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研究并比较路易体痴呆与帕金森病痴呆在脑葡萄糖代谢方面的特征.方法 路易体痴呆患者25例和帕金森病痴呆患者31例.受试者静脉注射示踪剂氟18脱氧葡萄糖(18F-FDG,剂量为1.85~3.7 MBq/kg),然后接受头部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用迭代法重建获得脑图像,在脑横断面图像中分别取尾状核头、壳核、双侧额叶皮层、双侧顶叶皮层、双侧颢叶皮层、双侧枕叶皮层和小脑皮层为感兴趣区(ROI).以脑内各ROI与小脑半球ROI的FDG摄取强度的比值为指标进行分析.结果 路易体痴呆与帕金森病痴呆在额叶前部皮层、颞叶前部皮层、顶叶后部皮层的FDG摄取均下降(P>0.05).路易体痴呆在枕叶皮层的FDG摄取下降比帕金森病痴呆显著(P<0.01).路易体痴呆的纹状体FDG摄取对称性降低.帕金森病痴呆的纹状体FDG摄取降低呈不对称性,首发症状对侧的纹状体FDG摄取低于首发症状同侧(P<0.05).结论 路易体痴呆与帕金森病痴呆在皮层和基底节的葡萄糖代谢方面有相似性的变化,也存在差异.这些特征有助于两者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18F-FP-DTBZ PET/CT鉴别不同类型帕金森综合征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77例不同类型帕金森综合征患者的18F-FP-DTBZ PET/CT脑显像资料,包括21例帕金森病(PD)、35例多系统萎缩[MSA,含20例共济失调型(MSA-C)及15例帕金森型(MSA-P)]、12例进行性核上性麻痹(PSP)、5例皮质基底节变性(CBD)及4例路易体痴呆(DLB)。采用视觉评估法分析不同类型帕金森综合征患者尾状核、壳核前部及壳核后部摄取18F-FP-DTBZ特点,比较PD、MSA-C、MSA-P、PSP、CBD及DLB与健康志愿者(对照组)标准摄取值比值(SUVR)的差异。结果 PD多表现为双侧尾状核摄取正常或减低,双侧壳核摄取不对称性减低并以单侧后部为著。MSA-C存在2种代谢模式:双侧尾状核摄取正常或减低、双侧壳核摄取多呈均匀对称性减低,且后部减低程度大于前部;或双侧尾状核及壳核摄取均正常。MSA-P双侧尾状核摄取可正常或减低,双侧壳核摄取不对称性减低、少数可对称性减低。PSP双侧尾状核摄取多减低,双...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18F-FDG PET/CT 评估帕金森综合征脑葡萄糖代谢并鉴别其类型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93例帕金森综合征患者脑PET/CT代谢显像,包括帕金森病(PD)20例、多系统萎缩(MSA)20例 、进行性核上性麻痹(PSP)20例、皮质基底节变性(CBD)13例及路易体痴呆(DLB)20例;以视觉法和Neuro-Q定量法评估脑代谢,分析各型疾病脑代谢特点,评价其鉴别诊断价值。结果 视觉法与Neuro-Q定量法评估代谢异常脑区的一致性高(Kappa=0.75,P<0.01)。Neuro-Q定量分析显示,PD特征性表现包括壳核、丘脑、中脑、脑桥及小脑代谢增高,额叶外侧及顶叶代谢减低。MSA-C以脑桥及小脑代谢减低为主;MSA-P以壳核、脑桥及小脑代谢减低为主;PSP以额叶内侧、额叶外侧、尾状核头、丘脑及中脑代谢减低为主;CBD以额叶内侧、额叶外侧、顶叶、壳核、尾状核头及丘脑代谢减低为主;DLB则表现为枕叶、顶叶葡萄糖代谢减低,壳核、脑桥及小脑代谢增高,而后扣带回代谢无明显变化。结论 18F-FDG PET/CT可较好地评估帕金森综合征脑葡萄糖代谢,并有助于鉴别其类型。  相似文献   

4.
