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益气化瘀法治疗腹腔镜术后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90例腹腔镜术后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每组30例,治疗组应用益气化瘀法治疗,对照组予米非司酮治疗,期待治疗组,比较3组治疗前后盆腔彩超和CA-125的变化及复发率。结果: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治疗组和对照组与期待治疗组复发率的比较,治疗组9.6%,对照组13.2%,期待治疗组33.3%。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使用米非司酮及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兴奋剂(GnRH-a)的效果进行分析探讨.方法:GnRH-a组于术后月经来潮5天内经腹壁皮下注射3.75mg GnRH-a类药物醋酸曲普瑞林,术后1周每28天进行1次肌肉注射,疗程为90-180天;米非司酮组患者每天口服一次12.5mg米非司酮,于手术后第1次月经来潮5天内开始用药,持续治疗6个月.并对其相关指标进行观察.结果:两种药物对术后症状的控制有效率都达到了100%,未发现患者在用药期间出现复发,比较两组在停止用药后复发率,其差异明显(P〈0.05).而米非司酮复发率为3.7%明显小于GnRH-a的7.4%.结论:GnRH-a和米非司酮在EM术后的应用可以对异位症复发进行有效的防止,提高康复效果.GnRH-a和米非司酮两者的疗效基本相同,然而在不良反应方面,米非司酮的不良反应较轻,因此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10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观察组在月经来潮第一天起口服米非司酮,对照组给予孕三烯酮片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在治疗效果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MIF)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EMS)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选择2010年12月~2012年12月于我院确诊为EMS的女性60例,均在月经来潮后的5d内给予10mg/d的MIF,治疗时间为3个月。观察本组患者体征、症状,并对MIF治疗前后孕激素(P)、血清雌二醇(E2)、促黄体生成素(LH)、促卵泡生成素(FSH)进行测定。结果:经3个月治疗,60例EMS患者盆腔症状、阳性体征及主观症状评分均优于用药前,P均〈0.05;MIF治疗前P、FSH、LH、FSH/LH指标与恢复月经后相比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MIF对于EMS的治疗有效,可以明显改善EMS患者的症状及体征。  相似文献   

5.
曾智 《亚太传统医药》2012,(11):118-119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应用腹腔镜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对照组应用腹腔镜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及妊娠率、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8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有效率60.0%(P<0.05);观察组总妊娠率为58.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妊娠率30.8%(P<0.05);观察组复发率2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复发率43.3%(P<0.05)。结论:腹腔镜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能有效提高疗效及妊娠率,降低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用于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的效果。方法选取经病理证实为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16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80例,实验组术后口服米非司酮,对照组术后口服孕三烯酮。观察和记录患者术后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2组患者的缓解率与改善率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而实验组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出现体质量增加、腰背疼痛、不规则阴道出血、痤疮和转氨酶异常等并发症较对照组少。结论米非司酮用于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可有效降低复发率,且并发症少,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方法很多,手术仍被认为是主要措施,但手术后部分病例症状虽减轻,但遗有慢性盆腔疼痛,我们采用物理治疗,使用TDP 音频电治疗手术后下腹痛或腰骶部痛,疗效显著,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配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疗效。方法:148例分为米非司酮组80例和孕三烯酮组68例。米非司酮组于术后1周口服米非司酮,孕三烯酮组于术后1周口服孕三烯酮,两组均服6个月,随访18个月。结果:米非司酮组与孕三烯酮组的临床有效率、复发率、妊娠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米非司酮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孕三烯酮组(P0.01)。结论:手术联合米非司酮可以作为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首选方案。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应用米非司酮与妈富隆辅助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2004年1月-2008年12月在我院行子宫内膜异位保守性手术治疗的85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米非司酮组28例,妈富隆组29例和未用药组28例。米非司酮组于术后1周开始服用,12.5mg/次,1日1次,连服6个月;妈富隆组于术后1周开始服用,1次1片,1日1次,连服6个月。术后每半年复查一次,了解患者的症状,体征,妊娠及B超情况,服药者还需了解副反应并复查肝功能。结果米非司酮组和妈富隆组的完全缓解率分别为82.1%,79.3%明显高于未用药组的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米非司酮组和妈富隆组的复发率分别为7.1%,10.3%明显低于未用药组21.4%(P〈0.05)。用药两组的副反应轻,两者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米非司酮或妈富隆用于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的辅助治疗能显著降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复发率,而且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疗效。方法:选择2004年1月~2008年12月在我院确诊的46例EMS患者,其中子宫腺肌症18例,子宫腺肌瘤8例,盆腔内膜异位合并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及子宫腺肌症11例,盆腔内膜异位合并卵巢子宫内膜异位3例,单纯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6例,于月经周期第一天口服米非司酮10mg,每天1次,连服6个月。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是甾体激素依赖性疾病,由于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因此治疗十分棘手,米非司酮可通过拮抗孕酮对局部生长因子及相关酶活性的作用促进子宫内膜细胞凋亡,并通过非竞争性抗雌激素作用以拮抗雌激素对于宫内膜的促增生效应,影响内膜增生。此外,米非司酮可作用于子宫内膜局部血管相关因子而影响内膜血管的形成及其生理功能,同时可直接或间接作用于下丘脑-垂体-卵巢轴,使促性腺激素及性激素水平出现异常变化,最终影响子宫内膜的增生过程,起到较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腹腔镜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研究。方法:抽取2011年1月-2012年12月祥云县人民医院接诊的132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66例,对照组患者行腹腔镜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使用米非司酮,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71.21%,总有效率为89.39%,复发率为9.10%,而对照组有效率为39.40%,总有效率为66.67%,复发率为36.36%,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无副作用,而对照组副作用发生率为22.7%,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具有确切的疗效,安全性高,复发率低的优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中药灌肠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复发性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96例复发性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48例)采用米非司酮口服治疗,观察组(n=48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灌肠治疗,并给予相应护理措施,两组疗程均为12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评分、子宫活动度、后陷凹结节大小、附件包块大小、闭经情况变化及治疗结束后月经复潮情况等。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疼痛评分(月经期、非月经期)、子宫活动度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后陷凹结节及附件包块大小均明显缩小(P0.05),且观察组较对照组降低或缩小更为显著(P0.05);观察组治疗4、8、12周后的闭经例数均明显多于同期对照组(P0.05);观察组停药后平均复经时间(30.2±7.8)d较对照组(57.5±14.5)d明显缩短(P0.05)。结论中药灌肠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复发性子宫内膜异位症疗效显著,可明显减轻疼痛,缩小病灶组织,提高闭经例数和缩短复经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复宫宁颗粒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效果.方法:9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9例.两组均予以米非司酮治疗,研究组加用复宫宁颗粒治疗.结果:治疗3个月后两组VEGF、CA125水平较均降低(P<0.05),且研究组较对照组更低(P<0.05).治疗3个月后两组中医证候评分均降低(P<0.05),且研究...  相似文献   

14.
