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两种血清梅毒抗体检测方法的优劣.方法:选取我市2006年10月~2008年10月献血者和梅毒临床患者共2000份血清标本,其中包括1700份健康献血者血清、300份梅毒患者血清.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两种血清梅毒抗体检测方法检测.结果:在300份梅毒患者血清中,TPPA共检出梅毒螺旋体抗体阳性295份,TP-ELISA共检出阳性298份,两法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98.3%和99.3%.TP-ELISA从1700份健康献血者中检出6份阳性,TPPA未检出阳性,后经确认6例为假阳性,TP-ELISA的假阳性率为0.35%.结论:ELISA和TPPA都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ELISA方法成本低,操作简便,极大地减少了人为因素的影响,结果判断客观、准确,最适合血站大规模的血液筛检.  相似文献   

2.
RPR、TPPA、TP-ELISA3种检测梅毒方法的比较及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TPPA)、梅毒酶联免疫吸附试验(TP-ELISA)3种方法对梅毒辅助诊断的价值。方法梅毒患者血清标本40份,正常健康体检者血清30份,经风湿免疫科诊断为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20份,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12份,分别用RPR、TPPA、TP-ELISA 3种方法进行检测,比较3种方法结果的异同。结果梅毒患者RPR阳性率为70%,TPPA阳性率为95%,TP-ELISA阳性率为98%;30份正常健康体检者血清RPR、TPPA、TP-ELISA均为阴性。20份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5例RPR阳性,TPPA、TP-ELISA均阴性;12份SLE患者血清4例RPR阳性,TPPA、TP-ELISA均为阴性。结论由于梅毒患者抗体出现有差异,故临床应同时检测梅毒非特异性抗体和特异性抗体,以防止梅毒患者的误诊、漏诊。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TPPA)、梅毒酶联免疫吸附试验(TP-ELISA)3种方法对梅毒辅助诊断的价值。方法梅毒患者血清标本40份,正常健康体检者血清30份,经风湿免疫科诊断为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20份,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12份,分别用RPR、TPPA、TP-ELISA 3种方法进行检测,比较3种方法结果的异同。结果梅毒患者RPR阳性率为70%,TPPA阳性率为95%,TP-ELISA阳性率为98%;30份正常健康体检者血清RPR、TPPA、TP-ELISA均为阴性。20份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5例RPR阳性,TPPA、TP-ELISA均阴性;12份SLE患者血清4例RPR阳性,TPPA、TP-ELISA均为阴性。结论由于梅毒患者抗体出现有差异,故临床应同时检测梅毒非特异性抗体和特异性抗体,以防止梅毒患者的误诊、漏诊。  相似文献   

4.
3种梅毒血清学诊断试验的临床应用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比较3种梅毒血清学检测方法的敏感性、特异性,选择简单、快速、敏感性高、特异性强的检测方法,提高梅毒的早期诊治率。方法对115例梅毒患者和200例非梅毒人群分别用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反应素试验(TRUST)、梅毒螺旋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TP-ELISA)和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同时进行检测。结果TRUST法、TP-ELISA法、TPPA法的灵敏度分别为80.9%,96.5%,99.1%,特异性分别为95%,99%,100%。结论TRUST法适用于梅毒疗程观察和疗效判断,有助于判断梅毒复发及再感染;TP-ELISA法敏感性、特异性均高,适合住院、门诊患者和大批量人群的梅毒筛查;TPPA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极高,可用作梅毒血清抗体检测的确证方法。对梅毒患者同时采用TRUST和ELISA(或TPPA)法进行血清学联合检测,可提高阳性检出率和判断疗效。  相似文献   

5.
