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吴捷  张林 《国际眼科纵览》2004,28(3):154-157
后板层角膜内皮移植术是近年来出现的治疗角膜内皮病变的技术,用于FuchS角膜营养不良及无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眼并发的大泡性角膜病变。与传统的穿透性角膜移植相比具有手术时间短、风险小、术后较少出现高度散光、视力恢复快、宿主对植片的排斥反应少、切口裂开的可能性小等优点。此技术可使来源紧张的角膜组织得到充分利用,代表了一种新的可能取代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治疗角膜内皮病变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治疗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大泡性角膜病变临床疗效,探讨术中对原人工晶状体的处理。方法 对12例(12只眼)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大泡性角膜病变施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或穿透性角膜移植术联合手术,观察术后角膜植片及视力变化。结果 随访6~16个月,平均11.2个月,术后临床症状明显缓解或消失,植片保持透明,视力较术前均有提高,其中矫正视力0.02以上11例(0.2以上4例);术后继发性青光眼1例,内皮型排斥反应1例。结论 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是治疗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大泡性角膜病变的一种理想手术方式,不仅能消除刺激症状且能增进视力。术中如何处理人工晶状体应视眼部具体情况。  相似文献   

3.
Vajpayee  RB  王亚星 《国际眼科纵览》2007,31(4):286-286
角膜移植术自1905年开展以来,手术技术和手术效果不断提高。目前研究的重点是部分角膜移植,即选择性地切削病变角膜和供体角膜。手术方法主要是板层角膜移植术,包括去后弹力层自动板层角膜内皮移植术(DSAEK)、深板层角膜移植术、自动板层治疗性角膜移植术(ALTK)等。DSAEK是以健康供体角膜内皮取代病变角膜内皮,与穿透性角膜移植术相比,具有愈合快,术后散光小,更好地保持角膜强度和完整性等优点。  相似文献   

4.
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治疗内眼术后大泡性角膜病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治疗内眼术后大泡性角膜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我们对因内眼术后发生大泡性角膜病变的11例病人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9例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1例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联合白内障囊外摘除、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1例行带环形板层巩膜瓣的全角膜移植术。观察术后视力及植片情况。结果:随访4~36个月,平均16.6个月,眼部刺激症状均缓解,术后视力提高10眼,视力无改变1眼;术后9例角膜植片透明,2例再次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联合小梁切除术。结论: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是治疗大泡性角膜病变的有效方法,不但缓解症状且能不同程度提高视力。  相似文献   

