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总结近几年穴位敷贴治疗失眠症的研究进展。方法通过检索中国知网、PUBMED数据库中的相关文献,从病因病机、敷贴治疗(包括药物、穴位选择)及敷贴结合其他疗法等几个方面进行论述。结果阴阳失调是失眠症的主要病机,敷贴治疗失眠症药物多选用养心安神、交通心肾的中药,穴位多选择药物吸收较好的穴位和治疗常用穴。结论穴位敷贴治疗失眠症具有一定疗效,但仍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陈华  谢苗苗  张压西 《中医文献杂志》2010,28(4):55-56,F0003
三伏天穴位敷贴疗法是在“冬病夏治”思想指导下防治咳喘病的中医药特色治疗手段,有独特的优势。此篇从敷贴药物、穴位、时间、剂型等方面论述三伏天穴位敷贴疗法防治咳喘病的进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冬病夏治穴位敷贴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50例变应性鼻炎患者在每年三伏天中每伏的任意一天进行冬病夏治穴位敷贴治疗,3次为1疗程。结果:治愈95例,显效126例,有效90例,无效39例,总有效率88.86%。结论:采用冬病夏治穴位敷贴治疗方法,对变应性鼻炎具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4.
穴位敷贴疗法,又称“扎贴疗法”、“内病外治疗法”,是将中药粉末加入药汁调匀,经处理后,敷贴于体表一定穴位的一种治疗方法。笔者自1989年以来,根据“冬病夏治”的理论,采用自制膏药穴位敷贴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喘息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患者158例,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三伏天穴位敷贴治疗咳喘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00例咳喘病患者于三伏天进行中药穴位敷贴,即将药饼用胶布固定于穴位上,每次持续6h。于每年夏目头伏、中伏、末伏各治疗一次,连续治疗3年。于末次治疗后6个月通过问卷调查评价临床疗效。结果:500例患者中,显效267例,好转182例,无效51例。有效率89.8%。结论:三伏天穴位敷贴中药治疗咳喘病疗效肯定,操作简便,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6.
<正>穴位敷贴是以中医经络理论为依据,把药物研成细末,用水、饴糖、蜂蜜等介质制成软膏、丸剂或饼剂,直接敷贴在穴位或患处来治疗疾病的一种外治法。穴位是人体脏腑经络气血输注出入的特殊部位,穴位敷贴可通过对穴位的良性刺激,激发经气,循经络,入脏腑;同时通过敷贴药物直接渗透肌肤,药力直达病所,从而达到治疗目的。现就穴位敷贴治疗盆腔因素性、排卵障碍性等不孕症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1盆腔因素性不孕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结合穴位敷贴治疗慢性咳喘病的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穴位敷贴加护理进行干预治疗,对照组仅采用穴位敷贴对照,观察两组的症状改善情况以对比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5%,优于对照组的8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结合穴位敷贴治疗慢性咳喘病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8.
穴位敷贴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7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冬病夏治穴位敷贴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及对小儿唾液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水平的影响。方法:将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70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治疗1组35例,单纯用冬病夏治穴位敷贴治疗;治疗2组35例,给予冬病夏治穴位敷贴结合喘可治注射液肌肉注射。于治疗前后观察患儿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及测定患儿唾液sIgA的水平,并对所有患儿随访6个月。结果:两组均有明显的临床疗效,且治疗2组的临床疗效优于治疗1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冬病夏治穴位敷贴对于防治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有明显疗效,穴位敷贴配合喘可治注射液治疗对改善患儿临床症状、提高唾液sIgA疗效更为显著,是防治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陈华  谢苗苗  张压西 《新中医》2010,(10):107-109
<正>穴位敷贴是中药或中药提取物与适当基质和(或)透皮吸收促进剂混合后,敷贴于皮肤表面或相应穴位以起到治疗作用的外治法。三伏天穴位敷贴疗法是在"冬病夏治"思想指导下,利用三伏天天气炎热  相似文献   

10.
穴位敷贴治疗慢性咳喘21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穴位敷贴治疗慢性咳喘210例黑龙江省鹤岗市中医院(154100)赵喜晨康井利李道平黑龙江省鹤岗市卫生学校(154101)杜晶华关键词慢性咳喘穴位敷贴冬病夏治1990年7月至1995年7月,我们采用穴位敷贴方法治疗慢性咳喘210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  相似文献   

