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与常规治疗药物对比,观察加用自由基清除剂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病程在48h内的急性脑梗死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在常规应用活血化淤、保护脑细胞、营养神经和对症等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加用依达拉奉30mg,静脉滴注,每天2次,共用14d。第14天后两组治疗方案相同。在治疗2周后进行疗效评定。结果14d后治疗组和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魏新侠  张伊伟 《中原医刊》2006,33(19):81-81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分组方法,将7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第14天评估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结果治疗组有效率82.9%,对照组有效率5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一种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8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组44例,对照组44例。通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变化判断疗效,观察治疗后神经功能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组有效率为86.36%,对照组有效率为72.72%,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两组均未发现持续的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将182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92例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90例进一步分为1—12h亚组和其他亚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30mg,静脉滴注,2次/d;共14d。结果治疗组在治疗14d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总的生活能力状态改善均较对照组明显,P〈0.05;且治疗组中的1—12h亚组亦较其他亚组明显,P〈0.01。结论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结论: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效果优于其他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7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脑梗死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结果治疗组的脑梗死的疗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能力(ADL)的改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较好,能显著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发病后72小时以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ESS)评分及日常生活活动(ADL)量表记分的变化。治疗组采用依达拉奉30mg加入生理盐水100ml静脉滴注,2次/天,共14天,同时给予对照组基础治疗。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总有效率和治疗后日常生活活动量表评分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能有效改善发病早期的脑梗死患者近期的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使用常规的应用抗血小板凝集、改善微循环和对症等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注射液30mg+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静脉滴注,每天2次,共用14天。治疗前后定期对患者进行欧洲卒中评分(ESS)及日常生活能力(ADL)的评定。结果:各组治疗后10天ESS及ADL评分差异有显著性,治疗组在两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14天后治疗组在显效率及有效率方面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情况。方法将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0例在奥扎格雷注射液、疏血通注射液基础用药之上,另加用依达拉奉注射液+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静脉滴注,2次/d,使用时间14 d;对照组40例仅应用奥扎格雷注射液、疏血通注射液基础用药,治疗前及治疗后2周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神经功能评分(NIHSS)。结果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能够有效地清除自由基、保护脑细胞、改善神经功能缺损,抑制缺血半暗带处神经细胞的迟发性死亡、脂质过氧化能、细胞水肿、坏死、凋亡等。治疗组治疗后第14天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较前明显降低(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依达拉奉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张松钦  刘喜灿 《中原医刊》2006,33(20):85-86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我院神经内科住院120例发病48h以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对照组60例,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1周、治疗后2周评估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日常生活能力。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0%,对照组总有效率5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能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的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能力,无明显副作用,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急性脑梗死的药物。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巴曲酶联合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方法随机将18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90例,给予阿司匹林、尼莫地平等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90例,在该治疗外另给予依达拉奉、巴曲酶治疗。结果治疗2周后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平均缺损评分明显少于对照组(t=17.87,P<0.01);总治疗有效率为88.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3.3%(57/90)(χ2=16.55,P<0.01)。观察组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治疗前后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给予依达拉奉、巴曲酶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能明显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并降低血浆纤维蛋白水平,表明本治疗方法有推广应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 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14 d后,出现转氨酶升高3例,尿素氮升高3例,均经对症治疗后降至正常.结论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张晨红 《中国医药导刊》2012,14(8):1383+1385