轻度阿尔茨海默病的PET与SPECT特征与对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轻度阿尔茨海默病(AD)18F-FDG PET与99Tcm-ECD SPECT影像特征,并进行对比.方法受检者分为两组,正常对照组10例,轻度AD组 15例.利用ROI技术获得受检者的脑代谢比值(RARmetab)和脑血流比值(RARflow).结果与正常老年人比较,AD病人的RARmetab和RARflow减低,经统计学t检验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轻度AD葡萄糖代谢影像特征是出现单侧顶叶、颞叶或颞顶叶代谢减低,额叶代谢保留在正常水平.SPECT脑血流显像特征与PET相似,但其灵敏度低于PET.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深部脑电刺激(DBS)后帕金森病(PD)患者运动症状改善与黑质纹状体不同亚区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6例经丘脑底核(STN)-DBS后运动症状改善的PD患者,分别于STN-DBS前及后7个月采用PD统一评分量表第Ⅲ部分(UPDRS-Ⅲ)及Hoehn-Yahr(H-Y)分级进行评估,计算运动症状改善值;同时行多巴胺转运蛋白(DAT)PET脑显像,以SPM12软件于双侧尾状核、壳核前部、壳核后部及黑质勾画ROI,获得各ROI内平均放射性计数,并以小脑为参考,计算双侧尾状核、壳核前部、壳核后部及黑质的DAT摄取及DAT摄取改善率;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观察运动症状改善值与STN-DBS后7个月DAT摄取显著增高脑区治疗前DAT摄取及DAT摄取改善率的相关性。结果 STN-DBS前UPDRS-Ⅲ评分及H-Y分级与其后7个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STN-DBS后7个月双侧壳核后部部分区域及起病侧黑质致密部DAT摄取显著高于STN-DBS前(P均<0.01),而双侧尾状核及壳核前部部分区域DAT摄取显著低于STN-DBS前(P均<0.01)。ST...  相似文献   

6.
目的:与两日法静息腺苷负荷脑血流灌注显像比较,探讨同日法显像的可行性。方法:64例行静息与腺苷负荷脑SPECT血流灌注显像的非器质性精神疾病患者,同日法组和两日法组各32例,在重建的横断面图像上选择3个参考层面,分别勾画其双侧镜像部位小脑、额叶、颞叶、顶叶、枕叶相同大小的感兴趣区(ROI),测定各ROI放射性计数。选取正常部位的大脑ROI,以双侧小脑ROI平均放射性计数为参照,分别计算双侧大脑额叶、颞叶、顶叶、枕叶ROI放射性计数与其比值,对每组患者腺苷负荷后显像的比值与静息显像的比值进行配对t检验,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结果:同日法组:共获得194组大脑ROI,负荷显像的比值与静息显像的比值配对t检验示额叶(静息组0.922±0.101,腺苷负荷组0.905±0.093;P〉0.05)、顶叶(静息组0.876±0.082,腺苷负荷组0.884±0.097;P〉0.05)、枕叶(静息组1.029±0.136,腺苷负荷组1.020±0.125;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颞叶(静息组0.940±0.096,腺苷负荷组0.905±0.081;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日法组:共获得视为正常的174组大脑ROI,负荷显像的比值与静息显像的比值配对t检验示额叶(静息组0.901±0.100,腺苷负荷组0.956±0.149;P〈0.05)、颞叶(静息组0.923±0.070,腺苷负荷组0.981±0.090;P〈0.05)、顶叶(静息组0.840±0.126,腺苷负荷组0.887±0.091;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枕叶(静息组1.102±0.146,腺苷负荷组1.010±0.124;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同日法静息与腺苷负荷脑血流灌注显像可信度欠佳,建议采用两日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帕金森病(PD)合并轻度认知障碍的危险因素和脑葡萄糖代谢模式.方法 对101例非痴呆PD患者应用蒙特利尔认知评测量表进行认知评测并分类为轻度认知障碍组(PD-MCI组)和非认知障碍组(PD-NC组),分别用统一PD评定量表(UPDRS)、Hoher-Yahr分期、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等对2组患者进行比较.