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护理干预对抑郁症患者生活质量、服药依从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抑郁症患者生活治疗和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我院收治的抑郁症患者9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每组46例,两组均给予氟西汀治疗,对照组给予抑郁症的常规护理方法,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措施。采用生活质量量表进行评分,并评定干预后两组患者的服药依从性。结果干预组后干预组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干预组的服药依从性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干预能够明显提高抑郁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服药依从性,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社区综合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12例经治疗后出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6例。两组患者均接受抗精神病药物维持治疗,对研究组进行为期1年的综合干预(包括家庭访视、药物依从性干预、家庭干预及应急处置等),对照组则采用常规电话随访和门诊复诊,并对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再次住院率及生活质量进行评定。结果干预后研究组患者服药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再次住院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社区综合干预有助于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服药依从性,降低再次住院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认知领悟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自知力的恢复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将1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研究组:药物加认知领悟治疗,对照组:药物加普通心理治疗,出院后随访2年,以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量表(ITAQ)和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进行评定,观察两组患者自知力恢复情况及治疗依从性、复发率.结果 出院时,出院后1年、2年ITAQ评分,服药依从性及复发率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5或P<0.001);BPRS评分出院时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出院后1年、2年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结论 认知领悟治疗可有效地恢复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自知力,提高维持治疗中的依从性、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服药依从性的提高对出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症状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6月~2017年6月出院的76例符合《国际疾病诊断与分类标准》第十版(ICD-10)中精神分裂症诊断的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8例,两组一般资料(性别、年龄、病程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均常规接受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在此基础上,研究组定期电话随访健康指导及强调服药的重要性,提高患者的服药依从性,随访6个月时。采用患者服药依从性调查量表观察服药依从性情况及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和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评定患者精神症状及生活质量改善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入组时PANSS评分、GQOLI-74评分和治疗依从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随访6个月时两组PANSS各项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且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GQOLI-74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评分及总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提高出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可以改善患者精神症状和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多学科团队网络随访对抑郁症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2018年5月至7月收治并已出院的抑郁症患者7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5例。研究组患者予多学科团队网络随访干预,对照组患者予传统方式电话随访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服药依从性、生活质量及对医务人员满意度的差异。结果研究组患者服药依从率为94.2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P<0.05);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定(SF-36)量表、Herth量表得分分别为(97.28±1.57)分和(15.32±3.76)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1.42±1.80)分和(11.29±3.41)分(P<0.05);研究组患者总满意率为91.4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7.14%(P<0.05)。结论多学科团队网络随访能有效提高抑郁症患者的服药依从性,提高其生活质量,提升其对医务人员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新农合)特殊病种补偿对改善闽南地区脑卒中患者预后的作用。方法将325例出院后恢复期肢体偏瘫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61例)和对照组(164例),对照组出院前实施健康教育、出院服药、康复指导,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办理新农合特殊病种补偿,采取定时定点复诊、开药、随访,24个月后调查两组患者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卒中复发率、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以评估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及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恢复期治疗依从性、预后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卒中复发率、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新农合特殊病种补偿可提高脑卒中肢体偏瘫患者恢复期治疗依从性,降低患者的卒中复发率、死亡率,明显改善患者预后,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系统的家庭干预对首诊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将60例首诊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干预组除接受系统的药物治疗外,还进行系统的,有针对性的家庭干预,对照组仅进行系统的药物治疗,不另外进行任何干预治疗.随访1年.分别于入组时,随访12个月结束时用精神护理观察量表(NORS),评定患者的精神症状,服药依从性及复发率.结果:干预组精神状况、情绪变化等均显著优于对照组(NORS) (P<0.01),服药依从性优于对照组(P<0.05),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长期系统的家庭干预(9~12个月)不仅有助于改善首诊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症状,而且提高服药依从性,降低复发率,对患者的康复具有积极地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米氮平联合认知行为治疗神经性厌食症的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32例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的神经性厌食症患者分成2组,一组米氮平联合认知行为治疗(研究组),另一组单用米氮平治疗(对照组).比较两组治疗后体重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的变化,按服药和复诊情况评定治疗依从性.出院1年时跟踪随访统计复发率.结果 在治疗12周及治疗结束后12周时,研究组体重分别为(48.6±5.2)kg和(49.9±4.9)kg,对照组体重分别为(44.1±5.1)kg和(45.0±5.2)k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 0.01);治疗12周末,研究组HAMD评分为(6.3±3.3),对照组为(10.6±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出院1年末,治疗依从性比较,研究组(62.5%,62.5%)明显高于对照组(43.8%,31.3%) (P<0.05,P< 0.01);出院1年末,研究组病情复发率(6.25%)明显低于对照组(25.00%).结论 米氮平联合认知行为治疗能明显增加神经性厌食症患者的体重,改善其抑郁情绪,并能提高其治疗依从性,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9.
