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在胸部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收治的72例胸部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术中麻醉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6例,全身麻醉)与观察组(36例,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与麻醉诱导前(T0)相比,插管后10 min(T1)、拔管即刻(T2)两组患者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均升高,但观察组患者T1、T2的SBP、DBP、HR均低于同期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部手术患者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效果明显优于全身麻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辅助行全身麻醉开胸手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行开胸手术患者108例分为2组,观察组58例在麻醉诱导前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辅助麻醉,对照组50例予相同剂量的0.9%氯化钠溶液辅助麻醉,观察记录2组患者在诱导前(t0)、插管前(t1)、插管后(t2)、开胸时(t3)、手术结束时(t4)5个时间点的SBP、DBP、HR、Sp(O2)、血浆中NK与NE水平、镇静情况、麻醉用药以及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观察组在t1、t2、t3、t44个时间点的SBP、DBP、HR指标变化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在t3、t42个时间点NK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整个手术过程中丙泊酚、芬太尼和罗库溴铵的用量显著小于对照组(P均0.05),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应用右美托咪定辅助开胸手术行全身麻醉可提高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性,降低应激反应,并可减少麻醉药的用药剂量,且不良反应少,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张超  鲁亮 《新中医》2022,54(22):134-137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硬膜外麻醉对老年下肢骨折手术患者麻醉效果及循环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0 例下肢骨折行骨科手术的老年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 例。对照组行硬膜外麻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上联合针刺麻醉。比较2 组麻醉效果、疼痛程度、循环功能及麻醉药物用量。结果:观察组麻醉优良率97.50%,高于对照组82.50%(P<0.05)。切皮时(T1 时刻),2 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 评分均较麻醉前(T0 时刻) 降低(P<0.05),观察组VAS 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手术开始后1 h(T2 时刻),2 组VAS 评分均较T1 时刻升高(P<0.05),对照组VAS 评分升高更明显(P<0.05);手术结束时(T3 时刻),2 组VAS 评分均较T2 时刻下降(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T2 时刻,2 组心率(HR)、舒张压(DBP)、收缩压(SBP)、平均动脉压(MAP)均较T0 时刻上升(P<0.05),观察组HR、DBP、SBP、MAP 上升幅度均小于对照组(P<0.05);T3 时刻,2 组HR、DBP、SBP、MAP 均较同组T1、T2 时刻下降(P<0.05),2 组HR、DBP、SBP、MAP 与同组T0 时刻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硬膜外麻醉药物每小时平均用量及总用量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针刺麻醉与硬膜外麻醉联合应用于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术中可提升麻醉效果,减轻其术中疼痛感,稳定循环功能,减少麻醉药物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全身麻醉和硬膜外麻醉对老年骨科手术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骨科2019年4月至2020年4月收治的64例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术中麻醉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2例,全身麻醉)与观察组(32例,硬膜外麻醉),比较两组患者麻醉效果。结果:与术前10 min(T0)相比,对照组患者气管插管后10 min(T1)、拔管后10 min(T2)中心静脉压与心率均升高,与T0相比,观察组患者T1、T2中心静脉压与心率均降低,此外,T1、T2中心动脉压、心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以及呼吸机拔管时间均比对照组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骨科手术患者采用硬膜外麻醉的效果明显优于全身麻醉。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食管癌手术患者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与单凭全身麻醉的效果。方法将100例ASAⅠ~Ⅱ级食管癌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2组:B组50例,仅用全身麻醉;A组50例,先行硬膜外穿刺置管后再行气管内插管全麻。记录在围麻醉期2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全麻药用量、术后苏醒时间、苏醒质量和拔管时间,并进行比较。结果 2组患者的麻醉效果满意。A组患者的MAP、HR、全麻药用量、术后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均明显低于B组(P<0.05或0.01)。结论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的效果优于全身麻醉,是目前用于食管癌手术较为理想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硬膜外复合全身麻醉对胆管手术患者心血管应激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年6月至2011年5月我院诊治的45例胆囊切除术患者,其中26例为结石性胆囊炎、9例为单纯胆囊结石、7例为胆囊息肉、3例为急性胆囊炎.