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心脏不停跳二尖瓣置换术中应用盐酸氨溴索肺保护的效果。方法选择浅低温不停跳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3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应用盐酸氨溴索)和对照组(不用盐酸氨溴索),每组15倒。于CPB前(T1)、CPB40min(T2)、CPB结束即刻(T3)、CPB结束后1h(T4)、2h(T5)、24h(T6)抽取动脉血,测定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8(IL-8),血栓素(TXB2)和前列环素(6-keto-PGF1a)。于T1、T2、T3、T4、T5、T6、各时点行血气分析,计算呼吸指数R1。结果两组CPB期间TNF-α、IL-8、TXB2、6-keto-PGF1a与CPB前比较均有不同程度升高,干预组与对照组TNF-α、TXB2、RI,在CPB中各时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XB2可作为CPB过程中检测肺保护效果的敏感指标;心脏不停跳二尖瓣置换术中应用盐酸氨溴索可减少TXB2的释放,抑制TNF-α形成,减轻CPB所致的炎性反应,具有较佳的肺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心脏不停跳二尖瓣置换术中应用沐舒坦肺保护的效果.方法:将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患者36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应用沐舒坦)与对照组(不用沐舒坦),每组18例.体外循环(CPB)90 min.于6个时点采静脉血,检测血浆血栓素(TXB2).结果:两组CPB期间TXB2与CPB前比较均有不同程度升高,实验组与对照组TXB2在CPB中各时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XB2可作为CPB过程中检测肺保护效果的敏感指标;心脏不停跳二尖瓣置换术中应用沐舒坦可以减少TXB2的释放,具有较好的肺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3.
4.
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l 历史回顾 自1953年Gibbon应用体外循环技术为一房间隔缺损患者直视修补成功,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经历了40多年的发展,与之相随的心肌保护技术也不断发展。首先在手术过程中是否维持心肌供血方面经历了供血-缺血-供血的过程;其次心脏停跳也有化学-非化学-化学的反复;然后体外循环过程的全身及心肌温度也出现常温-低温-浅低温变化[1]。而在心脏静止与跳动方面,出现停跳与不停跳的研究。自1950年Bigerlow,Lindsay和Greeword把低温技术导入心脏手术,1973年Gay成功应用冷钾晶体心停跳液术中心肌保护以来,传统的低温停跳液便成了心肌保护的重要措施。由于心肌不可避免缺血,缺氧和再灌注损伤,及低温所致全身生理紊乱,心肌保护效果欠佳,术后低心排血量综合征和严重心律失常仍是主要死亡原因[2]。  相似文献   

5.
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20多年来尽管冷钾心脏停跳液结合浅-中度低温体外循环已成为大多数医疗机构常规的心肌保护方法。由于心肌不可避免缺血缺氧损伤和再灌注损伤,对心脏高度增大、心功能不良和术中阻断主动脉时间较长者,心肌保护效果欠佳,术后低心排血量综合征和严重心律失常仍是主要死...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小儿心脏不停跳心内手术体外循环期间的心肌保护和灌注方法。方法 对 189例小儿心脏不停跳心内手术的体外循环病例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 全组转流时间 (39.9± 2 4.7) min,首次稀释后 HCT为 15 %~ 2 4% ;转流早期低血压 <30 mm Hg(4 .0 k Pa) 9例 (4 .76 % ) ;转流中发生室颤 8例 (4 .2 3% ) ,酸碱失衡 12例 (6 .35 % ) ,一过性低血钾 <3.5 mm ol/ L10例 (5 .2 9% )。转机后血红蛋白尿 11例 (5 .82 % )。术后死亡 10例 (5 .2 9% )死因分别为低心排 6例 ,肺部并发症3例 ,气栓昏迷 1例。结论 选用生物相容性好的体外循环材料 ,适当的血液稀释 ,降温不低于 32℃ ,调节好酸碱和电解质平衡 ,保证心肌氧供需平衡 ,是体外循环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8.