潘小萍 《内蒙古中医药》2012,31(24):101-102
目的:比较分析利用酶联免疫法(ELISA)与TPPA法测定梅毒螺旋体抗体的效果,主要通过观察其敏感性和特异性来判定其效果。方法:选取2008年2月~2012年2月到我院就诊的病患986例作为临床观察对象。将其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使用ELISA法检测患者的梅毒螺旋体抗体,对照组使用TPPA法检测患者的梅毒螺旋体抗体,抽取其血清标本备检。结果ELISA法检测的阳性率为25.76%(127/493),而TPPA法检测的阳性率为20.69%(102/493)。若以TPPA法作为金标准,ELISA法测定患者梅毒螺旋抗体的特异性是98.71%,敏感性是94.25%。结论:ELISA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都优于TPPA法,此外ELISA还具有重复性优良、容易分析、结果比较客观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住院患者人群中梅毒特异性抗体的阳性率及其分布情况.方法:采用血清流行病学.对住院病人进行梅毒抗体检测.结果:在19843人次中共检出阳性172例,阳性率0.87%.老年人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阳性率,神经内科患者阳性率较高.结论:老年人群有较高的梅毒特异性抗体阳性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用梅毒酶联免疫吸附试验(TP-ELISA)方法诊断梅毒感染的可行性。方法用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TP-ELISA和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3种方法对58例确诊梅毒的血清样本和31例排除梅毒的血清样本进行检测分析。结果TRUST方法存在假阳性和假阴性,TP-ELISA方法的假阳性率和假阴性率均为0,TP-ELISA与TPPA检测结果完全一致。结论TP-ELISA是梅毒血清学诊断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老年人群梅毒抗体血清学检测的应用情况。方法:选取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2016年4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1280例患者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梅毒血清反应素试验(RPR)进行梅毒抗体血清学检测,通过914例年龄60岁(青中年)患者与366例年龄≥60岁(老年)患者梅毒抗体血清学检测结果的比较,分析老年人群梅毒发病的原因及特点。结果:1280例受检者中,ELISA、TPPA、PRR阳性率分别为2.34%、1.72%、1.02%;ELISA阳性14例,TPPA确证11例,ELISA与TPPA检测的符合率为78.57%;年龄60岁与≥60岁人群相比,TPPA、ELISA、PRR阳性率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0.05)。11例梅毒抗体阳性病例中,呼吸内科患者5例、心血管内科患者4例、神经内科患者2例。结论:TPPA法与ELISA法是梅毒筛查的理想方法,但老年人群梅毒抗体血清学检测阳性结果偏高,还需慎重考虑老年人梅毒试验的阳性结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住院患者人群中梅毒特异性抗体的阳性率及其分布情况。方法:采用血清流行病学,对住院病人进行梅毒抗体检测。结果:在19843人次中共检出阳性172例,阳性率0.87%。老年人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阳性率,神经内科患者阳性率较高。结论:老年人群有较高的梅毒特异性抗体阳性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适合妊娠梅毒的筛查方法。方法应用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梅毒酶联免疫吸附试验(TP-ELISA)、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3种方法检测865例孕妇血清,并对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TRUST、TP-ELISA、TPPA 3种方法的灵敏性分别为62.5%,87.5%和100%;特异性分别为99.5%,99.9%和100%。结论TP-ELISA操作简单,结果判断可标准化,特异性、敏感性高,可应用于妊娠梅毒的早期发现;TRUST检测滴度可应用于治疗妊娠梅毒的疗效监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TP-EusA)和明胶凝集试验(TPPA)的检测结果。方法:使用TP-ELISA和TPPA对39例梅毒患者和50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清标本进行平行检测并比较准确性、特异性和敏感度。结果:对于39例梅毒患者的血清标本,TP-ELISA检出38例阳性、TPPA检出36例阳性,两法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97.4%和92.3%。对于50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清标本,TP-ELISA出现1例假阳性结果,假阳性率2%。TPPA没有假阳性结果。因此,TP-ELISA的敏感度为97.5%,特异性为98.O%,结果总正确率为97.8%;TPPA的敏感度为92.9%,特异性为100%,结果总正确率为96.6%。经统计学处理,两法的检测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TP-ELIsA和TPPA都具有较高的准确性、敏感性和特异性,应根据实际需要选用。ELISA试剂成本低,操作方便,可用酶标仪判断结果,原始数据易于保存,是大批量样本筛查的理想方法,可作为临床、血站诊断和筛查血清梅毒特异性抗体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在无偿献血人群中梅毒抗体阳性的分布情况,为血站选择低危无偿献血人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用TPHA(梅毒螺旋体血凝试验)对无偿献血者的标本进行梅毒抗体检测。结果 发现梅毒抗体总阳性率为0.89%,阳性分布率与年龄、职业有关,30~55岁阳性率最高,随年龄递增有上升趋势,个体经营者与工厂工人人群中阳性率较高。结论 献血前应严格体检,提高梅毒抗体检测水平,对高危人群更应重视。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比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TP-ELISA)、胶体金层析实验及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种梅毒检测方法.方法:用TP-ELISA方法检测标本196例,检测到的阳性标本再用TPPA法与胶体金法平行测定.结果:TP-ELISA检测出的53例阳性标本中,用TPPA法检出阳性51例,阴性2例;用胶体金法检出阳性38例,阴性15例.符合率分别为96.22%和71.69%.结论:TP-ELISA可作为梅毒检测理想的筛选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两种方法对梅毒病人诊断的敏感性和准确性。方法:应用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实验(1PPA)和环状卡片反应素实验(RPR)两种方法对我院皮肤病性病门诊65例梅毒病人进行检测分析。结果:TPPA法的阳性率为90.77%、RPR法的阳性率为56.92%。结论:TPPA法是检测梅毒螺旋体抗体的特异性方法,在梅毒感染初期,患者未产生抗体时RPR法检出率较高,因此两种方法同时使用可提高诊断率。  相似文献   

15.
