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联合早期集束化治疗对感染性休克患者对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影响。方法将47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均常规予以集束化治疗策略,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早期加入参附注射液50 m L缓慢推注,再取100 m L以15 m L/h持续微量泵输注。结果两组治疗后各观察时间点血流动力学指标均显著改善,治疗组改善更为显著(P0.05);治疗组使用液体总量及血管活性药物总量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时间少于对照组;治疗组复苏目标达到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参附注射液能明显改善感染性休克患者的心脏功能,提高心输出量,有利于及早纠正血流动力学紊乱,阻止病情恶化。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比较重症超声与脉波指示剂连续心排血量(PiCCO)监测指导感染性休克液体复苏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接受液体复苏治疗的56例感染性休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表达法分组,每组28例。对照组采用PiCCO监测指导,观察组采用重症超声监测指导,对两组的复苏效果及各项指标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复苏6 h后的收缩压、舒张压、中心静脉压、平均动脉压均明显优于复苏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苏6 h、12 h,观察组患者的尿量多于对照组,液体正平衡量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28 d死亡率、血管活性药物用量对比无显著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需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治疗的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于PiCCO,用重症超声对感染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治疗进行监测指导可获得更为理想的效果,同时可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风险,提高液体复苏治疗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PICCO容量性指标用于感染性休克液体复苏临床治疗过程中的意义。方法选取在重症监护病房接受治疗的感染性休克患者41例,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20例给予常规传统体液复苏治疗,实验组21例通过PICCO监护仪监测指导治疗,观察2组患者乳酸水平、中心静脉氧饱和度指数、排尿量、使用呼吸机时间、住重症监护病房时间和病死率等指标。结果当患者复苏后12 h、72 h,2组乳酸水平、中心静脉氧饱和度指数、排尿量比较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均<0.05);2组患者使用呼吸机时间、入住重症监护病房时间和病死率比较也存在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 PICCO监护仪对感染性休克体液复苏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能实现快速有效的组织灌注治疗目标,纠正感染性休克,避免盲目补液对机体造成的损害,可以正确、快速的提供治疗依据,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比研究分析脉搏轮廓温度稀释法连续心输出量测定(Pi CCO)联合超声对感染性休克患者血流动力学监测的准确性及对液体复苏的指导价值。方法:收集2016年6月至2017年5月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ICU)40例感染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四组各10例,A组单以Pi CCO监测指导液体复苏治疗;B组单以超声监测指导液体复苏治疗;C组同时使用Pi CCO及超声指导液体复苏治疗;D组以中心静脉压(CVP)指导液体复苏;比较四组患者液体复苏的临床疗效。结果:与A、B、D组比较,C组休克纠正时间、住ICU的时间明显缩短,28 d病死率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i CCO联合超声监测指导下对感染性休克患者进行液体复苏,能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短时间内纠正休克,改善患者的组织灌注,缩短住院时间,减少病死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血必净注射液治疗感染性休克的疗效,并分析其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100例感染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予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血必净注射液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对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进行评分,并检测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四肢厥冷、面色苍白、舌质紫暗和口唇发绀的中医证候评分均降低(P0.05),且治疗组以上各项中医证候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Lac和PCT水平均降低,CI水平均升高(P0.05);治疗组Lac、PCT和CI水平变化更为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血必净注射液治疗感染性休克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中医临床证候和机体血流动力学。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参麦注射液联合乌司他丁在感染性休克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及其对血清CRP和PCT的影响。方法:90例感染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45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给予乌司他丁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应用参麦注射液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血流动力学指标、尿量及血清CRP、PCT水平。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1.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6%(P0.05)。治疗12、72 h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血流动力学指标HR明显降低,SBP明显升高,尿量显著增加,而血清CRP、PCT水平均显著下降,两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参麦注射液联合乌司他丁治疗感染性休克,可以提高疗效,改善血流动力学,增加尿量,并显著抑制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治疗感染性休克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80例感染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2组均给予西医常规抗休克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中药参附注射液100 m L连续静脉泵入,2次/d,疗程均为7 d。观察2组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APACHEⅡ及SOFA评分变化情况,统计2组脱离呼吸机时间、住ICU时间、无器官衰竭时间及28 d病死率。结果 2组治疗后各项血流动力学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但治疗24 h、48 h后治疗组CI、SVRI水平较同期对照组明显升高(P均0.05),且治疗组治疗6 h后HR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3,7 d时APACHEⅡ及SOFA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5),且同期组间比较治疗组较对照组降低明显(P均0.05);2组无器官衰竭时间、28 d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脱离呼吸机时间及住ICU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对感染性休克患者早期联用参附注射液可有效改善血流动力学指标,提高临床疗效,缩短病程。  相似文献   

8.