探究微信随访护理管理平台在宫颈癌同步放化疗患者中的应用及对自护能力、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的影响。选取我院168例宫颈癌同步放化疗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微信随访护理管理平台组(观察组,n=84)和常规随访组(对照组,n=84)。比较两组随访前及随访6个月后自护能力[自我护理能力量表(ESCA)]、治疗依从性(依从性调查量表)、生活质量[中文版记忆症状评估量表(MSAS-Ch)]、希望水平[成人一般希望量表(ADHS)]差异。随访6个月后,对照组ESCA、各领域MSAS-Ch及ADHS评分与随访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ESCA及ADHS评分较随访前升高(P<0.01),各领域MSAS-Ch评分较随访前降低,且变化幅度均大于对照组(P<0.01)。随访6个月后,观察组治疗依从性评分与随访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照组治疗依从性评分较随访前降低(P<0.01),且低于观察组(P<0.01)。微信随访护理管理平台应用于宫颈癌同步放化疗患者中效果较好,在提升患者自护能力的同时,减少其依从性降低的发生,也能提高其希望水平和生活质量,对患者预后有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专病随访护理干预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出院患者服药依从性及焦虑心理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5月至2013年5月在胸心外科行心脏瓣膜置换手术的患者121例,按患者出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 n =60)与试验组( n =61),2组患者出院前均进行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常规出院指导,出院后对照组采取常规门诊随访和复查,试验组由专职护士实施系统的专病随访和心理干预。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采用自行设计的服药依从性问卷调查表和焦虑自评量表( SAS)评定比较2组患者出院后3、6、12个月服药依从性及焦虑心理的差异。结果出院后3、6、12个月2组患者不同时间段各评价指标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汉.05),通过专病随访护理干预,试验组服药依从性佳,焦虑心理减轻明显。结论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出院患者实施专病随访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和遵医行为,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达到患者身心康复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全程综合心理行为干预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将12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精神分裂症的常规治疗,观察组则在常规治疗同时进行全程综合心理行为干预,采用阳性和阴性综合征量表(PANSS)、生活质量量表(GQOLI)、患者的情况调查表(一般情况、服药依从性、复发、再就业)评价患者康复效果和生存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出院后第1年PANSS低于对照组(P〈0.01或0.05)和GQOLI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间在服药依从性、复发率、就业率方面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结论:全程心理行为干预能促进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药师开展出院用药指导对提高神经科患者依从性的作用。方法将神经科出院患者106例分为试验组65例与对照组41例。试验组由I临床药师进行出院用药指导;对照组按以往模式由护士在出院时将药物发给患者,临床药师不进行干预。制订用药知识和依从性调查表,在出院2周后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电话回访。结果在用药知识方面,试验组回答评分为良好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试验组75.28%,对照组46.33%,P〈0.01)。依从性方面,两组漏服药物患者比例(试验组18.97%,对照组29.73%,P〉0.05)及自行停药患者比例(试验组12.07%,对照组21.62%,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对两组总漏服次数(试验组0.63%,对照组3.20%,P〈0.01)及自行停药的药品总品种数(试验组13.16%,对照组30.19%,P〈0.05)进行比较,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药师对神经科患者出院用药的指导,有助于增加患者的用药知识并提高用药依从性。  相似文献   

13.