随机将患者分为复合麻醉组、硬膜外麻醉组、全身麻醉组,每组各15例,各组患者年龄、性别、术前肝功及生化检查等结果显示均没有明显差异.对硬膜外麻醉的患者行肌肉注射0.5mg阿托品和0.1g鲁米那.对硬膜外麻醉组患者行T8-9为穿刺点,头端置管3.5cm的碳酸利多卡因注射(含量为1.7%,剂量为4ml),5分钟后继续注射9ml,将麻醉平面控制在T4-12的范围内.对全身麻醉组患者行全麻诱导,使用0.2mg芬太尼及以剂量比为0.2mg/kg的咪唑安定和2mg/kg的琥珀酰胆碱,通过气管插管吸入l.5%的异氟醚,另静脉注射维库溴铵和芬太尼以维持麻醉.对复合麻醉组患者,在行全身麻醉诱导之前,行T8-9为穿刺点,头端置管3.5cm的碳酸利多卡因注射(含量为1.7%,剂量为4ml),当平面确切时,继续注射4ml,随后行于全身麻醉组相同的插管,每45分钟注射一次4ml的局麻药.对患者麻醉开始后的HR、SBP、MAP指标进行不间断观测.结果:手术前各组患者的HR、SBP、MAP指标差异不明显,胆管操作开始之后,复合麻醉组HR、SBP、MAP高于全身麻醉组和外膜麻醉组;器官插管拔管时,上述指标又较另两组低.结论:在对行胆管手术的患者采取硬膜外复合全身麻醉,能够有效控制心血管应激,防治不良反应,改善预后,因此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CEA)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8年10月普宁市人民医院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146例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73例,其中观察组采用全身麻醉联合CEA,对照组仅进行全身麻醉,比较两组手术期间血流动力学指标、应激反应水平及苏醒效果。结果:气管插管即刻(T1)、气腹后10 min(T2)及拔管后即刻(T3)时,两组患者心率(HR)和平均动脉压(MAP)明显降低,两组患者血糖(Glu)、血清皮质醇(Cor)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明显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观察组患者T1、T2及T3时HR和MAP均高于对照组,Glu、Cor和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及烦躁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苏醒后警觉/镇静评分(OAA/S)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全身麻醉联合CEA用于腹腔镜妇科手术有利于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减轻机体应激反应水平,促进患者麻醉后苏醒并提升舒适性。  相似文献   

8.
硬膜外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复合组)和单纯全身麻醉(对照组)用于开胸手术,对患者的血压、心率、术毕清醒程度,全麻药的用量、术后肺部并发症进行对比观察。结果表明复合组的血流动力学平稳、术后苏醒迅速、清醒质量高、全麻药的用量少、术后肺部并发症少。因此,硬膜外阻滞复夸全身麻醉用于开胸手术更有利于抑制应激反应、雏持血流动力学乎稳,提高清醒质量、节约全麻药的用量及术后肺部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全身麻醉与硬膜外麻醉对全膝关节置换术高龄患者凝血功能与深静脉血栓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80例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高龄患者随机分为2组,全麻组40例选择全身麻醉,硬膜外组40例选择硬膜外麻醉,记录2组麻醉前(t1)、麻醉开始后30 min(t2)、手术结束时(t3)、术后1 d(t4)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_2)],检测t1与t4时间点纤维蛋白原(FBG)水平、血小板计数(Pl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及凝血酶原时间(PT)。结果 2组组内和组间各时间点Sp(O_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组t2时间点MAP均明显低于t1时间点(P均0.05),t3时间点MAP均明显高于t2时间点(P均0.05),t4时间点MAP均明显低于t3时间点(P均0.05),且全麻组t2~t4时间点MAP均明显高于硬膜外组(P均0.05);2组t2、t3时间点HR明显高于t1时间点(P均0.05),t4时间点HR均明显低于t3时间点(P均0.05),但2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全麻组t4时间点FBG明显高于t1时间点和硬膜外组(P均0.05),Plt、PT、APTT均明显低于t1时间点和硬膜外组(P均0.05)。全麻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高于硬膜外组(P0.05)。结论硬膜外麻醉对高龄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凝血功能影响小于全身麻醉,可有效减少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在上腹部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在上腹部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择期ASAⅠ~Ⅱ级胃癌、胆总管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单纯全麻(G)组20例(胃癌17例,胆总管手术3例)和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GE)组20例(胃癌18例,胆总管手术2例)。2组患者术前用药、全麻诱导方法、全麻维持均相同。GE组麻醉诱导前于T8—9作硬膜外穿刺,穿刺成功后向头置管5 cm,注入1.5%利多卡因+0.2%地卡因试验剂量3~5 mL,并测定平面。手术切皮前注入首剂量5~6 mL,以后每隔1 h注入追加量4~5 mL。观察2组麻醉诱导前(T0)、麻醉诱导后(T1)、手术探查时(T3)和术毕拔管后(T4)各时点的SBP、DBP、HR变化及术毕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结果SBP:G组逐渐升高,GE组逐渐降低值拔管后回升;T1、T2、T3、T4组间比较,P<0.05;DBP:T1、T2、T3组间比较P<0.05,T4趋近;HR:T1、T2、T3GE组明显低于G组;术毕苏醒时间及拔管时间:GE组(6.50±2)min、(11.0±2.5)min;G组(17.3±3.0)min、(27.5±4.0)min。P<0.05。GE组术毕苏醒时间及拔管时间明显短于G组。结论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麻醉效果更完善,围术期患者更安全。  相似文献   

11.