目的研究体外循环心脏停跳和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对机体细胞免疫影响的差异。方法60例风湿性二尖瓣瓣膜病变患者,随机分成不停跳组(实验组)和停跳组(对照组),其中实验组40例,对照组20例,分别于10个时点抽取静脉血,测定T细胞亚群及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结果两组总T淋巴细胞(CD^3+)、辅助T淋巴细胞(CD^4+)、CD^4+/抑制T淋巴细胞(CD^8+)、NK细胞在体外循环后下降,CD^8+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CD^3+、CD^4+、CD^4+/CD^8+、CD^8+、NK细胞恢复较对照组快(P〈0.05)。结论体外循环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对机体细胞免疫影响显著小于心脏停跳手术。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及停跳手术对肝脏功能影响的差异.方法检测50例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患者及50例体外循环心脏停跳心内直视手术患者的6个时点的ALT、AST、AST/ALT、白蛋白、直接胆红素变化.结果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患者的ALT、AST、AST/ALT均升高,不停跳手术患者的恢复较快.结论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手术对肝脏功能影响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小儿心脏不停跳心内手术体外循环期间的心肌保护和灌注方法。方法对189例小儿心脏不停跳心内手术的体外循环病例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全组转流时间(39.9±24.7)min,首次稀释后HCT为15%~24%;转流早期低血压<30mmHg(4.0kPa)9例(4.76%);转流中发生室颤8例(4.23%),酸碱失衡12例(6.35%),一过性低血钾<3.5mmol/L10例(5.29%)。转机后血红蛋白尿11例(5.82%)。术后死亡10例(5.29%)死因分别为低心排6例,肺部并发症3例,气栓昏迷1例。结论选用生物相容性好的体外循环材料,适当的血液稀释,降温不低于32℃,调节好酸碱和电解质平衡,保证心肌氧供需平衡,是体外循环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莫安胜  林辉  何巍  冯旭 《广西医学》2005,27(6):795-798
目的研究浅低温体外循环(CPB)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中不停辅助呼吸对肺脏的保护作用。方法将20例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的心内手术是在中低温体外循环下进行;实验组的心内直视手术在浅低温体外循环下进行。两组病人术后送回ICU用西门子900C呼吸机辅助呼吸,潮气量设定为体重(kg)×12mL,频率为12次/min,氧饱和度为100%,采桡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结果停CPB后2h、3h、4h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同一时点动脉血氧分压(PO2)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中、不停呼吸辅助心内直视手术可减轻肺的损伤,对肺脏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对老年冠心病 (CHD)患者肿瘤坏死因子 - β (TNF - β)基因多态性进行分析 ,探讨其在冠心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用PCR法测定 4 0例CHD患者及 3 0例对照者的TNF - β等位基因频率并进行比较。 结果 TNF - β等位基因频率分布 ,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 P >0 0 5 )。结论 TNF - β基因多态性在CHD发病机理中可能不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心脏停跳与不停跳手术对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的心肌保护效果。方法房间隔缺损(ASD)、室间隔缺损(VSD)、肺动脉瓣狭窄(PS)患者共116例,随机分为实验组(不停跳组)和对照组(停跳组)。实验组在体外循环(CPB)心脏跳动状态下手术,对照组在CPB心脏停跳下手术,分别于术前及术后2、6、24、48h采集血标本,检测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I(cTnI)、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含量;记录CPB时间、术后48h心律失常发生率、残余分流发生率、呼吸机支持时间、ICU滞留时间、术后住院天数。结果两组术后各时点血清CK—MB、cTnI、AST、LDH含量均显著高于术前(P〈0.01),但两组间各时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CPB时间较对照组短(P〈0.01),其他临床观察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能缩短CPB时间,但手术效果与停跳手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不同年龄患者应用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法行心内直视手术的心肌保护效果.方法 在拟行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或室间隔缺损修补术的病人中,按年龄<3岁、3~12 岁、≥12岁分为3组,各组随机选择30例病人,在静吸复合麻醉下行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中房间隔修补术或室间隔修补术.在切皮前、转流前、停机后10 min、手术毕等时点取动脉血作心肌肌钙蛋白I(cTnI)浓度检测,并观察术中及术后病人的恢复情况.结果 各组停机后的cTnI浓度值均比转流前增高(P<0.01).婴幼儿组cTnI浓度的增高幅度较其他组高,且术后恢复效果相对较差(P<0.05).结论 3岁以上患者应用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法行心内直视手术的心肌保护效果优于婴幼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心脏不停搏和停搏心内直视手术对心肌肿瘤坏死因子α-mRNA的表达的影响。方法30例年龄5~10岁的先天性室间隔缺损患儿,随机等分为两组。组1在中低温体外循环心脏停搏下完成手术,组2在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下完成手术。在打开与关闭右心房时取心肌组织检测TNF-αmRNA表达。分别于麻醉诱导后(T1),CPB转流20min(T2),CPB结束时(T3),停机后6h、12h、24h(T4-6)抽血检测血浆TNF-α浓度。结果两组患者心肌TNF-αmRNA表达水平在关闭右房时均明显升高(P<0.05),且组1明显高于组2(P<0.05)。组1血浆TNF-α浓度在T4~6时间点明显高于组2(P<0.05)。结论心脏不停搏心内直视手术较传统心脏停搏手术方式能减少的TNF-α表达与释放,有利于小儿体外循环期的心肌保护。  相似文献   

16.
