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 毫秒
1.
2.
目的 获得针对恶性疟原虫环子孢子蛋白 (CSP)保守II 区 (RegionII )的单克隆抗体。 方法 采用恶性疟原虫保守II 区十二肽 (EWSPCSVTCGNG)免疫BALB/c小鼠 ,经融合 ,ELISA 3次筛选 ,获得 3株分泌针对保守II 区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 结果 ELISA检测结果显示单抗能与重组表达的恶性疟原虫CSP片段及天然CSP特异性反应。间接荧光抗体检测显示 ,单抗不仅能识别恶性疟原虫子孢子 ,也能识别约氏疟原虫子孢子。 结论 成功地获得了针对恶性疟原虫CSP保守II 区的单克隆抗体  相似文献   

3.
虽然恶性疟原虫疫苗抗原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目前已制备出许多恶性疟原虫期特异性抗原[1],但间日疟原虫的研究因不能体外培养而受限制。本文将主要描述至今已特征化了的两种间日疟原虫候选疫苗抗原:环子孢子蛋白和裂殖子表面抗原-1。为了资料的完整性和选择性,本...  相似文献   

4.
环子孢子蛋白(circumsporzoite protein,CSP)是疟原虫成熟子孢子表面的锚定蛋白,约含400个氨基酸,由N端保守I区、种属特异性的中央重复区和C端保守Ⅱ区构成。CSP在疟原虫的迁移、靶细胞入侵和增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近年研究显示,CSP在疟疾疫苗和靶向给药系统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对疟原虫CSP的结构特征、功能及其应用前景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6.
广西间日疟原虫环子孢子蛋白基因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广西间日疟原虫种群的基因型组成及其地理分布。方法 用滤纸法采集经镜检确诊的间日疟原虫阳性病人血样31份,Chelex-100离子交换法用于提取滤纸血样中的DNA,改进的套式-等位特异-PCR和琼脂糖凝胶电泳用于鉴别性片段的扩增,分析和鉴定。结果 在19份广西当地间日疟病例血样中17份鉴定为温带族虫株(89.5%),2份为热带族株(10.5%);12份输入病例血样中,温带族8份(66.7%),热 带型3份(25.0%)PV-2型1份(8.3%)。结论 目前广西当地流行的间日疟以温带族虫株为主,少数热带族病例出现在环江和防城县,但输入间日疟病例中热带族虫株感染占较大比例。  相似文献   

7.
用PCR方法特异性扩增恶性疟原虫云南株(PFD-3/YN)环子孢子蛋白基因片段,经基因序列测定后克隆于pWR450-1融合蛋白表达载体,并转化大肠杆菌TG1、JM103及JM109。在不同菌体浓度及不同剂量IPTG诱导下检测CSP融合蛋白的表达,结果显示仅pWR-CSP/TG1工程菌在菌体浓度OD590值达0.7~0.8时,加入终浓度1mmol/LIPTG进行诱导,可表达一88kDa的融合蛋白。dot-ELISA和Westernblot分析表明CS蛋白表达产物能被抗CS蛋白重复区单克隆抗体所识别  相似文献   

8.
目的:测定我国恶性疟原虫环子孢子蛋白部分基因序列,了解我国虫株与其它虫株CS蛋白基因序列的差异。方法:采用PCR方法特异性扩增CS蛋白基因片段,并将该基因片段克隆于M13噬菌体,取3个阳性克隆制备M13-CSP单链DNA,用双脱氧链末端终止法测定该基因片段核苷酸序列。应用PCGENE软件对六个虫株CS蛋白基因序列进行了一系列比较分析。结果:我国恶性疟原虫云南株(PFD-3/YN)与T4、Welcome、NF54、3D7及7G8等虫株CS蛋白基因序列有不同程度的差异,其中一个有意义核苷酸突变发生在P.fTh/Tc抗原表位区。结论:云南株与其它虫株CS蛋白基因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9.
目的 确定海南省疟区间日疟原虫环子孢子蛋白(CSP)基因型及地理分布,为制定合理的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套式等位特异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在海南省疟区内感染的间日疟病人滤纸血滴样本。结果 在99份受检血样中,有54份显示约700bp和约180bp二条扩增带,为温带族虫株,占54.54%;33份显示约700bp扩增带,为热带族虫株,占33.33% ;12份显示约700bp和588bp两条扩增带,为PV-2型虫株,占12.12%。结论 海南省流行的间日疟原虫CSP呈多态性,且存在地理分布差异。  相似文献   

