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中西医结合对于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将2016年5月-2017年2月入住我院并经医生确诊为桡骨远端骨折的108例患者自由组合后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在研究与治疗的过程中,对照组单用西医(手术切开复位并用钢板螺钉固定)的方法对桡骨远端骨进行治疗,观察组利用中西医结合(手术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固定结合中药外敷)的方法进行治疗。经过7周的研究与治疗后,分别对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前,对比两组患者的X线所发现的骨折情况差异不显著,治疗后,观察组X线所观察的桡骨远端骨折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2008年3月~2011年3月期间我院骨科收治的桡骨远端骨折78例,进行手术治疗。结果:术后对78例桡骨远端骨折手术治疗患者均进行了1年术后随访,其中优48例(61.54%),良17例(29.49%),差7例(8.97%)。结论:手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能够有效的恢复桡骨与尺骨相对长度,恢复患者关节面平整。术后患者配合正确合理的康复锻炼,腕关节功能达到最大的恢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桡骨远端骨折和前臂BMD的相关性,为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的预防和治疗提供诊疗依据。方法:对76例50岁以上由非暴力引起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为骨折组与92例同性别,同年龄,无骨折史来我院检查的正常健康人为对照组进行比较,按照年龄50~59岁,60~69岁,70岁以上分为3个年龄组,患侧拍X线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健侧前臂骨密度,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骨折组前臂远端骨密度值明显低于对照组,骨折组骨质疏松及骨量减少的检出率为81.46%,结论:由非暴力引起的桡骨远端骨折与骨密度有密切关系,低骨密度引起骨折的几率要远远大于正常骨密度者,3个年龄段50~59岁,60~69岁,70岁以上的桡骨远端骨折发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女性为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的高危人群,更应该重视骨质疏松症的防治。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骨科手法及纸夹板外固定治疗儿童尺桡骨远端双骨折疗效。方法:选择儿童尺桡骨远端闭合性双骨折42例,均采用手法整复、纸夹板外固定治疗,治疗后观察骨折愈合情况、前臂的旋转及腕屈伸功能。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3~5个月随访,骨折均愈合,临床愈合时间为4~6周。患者前臂及腕关节功能与健侧相同,未出现不愈合、筋膜室综合征等并发症。结论:采用骨科手法整复联合纸夹板外固定治疗儿童尺桡骨远端骨折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老年桡骨远端骨折夹板外固定的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我院骨科收治的85例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予行手法整复配合中药外敷小夹板外固定治疗,并通过整复前心理疏导、夹板固定护理、患肢体位护理、功能锻炼指导、内外药物治疗、营养膳食调护等护理干预,总结护理效果及体会。结果:85例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经半年随访观察,腕关节功能恢复良好,临床疗效确切。结论:对老年桡骨远端骨折夹板外固定患者采取康复护理措施后,可有效减轻疼痛、促进肢体康复,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手法复位后夹板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给予手法复位后夹板固定,对照组给予手法复位后石膏固定,根据X线片及腕关节功能对两组患者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优良率治疗组为90.0%,对照组为72.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法复位后夹板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临床疗效可靠,优于石膏固定。  相似文献   

7.
本文拟对桡骨远端骨折中医治疗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作一分析讨论,谨供基层和民间从事骨伤科工作者参考。一、正确的诊断桡骨远端骨折,临床上以伸直型骨折多见,典型的骨折类型为桡骨远端向背侧呈“餐叉样”,向桡侧呈“枪刺样”畸形。若有条件摄X线片,则诊断不难。但相当一部分民间医生把它诊断“腕关节脱位”、“骨裂”,结果造成治疗失误,最终畸形愈合。腕部急性损伤,见有“餐叉样”、“刺刀样”畸形,即是桡骨远端伸直型骨折的典型体征,虽无X线条件,亦可大致确诊为本病。若体征不典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手法复位闭合钢针内固定治疗老年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的疗效。方法:86例老年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患者采用手法复位闭合钢针内固定治疗,观察患者疗效及X线表现。结果:桡骨无轴向短缩,关节面移位、压缩、塌陷均纠正至≤2mm,骨折块旋转移位全部纠正;评分73~96分,平均84.5±11.5分,其中85分以上者79例,占91.9%。结论:无法通过手法复位保守治疗的老年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应采用手术治疗,经手法复位闭合钢针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新鲜骨折可明显恢复桡骨远端掌倾角、尺偏角、桡骨长度,术后恢复快、功能佳,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LCP掌侧入路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本科2013年6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48例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采取LCP掌侧入路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术后全部进行随访,以术前术后X线片影像学测量及Dienst腕关节功能标准对手术疗效进行分析。结果:术后所有病例均得到随访,时间6~16个月,平均8.5个月,掌倾角、尺偏角、关节面及桡骨短缩手术前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拍X线示骨折愈合良好,掌倾角、尺偏角恢复,桡骨短缩矫正满意,腕关节功能评定优良率达89.6%.结论:LCP掌侧入路治疗老年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具有复位满意、副损伤小、固定稳妥可靠、骨折愈合快及功能恢复良好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手法复位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X线拍片的诊断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的不同分型,用不同手法进行拔伸牵引整复成功后外固定。结果:108例患者除3例到外地居住,未能随访,1例因年迈体弱合并其他疾病死亡外,其余104例达到临床骨性愈合,功能良好。结论:对年老体弱、小孩患者,尽量采用手法复位治疗,方法简单,痛苦少,创伤小,费用低,愈合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蒙医整骨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方法,探讨蒙医护理对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对247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根据病情不同阶段实施病情观察、健康指导等全方面的细致护理。结果:247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通过蒙医护理后,骨折愈合良好,无并发症发生。结论: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经过有效的蒙医护理措施,减轻了患者的病痛,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手法整复夹板外固定治疗儿童尺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1月-2011年10月我科收治儿童尺桡骨远端骨折患者80例,采用手法整复夹板外固定治疗,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所有患者骨折均愈合,术后复查X线示愈合时间3-6周,平均4.6周,所有患者愈合后患肢前臂及腕关节功能均良好,无并发症发生.结论:手法整复夹板外固定治疗儿童尺桡骨远端骨折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且较手术治疗相比费用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桡骨远端骨折患者60例,给予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方法,总结分析临床疗效.结果:经过随访,所有患者骨折均愈合,给予X线检查显示骨折全部愈合,掌倾角6~15°,平均(9.1±1.2)°,尺偏角16 ~26°,平均(19.1±6.2)°,桡骨轴向未出现短缩现象,未发现有固定钉板松动现象,未发现骨折再移位现象.给予综合疗效评判,优85%(51/60),良6.7%(4/60),差8.3%(5/60),优良率91.7%.结论:给予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可有效促进骨折愈合,患者功能恢复快.  相似文献   