《辽宁中医杂志》2017,(5):953-955
目的:观察辨证应用参附注射液及参麦注射液对感染性休克患者血流动力学及组织灌注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将92例感染性休克患者分为3组,对照组32例,参照感染性休克集束化治疗(EGDT)的西医治疗方案进行治疗;参附治疗组30例,中医辨证分型属脱证(阳脱),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参附注射液治疗;参麦治疗组30例,中医辨证分型属脱证(阴脱),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参麦注射液治疗。分别观察3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6 h、24 h的平均动脉压、尿量、乳酸、乳酸清除率等指标。结果:参附治疗组及参麦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治疗6h后,平均动脉压、尿量、乳酸清除率水平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乳酸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24 h后,平均动脉压、尿量、乳酸、乳酸清除率水平均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感染性休克患者辨证应用参附注射液及参麦注射液在稳定血流动力学及提高组织灌注方面较单纯西医EGDT治疗方案疗效更优;在感染性休克早期复苏过程中(前6 h),乳酸清除率对组织灌注水平的评估较单纯的乳酸水平更有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液体复苏方式对创伤失血性休克早期救治的影响。方法:将泸州医学院附属中医院2012年10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80例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分组后给予不同两种复苏方式,观察两组患者复苏后各项指标,并比较两组患者存活率、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开始时间、输入液体量、失血量、存活率及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早期治疗期间给予限制性液体复苏有助于抢救成功率的提高,对于患者康复有着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对ICU感染性休克患者肝功能的临床疗效及预后影响。方法:将60例感染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对照组30例患者进行积极的液体复苏、抗感染、稳定循环及内环境、保肝等常规治疗,治疗组30例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参附注射液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乳酸(LAC)、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值的变化、急性生理功能和慢性健康状态评分Ⅱ(APACHEⅡ)评分以及28天死亡率。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LAC、ALT、AST与治疗前比较均降低(P0.05),且治疗组降低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28天死亡率比较,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参附注射液可改善感染性休克患者的肝功能,明显降低患者死亡率,在脓毒症感染性休克患者的救治中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析重症超声联合被动抬腿试验指导感染性休克液体复苏的价值。方法:选取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感染性休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漂浮导管指导液体复苏,观察组采用重症超声联合被动抬腿试验指导,对两组的指导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复苏6 h,两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心率、乳酸、碱剩余值均明显优于复苏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6 h复苏达标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超声联合被动抬腿试验指导感染性休克液体复苏的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血必净注射液对感染性休克患者血流动力学及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将98例感染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9例,2组均给予常规西医抗感染及对症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血必净注射液50 m L加入100 m L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2次/d。连续治疗14 d。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炎性因子水平变化。结果治疗72 h后各项血流动力学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均<0.05),且治疗组CI、SVRI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后CRP、PCT及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5),且治疗组较对照组降低明显(P均<0.05);治疗14 d后治疗组机械通气时间、ICU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均<0.05),APACHEⅡ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必净注射液辅助治疗感染性休克可通过改善血流动力学、降低炎性反应等机制提高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分析高渗液体复苏方案治疗急腹症合并失血性休克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照组21例采用常规治疗联合等渗液体复苏,治疗组21例采用常规治疗辅以高渗液体复苏治疗,比较2组治疗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液体复苏需要的液体量和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5),而患者复苏成功率和治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渗液体复苏抢救急腹症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疗效明显,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和研究不同麻醉方式对急腹症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治疗的影响。方法:我们将2014年5月—2016年5月急腹症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68例为本次研究对象。按术中麻醉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全麻组34例与联合麻醉组34例。全麻组患者术中采用气管内插管吸入麻醉方式进行麻醉处理;联合麻醉组患者术中采用硬膜外阻滞麻醉复合气管全麻进行麻醉处理,将两组患者麻醉效果及救治情况对比。结果: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前血流动力学各项指标监测值无明显差异P0.05;麻醉诱导后两组患者流动力学各项指标监测值均有较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临床病死率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将硬膜外阻滞麻醉复合气管全麻方式应用于急腹症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手术治疗中,其能够有效维持机体血流动力学稳定,利于保证患者麻醉安全,其对提高救治成功率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分析连续心排量(PICCO)监测联合重症超声在感染性休克液体复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2017年11月至2018年11月收治的98例感染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9例,给予对照组患者PICCO监测,给予观察组患者PICCO监测联合重症超声,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氧合指数、机械通气时间、液体复苏总量、重症监护室时间等指标。