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乃明  刘嘉茵 《江苏医药》2000,26(5):345-346
在辅助生育技术中 ,采用外源性促性腺激素以募集较多的卵泡发育 ,以期获得多个卵子用于体外受精和胚胎移植 (IVF ET)已经是常规的可控制超排卵治疗手段之一。如果卵巢对促性腺激素反应过度 ,则可能发生医源性的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OHSS是可控制性促超排卵技术中主要并发症 ,严重者可危及患者生命。我院自 1998年开展辅助生育技术以来 ,在IVF ET周期中发生中、重度OHSS 5例 ,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情况见表 1。二、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检查见表 2。表 1  5例中、重度OHSS患者IVF周期超促排卵资料病…  相似文献   

2.
目的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后发生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vary Hyperstimulation Syndrome,OHSS) 的护理措施.方法 分析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 周期中16例OHSS 患者的护理措施.结果 16例OHSS 患者中,轻度为3例,中度10例,重度3 例,治疗护理后均获得痊愈.结论 对OHSS 预防是关键,对于中重度的OHSS患者要注意体位、饮食护理及病情观察,特别是药物治疗的用药原则.  相似文献   

3.
2 0 0 1年 10月至 2 0 0 4年 7月 ,我中心共实施体外受精-胚胎移植 (IVF- FT) 15 8例 ,并发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 13例 ,通过积极有效的治疗与护理 ,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OHSS患者均留院观察 ,年龄 2 3~ 38岁 ,平均年龄为2 9.9岁 ;使用  相似文献   