14.
<正>桡骨远端骨折后会引起活动范围的减小、疼痛、肿胀及肌力减弱,会导致愈合后腕关节功能的丧失。近年来,笔者采用中药外洗结合功能锻炼促进老年Colles骨折手法复位后腕关节功能的恢复,疗效良好。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收集2011年6月~2013年2月本院经X线片诊断为桡骨远端Colles骨折的患者116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应用解剖锁定桡骨远端掌侧DVR(distal volar radius)钢板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31例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A0分型A3型13例、B1型1例、B3型3例、C1型5例、C2型6例、C3型3例。用掌侧入路DVR钢板治疗,术后随访1年X线片评价骨折愈合及复位维持,并采用DASH评分对术后疗效进行评估。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1年随访。x线显示骨折愈合。术后1年掌倾角、尺偏角、桡骨高度维持满意。术后1年DASH评分(30±3.50)分。术后没有并发症发生。结论:DVR钢板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固定可靠,允许早期活动关节,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接骨复原汤联合富血小板血浆折断端间注射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术后不愈临床研究。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96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对照组给予富血小板折断端间注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接骨复原汤,治疗4周后,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腕关节功能评定情况和两组患者X线片骨折消失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同时比较治疗前和治疗后1、2、3个月骨痂评分和骨折线评分,并记录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优良率(85.42%)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且观察组患者X线片骨折消失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骨痂评分和骨折线评分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且观察组患者骨痂评分和骨折线评分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并发症发生率上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接骨复原汤联合富血小板血浆折断端间注射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术后不愈合疗效显著,能够显著改善有效改善患腕关节功能,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对比中医综合疗法治疗桡骨远端骨折与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利用随机选取法选取我院2014~2016年骨科收治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106例,并分成治疗组中医综合疗法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和对照组手术治疗各53例。结果:治疗2个月后,治疗组患者的伤口愈合速度、骨折恢复等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切口感染率远远比对照组低(P0.05)。此外,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患者的疼痛、活动度、肌力等具有明显优势(P0.05)。结论:中医综合疗法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有着良好的临床疗效,且更加有利于帮助患者促进骨折愈合和功能恢复等情况,临床上宜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手法复位后小夹板固定联合针灸治疗闭合性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闭合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84例,随机将其分成治疗组(43例)和对照组(41例)。两组均采用手法复位后小夹板固定,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针刺治疗(局部取穴),定期采用X线片复查骨折愈合情况,观察患者消肿时间、临床愈合时间、治疗失败率的差异。结果:治疗组消肿时间、临床愈合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缩短(P<0.05)。结论:手法复位后小夹板固定联合针刺治疗闭合性桡骨远端骨折可以明显缩短患者消肿时间及骨折临床愈合时间。  相似文献   

19.
关于老年人有移位不稳的桡骨远端骨折,其最佳治疗方案尚存在争议。本回顾性分析就老年人移位、不稳定的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效果做出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了90例65岁以上手术或非手术治疗的桡骨远端骨折。所有的骨折最初均行闭合复位石膏外固定。手法复位不满意且能耐受手术创伤的进行切开复位接骨板螺钉内固定或支架外固定手术治疗。术前术后均进行X线评价及功能评分。随访时间为2,6,12,26及52周。每次随访均行X线摄片。在26及52周随访时进行功能评分。统计学分析对其进行评价。结果:46例患者(平均年龄76岁)进行非手术治疗,44例患者(平均年龄73岁)进行手术治疗。52周时DASH评分及疼痛评分2组无差异。但握力在手术组优于非手术组。X片骨折形态手术组优于非手术组。并发症两组无差异。结论:除了在腕部活动范围及握力有微小差异外,手术及非手术治疗对于老年人桡骨远端骨折的功能恢复来说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20.
郑炜宏  杨健松 《光明中医》2016,(9):1293-1295
目的评估手法复位治疗桡骨远端陈旧性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自2013年6月—2014年9月收治桡骨远端陈旧性骨折患者16例,其中A2型10例,B2型2例,B3型2例,C1型1例,C2型1例。Colles骨折6例,Smith骨折4例,背侧Barton骨折3例,掌侧Barton骨折3例,均采用手法复位联合威枫骨科外洗散进行治疗。结果经3~18个月的随访,骨折均愈合良好。按Gartland and Werley腕关节评分表进行评估:优8例、良5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为81.25%。结论手法复位联合威枫骨科外洗散治疗桡骨远端陈旧性骨折疗效明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