结果:在给予两组患者不同治疗措施后,观察组患者在乳酸、氧合指数以及中心性静脉血氧饱和度指标上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对两组患者其他医疗指标进行观察比较,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在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以及复苏液体总量等指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死亡率为2.04%;对照组患者死亡率为14.29%;两组患者在死亡率上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感染性休克患者PICCO监测联合重症超声进行液体复苏具有显著效果,能够改善氧合指数,缩短重症监护室住院时间以及机械通气时间。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不同液体复苏方式治疗多发伤合并休克患者效果及对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东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50例多发伤合并休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对其进行复苏处理,对照组为积极性液体复苏,观察组为限制性液体复苏,再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对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液体复苏3 h后、24 h后,观察组患者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TPP)、凝血酶原时间(PT)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液体复苏后24 h,观察组的氧合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上呼吸机时间及住重症监护室(ICU)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限制性液体复苏能够有效改善多发伤合并休克患者的凝血功能紊乱等,改善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动态监测血乳酸水平对感染性休克患儿的临床价值。方法:以湛江市中心人民医院儿科重症监护病房(PICU)在2015年9月至2019年5月之间收治的感染性休克患儿9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双色球法,按照1:1比例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儿采用中心静脉导管给予血流动力学监测,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血乳酸监测指导治疗。结果:治疗第24小时开始,患儿各项生理指标均发生改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按照患儿预后情况不同分成存活组与死亡组后,存活组6、24 h乳酸清除率高于死亡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血乳酸监测可为感染性休克治疗提供指导,可用于早期评估感染性休克,有利于改善各项生理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高容量血液滤过(HVHF)治疗重症感染性休克患者有效性和安全性,为改善重症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重症感染性休克患者83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治疗方案分为治疗1组(n=28)、治疗2组(n=26)和对照组(n=29),均给予常规液体复苏治疗,治疗1组在液体复苏治疗6 h内给予HVHF治疗,治疗2组于液体复苏治疗6 h之后给予HVHF治疗。比较3组患者器官功能改善效果、MODS评分、APACHEⅡ评分、炎性因子水平及病死率。结果治疗后,治疗1组、治疗2组氧合指数、动脉血氧分压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血肌酐、谷丙转氨酶、总胆红素、血压调整性心率(PAR)、MODS评分、APACHEⅡ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1组氧合指数、动脉血氧分压均明显高于治疗2组(P均0.05),血肌酐、谷丙转氨酶、总胆红素、PAR、MODS评分、APACHEⅡ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2组(P均0.05)。治疗后24,48,72 h,治疗1组和治疗2组血清TNF-α、IL-6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且治疗1组上述指标均明显低于治疗2组(P均0.05)。治疗1组和治疗2组病死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1组和治疗2组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在液体复苏治疗的基础上给予HVHF可显著改善重症感染性休克患者的器官功能,降低病死率,且早期进行HVHF治疗的效果更加显著,值得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限制性和开放性液体复苏策略对脓毒性休克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将46例脓毒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开放组和限制组各23例,开放组实施开放性液体复苏策略,限制组实施限制性液体复苏策略。比较2组血流动力学指标、APACHEⅡ和SOFA评分、心功能及心肌损伤改善情况,CRP水平的变化,以及60 d病死率、机械通气时间、入住ICU时间和无脏器衰竭时间的差异。结果复苏后2组HR、MAP、CVP及血乳酸水平改善幅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限制组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心功能指标、心肌损伤指标和CRP水平的改善幅度均显著大于开放组(P0.05或P0.01)。开放组60 d病死率有高于限制组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限制组住ICU时间和机械通气时间均显著短于开放组(P0.05或P0.01)。结论早期限制性液体复苏策略可有效改善并维持脓毒性休克患者血流动力学的稳定,与开放性液体复苏策略相比,其在降低病死率、缩短ICU入住时间、改善心功能以及减少心肌损伤方面均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20.
目的:应用Pi CCO评估参附注射液对感染性休克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及其预后。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我院ICU收治的感染性休克病人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各20例,两组患者根据2012年感染性休克指南进行集束化治疗,治疗组加用参附注射液100m L,对照组加用生理盐水100m L,连续用药7d。两组患者均应用Pi CCO进行血流动力学参数的监测以及抽血化验血乳酸水平的变化,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6h,24h,3d,7d的血乳酸及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变化,观察两组患者的7d、28d生存率以及ICU住院天数。结果:治疗6h后,治疗组及对照组患者LAC均较治疗前显著性降低(P值分别为0.012及0.009),治疗后7d治疗组患者的LAC显著低于对照组(P=0.027)。治疗6h后,两组患者的GEDI、CI及SVRI均较治疗前显著性升高(P值均0.05),PVPI及EVLWI未见显著性差异(P值均0.05)。治疗后3d及7d两组患者的PVPI及EVLWI较治疗前显著性降低(P值均0.05),且治疗后7d治疗组患者的CI、PVPI及EVLWI显著优于对照组(P值均0.05)。治疗组患者ICU住院天数显著性少于对照组(P=0.027),两组患者的7d病死率无显著性差异(P=0.375),但是28d病死率,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44)。结论:参附注射液通过改善患者的微循环,以及提高患者的心脏功能、降低血管的通透性和减少血管外肺水等作用,降低感染性休克患者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