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冠状动脉CT成像检查已经成为评估冠状动脉病变的一种重要手段,它对显示粥样斑块、支架再狭窄及评估搭桥血管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在追求更好的成像质量的同时,也产生了更多的辐射剂量.因此,有效降低冠状动脉CT 成像中的辐射剂量以保护受检查者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初步探讨无需口服控制心率药物准备的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的扫描技术和图像质量。方法对215例临床怀疑冠心病或冠状动脉早期病变患者进行无需口服控制心率药物准备的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扫描步骤包括平扫和增强扫描。用平扫图像行冠状动脉钙化积分,用增强扫描图像行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及容积再现技术(VRT)重组。总结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的扫描技术和后处理方法。将图像质量分为3级,按冠状动脉分段标准评价各个节段的图像质量。结果215例患者钙化积分值中位数为82.2(2.3~1827.9)。增强扫描平均心率为(80.6±15.3)(57~139)次/min,尽可能使冠状动脉良好显示的后处理方法有:(1)多个时相筛选法;(2)2个或多个时相补充法;(3)早搏去除法和心律不齐移位法。共评价3026个冠状动脉节段,其中图像质量为1级者占97.5%(2951/3026),2级者占2.0%(62/3026),为3级者占0.5%(13/3026);图像质量为2级和3级的节段多由于呼吸伪影所致。215例患者共91例冠状动脉各节段均未见斑块或狭窄,共诊断〈50%冠状动脉狭窄节段112个,≥50%冠状动脉狭窄节段213个。结论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在无需口服控制心率药物准备的情况下可获得非常好的冠状动脉各节段图像,心率不再是影响图像质量的关键因素,通过单时相或多时相重组可良好显示冠状动脉主干及分支。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头颈部256层CTA低剂量扫描的可行性.方法 将84例行头颈部CTA检查的成人(体质指数(BMI) <22.9 kg/m2)随机分为常规剂量组(400 mAs组)、300 mAs组和200 mAs组,每组28例,均采用Phil-ips 256层CT扫描,3组管电压均为120kV,管电流分别为400 mAs、300 mAs和200 mAs,对照分析3组的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结果 3组主观图像质量评分及颈总动脉(CCA)与基底动脉(BA)平均CT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00 mAs组的背景噪声(N)明显高于常规剂量组和300 mAs组(P<0.05),信噪比(SNR)明显降低(P<0.05).3组的CT剂量指数(CTDIvd)和剂量长度乘积(DLP)随管电流降低而逐步降低(P<0.05).结论 头颈部256层CTA检查管电压120 kV、管电流300 mAs时的图像质量好、辐射剂量较低,可作为最佳扫描参数.  相似文献   

4.
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初步研究   总被引:63,自引:11,他引:63  
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图像质量和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准确性。方法 对120例临床可疑冠心病患者进行64层螺旋CT回顾性心电门控增强扫描,用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及容积再现技术(VRT)重组图像,其中60例患者有常规X线冠状动脉成像作对照。结果 以VRT重组像评价图像质量,92例(77%)为1级,22例(18%)为2级,6例(5%)为3级。MPR、MIP及VRT重组像能显示冠状动脉的所有1级、大部分2、3级以及部分4级分支。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诊断冠状动脉≥50%狭窄的敏感性为93%,特异性为98%。结论 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是一种无创、快速的成像方法,对诊断冠状动脉≥50%狭窄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前置门控冠状动脉CTCA低剂量成像技术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13年11月-2014年4月拟诊冠心病或支架置入术后复查的120例行CTCA检查的患者,随机分成A、B两组(A组应用前置门控,B组应用回顾性门控),每组60例,对两组的图像进行质量评分,对图像噪声进行比较,对有效辐射剂量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图像质量评分及噪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辐射剂量有差异显著统计学意义,前置门控组降低了75%的有效辐射剂量。结论前置门控扫描模式在一定心率范围内及心律变异不大时,可以有效降低辐射剂量,获得满意的临床诊断需要的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6.
64层螺旋CTA对壁冠状动脉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对壁冠状动脉的诊断价值。方法:528例可疑冠心病患者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回顾性分析VCT确诊的65例壁冠状动脉的CTA表现。结果:65例共83段壁冠状动脉,发生率为12.3%。其中前降支占78%,左旋支占13.5%,右冠状动脉最少,约占8.5%。壁冠状动脉肌桥长度为7~32mm,平均21mm,厚度2~5mm,平均2.6mm。结论:64层螺旋CTA作为一种无创性的检查,在壁冠状动脉的诊断中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冠状动脉支架内腔的可视度:64层螺旋CT与宝石CT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宝石CT(HDCT)显示冠状动脉支架的能力,并与64层螺旋CT进行比较。方法 52例患者(共放置85个支架)进行64层螺旋CT和HDCT扫描,分别测量支架内CT值和相邻未放置支架节段的CT值,同时测量支架内径,并对两者进行比较。结果在HDCT上,支架内腔的显示率明显高于64层螺旋CT(分别为69.0%和42.9%,P<0.01)。支架内CT值的上升值分别为15.2 HU和54.2 HU(P<0.01)。结论由于空间分辨率的提高以及有效抑制线束硬化伪影,HDCT与64层螺旋CT比较,提高了支架内腔的可视度,能更准确测量支架的内径。  相似文献   

