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价兰州市2010~2012交通事故后伤员院前救治的调度与实施,为进一步提高院前伤员的救治效果提供解决思路.方法:收集2010~2012年甘肃省紧急医疗救援中心受理并进行救治和转运的交通伤伤员相关资料,汇总分类并进行分析.结果:2010~2012年共受理交通事故7585起,救治伤员9093人,其中现场死亡71人,途中转运死亡4人,其它伤员均成功转运至救治医院.结论:准确、合理、快速的院前急救及转运可提高交通事故伤患者抢救成功率,科学调度,合理调配资源是抢救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2.
5月31日上午10时,在成都火车北站开出了一列发往福建的专列,运送近300名地震伤员到漳州、厦门进行救治。卫生部部长陈竺在四川省、铁道部等有关领导陪同下,专程到成都火车北站检查指导四川地震伤员转运工作。  相似文献   

3.
刘纪宁  杨雍  王才宏  黄彬 《西部医学》2017,29(12):1691-1693
【摘要】目的 探讨有效及时的检伤和后送转运对地震伤员救治的意义。 方法 对绵阳市中心医院医疗救援队在九寨沟“88”地震发生后8月9日 8月11日对地震伤员的检伤、救治、后送转运、进一步住院诊治的情况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绵阳市中心医院医疗救援队在地震现场协同震区医院检伤、转运伤员17人,检伤巡诊伤员122人,手术5人;组织协同后送转运伤员到绵阳市中心医院四批次共48人,共收治入院伤员47人,手术24人,未发生任何医疗差错,截止8月20日已有6人经治疗后康复出院,另外42人经手术及相关救治后病情稳定恢复中。后送转运及转运后的救治中做到了零死亡。结论 在地震等大型灾害的救援中,有效及时的检伤和后送转运对伤员救治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4.
邓旭军 《新疆医学》2013,43(10):63-64
目的:探讨有效预检分诊对交通事故造成批量伤员院前救治的意义.方法:对昌吉市人民医院急诊科院前急救小组在新疆昌吉6.18交通事故发生后2h内对伤员的有效预检分诊、安全转运及院前急救情况进行分析.所有伤员按伤情程度分为重度、中度、轻度、死亡并分别在伤者胸前佩戴红、黄、绿、黑伤情识别卡.并以此为基础决定伤员的现场救治以及优先转运的顺序.按病情分级对伤员实行现场分区救治,完成基本的物理检查,包扎、止血、固定、开放静脉通道等.结果:共预检分诊伤员36人,分别为重度4人,中度9人,轻伤12人,死亡11人为复合伤.结论:在突发事件批量伤员的救援中以及有限卫生资源的情况下,有效的预检分诊能够快速区分病情轻重,降低死亡率,为保障伤员安全及时转运、院前救治顺利进行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5.
陕西省高速公路交通伤的院前急救和转运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陕西省高速公路交通事故伤员院前急救的现状。方法 :收集陕西省西铜、西渭、西宝三条高速公路 1994~ 1999年间 1168起交通事故 ,1691伤亡人员院前急救的相关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陕西省高速公路交通事故伤员院前死亡率为 69.5 % ,事故发生后路政人员到达现场时间 <3 0分钟者占 48.7% ( 5 68 1168) ,临床反应时间 <1小时者占 5 5 .7% ( 798 14 3 3 ) ,救护车转运伤员仅占 15 .7% ( 2 2 5 14 3 3 ) ,伤员送达救治医院等级是合理的 ,市级医院占45 .8% ( 65 7 14 3 3 )。结论 :高速公路交通事故较高的死亡率主要与不能得到快速有效的现场急救和安全转运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使严重烧伤伤员能快速、安全到达指定医院,接受更专业的治疗,提高伤员的救治率。[方法]以《成批严重烧伤伤员的转运方案(2016版)》为指南,探讨并制定本科室的实践与临床方案。[结果]为伤员的顺利转运、后续的成功救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结论]严重烧伤伤员的急救是否及时,转运是否得当,对伤员的后续治疗、预后及转归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地震灾害后伤员成批后送转诊过程中后方医院的接诊流程和模式.方法 对汶川地震灾害后本院3次成批接诊139例伤员转运和初步收治的流程及模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39例转院伤员中,入院时危重患者37例(26.6%),中至重度患者98例(70.6%),轻症患者4例(2.8%);感染观察病房收治病例23例(16.5%);入院当天急诊手术9例(6.5%);所有患者均根据病情轻重和分类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无1例发生转运和收治途中死亡,无院内感染发生.结论 建立地震灾害后后方医院成批伤员接诊模式有利于伤员的及时有效救治.建立模式的关键是:及时评估,确定应对等级;明确职责,合理组织人力资源;各环把关,强化院内感染控制和规范流程,保证处置及时.  相似文献   

8.
批量伤员救治绿色通道的建立与实施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各种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增加了突发事件的发生,可在短时间内造成大量伤员.绿色通道为患者在第一时间提供最适宜的救治,以最快速度为患者提供便捷优质服务,提高抢救成功率.文中探讨批量伤员救治中绿色通道建立的方法,优化批量伤员急救流程,提高急救水平. 方法:对批量伤员的急救流程进行优化.根据伤员病情分为危及生命急重症、普通重症、非重症3级,救治时进入相应红、黄、绿3区;实行救护人员编组,分为指挥联络组、预检组、抢救组、清创治疗组、留观组、转运组、协调记录组7组;开放绿色通道,实行批量伤员编号制,危重伤员首诊负责制. 结果:接诊23批次伤员共158例.治愈141例,死亡3例,院外死亡14例. 结论:急救流程的优化在批量伤员的急救处理中发挥重要作用,建立有效的批量伤员救治绿色通道,能够使急救工作快捷、有序,忙而不乱,赢得抢救危重伤员的黄金时间.  相似文献   

9.
目的:利用计算机仿真技术,模拟不同条件下的应急医疗救援过程,优化救援策略与资源配置。方法:首先根据伤员到达与伤情特征,制定四种备选策略并逐一对其进行模拟研究,之后通过伤员等待时间与救治单元工作强度确定最优策略,最后,通过模拟分析伤员到达率与救治单元数量之间的关系,对救治策略与救援力量配置提出合理化建议。结果:采用先离开先服务与“选组策略”能够有效减少伤员等待时间与救治人员工作强度;当A(B)类伤员到达率增加时,在满足伤员救治要求的前提下,总的救治单元数量同步增加,其中,A(B)类救治单元数量增加较快。结论:通过模拟不同策略下的应急医疗救援过程,确定了最优救治策略;救治单元数量与伤员到达率密切相关,通过估算伤员到达率与平均救治时间,可为救援力量配置提供定量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特大地震后成批伤员的现场急救处置和有序转运效果。方法回顾性总结汶川特大地震后青川木鱼中学98名伤员的现场急救和转运。结果通过医务人员现场急救处置后98名危重伤员有97人被有序转出青川县接受进一步治疗。结论因地制宜、实施快速有效的现场处置、有序分拣并组织分批转运的措施,能最大限度的救治生命,减少成批伤伤员的死亡和伤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