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曾晓云  罗姣利  喻斌 《中医药导报》2007,13(5):51-52,58
目的:观察通络饮治疗湿热阻络型活动期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湿热阻络型活动期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用通络饮治疗,对照组用克痹骨泰胶囊治疗,观察其综合疗效、关节症状及实验室指标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比较综合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关节症状改善程度比较在关节肿胀数及晨僵时间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关节疼痛数、关节压痛数、双手平均握力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室指标比较CRP、ES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络饮能明显改善湿热阻络型活动期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关节症状及实验室指标,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研究活动期类风湿性关节炎通过清热通痹汤进行治疗的方法以及治疗效果,为临床提供依据。方法:活动期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资料80例实施回顾性分析,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患者通过清热通痹汤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通过英太青进行治疗,两组患者全部治疗2周作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记录治疗之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关节症状和实验室各项指标改善情况,将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关节症状改善程度对比中晨僵时间和关节肿胀数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关节疼痛数、双手平均握力以及关节压痛数方面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实验室指标对比中CRP、ES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RF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活动期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通过清热通痹汤进行治疗效果显著,能够有效缓解患者关节症状,使实验室各项指标得到改善,应该在临床治疗中大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陕西中医》2016,(11):1488-1489
目的:观察热通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3例寒湿痹阻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3例和对照组60例,治疗组给予热通汤熏蒸患处;对照组给予温热水熏洗治疗,两者疗程均为28d。治疗后观察患者用药后患处关节的改善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疗效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热通汤熏洗治疗寒湿痹阻型类风湿性关节炎疗效明确。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自拟祛痹汤治疗湿热痹阻型类风湿性关节炎。方法选取2015年6月1日至2018年6月1日笔者医院收治的4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予以口服甲氨蝶呤与来氟米特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自拟祛痹汤进行治疗,2组患者的治疗时间皆为3个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的IgG,IgM、RF水平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的关节疼痛数、关节肿胀数、关节压痛数皆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西医抗风湿治疗的基础上,增加应用自拟祛痹汤,能够显著提高湿热痹阻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改善免疫血清学指标与关节症状指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清热通络宣痹法治疗活动期类风湿性关节炎36例临床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刘庆宪 《中医杂志》2004,45(6):437-438
目的:观察清热通络宣痹法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A)活动期(湿热阻络型)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采用随机分组方式,治疗组36例采用清热通络宣痹法(自拟通关宣痹汤),对照组33例服用正清风痛宁片,分别观察疗效、晨僵时间、双手握力、关节疼痛指数、关节压痛指数与关节肿胀指数,及抗"O"(ASO)、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不良反应.结果:两组均能够改善上述观察指标(P<0.05或P<0.01),且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晨僵时间、关节疼痛指数、关节肿胀指数和ASO、CRP、ESR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但双手握力与关节压力指数的改善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清热通络宣痹法具有清热解毒、祛风除湿、活血通络、消肿止痛的作用,对RA活动期关节功能改善效果肯定.  相似文献   

6.