全身麻醉是指麻醉药进入体内产生中枢神经系统抑制,进而意识消失,肌肉松弛,神经反射迟钝的状态,这种抑制是可逆或可控的,手术完毕患者逐渐清醒。由于受麻醉技术、医护配合及患者对麻醉药耐受的个体差异的影响,使麻醉存在一定风险,特别是对老年患者来说,生理功能日渐衰退及往往伴有各种疾病,手术室护士在保障麻醉安全方面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2005年6月—2007年6月本院成功为98例老年患者实施全身麻醉,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男65例,女33例;年龄65~75岁56例,>75岁42例;伴有慢性支气管炎8例,房颤6例,2型糖尿病12例;手术类型:髋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全身麻醉(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在上腹部手术时对循环和内分泌功能的影响。方法 4 0例择期上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成2组:A组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B组单纯全麻。连续监测血压、心率及Sp(O2 )。分别于麻醉前、插管后2min、进腹探查时、术中2h和插管后抽取静脉血测定血浆肾上腺素、血糖、皮质醇、胰岛素值。结果 A组血压、心率较B组稳定(P <0 .0 5 ) ,A组麻醉前后内分泌各测定值无明显变化,而B组显著升高(P <0 .0 1)。结论 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在上腹部手术时对循环和内分泌功能影响小,麻醉较理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全身麻醉联合超声引导下胸椎旁阻滞对食管癌手术患者生命体征及术后镇痛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1月至2017年2月惠东县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行食管癌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观察组采用全身麻醉联合超声引导下胸椎旁阻滞术。比较两组患者相关生命体征、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手术指标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T0、T3期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T1、T2期MAP、HR水平降低,也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T1、T2期MAP、HR水平显著高于T0、T3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3 h、6 h、12 h、24 h 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耗时、手术出血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呼吸机通气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身麻醉联合超声引导下胸椎旁阻滞对食管癌手术效果佳,术中可稳定患者生命体征,呼吸支持时间短,术后疼痛少。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小剂量氯胺酮与丙泊酚复合硬膜外麻醉用于腹腔镜阑尾炎切除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于蕉岭县人民医院治疗的阑尾炎患者80例资料,依麻醉药物设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前者予丙泊酚复合芬太尼硬膜外麻醉,后者予小剂量氯胺酮复合丙泊酚硬膜外麻醉,观察两组不同时间点生命体征指标、麻醉恢复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T1、T2时间点SBP低于T0,两组在DBP、HR在T1时显著升高,SBP在T1时降低,DBP、SBP在T2降低,对照组HR在T2时升高,观察组HR在T2时下降(P0.05);;观察组拔管、清醒时间等麻醉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2.50%低于对照组25.00%(P0.05)。结论:腹腔镜阑尾炎切除术中应用小剂量氯胺酮与丙泊酚复合硬膜外麻醉可维持患者生命体征指标,麻醉恢复时间短,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麻醉方式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40例腹腔镜手术分为腰椎硬膜外麻醉复合静脉麻醉组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组,观察两组麻醉效果.结果:腰椎硬膜外麻醉复合静脉麻醉组术后清醒时间明显短于全麻组(P〈0.05).麻醉前、气腹后20min、放气后10min的BP、HR、SpO2,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椎硬膜外麻醉复合静脉麻醉组用于腹腔镜手术是可行的,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全身麻醉和硬膜外麻醉对老年骨科大手术患者术后短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将荣昌县中医院在2012年5月-2014年7月收治的74例老年骨科大手术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比不同麻醉方法对老年患者术后短期认知功能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麻醉时间和出血量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MMSE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7 