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减少鼻内窥镜鼻窦手术中出血的方法.方法 通过对慢性鼻窦炎、鼻息肉Ⅱ型患者69例,分术前用药组和术前未用药组,局麻组和全麻组,比较术前规范治疗及麻醉方式对内窥镜手术中出血的影响.结果 术前用药组平均术中出血量(90.71±25.12)mL,术前用药包括:①罗红霉素0.15 g每日2次,或青霉素800万单位静滴每日1次.②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应用口服强的松30 mg,每日早晨顿服.术前未用药组平均术中出血量(127.94±31.34)mL,两者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F=18.46,P<0.05);局麻组平均术中出血量(88.46±24.17)mL,全麻组平均术中出血量(126.97±30.67)mL,两者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F=23.82,P<0.05);术前是否用药与麻醉方式二个影响鼻内镜术中出血的相关因素无交互效应,两者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F=2.073,P>0.05).结论 术前用药物是减少鼻内窥镜鼻窦手术出血的的重要因素,而麻醉方式选择是减少术中出血的另一个因素,局部麻醉方式下进行鼻内窥镜手术较全身麻醉患者出血量少.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术前处理对内窥镜鼻窦手术中出血量的影响 ,从而提高术后疗效。方法  1 36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进行术前处理 ,并与未经术前处理的同期同类手术 4 5例比较。结果 术前处理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 ,与未处理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且术前处理组术后总有效率为 91 .1 8% ,未处理组 80 % ,两者亦有统计学差异 (x2 =6 .0 3,P<0 .0 5 )。结论 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经过术前处理可减少术中出血 ,提高术后疗效  相似文献   

3.
官树雄 《中外医疗》2010,29(31):12-13
目的探讨减少慢性鼻窦炎、鼻息肉内镜鼻窦手术中出血的方法。方法通过对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进行围手术期术前抗生素冲击治疗时间的不同,比较术中出血量的多少(A组30例患者抗生素冲击治疗7d,B组28例患者抗生素冲击治疗3d,其余治疗时间相同)。结果术前处理A组出血量为(41.0±12.1)mL,B组出血量(76.8±21.6)mL,两者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663,P=0.035)。结论术前用药物控制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炎症是减少内镜鼻窦手术出血的重要环节,在同样规范手术操作下,应用激素及减充血剂在同样时间下,术前应用抗生素冲击治疗中,抗生素冲击治疗直接影响手术中出血量的多少,冲击治疗3d的出血量与冲击治疗7d的出血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4.
鼻窦炎围手术期处理对术中出血、术后发热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雪梅  陈飞  张术明 《四川医学》2009,30(9):1368-1370
目的探讨慢性鼻窦炎鼻内镜手术围手术期处理对术中出血及术后发热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分析94例经内镜鼻窦手术治疗的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术中出血和术后发热的情况,其中A组58例进行围手术期处理,并与B组36例未经围手术期处理的同类手术进行比较。结果围手术期处理组(A)术中出血量为(55.62±37.31)ml,未处理组(B)为(106.13±86.93)ml,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围手术期处理组术后发热占13.8%,未处理组术后发热占61.1%,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控制出血的高危因素,全身和局部药物治疗对减少术中出血起着关键作用,而术中应用适当的血管收缩剂及静脉输入止血药、避免不必要的损伤等对减少术中出血也起着重要作用;围手术期有效的抗感染对症处理对控制术后发热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减少慢性鼻窦炎﹑ 鼻息肉围手术前期处理对术中出血的方法.方法 方便选取该院2014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所收治的150例行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手术患者作为该次研究对象,按照计算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5例,对照组患者均未经行围手术前期处理,研究组患者为进行围手术期术前处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有效率,术中出血量.结果 研究组患者手术有效率(94.67%)显著高于对照组(82.67%),研究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为(89.29±10.73)mL,对照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为(162.49±13.58)mL,研究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前用药控制能够有效减少鼻窦炎﹑鼻息肉患者在内镜鼻窦手术中的出血量,而良好的应用血管收缩剂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控制性低血压的应用和控制出血高危因素,并且能够有效减少患者在手术中的损伤.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慢性鼻窦炎鼻息肉围手术前期处理对术中出血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收取例数为120例,(收取时间为2016年1月20日至2017年1月20日),选择随机的方式对本院所有观察对象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未实施围手术前期处理)、观察组(实施围手术前期处理),每组患者各60例,比较2组手术效果及术中出血情况。结果观察组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8.33%(59/60),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术中平均出血量(89.22±1.35)ml,2组间相比较,P0.05。结论对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实施围手术前期处理,能够有效提高临床效果,同时还能减少术中出血量,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7.