11.
支气管哮喘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之一,中医根据哮喘患者临床缓解期病因病机及"冬病夏治"理论,运用穴位敷贴疗法防治哮喘的发作。就穴位敷贴与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疗效关系及治疗规律做一探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冬病夏治穴位敷贴法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对照组40例,对照组口服西药治疗,治疗组采用冬病夏治穴位敷贴疗法,疗程均为5周,疗程结束统计两组疗效及症状评分状况。结果:穴位敷贴组(治疗组)疗效优于西药组(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症状记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均能减轻患者的症状。治疗后各症状记分的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治疗组在缓解症状方面优于对照组。结论:冬病夏治穴位敷贴法治疗肠易激综合征能显著提高疗效,明显降低肠易激综合征症状积分。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冬病夏治穴位敷贴辅助治疗过敏性鼻炎的疗效。方法将120例变应性鼻炎患者给予口服自拟升芪通鼽汤,在此基础上采用三伏天中药控哮涂剂穴位敷贴。结果治疗总有效率92.5%。结论中药配合三伏天控哮涂剂穴位敷贴辅助治疗变应性鼻炎可起到缓解症状、提高疗效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杨华 《四川中医》2013,(10):137-138
目的:观察冬病夏治穴位敷贴疗法对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0~2013年康复科运用冬病夏治穴位敷贴治疗过敏性鼻炎135例进行随访观察,从发作频率、症状轻重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治愈26例,显效73例,有效28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94.07%。结论:冬病夏治穴位敷贴疗法对于过敏性鼻炎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5.
苏敏 《新疆中医药》2013,31(4):137-140
该文总结了近五年来冬病夏治中穴位敷贴的临床护理现状,归纳了穴位敷贴的护理措施,并就穴位敷贴药物停留的时间。皮肤水泡的处理及提高穴位敷贴疗效的护理措施等方面进行了探讨,提出建议和下一步临床护理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冬病夏治"穴位敷贴法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7月至2014年7月来我院坚持冬病夏治的慢性支气管炎缓解期的患者40例,采用穴位敷贴药物法治疗。结果:第1年,显效8例,好转22例,无效10例;第2年,显效15例,好转19例,无效6例;第3年,显效21例,好转15例,无效4例。结论:"冬病夏治"穴位敷贴法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7.
张婷  高静  吴晨曦  刘晓云 《河南中医》2013,33(5):771-773
通过对近年来穴位敷贴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研究现状及相关文献进行分析、总结,分别从发病现状、病因病机、治法方药等方面加以阐述,探讨穴位敷贴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特点,以期为临床提供理论基础.穴位敷贴是将中医穴位与中药贴剂很好地结合,标本兼治,能较好地改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症状,相对于其他疗法具有较大的优势.  相似文献   

18.
穴位敷贴治疗咳喘病223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穴位敷贴治疗咳喘病的疗效。方法:治疗组223例采用针刺敷贴,对照组108例采用口服桂龙咳喘宁,观察治疗后对咳嗽、喘息、哮鸣音等症状和体征的改善情况,并测定治疗组60例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免疫球蛋白和补体C3。结果: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对主要症状和体征的消减也优于对照组(P<0.05),同时治疗组治疗前后对照,免疫球蛋白IgG明显下降,补体C3升高(P<0.01),提示穴位敷贴对机体免疫功能有良好的调节作用。结论:穴位敷贴是防治咳喘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穴位敷贴治疗小儿咳嗽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儿急性支气管炎是门诊常见病、多发病。穴位敷贴常用于夏天“冬病夏治”,预防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也有用于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常能取得比较满意的效果。受“冬病夏治”穴位敷贴的启发,我科对小儿急性支气管炎咳嗽、咳痰患者,采用“神阙贴”(主要成分为低温远红外粉材料)穴位敷贴配合常规对症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石来军  赵旸 《中国中医急症》2014,(12):2342-2344
目的 观察冬病夏治穴位贴敷疗法治疗缓解期儿童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2例哮喘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敷贴组各46例,敷贴组在初伏后开始给予穴位敷贴:对照组给予空白敷贴.随访1年.结果 敷贴组预防哮喘复发的总有效率为93.4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91% (P< 0.05);治疗后两组FEV1,FEV1/FVC,PEF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儿童治疗后血嗜酸性粒细胞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所下降(P<0.05),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治疗缓解期儿童哮喘有预防哮喘复发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