别为49.3%、19.4%、8.9%,后程加速超分割组分别为71.6%、40.3%、22.3%,两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晚期放射反应主要为放射性食管狭窄和肺纤维化。结论后程加速超分割组近期、远期疗效较常规组明显提高,晚期放射损伤相似。  相似文献   

6.
气管肿瘤很少见,由于无典型症状而致早期诊断困难,常误诊为其它病,一旦确诊恶性者多属晚期,治疗效果欠佳.随着CT、MRI等现代影像诊断技术的广泛临床应用,气管肿瘤的检出率大大提高.我院自1992-2009年共收治气管肿瘤病人13例,其中良性5例,恶性8例,经病理检查证实,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后程加速超分割放射治疗食管癌的疗效。方法:1995年5月.1999年6月,我院治疗食管癌患者240例,随机分为两组。常规分割放疗(CFR)组120例,每天1次,每次2Gy,每周5次,总剂量66-70Cy;后程加速超分割放射治疗(LCAHR)组120例,常规分割放射治疗30Gy后改为每天2次,每次1.5Gy,每次间隔6小时,每周10次,总肿瘤剂量63-66Gy。结果:IEAHR组和CFR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5.0%、45.0%、29.2%和62.5%、26.7%、16.7%(x^2=14.55,P〈0.01;x^2=7.99,P〈0.01;x^2=4.62,P〈0.05)。IEAHR组和CFR组1、3、5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70.0%、45.0%、40.8%和54.2%、29.1%、20.8%,两组差异有显著性(x^2=5.73,P〈0.05;x^2=4.57。P〈0.05;x^2=10.34。P〈0.01)。结论:后程加速超分割放射治疗有望提高食管癌的疗效;局部肿瘤复发和未控仍是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否提高放射治疗剂量有待于进一步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8.
张映辉  王成  李宗乾 《医学综述》2002,8(11):644-646
食管癌绝大多数是多点起源 ,病变远远超出肉眼观察范围[1 ] ,手术切除难以根治 ,放射治疗可控制亚临床病灶 ,是食管癌治疗的主要方法之一。1 食管癌的常规分割放疗2 0世纪 90年代以前的食管癌放射治疗技术基本属于常规分割照射 ,即在二维计划系统 ( 2D TPS)支持下 ,采用常规的分割剂量 ,在60 钴机和直线加速器上完成。包括二野、三野、四野、旋转弧形 (ARC)照射技术以及楔形野技术、挡铅 (BlOCk)技术、补偿板 (compensatororlus)技术等。采用双侧后野和前野照射是食管癌常规分割治疗的经典方案 ,每天照射 1次 …  相似文献   