10.
不同地区间日疟原虫环子孢子蛋白基因两侧翼DNA序…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引物标记周期反应测序法和自动核酸序列分析仪直接测定我国和3个西太平洋国家共18个间日疟分离株的环子孢子蛋白(CSP)基因两侧翼DNA序列,并与BZL、Belem、Sal-1、N.K.和Thai等地区株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不同地区间日疟CSP基因N端和C端非重复序列高度保守;18个分离株与5个地区株的上述序列基本一致。但在C端可变区则有较多变异,包括一些尚无度载的地理局限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斯氏按蚊成蚊在不同食源条件下血淋巴蛋白浓度的变化。 方法 挤压法分别收集4组(吸蔗糖水组、吸正常血组、吸感染血组和吸硝喹组)斯氏按蚊成蚊血淋巴,采用Bradford法测定血淋巴蛋白浓度,并进行Excel自动分析。 结果 吸血感染约氏疟原虫8d后,吸感染血组血淋巴蛋白浓度高于吸蔗糖水组和吸正常血组,平均分别为4.436、3.080和3.092μg/μl,通常硝喹组浓度(2.264μg/μl)低于吸感染血组。 结论 吸硝喹组蚊体内血淋巴蛋白浓度下降,提示蚊血淋巴蛋白可能参与疟原虫卵囊的黑化包裹反应。  相似文献   

12.
对2014年1例初诊为河南省本地感染的间日疟病例进行实验室检测与流行病学溯源调查,以明确其感染来源。收集该病例的流行病学资料,分别采用厚薄血膜吉氏染色法、疟疾快速诊断试纸(RDT)法和巢式PCR法检查患者外周血液,并对其环子孢子蛋白(CSP)基因序列进行分析。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该患者曾于2013年5月至缅甸停留约1周,同年6月发病,确诊为间日疟,经青蒿琥酯治疗后,疟原虫转阴,症状消失。CSP基因序列分析显示,该患者前后两次发病时的血样扩增出的CSP序列的中央重复区完全一致,与缅甸分离株(Gen Bank登录号为ABS95455和ABS95456)的序列一致性分别为95.1%和100%,与2个河南分离株HN3和HN7(登录号为KP888996和KP889000)的序列一致性分别为88.8%和67.1%。推测该病例为输入性间日疟复发病例。  相似文献   