张建海  任哲  梁诚之  翁贤武  林培锋 《浙江医学》2009,31(6):762-764,773
目的探讨微创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在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房室间隔缺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8例。微创不停跳组不阻断升主动脉,在微创常温体外循环(CPB)、心脏跳动下行心内直视手术;停跳组在常规方法下行心内直视手术。分别于术前、术后2、6、12、24、48h取外周静脉血测定心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I(cTnI)的水平,并观察手术时间、CPB时间、术后辅助呼吸时间,多巴胺和硝普钠的用量、住ICU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引流量,用血量等。结果微创不停跳组的手术时间、CPB时间、术后辅助呼吸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较停跳组明显缩短,术后进ICU时的多巴胺用量较停跳组少,术后引流量、用血量较停跳组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2、6、12、24h,停跳组CK-MB和cTnI较微创不停跳组显著升高,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微创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有良好的心肌保护效果,损伤相对较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适用于简单先天性心脏病的矫治。  相似文献   

17.
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1097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的意义和手术适应征。方法心脏不停跳法:阻断上下腔、不阻断冠脉循环,不用心脏停搏液;鼻咽温缓慢降至(33±1)℃,在心脏有节律的空跳中完成手术操作。主动脉瓣置换等要切开主动脉根部的手术,经冠状静脉窦持续逆行灌注。心脏停跳法:降温至32~28℃±1℃,阻断主动脉后从其根部灌注4℃晶体或15℃血K^+心停跳液,每间隔30min复灌1次。室缺补片修补等心内操作完毕开放主动脉阻断,心脏复跳后完成其余手术操作。结果术后并发低心排综合征8例(0.74%),血红蛋白尿46例(4.19%),急性肾功能衰竭7例(0.64%),Ⅲ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0.09%),精神症状7例(0.64%),消化道出血1例(0.09%),死亡28例(死亡率2.55%)。结论心脏不停跳法是一种较接近生理状态的心肌保护新方法,获得较理想的临床效果,可适用于绝大部分常规心内直视手术。  相似文献   

18.
冼磊  陈铭伍  何巍  郑宝石  冯旭 《广西医学》2009,31(4):463-465
目的研究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手术与停跳手术对心脏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影响的差异。方法将40只健康山羊分为实验组(浅低温不停跳组)与对照组(中度低温停跳组)进行体外循环,分别于7个时点采冠状静脉窦血,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肾素(PRA)、血管紧张素Ⅱ(AⅡ)和醛固酮(Aldo)水平。结果两组在体外循环过程中冠状静脉窦血PRA、AⅡ和Aldo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P〈0.01),其中对照组比实验组升高更明显(P〈0.01)。结论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心内手术对心脏RAAS的影响可能较停跳心内手术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的临床意义和价值。方法 :并行循环 ,阻断上下腔静脉而不阻断升主动脉 ,不使用心脏停搏液 ;逆行灌注者 ,阻断升主动脉后经冠状静脉窦逆行持续灌注机器氧合血 ,鼻咽温维持在 33℃± 1℃ ,在心脏空跳条件下完成心内直视手术。结果 :心脏手术完毕即可停机 ,术后血液动力学平稳 ,多巴胺用量很少。低心排发生率 1 .0 % ,血尿发生率 3.8%。无 1例发生空气栓塞。早期死亡率 2 .5 % (5 / 1 94 )。结论 :心脏不停跳法是一种较接近生理状态的心肌保护方法 ,获得较理想的心肌保护和临床效果 ,可应用于绝大部分心内直视手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