《陕西医学杂志》2014,(7):816-817
目的:观察经过正确的围手术期处理对难治性鼻-鼻窦炎手术效果的影响。方法:对慢性鼻-鼻窦炎患者50例施行围手术期综合治疗,并与未施行治疗的同类手术50例进行比较。结果:术前治疗组平均出血量(64.0±42.5)ml,平均手术时间(35.5±15.5)min;对照组平均出血量(105.5±56.5)ml,平均手术时间(45.5±16.5)min。两者比较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正确的围手术期处理,可以有效地减少术中出血,降低手术难度,缩短手术时间。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减少慢性鼻-鼻窦炎功能性鼻内镜手术术中出血,缩短手术时间的方法。方法通过对慢性鼻-鼻窦炎患者125例围手术前综合治疗,并与未治疗的同类手术63例进行比较。结果术前治疗组平均出血量(64.0±42.1)ml,平均每窦出血量(22.0±15.4)ml,平均手术时间(41.3±9.8)分,平均每窦手术时间(13.7±6.8)分;对照组平均出血量(64.0±42.1)ml,平均每窦出血量(22.0±15.4)ml,平均手术时间(41.3±9.8)分,平均每窦手术时间(13.7±6.8)分,两者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慢性鼻-鼻窦炎术前综合治疗能有效减少鼻内镜手术术中出血,缩短手术时间。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促进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术后鼻窦粘膜上皮化的方法.方法通过对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进行围手术后期处理46例,并与未经围手术后期处理的同类手术38例进行比较.结果经围手术后期处理组的手术有效率为89.1%,而未经围手术后期处理组的手术有效率为71.1%,两者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x24.4,P<0.05).结论术后鼻内窥镜定期复查清除残余息肉、肉芽、囊泡及药物的合理应用有利于鼻窦粘膜上皮化,预防术后复发而影响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10.
王振兴 《当代医学》2016,(31):146-147
目的:探讨慢性鼻窦炎合并鼻息肉患者术前用药对手术治疗的影响。方法选取108例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54例患者术前未给予用药干预,设为对照组;54例患者给予术前用药治疗,设为观察组,对比2组患者临床疗效、术中出血量。结果观察组慢性鼻窦炎合并鼻息肉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98.10%显著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85.20%,并且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为(52.49±10.76)mL显著少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为(102.45±16.95)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慢性鼻窦炎合并鼻息肉患者采取术前用药治疗,有利于提高手术疗效,降低术中出血量,可有效改善预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减少鼻内窥镜手术中出血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鼻内窥镜手术在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中减少出血量的方法。方法将Ⅱ型2期、Ⅱ型3期和Ⅲ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135例(225侧)分成综合治疗组和对照组进行研究。结果综合治疗组的术中出血量为77.3±31.0ml,对照组为109.8±35.6ml,两者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综合治疗组的手术有效率为93.90%,对照组为83.02%,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术前进行围手术前期处理,术中灵活应用电动切割器、咬切钳、双极电凝等措施互相配合,能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和提高手术疗效,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术前用药对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手术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5月~2013年1月深圳市宝安区福永医院收治的行鼻内窥镜手术(endoscopic sinus surgery,ESS)治疗的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224例,根据其术前是否行用药干预分为2组。对照组96例,未行术前用药干预;观察组128例行术前用药干预。观察2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并发症及出血量,并进行统计学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治愈92例、好转31例、无效5例,治疗有效率为96.09%,对照组患者治愈32例、好转50例、无效14例,治疗有效率为8542%,组间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51.48±10.78)mL,显著少于对照组患者的(102.47±16.97)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手术治疗中,术前用药干预可提高手术治疗效果,减少术中出血量,对于改善预后、缓解症状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鼻内镜下行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手术治疗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金红  李军政  邓丽芳 《河北医学》2011,17(8):1066-1068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行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手术治疗疗效。方法:将我院2004年至2009年收治的120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行传统手术治疗,研究组60例行鼻内镜手术治疗,统计分析两组患者手术疗效。结果: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61.6%;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6.7%,经统计学分析处理X2=22.28,P〈0.01,两组差异比较显著,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鼻内窥镜手术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有效方法,术前、术中及术后正确处理可显著提高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14.