腹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疼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Xiang DF  Sun QZ  Liang XF 《中国针灸》2011,31(2):113-116
目的:比较腹针和口服中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疼痛的疗效差异.方法: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疼痛患者58例随机分为腹针组(30例)及中药组(28例).腹针组针刺腹针中脘、下脘、气海等穴,中药组口服田七痛经胶囊,治疗3个月后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简化McGill疼痛量表评分情况、血清中糖类抗原125(CA125)水平、巧克力囊肿平均径线值、合并腺肌症者子宫3个径线值之和.结果:除中药组选词阳性项目数外,两组治疗后简化McGill量表中6个项目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均P<0.01),两组间治疗后6个项目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腹针组明显优于中药组.两组治疗前后CA125水平组内及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巧克力囊肿平均径线值组内治疗前后比较及组间差值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子宫腺肌症子宫3个径线值之和组内治疗前后比较,腹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中药组及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腹针在减轻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疼痛、降低血清CA125水平方面疗效优于田七痛经胶囊,对已形成的卵巢内膜囊肿、腺肌症子宫的大小无显著改善.故以疼痛为主要表现或求诊目的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是腹针治疗的较好适应证.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给予患者米非司酮治疗,对照组给与患者孕三烯酮Gestrinone治疗。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5%。观察组不良反应明显小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不良反应少,安全、有效、经济实用,值得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索在不影响月经周期的情况下,小剂量短程应用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疗效。方法:2007-03—2008—03期间,笔者对37例临床主要表现为中、重度痛经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中度23例,重度14例)于月经第14天开始每日一次口服米非司酮片剂6.25mg,连服4天,连续6个月经周期观察痛经程度及月经量变化。结果:除2例月经周期推迟半个月和闭经2个月外,其余病例月经周期均正常。痛经减轻时月经量也有明显改善,但内膜异位囊肿大小无明显变化。结论:月经黄体初期短程应用小剂量米非司酮可在不影响月经周期的情况下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症状有较好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7.
米非司酮联合中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妇科常见病及多发病,是有生长功能的子宫内膜组织生长在子宫腔以外的异常位置而引起的病变.发病率大约为5%~15%,以25~45岁最多见,近年来有不断上升趋势.异位的子宫内膜受卵巢性激素的变化发生周期性增殖、分泌、脱落、出血,并刺激周围组织增生及纤维化、粘连与瘢痕的形成,给患者造成进行性加重的痛经、不孕、性交痛.我院自2001~2007年通过对95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治疗,体会到米非司酮结合活血化瘀、益气补肾类中药对本病的治疗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温肾消瘢汤联合米非司酮综合治疗肾虚血瘀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及评估其安全性。方法:将60例肾虚血瘀型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采用温肾消瘢汤联合米非司酮综合治疗)和对照组30例(单纯口服米非司酮片)。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及理化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温肾消瘢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住症,与对照组相比,其临床疗效有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温肾消瘕汤联合米非司酮综合治疗肾虚血瘀型子宫内膜异位症,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局部体征,降低CA125水平,缩小盆腔包块,且无明显毒副反应,是安全有效的治疗EMT的药物。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腹腔镜手术联合米非司酮对子宫内膜异位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开封市鼓楼区妇幼保健医院于2010-04-2011-05收治的59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按照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0例采用腹腔镜手术联合米非司酮进行治疗,对照组29例只采用腹腔镜手术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患者复发率16.7%,症状缓解率83.3%,妊娠率46.7%;对照组复发率43.3%.症状缓解率66.7%,妊娠率20%.治疗组患者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在采用腹腔镜手术进行治疗后,可使用米非司酮进行巩固治疗,方便、有效,并且所用费用也较步,可以作为术后治疗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在腹腔镜手术治疗的基础上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效果。方法:96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用米非司酮。疗程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77.08%,高于对照组的临床总有效率47.97%,具有显著差异(χ2=8.7111,P<0.01);观察组疗程结束后随访12个月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具有显著差异(χ2=4.0421,P<0.05);观察组在服药期间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仅有3例患者出现转氨酶轻度升高,未经治疗停药后自行恢复正常。结论:在腹腔镜手术治疗的基础上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疗效佳,安全性好,建议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