4.
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相关因素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与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发生、发展有关的因素以指导临床治疗。方法 对自1999年7月1日-2000年12月31日于本院辅助生育技术研究室接受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治疗发生中、重度OHSS(BMI)小,基础卵泡数多,促超排卵(COH)后血雌激素(E2)值高,获卵数多,卵巢大,卵裂率高,妊娠率高的倾向(P<0.05)。结论 对有以上因素患者进行严密监测,及早采取适当治疗措施,可有效预防OHSS发生或降低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分析38例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患者的临床观察与护理。38例患者中,7例轻度OHSS,9例中度OHSS,22例重度OHSS。对确诊为OHSS患者,尤其是重度OHSS,护理人员应熟悉该病的病因、病理生理改变及可能出现的症状,熟悉治疗和护理的方法,加强心理护理,促进疾病的转归。有效的护理措施,对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的控制起关键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辅助生育技术中,超促排卵是采用药物的方法可控制诱发卵泡与卵的成熟。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vary hyperstimulation Syndrome,OHSS)是辅助生育技术中超促排卵常见的并发症,故引起多胎妊娠较为常见,现将我院实施体外受精一胚胎移植术(IVF—ET)后并发OHSS,成功行减胎术,通过积极有效护理,取得了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比较强的松及万汶(6%中分子羟乙基淀粉130/0.4)的应用对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高危患者中、重度OHSS发病的预防作用。方法:2009年10月至2010年9月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治疗的OHSS高危患者(注射日血雌二醇≥4000 pg/mL或获卵数≥15个)207例,共207个治疗周期,随机将其分成口服强的松组(A组,66个周期)、静脉滴注万汶组(B组,75个周期)及两者合用组(C组,66个周期)。A组患者从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注射日起口服强的松片5 mg tid×2 d,后改为5 mg bid×5 d;B组患者于取卵日起予以万汶500 mL×3 d;C组患者则为同时应用上述两种药物治疗。根据Golan分类标准,对3组患者中、重度OHSS的发病率及其他相关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组共移植60个周期,妊娠率为50.0%,中、重度OHSS的发病率为3.03%;B组共移植65个周期,妊娠率为44.6%,中、重度OHSS的发病率为13.33%;C组共移植59个周期,妊娠率为42.4%,中、重度OHSS的发病率为3.03%,3组间比较妊娠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B组的中、重度OHSS发病率明显高于A组及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服强的松预治疗不影响IVF-ET妊娠结局,与静脉滴注万汶相比能更经济、方便及有效地预防中、重度OHSS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氯米芬(clomiphene citrate,CC)/促性腺激素(Gn)方案中,对卵巢储备低下患者在促排卵早期添加来曲唑(Letrozole,LE)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1VF-ET)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采用CC/Gn方案行IVF-ET卵巢储备低下患者273例,共323个治疗周期,依据促排卵早期是否使用LE的情况分为LE组、非LE组.结果 LE组与非LE组相比较,在启动日激素、卵泡数、获卵数、正常受精数/率、可用胚胎数/率、优胚数/率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非LE组HCG日雌二醇(E2)、黄体酮(P),Gn天数、Gn总量高于LE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LE组与非LE组相比较总妊娠率、分娩或继续妊娠率、流产率、宫外孕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LE组生化妊娠率高于非L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CC/Gn方案中,卵巢储备低下患者中促排卵早期添加LE能够减少Gn使用量及使用时间,提高Gn使用效率,生化妊娠率有所升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来曲唑(Letrozole,LE)联合人绝经期促性腺激素(human menopausal gonadotropin,HMG)序贯治疗及单用HMG治疗枸橼酸氯米芬(clomiphene citrate,CC)抵抗的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2年12诊治的42例CC抵抗的PCOS患者共125周期的治疗资料.根据患者促排卵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单纯用HMG诱发排卵,20例患者,共63周期)和观察组(使用LE和HMG序贯治疗诱发排卵,22例患者,62周期)两组.比较两组患者促排卵周期相关指标、HCG日E2水半及子宫内膜厚度、妊娠结局和促排卵治疗安全性相关指标.结果对照组患者促排卵时间短于观察组,但HMG用量多于观察组.两组患者周期排卵率相当,但观察组患者单卵泡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多卵泡发生率(成熟卵泡≥3个)则低于对照组.对照组HCG日的E2水平高于观察组,两组患者间HCG日子宫内膜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和观察组间临床妊娠率(22.2%vs 21.0%)和流产率(14.3%vs15.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卵巢囊肿发生率、OHSS发生率及多胎妊娠发生率均高于观察组,其中多胎妊娠发生率受限于例数较少,未能显示出统计学差异.结论联合应用LE和HMG治疗CC抵抗的PCOS患者,具有相似的临床疗效,且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正>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varian hyperstimulation syndrome,OHSS)是应用促性腺激素诱发排卵治疗不孕症患者的医源性并发症,一般发生在接受超促排卵的患者中,其总体发生率为23.3%。由于超促卵泡过程中,有多个卵泡发育,每个卵泡含有雌激素,大量雌激素导致血管通透性升高,大量体液外渗,体液由血管内转移到组织间隙使血液浓缩,出现胸腔积液、腹水、少尿、肝肾功能损伤、血栓形成、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等,严重者会对生命构成威胁[1]。2018年6月笔者所在科室收治1例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embryo transfer,  相似文献   

11.
雷嘉 《中国实用医药》2014,(18):129-130
目的分析来曲唑促排卵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8例耐克罗米芬的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按照数字随机表分为治疗组(14例)和对照组(14例),对照组采取尿促性素治疗,治疗组采取来曲唑片治疗,分析其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促排卵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排卵率为92.9%,对照组排卵率为64.3%;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来曲唑促排卵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效果显著,提高患者的排卵率和妊娠率,临床价值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13.
14.
目的 通过质性研究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中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患者真实心理体验,指导临床制订有效护理干预措施。方法 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萍乡市妇幼保健院生殖健康科轻、中、重度OHSS患者各8例(共24例)为研究对象,以质性研究方法对全部患者实施半结构式深度访谈。应用录音和笔录方式记录,基于Colaizzi 7步分析法对访谈资料进行分析,提炼出主题。结合访谈主题制订针对性护理提纲,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4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针对性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生活质量评估量表评分。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的MoCA、MMSE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心理领域、生理领域、环境领域、社会关系领域等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质性研究全面了解IVF-ET中OHSS患者的真实心理体验,而给予针对性的心理支持与护理,可提高患者认知功能,帮...  相似文献   