9.
根尖片数字化X线摄影技术及其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CDR数字化X线成像系统在口腔科的临床应用.方法:采用CDR系统对120例患者166颗牙齿行根尖片拍摄.结果:与传统根尖片X线摄影技术比较,使用CDR系统行根尖片拍摄能减少曝光时间70%~90%,其成像速度快,成像质量优良,在图像处理和存储输送等方面均具有明显的优越性.结论:与传统根尖片X线摄影技术比较,使用CDR系统行根尖片X线成像技术具有明显的优越性,它为口腔临床提供了新的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0.
食管癌是我国常见恶性肿瘤之一。由于食管癌病人就诊时多已晚期,多数病人失去手术机会而选择放射治疗。食管癌放疗的5年生存率为10%~15%,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局部复发,约占总死亡率60%~70%。如何提高局部控制率,成为食管癌放射治疗的主要研究方向。我院自1999年7月~2003年3月,共对60例食管癌患者实施适形放射治疗,笔者分析其治疗计划方案,利用物理手段改善病变(靶区)与周围正常组织及危险器官的剂量分布,有效地提高局部放疗剂量,进而达到提高局部控制率,保护周围正常组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后程加速超分割放射治疗食管癌的疗效.方法1995年5月~1999年6月,我院治疗食管癌患者240例,随机分为两组.常规分割放疗(CFR)组120例,每天1次,每次2Gy,每周5次,总剂量66~70Gy;后程加速超分割放射治疗(LCAHR)组120例,常规分割放射治疗30Gy后改为每天2次,每次1.5Gy,每次间隔6小时,每周10次,总肿瘤剂量63~66Gy.结果LCAHR组和CFR组l、3、5年生存率分别为85.0%、45.0%、29.2%和62.5%、26.7%、16.7%(x2=14.55,P《0.01;x2=7.99,P《0.01;x2=4.62,P《0.05).LCAHR组和CFR组1、3、5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70.0%、45.0%、40.8%和54.2%、29.1%、20.8%,两组差异有显著性(x2=5.73,P《0.05;x2=4.57,P《0.05;x2=10.34,P《0.01).结论后程加速超分割放射治疗有望提高食管癌的疗效;局部肿瘤复发和未控仍是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否提高放射治疗剂量有待于进一步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前程加用化疗后程加速超分剖放射治疗食道癌的疗效与毒性。方法:对符合入组条件的100倒,随机分为单放组50例和化放组50例。单放组前程常规分割放射30Gy,后程加速趣分割放射30Gy.每次1.5Cy.每天2次,间隔6h以上。化放组前程在单放组放射治疗基础上每周六静脉输注顺铂50mg.5-氟脲嘧啶500mg。共3周.后程同单放组。结果:化放组和单放组的1.2年生存率分别为86.0%。78.0%,78.0%和66.0%.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肿瘤局部控制率加用化疗后提高.化放组和单放组1、2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82.0%、72.0%和60.0%、40.0%。两组比较统计学上有显著差异(p〈0.05);毒副反应化放组较单放组高,但患者一般均能耐受,未见心、肝、肾的功能损害。结论;前程加化疗后程加速超分割放射治疗能明显提高食道癌的局部控制率。远期生存率有待进一步随访。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中下段食管癌不同放射治疗方法的优缺点.方法 应用Varian Cadplan 6.2三维治疗计划系统,对15例首程放疗中晚期中下段食管鳞癌患者进行研究,为每一病例均设计5种放射治疗计划,分为模拟常规放疗(3野),三维适形放疗(3、4、6个野计划),常规+适形组合计划,即2D-3、3D-3、3D-4、3D-6、...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数字化X线摄影(DR)、计算机X线摄影(CR)、屏-片成像3种成像方式在胸部的应用,为实际工作提供帮助.方法 分析3种成像方法 各500例,进行视觉质量评价、工作效率、工作强度等方面比较.结果 DR优片率(98.6%)高于CR(85.4%)和屏-片系统(55.8%).DR、CR和屏-片系统每小时平均完成73、52、50例的胸部摄影;DR成像时间平均为5 s,CR和屏-片系统分别为210 s和264 s.结论 DR能改善胸部图像质量,提高工作效率,在胸部摄影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放射治疗是肺癌和食管癌常用的治疗方法,接受放射治疗的患者多于手术治疗,大出血是该方法严重并发症之一,偶有发生。我科自1991-2002年共发生6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肾上腺区巨大肿瘤的影像学定位诊断和介入治疗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①目的 探讨不同影像学检查方法对肾上腺区巨大肿瘤的定位诊断及介入治疗的价值。②方法 收集经手术和病理证实、肿瘤直径> 10cm 的肾上腺区巨大肿瘤病人17 例,对其诊断和治疗进行总结分析。③结果17例中CT定位诊断正确11 例,占64.7% ;B超诊断正确7 例,占41.2% .5 例行DSA 检查,定位诊断正确率达100% ,均行肾上腺动脉栓塞治疗后手术切除。④结论 各种影像学检查方法,对肾上腺区巨大肿瘤的定位诊断正确率由高到低依次为DSA,CT和B超。介入治疗既可作为手术前栓塞治疗,也可作为不能手术切除肿瘤的姑息性治疗。  相似文献   

17.
三维适形放射治疗食管癌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研农 《海南医学院学报》2007,13(4):328-330,346
目的:探讨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食管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24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2例,对照组:常规放疗,2 Gy/次,5次/周,总剂量60~66 Gy,7周完成.观察组:先常规放疗20 Gy,然后改用3DCRT,2 Gy/次,5次/周,总剂量60~66 Gy,6.5周完成.比较观察两组放疗结束时临床症状、放疗结束后3个月的食管钡餐片与CT影像学变化以及放射毒副反应.结果:观察组完全缓解率和有效率分别为74.2%和98.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6.5%和85.0%(P<0.05);观察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79.0%、58.1%和41.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1.3%、30.6%和24.2%(P均<0.05);两组放射反应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三维适形放射治疗食管癌的疗效优于常规放射治疗,放射性毒性反应可耐受.  相似文献   

18.
直接数字化X线摄影(digital radiography,DR)系统是继计算机X线摄影(computer radiography,CR)系统之后,实现传统X射线摄影数字化的又一个重大进步.我院自2005年底引进PHILIPS OPFIMUS型DR系统,其配置Canon CXDI-50G非晶态硅型平板探测器(flat panel detector,FPD).该设备既可以立位摄影,又可以使平板探测器移动到摄影浮动平床下面做卧位摄影.至2007年底我院利用该设备已完成摄影l万余例次,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现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许文学  郭爱玲  王志文  李宏 《重庆医学》2011,40(18):1785-1786
目的 评价数字化X线摄影和传统X线摄影在根管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根管治疗术的213 例单纯慢性牙髓炎或慢性根尖周炎患者的影像学资料,纳入评估的牙齿共267颗,根据其接受的检查方法分为观察组(采用数字化X线摄影)和对照组(采用传统X线摄影),其中观察组136例(157颗),对照组77例(110颗),对...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设计儿童肘关节数字化X线摄影体位,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采用柯达DR3000与GE飞天6000X线摄影系统行儿童肘关节卧位正侧位摄影的病例资料共60例.由2名诊断医师对其影像质量及结构显示进行盲法评价.结果 60例正位摄影均符合欧共体影像诊断标准,57例侧位为标准影像显示,另3例(柯达DR3000系统1例、GE飞天6000X系统2例)侧位显示不佳伴有移动伪影.柯达DR3000与GE飞天6000X线摄影系统正位合格率均为100%,侧位合格率分别为96.7%和93.3%,2种成像系统合格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R卧位肘关节摄影法体位设计合理,可以达到儿童肘关节DR摄影体位设计要求,具有一定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