赵宁  刘妍妍 《中国医药科学》2014,(10):128-130,137
目的探讨系统化健康指导对癫痫患儿家长疾病认知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6月。2013年7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60例癫痫患儿,按人院先后登记秩序随机分为2组,单号为实验组,双号为对照组,每组各30例。实验组采用全程性、分阶段、个性化的系统健康指导形式,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指导方式,观察两组家长癫痫知识知晓率、治疗依从性、服药依从性及出院6个月内癫痫再发作率的差异。结果两组家长癫痫知识知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依从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服药依从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患儿出院6个月内癫痫再发作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系统化健康指导能有效提高癫痫患儿家长的治疗依从性,降低癫痫再发作率,促进疾病康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女性尿道综合征(Fus)患者治疗依从性的作用。方法:选择2011年3月—2013年4月住院的Fus患者9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实施有计划、有目的的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依从性。结果:实验组患者在心理调节、合理饮食、行为方式、正确服药、手术治疗等方面的治疗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康教育明显提高Fus患者治疗的依从性,能缓解症状,减少复发,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恢复期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09年12月~2012年12月收治的脑卒中恢复期患者200例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出院时、干预6个月后采用日常生活能力(ADL)量表和生活质量量表(SF-12)进行测评,观察两组患者抑郁焦虑发生情况以及脑卒中复发率.结果 两组患者出院后6个月ADL、SF-12评分与出院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出院后6个月ADL和SF-12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出现抑郁、焦虑1例(1%),对照组出现焦虑、抑郁12例(1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68,P<0.05);干预组出院6个月无脑卒中复发,对照组出院6个月脑卒中复发8例(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36,P<0.05).结论 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脑卒中恢复期患者出院后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康复期用药依从情况,探讨其用药合理性,并制定相关干预措施,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本院2010年6月-2012年6月收治的338例脑梗死患者康复期用药情况采用问卷方式进行搜集整理,统计分析用药治疗情况,分析影响用药依从性原因,并给予干预措施。结果本组研究对象治愈及好转292例,占86.4%,好转并出院30例,占8.9%,对照组4例要求出院,死亡4例(2.4%),2例死于合并肺部感染,1例死于合并支气管炎,1例死于并发脑疝。干预组和对照组Baahel指数和ruff-Meyer积分实验结束后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II缶床上需要不断改善医疗各个环节.提高脑梗死患者康复工期的用药依从性,进一步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社区护理对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及血糖控制的干预效果,帮助患者达到良好的遵医行为和血糖控制。方法将出院的糖尿病患者11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5例,实验组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用药指导、饮食疗法、运动疗法及血糖、尿糖、自我监测等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对照组未施加任何干预。半年后,2组患者的遵医和血糖控制情况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在6个月后患者的遵医和血糖控制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或0.01)。结论患者出院后给予系统的护理干预,可使患者的遵医行为得到加强和延续,提高遵医率,并较好地控制血糖,减少了复住院率,提高了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药学监护对肿瘤患者用药依从性、给药规范性等方面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2月我院住院肿瘤患者140例,根据是否接受药学监护将患者分为观察组(75例)和对照组(65例),比较两组患者干预4个月后用药依从性、住院费用、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化疗方案给药规范性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平均住院费用和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化疗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1);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对肿瘤患者实施药学监护,是提高用药依从性、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认知护理干预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对2013年1-12月入组的100例患者按床号单、双号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和护理,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和护理基础上予以认知护理干预,于干预前及干预第8周末采用自制的药物认知与服药态度评估表及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评定患者服药依从性的优劣及疾病的康复情况。结果干预8周后,研究组患者服药依从性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患者的BPRS各因子得分较干预前显著降低,且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认知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和服药依从性,预防复发。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开展药学服务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依从性和满意度的影响以及药学服务路径的建立。方法将2012年7月至12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呼吸科诊断为COPD的9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50例,对照组46例。临床药师对研究组患者开展药学服务、建立药学服务路径表、开展患者教育,药师参与患者治疗方案的制订和修改,全程监控患者用药,防止潜在药品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对部分重点患者进行药学随访。对照组患者不开展相应药学干预。结果用药数量依从性方面,研究组为(99.97±1.3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4.89±8.68)%(P〈0.05);时间依从性,研究组为(99.50±2.0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4.89±8.68)%(P〈0.05);研究组的满意度也明显超过了对照组(P〈0.05)。研究组用药差错和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临床药师开展药学服务,患者的依从性大大改善,无论是用药数量的正确性和用药时间的正确性都明显提高,且患者服务满意度也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