15.
郭彩凤  林兰  林善英 《中国医药》2014,(12):1801-1805
目的 比较来曲唑和克罗米芬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致不孕患者诱发排卵的临床效果及妊娠结局.方法 将67例PCOS致不孕患者按治疗方法分成来曲唑组(34例)和克罗米芬组(33例),先分别给予炔雌醇环丙孕酮片1片/(次&#183;d)和二甲双胍0.5g/次,每日2次,共3~6周期来调整其内分泌相关指标,相关指标恢复正常后来曲唑组于月经周期第3~7天口服来曲唑5 mg/d,连续5d;克罗米芬组于月经周期第3~7天口服克罗米芬50 mg/d,连续5d,通过超声监测、血清学检查观察来曲唑与克罗米芬对卵泡发育、子宫内膜、性激素水平、妊娠结局等方面的影响.观察1~3个月经周期.结果 克罗米芬组患者成熟卵泡数量及平均直径均大于来曲唑组[(2.2±1.5)个比(1.4±1.1)个;(25 ±6)mm比(20±5)mm],子宫内膜厚度及宫腔容积均小于来曲唑组[(7.6±2.0)mm比(9.5 ±1.8) mm;(3.5±1.8)ml比(5.4±1.2)m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注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当日来曲唑组的雌二醇水平明显低于克罗米芬组[(869±131) pmol/L比(1 248±112) pmol/L],黄体生成素峰天数明显高于克罗米芬组[(14.3±1.5)d比(12.5±2.1)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来曲唑组患者的排卵率、未破裂卵泡黄素化综合征发生率(LUFS)、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克罗米芬组[64.7% (44/68)比80.0%(56/70);2.3%(1/44)比14.3%(8/56);0.0% (0/44)比10.7% (6/56)],生化妊娠率、临床妊娠率均明显高于克罗米芬组[50.0%(22/44)比32.1% (17/56);47.7% (21/44)比28.6% (16/5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虽然克罗米芬治疗PCOS致不孕患者的促排卵效果优于来曲唑,但来曲唑的妊娠率较高,多胎妊娠率、LUFS发生率及OHSS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来曲唑与克罗米芬对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促排卵的效果观察。方法 选取开封市中心医院2011年12月至2014年1月治疗的76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运用随机法将其均分为两组,即来曲唑组与克罗米芬组各38例,分别用来曲唑和克罗米芬进行治疗,对两组治疗后临床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排卵率有一定的差异(P<0.05),来曲唑组明显高于克罗米芬组,并且来曲唑组无不良反映和并发症的发生。结论 来曲唑在多囊卵巢综合征中促排卵的作用是非常明显的,且患者在使用该药物后不良反应情况极低,值得在临床应用中推广。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合并中度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患者的妊娠结局。方法选本院收治的体外受精合并中度OHSS并继发妊娠患者50例作为研究组,分析孕妇妊娠合并症、分娩情况以及新生儿预后等情况,并与同期自然受孕分娩孕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早期先兆流产、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糖耐量异常以及双胎妊娠发生率和剖宫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体外受精合并中度OHSS孕妇早期先兆流产、妊娠期糖尿病、糖耐量异常以及双胎妊娠发生率会升高,分娩方式多采用剖宫产,对围产儿的结局造成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9.
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是超促排卵后出现的卵巢增大、腹胀、腹水、少尿及低血容量所致的一系列临床综合征.我院2004~2007年共收治中重度OHSS患者56例,现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陈凤群 《河北医药》2015,(6):900-901
多囊卵巢综合征( PCOS )是育龄女性常见的一种内分泌紊乱疾病,在排卵障碍性不孕患者中占75%[1]。传统的促排卵方案为:克罗米芬(CC)、人绝经期促性腺素( HMG)、人绒毛膜促性腺素( HCG),其妊娠率低且易发生卵巢过度刺激( OHSS )。对PCOS不孕患者的促排卵治疗是目前治疗PCOS 的热点问题,本研究应用来曲唑、HMG、曲普瑞林联合促排卵方案治疗PCOS的不孕,与传统方案对照,能显著提高妊娠率,明显减少OHSS的发生,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