不同检测方法对梅毒螺旋体感染的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梅毒血清学试验为诊断梅毒必需的检查方法,对潜伏梅毒患者血清学的诊断尤为重要.梅毒螺旋体感染人体后,可产生2种抗体:一为非特异性的抗心脂质抗体,可用牛心脂质检测出,称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反应,常用的检测方法有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等;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3种常用梅毒血清学试验临床使用价值。方法用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和梅毒螺旋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TP-ELISA)筛查9 878例标本,阳性标本用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进行确认。结果 9 878例标本RPR阳性101例,阳性检出率为1.02%;TP-ELISA阳性137例,阳性检出率为1.39%。2种检测方法合计阳性159例,阳性检出率为1.61%;经TPPA复检139例阳性,阳性检出率为1.41%。结论 TP-ELISA和RPR对标本联合检测,可提高梅毒筛查的敏感性,阳性者再用TPPA进行确认,降低漏检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采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CMIA)在老年人梅毒螺旋体(TP)感染筛查检测中出现假阳性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措施。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在中山市古镇人民医院进行TP抗体筛查的老年人150例,根据检测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为梅毒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检测结果,观察组为CMIA检测结果,以对照组结果为标准,比较观察组的检测结果以及不同年龄假阳性的检测结果。结果:观察组检出阳性患者135例,阳性检测率为90.00 %,对照组阳性患者为10例,阳性检测率为6.67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年龄80岁以上的患者检查结果为假阳性率较其他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由于老年人常伴有多种基础疾病,并且在进行TP筛查中具有较多的干扰因素,在使用CMIA进行检测时,常会出现假阳性的情况,故需要通过使用TRUST等有效检测方法重新评定患者的检测结果,并且以临床表现特征以及相关因素为判断依据,对检测结果进行系统性评判。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临夏地区不同民族梅毒血清学阳性率,为预防和治疗梅毒提供依据。方法:用两种免疫学方法检测血清,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TP-ELISA)检测10588例住院及门诊患者血清标本,阳性标本再用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复检。结果与结论:TP-ELISA检测住院及门诊患者10588例血清标本,阳性192例,阳性率为1.8%,高于1.59%全国平均水平。其中汉族60例,阳性率0.6%;少数民族132例,阳性率1.2%,少数民族明显高于汉族。采用TP-ELISA检测阳性的标本再用TRUST法检测,44例阳性,阳性率为0.42%。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探讨ELISA、RPR、Trust三种方法检测梅毒螺旋体抗体的效果。方法:分析1711例梅毒检测标本资料,其中阳性标本例数30例,阳性率为1.8%。结果:ELISA两种方法检测梅毒螺旋体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RPR、TRUST两种方法检测的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LISA对疑似梅毒患者有确证作用,但是其最终确诊应结合临床综合判断,TRUST试验则可作为梅毒患者疗效观察及复发监测试验进行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患者输血前相关传染病状况及探讨输血前传染病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007年1月至2007年12月在我院拟输血的896名患者进行乙肝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抗HIV抗体(抗HIV1+2)进行检测。结果::HBsAg阳性率10.60%,抗-HCV阳性率0.67%,抗HIV1+2阳性率0.0%,抗-TP阳性率0.22%。结论:患者输血前进行相关传染病检测,对控制经血液传播的疾病,避免和预防医务人员的职业感染,防止出现输血医疗纠纷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