王永康  颉敏琴  宋仙芝 《新中医》2017,49(10):69-72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湿热痹阻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口服甲氨蝶呤片、白芍总苷胶囊、萘普生缓释胶囊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加味麻杏薏甘汤口服配合热痹洗方熏洗治疗。2组疗程均为3月。对2组关节疼痛数、关节肿胀数、关节压痛数、关节晨僵时间、关节功能分级等症状、体征,血沉、C-反应蛋白、类风湿因子等实验室指标以及视觉模拟标尺法(VAS)评分、DAS28评分、中医证候积分进行比较分析,评价疗效。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总有效率92.0%,对照组总有效率78.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关节疼痛数、关节肿胀数、关节压痛数均较治疗前减少,关节晨僵时间较治疗前缩短,关节功能分级较治疗前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各项指标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2组血沉、C-反应蛋白、类风湿因子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研究组各项指标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2组VAS评分、DAS28评分、中医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研究组3项分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味麻杏薏甘汤合热痹洗方联合西药治疗湿热痹阻型类风湿性关节炎,可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清热祛湿汤辅治类风湿性关节炎湿热痹阻型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两组均用双氯芬酸钠肠溶胶囊治疗,观察组加用清热祛湿汤治疗。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93.3%、对照组7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关节疼痛、关节肿胀、关节压痛、晨僵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CRP以及ESR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清热祛湿汤辅治类风湿性关节炎湿热痹阻型可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益肾蠲痹丸联合美洛昔康片治疗活动期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按就诊顺序随机将92例活动期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予美洛昔康片治疗,治疗组予益肾蠲痹丸结合美洛昔康片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6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实验室指标及不良反应。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5%,对照组为71.7%,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主要临床症状指标均显著改善(P0.05),血沉及C-反应蛋白含量明显下降(P0.05或P0.01);治疗后比较,治疗组关节疼痛数、关节压痛积分、关节肿胀积分、晨僵时间、20 m步行时间、血沉及C-反应蛋白等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益肾蠲痹丸联合美洛昔康片治疗活动期类风湿性关节炎疗效确切,能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9.
2001年2月-2004年10月,笔者运用清热通痹汤治疗湿热阻络型类风湿性关节炎(RA)活动期46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清热通络方离子导入对湿热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临床疗效及实验室指标的影响。方法:将42例湿热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给予甲氨蝶呤联合来氟米特治疗,治疗组加用美洛昔康,治疗组使用清热通络方离子导入治疗8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项疾病相关指标、实验室数据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0.4%)相较于对照组(85.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疾病相关指标较其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治疗前后RF滴度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疾病相关指标及实验室数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76%),显著低于对照组(14.30%)(P0.05)。结论:清热通络方离子导入治疗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临床疗效确切,且能避免非甾体药物不良反应,临床推广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清热通络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热郁证)的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热郁证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清热通络汤治疗,对照组给予美洛昔康片治疗,4周为1个疗程,观察2个疗程后的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指标。结果:两组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热通络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疗效较好,能有效改善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蠲痹伸筋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本院所收治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口服甲氨蝶呤片治疗;治疗组在口服甲氨蝶呤片的基础上加服蠲痹伸筋汤治疗;两组患者均以4周为一个疗程,坚持治疗3个疗程,比较分析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症状体征积分以及实验室指标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总体有效率(95%)高于对照组(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第4周和第12周的症状体征积分以及实验室指标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蠲痹伸筋汤联合西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临床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热痹汤治疗活动期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对80例本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用热痹汤治疗,对照组用英太青治疗,均治疗2个疗程。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0%,对照组为82.5%,经统计学分析,两组综合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在关节肿胀与晨僵时间两个指标改善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热痹汤治疗活动期类风湿性关节炎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自拟清络通痹方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湿热痹阻证的疗效.方法:自拟清络通痹方联合慢作用抗风湿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湿热痹阻证10例,并与单用慢作用抗风湿药对照组10例进行随机对照.结果:治疗组临床缓解显效率为50%,对照组为30%,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总有效率2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改善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指标等方面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拟清络通痹方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湿热痹阻证具有良好疗效,可以降低炎性指标,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病情活动,优于对照组,具有一定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加味乌头通痹汤联合补肾祛瘀针刺法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视觉模拟评分(VAS)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郑州人民医院8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40例给予甲氨蝶呤+美洛昔康治疗,观察组40例给予补肾祛瘀针刺法+加味乌头通痹汤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关节肿胀数、压痛数、晨僵时间变化情况,并统计两组VAS、QOL评分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00%(36/40),高于对照组的70.00%(28/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1个月后晨僵时间、关节肿胀数及关节压痛数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QOL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乌头通痹汤联合补肾祛瘀针刺法可改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关节疼痛度,提高其生活质量,效果较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通痹宁熏蒸联合西医治疗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RA)湿热瘀阻证的临床疗效,以及对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将60例活动期RA湿热瘀阻证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通痹宁熏蒸。2组疗程均28 d。2组治疗前后均进行关节症状及功能评价、风湿四项检查[类风湿因子(RF)、抗链球菌溶血素"O"(ASO)、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中医证候评分,检测血清炎症因子指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并统计疗效。结果 2组治疗后各关节症状及功能评价指标均改善(P0.05),治疗组治疗后除晨僵时间及双手平均握力外其他各指标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各中医证候评分及总分均降低(P0.05),且均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风湿四项各指标均降低(P0.05);治疗后治疗组ASO、ESR低于对照组(P0.05),2组RF、CR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血清TNF-α、IL-1β均降低(P0.05),且治疗组血清TNF-α低于对照组(P0.05),2组血清IL-1β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美国风湿病学会(ACR)疗效及中医证候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痹宁熏蒸联合西医治疗能有效改善活动期RA湿热瘀阻证患者临床症状,下调炎症相关因子分泌。  相似文献   

17.