5.
贺涛  艾明  邢怡桥  陈彬 《眼科新进展》2005,25(2):151-152
目的探讨在人工晶状体眼合并大泡性角膜病变及视网膜脱离病例中应用临时人工角膜行玻璃体切割联合穿透性角膜移植的临床价值。方法对6例(6眼)人工晶状体眼合并大泡性角膜病变及视网膜脱离患者行临时人工角膜下玻璃体切割联合穿透性角膜移植术。结果6例患者术后视网膜均复位良好,5例角膜植片透明,1例患者视力达0.1.2例患者手术中取出人工晶状体。结论该手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对保留人工晶状体眼合并大泡性角膜病变及视网膜脱离患者的眼球及部分视力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前穿透性角膜移植术 (penetratingkeratoplasty ,PKP)是角膜内皮失代偿眼复明的惟一治疗方法。尽管PKP技术在不断改进 ,但术后角膜免疫排斥反应、上皮脱落、不规则散光及缝线等相关问题仍然是临床上影响患者视力恢复的棘手问题。近年来出现了深板层角膜移植手术 ,即深板层内皮角膜移植术 (deeplamellarendothelialkeratoplasty ,DLEK)或后板层角膜移植术 (posteriorlamellarkeratoplasty ,PLK)或内皮板层角膜移植术 (endoth…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白内障合并角膜病者的最佳手术治疗方式.方法 对36例(36眼)白内障与角膜病同时存在并需行穿透性角膜移植及白内障摘出术的患者.Ⅰ组11例角膜白斑或溃疡、穿孔,病变区直径≤5 mm,采用先白内障囊外摘出及人晶状体植入术,半年后再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Ⅱ组15例角膜的病变区直径>5 mm采用穿透性角膜移植与白内障摘出及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手术(简称三联术).Ⅲ组10例行穿透性角膜移植,1年后再行门内障囊外摘出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随访观察时间6~20个月.结果 33例(91.67%)术后裸眼视力比术前有提高,植片成活率Ⅰ、Ⅱ、Ⅲ组分别占100.00%、86.67%和90.00%.最好矫正视力达0.8.Ⅰ、Ⅱ组患者术后屈光度差异大,平均球镜值(4.75±3.15)D,平均散光度(2.89±1.75)D,Ⅱ、Ⅲ组出现角膜内皮失代偿共3例.结论 依据角膜病变情况,采用分次手术或三联术都能很好恢复视功能,分次手术有更高的安全性和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人工晶状体眼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时,保留人工晶状体的方法。方法人工晶状体术后16例(16只眼),合并有大泡性角膜病变11只眼,角膜白斑5只眼。采用角膜缘双针固定人工晶状体方法,再常规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处理原人工晶状体并发症。结果16例(16只眼)保留人工晶状体,术中人工晶状体固定平稳,2只眼行人工晶状体位置调整,2只眼剪除人工晶状体前膜。术后随访6~18个月,平均(11.2±2.3)个月,矫正视力0.2—0.5者14只眼,占87.5%,角膜保持透明15只眼,占93.7%,所有术眼前房正常。结论人工晶状体眼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时,双针固定人工晶状体,对保留原人工晶状体、处理原人工晶状体并发症、减少植片内皮细胞损失、保持植片透明、恢复视力,是一种简便易行的较好的辅助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9.
角膜移植手术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骆非  吕岚 《眼科》2009,18(3)
角膜移植是利用异体的正常角膜组织取代混浊病变的角膜组织,使患眼复明或控制角膜病变的治疗手段.传统角膜移植分为穿透性角膜移植和板层角膜移植术,随着人们对角膜病认识程度的加深以及新技术新器材的使用,带角膜缘的板层移植联合中央部分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深板层角膜移植、深板层角膜内皮移植术、角膜缘移植等多种新的手术方式较之传统术式具有更好的光学效果,并大大减少了术后排斥反应、散光等并发症.此外准分子激光和飞秒激光的应用也使角膜移植术的手术效果更趋完美.同时,人工角膜移植手术为不适合传统穿透性角膜移植手术的患者提供一种新的选择.本文对准分子激光和飞秒激光应用于穿透性角膜移植、各种类型板层角膜移植以及人工角膜移植手术进行简要概述,并展望角膜移植手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治疗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大泡性角膜病变临床疗效。方法对21例(21眼)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大泡性角膜病变施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或穿透角膜移植联合手术,观察术后视力及植片情况。结果随访6~18个月,平均11.6个月,术后临床症状明显缓解或消失,视力较术前均有提高,其中矫正视力0.02以上17例(0.2以上7例);术后继发性青光眼2例,内皮型排斥反应1例。结论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是治疗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大泡性角膜病变的一种理想手术方式,不但缓解症状且能不同程度提高视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马来西亚穿透性角膜移植术的适应证,并将其最主要的适应证和其它国家近期出版的数据相比较。方法:对1991/2005年15a期间在马来西亚吉隆坡马来亚大学医学中心接受穿透性角膜移植术的所有患者的医学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患者的性别、年龄、种族、术眼及手术适应证被纳入研究分析的范围。结果:共有105例(125眼)进行了穿透性角膜移植术的患者(男71例,女34例;中国人55例,印度人33例,马来西亚人17例;单眼85只,双眼20只)纳入本次研究。患者平均年龄51.3(13~79)a。穿透性角膜移植术的适应证由主到次分别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大泡性角膜病变(28.8%),角膜疤痕(20.0%),圆锥角膜(17.6%),再移植(9.6%),角膜营养不良(8.8%),角膜穿孔(7.2%)。结论:在马来西亚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最常见的适应证是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大泡性角膜病变。在我们的研究中,穿透性角膜移植术的三大适应证是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大泡性角膜病变、角膜疤痕和圆锥角膜,这与世界上很多国家都是类似的,但与一些国家适应证的发生率排序不同。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治疗外伤性角膜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7例外伤性角膜病变施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2例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联合小梁切除术,观察术后角膜植片及视力变化。结果:随访6~18(平均11.2)mo,术后临床症状明显缓解或消失,植片透明率为84%。视力较术前提高,其中矫正视力0.05以上16例;术后继发性青光眼5例,内皮型排斥反应4例。结论: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是治疗外伤性角膜病变的一种有效的手术方式,其主要并发症为继发性青光眼和角膜移植排斥反应。  相似文献   