d的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MSE)评分逐渐上升,但低于术前,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同时间点观察组患者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术后短期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逐渐降低(P0.05),且相同时间点观察组患者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硬膜外麻醉措施可显著降低对老年骨科大手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喉罩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在老年冠心病患者胸腹部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拟行胸腹部手术的老年冠心病患者3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8例,观察组采用喉罩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麻醉方法,对照组采用气管插管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麻醉方法,观察2组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t2时和t3时HR、MAP均小于t1时(P均<0.05),t4时HR、MAP较t1时无明显差异(P均>0.05);对照组t2时和t3时HR、MAP均小于t1时(P均<0.05),t4时HR、MAP高于t1时(P均<0.05),且明显高于观察组t4时(P<0.05),2组Sp(O2)、P ET CO2无明显改变(P均>0.05),观察组麻醉药物用量、术后唤醒时间、躁动发生率及咽痛和声音嘶哑发生情况等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喉罩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安全有效,适合在老年冠心病患者胸腹部手术中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全身麻醉在产房危急症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评价其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6年3月本院在产房进行手术的48例产科危急症产妇,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48例产妇术中均实施全身麻醉,观察并记录产妇的血流动力学变化、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对麻醉满意度,对患者返流、误吸情况进行记录。记录开始诱导到胎儿取出时间,新生儿出生后1 min和5 min的Apgar评分。结果:48例产妇T1时段的心率(HR)、舒张压(DBP)低于T0(P0.05),且收缩压(SBP)高于T0(P0.05)。48例产妇T2、T3时段与T0的HR、DBP、SBP比较(P0.05)。48例产妇平均恢复意识时间为(6.04±1.08)min,均未出现术后躁动等不良反应,对麻醉总满意度97.9%。麻醉诱导开始至胎儿取出时间为(3.5±0.6)min。48例产妇均未出现返流、误吸现象。所有新生儿未出现麻醉药引起的严重呼吸抑制情况。结论:全身麻醉应用于产科危急症手术的效果良好,安全可靠,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脑电双频指数(BIS)在心脏手术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80例心脏手术患者并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BIS监测麻醉深度对照组参照患者血流动力学参数及体征调控麻醉深度,比较2组麻醉诱导前(t_0)、麻醉诱导后(t_1)、气管插管时(t_2)、开始切皮时(t_3)、术毕(t_4)及拔管气管插管时(t_5)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及BIS变化,记录术中麻醉药物用量及术后拔管时间、复苏室停留时间、清醒时间。结果 2组不同时刻HR及t_0、t_5时MAP和BIS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t_1、t_2、t_3及t_4时BIS明显高于对照组,MAP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术中芬太尼、丙泊酚及维库溴铵使用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术后拔管时间、复苏室停留时间及清醒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脏手术中采用脑电双频指数监测麻醉深度有助于稳定血流动力学指标减少麻醉药物使用量促进患者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20.
赵强 《内蒙古中医药》2013,32(19):18-19
目的:探讨气管插管下全麻与硬膜外麻醉两种不同麻醉方式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行妇科腹腔镜手术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1组给予硬膜外麻醉,1组给予气管插管下全麻麻醉,观察气腹开始前、气腹后15min、术毕15min时血氧饱和度(SpO2)、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变化、不良反应、术中肌肉松弛程度等。结果:硬膜外麻醉组SBP、DBP、HR、PETCO2升高、SpO2下降幅度更大,与全麻组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硬膜外麻醉组肌松程度评分明显低于全麻组,疼痛评分高于全麻组,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硬膜外麻醉与气管插管下全麻均能由于妇科腹腔镜手术麻醉,硬膜外麻醉术后患者苏醒较快,但全麻安全系数更高,术中麻醉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