对2组中Hohen-Yahr Ⅰ期患者应用18F-脱氧葡萄糖(18F-FDG)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进行脑部代谢检测,以皮层各感兴趣区与小脑半球FDG摄取强度比值作为指标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 受试者中有77例(76.2%)合并轻度认知障碍.PD-MCI组的UPDRS第一(精神、行为和情绪)、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三(运动检查)部分评分[(2.48±1.51)分,(10.71±4.88)分,(22.31±12.70)分]均高于PD-NC组[(1.65±1.29)分,(8.15±2.20)分,(15.92±7.56)分](P均<0.05).PD-MCI组的抑郁评分[(11.16±7.67)分与(6.50±4.02)分]均高于PD-NC组(P均<0.05),但教育程度低于PD-NC组(P<0.05).PD-MCI组在额叶、顶叶和枕叶的FDG摄取指数均低于PD-NC组(P均<0.05).结论 PD合并轻度认知障碍与运动障碍和抑郁等因素相关.脑皮层广泛代谢障碍可能是其病理生理基础.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轻度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脑18F-FDG PET影像特征,并与99Tcm-ECD SPECT脑血流显像进行对比.方法:选择2003-04/2004-05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宣武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就诊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30例.其中轻度阿尔茨海默病患者15例,男6例,女9例;中重度阿尔茨海默病患者15例,男5例,女10例.选择同期来本院体检的健康体检者7例和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配偶3例为正常对照组,全部受检者均行PET脑显像.9例正常人和9例轻度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于PET检查后1周内行99Tcm-ECD SPECT脑血流显像.利用计算机感兴趣区分析程度求出脑代谢比值和脑血流比值.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轻度、中重度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及正常对照组,均进入结果分析.①轻度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脑代谢比值(左顶叶:1.08±0.02,左颢叶:1.04±0.06,右顶叶:1.09±0.06,右颞叶:1.07±0.07)和中重度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脑代谢比值(左顶叶:0.93±0.05,左颞叶:0.98±0.05,左额叶:1.15±0.10,右顶叶:0.95±0.05,右颞叶:1.01±0.09,右额叶:1.05±0.08)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左顶叶:1.21±0.15,左颞叶:1.19±0.11,左额叶:1.31±0.13,右顶叶:1.25±0.12,右颞叶:1.22±0.10,右额叶:1.34±0.14),(t=2.04~5.71,P<0.05~0.01)].②轻度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脑血流比值(左顶叶:0.81±0.04,左颞叶:0.79±0 12,右顶叶:0.86±0.10,右颞叶:0.83±0.08)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0.90±0.06,0.89±0.09,0.87±0.07,0.93±0.08,0.91±0.07,0.92±0.08),(t=2 08~2.82,P<0.05)].③15例中重度脑血流比值患者的PET显像,12例表现为双侧顶叶或双侧颞顶叶对称性放射性摄取减低[80%(12/50)],3例表现为单侧颞顶叶放射性减低[20%(3/15)].15例轻度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PET显像,13例表现为单侧顶叶、单侧颞叶或单侧放射性摄取减低[87%(13/15)],2例表现为双侧顶叶放射性减低[13%(2/15)].9例轻度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SPECT显像,6例出现单侧放射性摄取减低,3例患者的SPECT显像未见阳性发现.