目的:研究脑局部亚低温联合尿激酶静脉溶栓来治疗100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将其分为一般对照组50例和尿激酶静脉溶栓联合脑局部亚低温治疗组50例。对于一般对照组和联合静脉溶栓亚低温治疗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对于联合静脉溶栓亚低温治疗组,增加局部亚低温治疗联合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相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相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亚低温联合尿激酶静脉溶栓来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中医药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用药规律分析。方法:运用知网、万方、维普数据库检索1996—2016年文献,最终符合标准的文献184篇,用EXCEL表格建立数据库,并分别对药物的使用次数、类别、功效、性味、归经、证型及治则治法运用SPSS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结果:184篇文献中共使用中药132味,使用频次为1 760次。使用频次超过50次以上的中药依次为川芎、地龙、丹参、红花、赤芍、天南星、当归、桃仁、大黄、水蛭、半夏、石菖蒲、黄芪、天麻;其中活血化瘀药、熄风止痉药、补虚药居前3位;药性以温、寒、平为主,累计频率96.9%;药味以苦、甘、辛为主,累计频率88.0%;归经以入肝、心、脾、肺为主,累计频率97.8%:证型分布前3位者依次为痰瘀互阻型、气虚血瘀型、风痰瘀阻型。结论:急性缺血性中风治疗以痰瘀同治、补气活血化瘀、祛风化痰通络为主,其中常用活血化瘀、熄风止痉、补虚的药物,遵循痰瘀同治的原则。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阿加曲班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疗效及临床的不良发应。方法选择我院神经内科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12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入院后采用双盲法随机分为实验组(阿加曲班组56例)和对照组(阿司匹林组64例)。阿加曲班实验组和阿司匹林对照组在治疗前及治疗14 d各自进行NIHSS评分。在两组间基础治疗不变的条件下,对比治疗前及治疗后的评分差别及组间比较,同时对比治疗前后肝功能、血小板以及凝血功能(部分活化凝血时间aP TT)指标差别比较。结果阿加曲班实验组治疗前NIHSS评分:8.56±4.15,治疗后NIHSS评分:5.13±2.31。对照组治疗前NIHSS评分:8.43±2.19,治疗后NIHSS评分:6.95±3.01。两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间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血小板以及凝血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阿加曲班联合脑保护剂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效果肯定,且治疗期间临床不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16.
张为良 《医学综述》2012,18(2):239-241
急性缺血性卒中是目前导致人类死亡的三大主要疾病之一,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的特点。目前急性期的治疗方法主要有建立卒中单元、抗血小板聚集、抗凝、降纤等,但疗效并不理想。而早期动脉溶栓治疗时是目前被认可的有效的治疗措施,但因存在治疗间窗过窄和诸多并发症的问题,只有少部分的卒中患者接受了溶栓治疗。所以选择最佳的溶栓时机、溶栓剂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是溶栓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对进展型脑梗死的疗效及预防。方法:选用100例进展型脑梗死病人,其中50例为治疗组,另50例为对照组。两组在治疗前后均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临床疗效评定,并追踪随访1年。结果:低分子肝素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8.0%,对照组为48.0%,差值有显著意义。随访半年内复发率,治疗组为2.0%,对照组为10.1%;1年内复发率,治疗组为6.0%,对照组为20.0%。结论:低分子肝素治疗进展型脑梗死疗效肯定,对于减少复发亦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发病前他汀类药物使用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脑梗死溶栓患者187例,预后评价标准:短期有效(脑卒中时与1周NIHSS评分差值≥4或8分)、长期有效(3个月mRS评分≤2或1分)、颅内出血、症状性颅内出血及死亡。筛选Pubmed和Embase中包含以上评价标准的文献,用Review Manager 5.2.6进行荟萃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中,脑卒中前服用他汀类药物在短期有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OR=2.01,95% CI:1.06~3.90,P=0.030)。多因素分析中,脑卒中前服用他汀类药物与各项预后评价指标无关。荟萃分析中,脑卒中前服用他汀类药物与症状性颅内出血(OR=1.49,95%CI:1.16~1.90,P=0.001)相关,与长期预后良好、死亡无关。结论缺血性脑卒中溶栓患者发病前他汀类药物使用与预后关系不大,脑卒中前他汀类药物服用与静脉溶栓的联合治疗可能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阿司匹林联合缓释型双嘧达莫防治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脑血管缺血治疗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该院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0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阿司匹林进行防治,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使用双嘧达莫进行防治,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阿司匹林联合缓释型双嘧达莫可以改善脑缺血患者神经认知功能,同时还具有预防再次缺血事件的发生,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