13.
根据间日疟原虫环子孢子蛋白(CSP)基因设计特异分型引物,利用巢式PCR技术(Nested-PCR)对采自中缅边境的间日疟患者血样作分型鉴定。检出的174份血样中,PV-I型热带族占54.6%(95/174)、温带族占35.6%(62/174)、PV-II型占2.9%(5/174)、混和感染占6.9%(12/174)。表明中缅边境的间日疟原虫存在4种基因型,以热带族为优势虫株,缅甸拉咱与云南腾冲间日疟原虫CSP基因型构成无差异(χ2=3.381,P0.05)。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云南省不同感染来源间日疟原虫环子孢子蛋白(Pvcsp)基因序列,揭示当地Pvcsp基因的种群结构和遗传多样性。方法收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中2014-2017年报告的云南省本地和输入性间日疟病例流行病学资料及血样。提取血样中疟原虫基因组DNA,巢式PCR扩增并测序。采用MEGA 5.04、Arlequin 3.5.2.2软件进行单倍型、期望杂合度(He)分析,DnaSP 5.10计算核苷酸多样性(TT)、同义置换率(Ks)、错义置换率(Ka)及群体间遗传分化指数(Fst)。结果共检测间日疟病例血样969份,扩增获得650~750 bp大小的目的条带759份,包括云南本地感染者血样39份、非洲16份、缅甸688份、老挝13份、柬埔寨2份、巴基斯坦1份。单倍型分析结果显示,759条Pvcsp基因序列存在90个单倍型,其中29个为PV-I型温带族(类似VK210型),50个为PV-Ⅰ型热带族(类似VK210型),11个为PV-Ⅱ型(类似VK247型);3种基因型所占比例分别为51.4%(390/759)、41.1%(312/759)、7.5%(57/759),分布于云南本地感染、缅甸输入性病例中,但非洲、老挝及其他地区的输入性病例只表现为PV-Ⅰ型。PV-Ⅰ型、PV-Ⅱ型氨基酸序列突变分别发生在29、10个位点。759份病例血样的He为0.224,π为0.075,Ka/Ks为0.48。除去柬埔寨和巴基斯坦,Pvcsp基因在老挝输入性病例中的遗传多样性最高(He=0.422,π=0.03),云南本地与非洲输入性病例中的遗传分化最高(Fst=0.082),与缅甸输入性病例的遗传分化最低(Fst=0.002);Pvcsp基因在非洲与东南亚地区输入病例中属中等程度的遗传分化,在东南亚地区输入病例中遗传分化很小。结论云南省不同感染来源间日疟原虫环子孢子蛋白基因存在3种基因型,以PV-Ⅰ型温带族为优势虫株,不同基因型的种群结构和遗传分化不同。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核糖体蛋白S7(ribosomalprotein,rpS7)在大劣按蚊抗约氏疟原虫感染免疫中的作用。 方法 根据rpS7的保守mRNA序列设计简并引物,以大劣按蚊血细胞mRNA为模板,进行RTPCR扩增,克隆、并测定序列;RTPCR结合凝胶图像扫描比较、分析血餐后d1、d2、d3、d4、d7和d11,未吸鼠血组(N)、吸正常鼠血组(B)和吸感染约氏疟原虫鼠血组(I)大劣按蚊血细胞中rpS7的转录差异。 结果 成功克隆大劣按蚊rpS7部分cDNA序列(465bp),吸血和约氏疟原虫感染均未明显地影响大劣按蚊血细胞中rpS7的转录(P>0.05)。 结论 大劣按蚊血细胞rpS7可作为研究大劣按蚊抗约氏疟原虫感染免疫相关因子的内参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我国南方间日疟原虫环子孢子蛋白(CSP)基因型种群结构、疟区分类及其防治意义。 方法 应用单管-套式/多重PCR对采自海南、云南、广西、广东、贵州等5省(自治区)共346份间日疟原虫阳性患者滤纸血样作环子孢子蛋白(CSP)基因型鉴定, 结合5省(自治区)疟疾历史资料和近年流行状况进行分析。 结果 广东、广西和贵州等3省(自治区)疟原虫PV-1型温带族虫株均占90% 以上,热带族仅有个别发现,未见PV-2型;云南省疟原虫PV-1温带族占71.4%、 热带族占28.6%,PV-2型仅个别发现;而海南省PV-1型温带族、热带族和PV-2型等3大基因型类群分别约占1/3。 结论 广东、广西和贵州等3省(自治区)间日疟原虫PV-1型温带族占绝对优势, 疟疾控制效果好, 而海南、云南两省间日疟原虫基因型类群较复杂,疟疾控制难度大,说明间日疟原虫种群基因型结构复杂性和多重感染程度是影响当地间日疟流行势态及其防治效果的重要因素,是防治与监测中重要的流行病学指征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胶体金免疫层析法(GICA)和双单克隆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DMcAbS-ELISA)检测鼠疫F1抗原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方法用GICA试纸条和DMcAbS-ELISA平行检测308份强毒鼠疫耶尔森菌感染鼠脏器标本和327份对照鼠标本,用RIHA微量法同时检测作为参照。结果327份对照鼠鼠疫细菌学检验及GICA,DMcAbS-ELISA和RIHA的F1抗原检测均为阴性,GICA,DMcAbS-ELISA和RIHA在108cfu/mL水平上未发现与近缘假结核耶尔森菌有交叉反应;308只感染鼠样本细菌培养阳性284只,24只样本未分离到鼠疫菌;F1抗原检测GICA阳性287份,DM-cAbS-ELISA阳性280份,RIHA阳性276份,GICA阳性检出率最高93.19%,与DMcAbS-ELISA和RIHA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14,9.09;P=0.016,0.001);GICA与DMcAbS-ELISA符合率97.73%(Kappa=0.845);GICA和DMcAbS-ELISA与RIHA符合率分别是96.43%和98.70%(Kappa=0.774,0.926);284份细菌培养阳性鼠标本F1抗原检测GICA阳性率是98.59%,高于DMcAbS-ELISA和RIH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7,5.14;P=0.031,0.016);24份细菌培养阴性实验鼠标本F1抗原检测:GICA检出7份阳性,阳性率29.17%,DMcAbS-ELISA检出6份阳性,阳性率25%,RIHA检出3份阳性,阳性率12.5%,GICA高于DMcAbS-ELISA和RIHA,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25,0;P=0.125,1.000)。结论GICA检测鼠疫F1抗原敏感特异,快速简便,优于DMcAbS-ELISA和RIHA,是鼠疫快速诊断中有应用价值的检测技术。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利用恶性疟原虫FCC1/HN株环子孢子蛋白 (PfCSP)基因DNA质粒通过不同途径、不同剂量免疫小鼠 ,观察其产生的体液免疫应答反应 ,并将其与相应的重组表达蛋白疫苗进行比较。结果显示 :DNA免疫刺激机体产生抗体反应强度的免疫途径依次为肌肉、静脉和皮下 ;宿主对DNA免疫存在一定的剂量依赖性 ;ELISA和Dot -ELISA检测免疫后 4周和 7周 ,DNA质粒组刺激机体产生抗体的滴度均显著低于相应的重组蛋白组。表明PfCSPDNA疫苗与重组表达蛋白疫苗均可刺激小鼠产生特异性体液免疫应答 ,但前者诱导高滴度的抗体反应需要更长的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