结论:轻度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既有脑代谢减低也有脑血流减低,脑葡萄糖乔代谢影像特征是以单侧顶叶、颞叶或颞顶叶小范围的代谢减低为主要表现,这种损害并不累及额叶,SPECT脑血流灌注显像可用于轻度阿尔茨海默病辅助诊断,其主要影像特征是出现单侧顶叶、颞叶或颞顶叶血流灌注减低,损害部位与PET显像发现的代谢减低区基本一致;但是应用SPECT脑血流灌注显像探测轻度阿尔茨海默病的灵敏度低于PET代谢显像,当SPECT显像阴性而临床可疑轻度阿尔茨海默病时,应进一步行PET显像.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帕金森病(PD)患者脑白质微结构的变化,探讨扩散张量成像(DTI)对帕金森病合并认知障碍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共纳入PD患者30例,其中合并认知功能障碍(PD-CI)18例,认知正常(PD-CN)12例,另选取30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与病例组相匹配。对两组进行常规磁共振及DTI检查,检查前对PD患者进行Hoehn-Yahr(H-Y)分级及蒙特利尔认知评分(Mo CA)。在重T2WI(b=0)图像结合DTI彩色编码图上,采用手工绘制圆形感兴趣区分别测量黑质、红核、苍白球、壳核、尾状核头、丘脑、额叶白质、颞叶白质、顶叶白质、枕叶白质的FA值及ADC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较健康对照相比PD患者黑质、壳核、尾状核头、额叶白质的FA值显著减低(P0.05),额叶及颞叶白质的ADC值显著性升高(P0.05);额叶白质ADC值在PD-CI组与PD-CN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病例组各部位测量值与H-Y分级及Mo CA评分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PD患者黑质-纹状体环路神经元存在着广泛性损伤,PD患者额叶白质的损伤可能是其伴发认知障碍的关键因素。使用DTI评价PD患者脑白质微结构的改变可能是疾病早期诊断及病情监测的线索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采用扩散峰度成像(DKI)探讨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脑白质微观结构的改变。方法 对23例AD患者(AD组)和24名健康对照者(HC组)进行常规MR序列及DKI扫描,手动测量额叶、顶叶、枕叶及颞叶皮层下白质、内囊(前、后肢)、外囊、胼胝体(膝、干、压部)的DKI参数,包括扩散峰度(MK)、横向峰度(Ka)、径向峰度(Kr)、平均扩散率(MD)、横向扩散率(Da)、径向扩散率(Dr)及FA值。采用ROC曲线下面积评价各参数值诊断AD的效能。结果 与HC组相比,AD组的顶叶及颞叶皮层下白质、外囊的MK、Ka、Kr值均降低;枕叶皮层下白质的MK、Kr值均降低;内囊前肢、胼胝体膝的MK、Ka值均降低;胼胝体干的MK、Kr值均降低;胼胝体压、内囊后肢的Ka值降低(P均<0.05)。额叶皮层 下白质、内囊前肢、胼胝体干的MD、Da、Dr值均升高;顶叶及颞叶皮层下白质、外囊的MD、 Dr值均升高;胼胝体压部的MD、Da值均升高;内囊后肢、胼胝体膝的MD值均升高;枕叶皮层下白质的Dr值升高(P均<0.05)。额叶、顶叶、枕叶及颞叶皮层下白质、胼胝体干、胼胝体膝、内囊前肢、外囊的FA值减小(P均<0.05)。颞叶皮层下白质Dr值的ROC曲线下面积最大,为0.95。所有部位的MK、Ka、Kr及FA值与MMSE评分均呈正相关;MD、Da及Dr值与MMSE评分呈负相关。结论 DKI参数可反映AD患者脑白质微观结构的改变,颞叶皮层下白质的Dr值是鉴别AD患者与正常人的最佳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脑淀粉样血管病(cerebral amyloid angiopathy,CAA)与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患者的脑代谢差异,评价18 F-脱氧葡萄糖(fluorodeoxy glucose,FDG)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计算机体层成像(pos-itron emission t...  相似文献   

12.