探讨针灸联合宣痹汤治疗寒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的效果。方法:选取寒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86例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西药常规治疗,观察组给予针灸联合宣痹汤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中医症状评分、关节评价指标、实验室指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显著提高,且观察组关节屈伸不利、恶风寒、疼痛、冷痛、肿胀、晨僵症状评分、晨僵时间、20m步行时间、双手握力、肿胀指数、压痛指数、关节休息痛指数、CRP、ESR、RF指标水平改善更显著(P 0.05)。结论:针灸联合宣痹汤治疗寒湿痹阻型类风湿性关节炎可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温经蠲痹汤联合益赛普治疗风寒湿痹型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风寒湿痹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抗风湿治疗,治疗组采用中药温经蠲痹汤联合益赛普治疗,疗程为3个月。治疗3个月后,观察2组治疗前后晨僵时间、肿胀关节数目、压痛关节数目的变化。研究采用28个关节疾病活动度评分(DAS28评分)和美国健康评估问卷(HAQ评分)进行临床评价;检测并比较2组治疗前后类风湿性关节炎相关指标水平的变化及治疗前后关节功能改善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显著高于对照组7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х2=6.480,P0.01);治疗后2组相关检验指标均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相关检验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2组患者DAS28评分和HAQ评分均降低(P0.05),治疗组患者DAS28评分和HAQ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恶心、呕吐、肝功能损害、腹痛、感染等不良发应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温经蠲痹汤联合益赛普治疗风寒湿痹型类风湿性关节炎具有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可以明显改善关节炎相关症状、降低检验指标水平,且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19.
胡莎  李金香  旷惠桃  章薇  黄洁  陈成  石文英 《新中医》2018,50(1):108-111
目的:观察自血穴位注射疗法结合中药汤剂内服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风寒湿痹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8例类风湿性关节炎(风寒湿痹型)患者随机平分为2组各24例,对照组采用中药养血通痹汤内服治疗,治疗组采用自血穴位注射疗法结合中药养血通痹汤水煎内服。观察治疗前后2组患者临床症状、体征积分及实验室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2组临床疗效比较,总有效率治疗组91.67%,对照组79.1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疗程结束时,2组总体症状、体征积分、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较治疗前均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且治疗结束时,2组总体症状、体征积分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组疗法均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与体征,总有效率相当;治疗结束时治疗组总体症状、体征积分下降程度高于对照组;2组治疗均可有效降低ESR、CRP数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通痹汤治疗膝骨性关节炎伴关节积液的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94例膝骨性关节炎伴关节积液患者,用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47例)和对照组(47例),对照组采取玻璃酸钠注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通痹汤治疗,观察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及中医证候积分、关节积液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治疗后疼痛、僵硬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治疗后关节积液深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通痹汤治疗膝骨性关节炎伴关节积液具有明显效果,可改善临床症状,减少关节积液,应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