13.
大泡性角膜病变的病因与临床治疗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大泡性角膜病变是临床上常见的致盲性角膜病.由于各种原因损害角膜内皮细胞,导致角膜内皮失代偿,不能维持正常的泵功能,产生角膜基质水肿、上皮下水肿,并使角膜上皮形成水泡状隆起.常继发于某些内眼手术、眼外伤、眼内炎症等,治疗比较棘手.目前主要的治疗方法是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尽管该手术安全有效,能减轻症状,改善视力,但仍受供体角膜缺乏、供体老龄化、术后并发症多等现状的制约.近年来,深板层内皮角膜移植术成为一种新的手术方法,已在临床上进行实践,体外培养角膜内皮细胞进行移植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它将取代传统的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来治疗角膜内皮功能损伤的疾病.本文就大泡性角膜病变的病因与临床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白内障行白内障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角膜植片的影响。方法穿透性角膜移植术6个月后行白内障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17例(17眼),随访3~18个月,平均11个月,观察术后角膜水肿情况、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变化、眼压变化、免疫排斥反应和术后并发症,并进行分析。结果术后所有患眼裸眼视力≥0.3,最佳矫正视力≥0.5者8眼。术后角膜水肿3~7d内消退,角膜恢复透明。术前角膜内皮计数平均为(1547±111)个/mm2。术后3月内皮细胞数量稳定,平均为(1275±106)个/mm2,内皮细胞丧失率平均为4.92%。无其它不良反应。结论对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行白内障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角膜植片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5.
羊膜移植治疗大泡性角膜病变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岳军  覃光海  李志英 《眼科》2001,10(3):178-179
目的:观察羊膜移植治疗大泡性角膜病变的疗效。方法:对22例22只眼大泡性角膜病变,其中白内障术后无晶状体眼2例,人工晶状体12例,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3例,绝对期青光眼3例,青光眼白内障术后2例,进行羊膜移植手术并观察治疗效果。结果:18只眼术后第1天症状缓解,所有病例术后5天症状消失,19只眼角膜缺损区在3周内愈合,经6个月-2年的随访,无一例复发,亦未见新生血管和翼状胬肉的发生。结论:羊膜移植是治疗大泡性角膜病变可选择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白内障进行超声乳化吸除术,分析其对角膜移植片内皮细胞的影响因素。方法:单纯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11眼,未出现排斥反应7眼,排斥反应控制后3mo以上3眼,角膜缝线已拆除。术前裸眼视力光感~0.1,术前及术后均检测角膜植片中央内皮细胞计数,晶状体核III~IV级。手术方式为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中平均超声能量14.82%±0.47%,流速26mL/min,负压180~200mmHg(U/SPower),200~210mmHg(U/SPulse)。超声时间1.5~2.5(1.95±0.47)min。术后常规抗生素及激素眼液点眼。结果:术后最佳矫正视力0.2~0.5,均较术前提高。术后2~3d,角膜植片少许内皮皱褶,术后4d角膜恢复透明。术前术后角膜移植片中央部位内皮细胞计数分别为:607~1998(1248.09±408.52)个/mm2和601~1899(1184.36±373.92)个/mm2,术后内皮细胞丢失率为5.11%,与术前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得t=3.6418,P<0.05,有统计学意义。随访3mo以上,角膜植片保持透明,内皮细胞稳定。未发现大泡样角膜病变。结论: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式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7.
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治疗大泡性角膜病变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 探讨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治疗大泡性角膜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17例17眼大泡性角膜病变施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或穿透性角膜移植联合手术。随访观察2~43个月并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 角膜植片透明12例,半透明3例,植片混浊2例。其中4例在术后2周~21个月发生角膜免疫排斥反应,经保守治疗后控制。全部患者术后眼部刺激症状消失。除1例术前视力无光感,术后视力无变化外,其余病例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结论 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或穿透性角膜移植联合手术,是解除眼部疼痛刺激症状、提高视力的首选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深低温保存角膜穿透性角膜移植治疗重症感染性角膜病的疗效。方法 对3例(3只眼)重症感染性角膜病患者采用深低温保存的角膜进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结果 3例术后植片透明,无排斥反应发生,亦无感染复发等。结论 对于重症感染性角膜病患者,急诊应用深低温保存角膜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是保存眼球的较好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角膜小穿孔的手术治疗临床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观察总结角膜小穿孔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对12例13眼角膜小穿孔分别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异体角膜修补术和羊膜移植术治疗。结果随访2~23月,术后末次随访矫正视力<0.1者2眼、0.1~0.4者5眼、≥0.5者6眼;12眼术后视力较术前提高,1眼下降。4眼发生暂时性高眼压。8眼行异体角膜修补术者,植片均浑浊;3眼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者,角膜植片保持透明;2眼行羊膜移植术者,角膜穿孔愈合,术区局部浑浊。结论累及瞳孔区的角膜小穿孔适合穿透性角膜移植术以获得较好视力;≤3 mm偏中心角膜小穿孔适合采用异体角膜修补和羊膜移植术。  相似文献   

20.
角膜病变合并白内障是角膜病医师经常遇到的问题.穿透性角膜移植联合白内障摘出及人工晶状体植入的三联手术,可以避免角膜植片遭受二期白内障手术的损伤,并能快速恢复视力,成为角膜病变合并白内障的主流手术方式.由于角膜移植术后角膜曲率不稳定且角膜形态不规则;导致三联手术后的屈光状态难以预测;而角膜缝线完全拆除后二期行白内障摘出及人工晶状体植入,则可以精确测算人工晶状体的度数以减少术后的屈光误差.因此,也有许多临床医师倾向于先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二期行白内障手术.2种手术方式在手术安全性及术后效果等方面各具优势,其选择仍存在争议.近年来,随着眼科显微手术技术的提高及手术器械的发展,对角膜病变合并白内障的手术治疗策略有了新认识,本文就其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