PET脑皮质分区法在AD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采用PET脑皮质分区法,在目视法基础上,结合脑皮质/小脑计数比值半定量分析对AD进行研究。方法:研究对象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轻、中、重度AD各15例。全部受检者行PET脑静态显像,经计算机处理获得横断面影像。在横断面影像上将脑皮质进行分区,即上额叶、中额叶、下额叶、上颞叶、中颞叶、下颞叶、上顶叶和下顶叶,双侧脑皮质共16个脑区。应用目视法观察各脑区的横断层影像,并将脑皮质各区放射性计数与小脑放射性计数相除,获得各脑区/小脑计数比值。结果:15例正常人可见大脑皮质各区放射性摄取呈双侧对称性均匀分布,并计算出了正常人各脑区计数比值。45例AD均可见脑内有放射性减低区。AD病人大脑皮质放射性减低区的范围随痴呆程度加重而扩大。轻度AD脑代谢比值仅在下顶叶和中颞叶与正常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中度AD则扩大到上、下顶叶,上额叶和上、中颞叶;重度AD则整个脑区都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脑皮质分区法对AD诊断较传统脑叶法更为精确,尤其对AD早期诊断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13.
肿瘤患者脑局部葡萄糖代谢变化的SPM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用18F-脱氧葡萄糖(18F-FDG)PET显像和SPM软件研究分析肿瘤患者脑局部葡萄糖代谢的变化.方法研究对象为20例确诊为无脑疾患的恶性肿瘤患者和20例健康志愿者.18F-FDG-PET显像后,用统计参数显像(SPM)法比较分析肿瘤患者和健康志愿者脑葡萄糖代谢的差别.结果 SPM分析显示肿瘤患者的的脑岛、松果体、顶叶皮质、小脑蚓部、颞叶和前额叶都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葡萄糖代谢低下.结论肿瘤病人的抑郁表现与脑葡萄糖代谢降低相关,SPM方法是一种客观和直观的分析脑功能性变化的工具.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利用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和统计参数图(SPM)研究成人缺血缺氧性脑病(HIE)脑葡萄糖代谢损伤特点,用以评价HIE脑代谢损伤程度。方法 26例HIE患者和20名健康对照者,均行18F标记的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脑PET显像。目视法分析观察脑内放射性减低区的位置、范围和减低程度;利用SPM对其PET影像进行分析,获得SPM三维投影图像和KE值。结果葡萄糖代谢减低以双侧性减低为主;双侧基底节和丘脑代谢减低最为明显;大脑皮质各叶出现代谢减低按易受损程度从高到低依次为额叶、枕叶、顶叶和颞叶;将基底节和丘脑作为评价代谢损伤程度的重要靶区,结合脑皮质损害情况,将缺血缺氧性脑病代谢损伤程度分为三级:Ⅰ级(轻度损伤)、Ⅱ级(中度损伤)和Ⅲ级(重度损伤)。结论基底节和丘脑是评价代谢损伤程度的重要靶区,结合脑皮质损伤程度和范围可对HIE的代谢损伤程度进行分级,用以指导临床治疗和预后评价。  相似文献   

15.
目的:使用PET观察长期吸毒者脑代谢变化,为研究吸毒者神经生理和行为改变以及吸毒治疗提供分子影像学资料。方法:对比吸食海洛因时间均超过10年的吸毒者7例与健康体检者11例的脑FDG-PET检查资料并导入PC机,通过自行研发的软件进行图像配准,在配准后的横断层图像上画左侧脑结构感兴趣区(ROI):顶叶、扣带前回、丘脑、尾状核头、纹状体、眶上回、直回、颞叶外侧皮质、海马、小脑皮质,再镜像生成对侧相应脑结构的ROI,每个脑结构画相邻两个层面的ROI,取两个ROI平均放射性计数的算术均数为该脑结构的平均放射性计数,将各脑结构与同侧小脑皮质平均放射性计数相比。结果:吸毒者全脑葡萄糖代谢均减低,有统计学意义的部位为双侧尾状核头、双侧纹状体、双侧眶上回、双侧直回和双侧颞叶外侧皮质(t<0.05)。结论:PET可探测吸毒者脑代谢的变化,为研究吸毒者神经生理、病理和行为改变以及吸毒治疗、预后评价提供分子影像学资料。  相似文献   

16.