叶凤青  张学刚  宁加娟 《广西医学》2007,29(11):1700-1701
目的探讨控制性降压在Ⅲ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32例Ⅲ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随机分为2组,控制性降压组和对照组各16例。控制性降压组在全麻下用硝普钠降压,并对血流动力学和血气分析变化进行观察。结果降压组出血量为(346.5±185.7)ml,对照组出血量为(754.3±289.8)ml;降压组手术时间为(101.8±48.3)min,对照组为(156.5±93.7)min,两组术中出血量比较和手术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结论控制性降压是减少Ⅲ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手术中出血的一种安全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术前准备性治疗对减少鼻内窥镜术中出血的疗效。方法 :A组 90例慢性鼻窦炎 (或合并鼻息肉 )患者 ,术前分别用抗生素、激素等行准备性治疗 ,择期行鼻内窥镜手术 ,并与术前未行准备性治疗的B组 90例比较术中出血量。结果 :A组患者术中平均出血量为 79.0 7± 16 .6 1ml;B组为 10 7.81±2 1.4 8ml,差异有高度显著性 (P <0 .0 1)。 结论 :鼻窦炎 (或合并鼻息肉 )行内窥镜手术前应行准备性治疗 ,择期手术 ,可减少术中出血。  相似文献   

16.
术前应用抗生素及立止血对鼻内镜手术中出血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减少鼻内镜手术中出血的有效方法。方法对97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常规口服抗生素、术前肌注立止血,并设85例对照组,比较出血量和手术时间。结果治疗组中出血量50~250mL,平均150mL,手术时间20~80min,平均50min;对照组术中出血100~300mL,平均200mL,手术时间平均60min。结论术前应用立止血可使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P<0.05),手术时间相对缩短。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内镜鼻腔鼻窦手术治疗鼻窦炎、鼻息肉的远期疗效。方法对100例(156侧)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分别施行内镜鼻窦手术(A 组),传统鼻窦手术(B 组),术后随访1年以上。结果:手术 A 组,治愈61侧(63.5%),好转24侧(25%),无效11侧(11.5%),总有效率88.5%。手术 B 组,治愈32侧(53.3%),好转20侧(33.3%),无效8侧(13.3%),总有效率86.7%。术后并发症主要为鼻腔粘连。结论鼻内镜鼻腔鼻窦手术治疗鼻窦炎、鼻息肉具有良好的疗效,两组患者术式不同,术前分型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疗效差异有显著性(P<0.05)。传统的上颌窦根治手术创伤大、出血多、术后鼻面部肿胀明显,而内镜鼻窦手术创伤小、出血少、效果好而让人更容易接受。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吉诺通对慢性鼻窦炎鼻息肉内镜手术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鼻内镜手术治疗的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均接受相同的手术方式和常规处理,观察组同时给予吉诺通胶囊口服,对照组未服用吉诺通胶囊.两组患者于术后各时间点术腔情况.结果 观察组术后1~2周的术腔清洁情况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慢性鼻窦炎鼻息肉内镜手术围手术期的应用吉诺通可加快术后黏膜恢复,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内窥镜鼻腔鼻窦手术治疗鼻窦炎、鼻息肉的远期疗效.方法 对100例(156侧)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分别施行内窥镜鼻窦手术(一组),传统鼻窦手术(二组),术后随访1年以上.结果 手术一组,治愈61侧(63.5%),好转24侧(25%),无效11侧(11.5%),总有效率88.5%.手术二组,治愈32侧(53.3%),好转20侧(33.3%),无效8侧(13.3%),总有效率86.7%.术后并发症主要为鼻腔粘连.结论 鼻内窥镜鼻腔鼻窦手术治疗鼻窦炎、鼻息肉具有良好的疗效,两组患者术式不同,术前分型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疗效差异有显著性(P<0.05).传统的上颌窦根治手术创伤大、出血多、术后鼻面部肿胀明显,而内窥镜鼻窦手术创伤小、出血少、效果好而让人更容易接受.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中药干预对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术后疗效的影响。方法将100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两组常规围手术期治疗,术后常规换药随诊6个月。治疗组术后配合口服中药治疗,疗程为2个月。观察两组术后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6%,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应用中药干预能提高鼻窦炎鼻息肉手术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