背景近年来对于缺血半影区的研究,涉及脑组织血流量、能量代谢、蛋白质合成率、细胞凋亡以及相关蛋白质表达等多个方面,然而对于 DNA单链与双链损伤的动态分布研究很少. 目的研究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时, DNA损伤随再灌注时程在各脑区的动态分布情况. 设计随机对照的实验研究. 地点和对象本实验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完成;选择健康纯系 Wistar大鼠 28只,体质量 200~ 230 g,雌雄各半,所有动物均由同济医学院动物饲养中心提供. 干预用线栓闭合大鼠大脑中动脉 30 min,然后分别再灌注 30 min, 1, 2, 4, 6, 12, 24, 48 h.采用原位 PANT( DNA聚合酶 I介导的生物素标记的 dATP缺口平移)及原位 TUNEL(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 dUTP末端标记),分别检测 DNA损伤的单链断裂及双链断裂. 主要观察指标观察单链断裂细胞和双链断裂细胞在大鼠前囟水平冠状切面的脑组织切片各区域的分布. 结果缺血 30 min(再灌注以前)各脑区均未检测到 PANT或 TUNEL阳性细胞.再灌注 1 h在尾壳核区检测到 DNA单链断裂,再灌注 2 h在该区和梨状皮质检测到 DNA双链断裂;再灌注 24 h以前各时间点 DNA单链断裂和双链断裂细胞数依次增多,并且出现在顶叶皮质和额叶皮质,再灌注 48 h二者均减少;再灌注各时间点,分布在尾壳核和梨状皮质的 PANT或 TUNEL阳性细胞数量显著多于分布在额叶皮质及顶叶皮质的数量 (P< 0.05). 结论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 30 min再灌注的线栓模型,尾壳核和梨状皮质是受缺血影响的中心区域,额叶和顶叶皮质是受缺血影响相对较轻的区域,可能是缺血半影区.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采用自动脑分割技术分析中国正常中老年人群脑结构体积的差异。方法 对96名正常中老年志愿者采集MRI,以自动脑分割技术获得脑内各结构体积,观察脑内各结构体积在不同性别、年龄及左右侧之间的差异,分析年龄对脑内结构体积的影响。结果 不同性别之间,颅脑总体积绝对值,右侧壳核、左、右侧尾状核、右侧苍白球、右侧额叶灰质及左侧顶叶灰质标准体积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左右侧之间,丘脑、壳核、尾狀核、额叶、顶叶、枕叶、颞叶、扣带回灰质、岛叶及侧脑室标准体积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脑脊液、右侧脑室及第三脑室体积与年龄呈正相关(r=0.60、0.51、0.57,P均<0.05),双侧额叶和左侧岛叶,皮层灰质、顶叶灰质、颞叶灰质及左侧枕叶灰质体积与年龄均呈负相关(P均<0.05)。结论 自动脑分割技术能直观快速显示正常中老年人脑结构体积。不同性别健康中老年人脑内结构体积存在差异,随年龄增加,脑脊液、侧脑室及第三脑室体积增大,皮层灰质、额叶灰白质、顶枕颞叶灰质及岛叶体积缩小。  相似文献   

18.
目的:采用基于体素水平的图像分析法,初步探讨年龄对健康人大脑葡萄糖代谢率的影响作用。方法:对40例健康人进行静息状态下的^18F-FDG PET脑显像。根据年龄将受试者分为29例年轻组和11例老年组,对两组之间的^18F_FDG PET数据进行基于体素水平的图像分析。结果:老年组双侧额叶、颞叶、顶叶及前扣带回等部位葡萄糖代谢较年轻组减低;年轻组双侧额叶内侧部、扭带回、楔前叶及小脑半球等部位葡萄糖代谢较老年组减低。结论:不同年龄组健康人的大脑葡萄糖代谢率不同,随着年龄增加健康人大脑葡萄糖代谢率减低的脑区主要包括双侧额叶、扣带回及颞叶等部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