8.
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最佳重建时相探讨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最佳重建时相。方法:对40例临床诊断或拟诊冠心病的患者行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利用原始数据分别在每个R波前300ms、400ms、500ms、600ms处进行图像重建,得出不同重建时相的横断面图像,然后在工作站进行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建(MPR)、容积再现技术(VRT)等方法的重建,评价不同重建时相冠状动脉各主要分支的图像质量等级及显示的节段数。结果:左冠状动脉主干在各个时相均显示良好,左前降支最佳重建时相为R波前400ms及500ms处,左回旋支及右冠状动脉最佳重建时相为R波前400ms处。结论:选择最佳时相进行图像重建可以最大限度减轻心脏运动伪影,提高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9.
低剂量对比剂320排CT冠状动脉成像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单次心跳内采集数据320排CT冠状动脉成像时低对比剂用量的可行性。方法:将131例行冠状动脉CTA检查的病例分为3组,A组对比剂剂量为0.8ml/kg,注射流率4.5ml/s;B组对比剂剂量0.7ml/kg,注射流率5.0ml/s;C组对比剂剂量0.6ml/kg,注射流率5.5ml/s。所有病例心率均<70次/分,单心跳采集心脏数据。分别在主肺动脉干、升主动脉、右冠状动脉和左冠状动脉主干内选择相同的兴趣区测量其CT值,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3组病例动脉强化程度的差异。结果:C组主肺动脉干CT值为(185.40±46.74)HU,强化程度最低,与A组和B组[分别为(225.77±79.69)和(216.79±51.06)HU]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之间升主动脉、右冠状动脉和左冠状动脉主干强化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20排CT冠状动脉成像能显著降低单心跳扫描患者对比剂用量,并保证冠状动脉足够程度的强化。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病变自身因素对CTA评估血管狭窄程度准确性的影响. 资料与方法 60例临床拟诊疑为冠状动脉狭窄的患者同期行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TA)和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检查(CAG).CTA扫描采用64层螺旋CT及回顾性心电门控技术,以CAG结果 为金标准,采用双盲法评价CTA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准确性,并分析各种冠状动脉病变自身因素对评价狭窄准确性的影响. 结果 CTA诊断冠状动脉轻、中、重度狭窄的敏感性分别为76.47%、77.97%和85.71%,钙化斑块是导致64层螺旋CT评价冠状动脉狭窄假阳性最重要的自身因素(18/28,占64.29%),对于冠状动脉和其分支的狭窄程度的低估占假阴性结果 的66.67%(20/30),壁冠状动脉和心肌桥的漏诊占假阴性结果 的23.33%(7/30). 结论 64层螺旋CT诊断冠状动脉重度狭窄具有较高的准确性,钙化斑块、心肌桥和小血管的狭窄病变本身均影响CTA评价狭窄的准确性,而非钙化斑块和支架/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狭窄的诊断准确性较高.  相似文献   

11.
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低剂量技术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27,自引:1,他引:26  
目的 探讨低剂量技术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中的应用. 资料与方法 连续选取100例患者进行冠状动脉检查.将患者分为常规组(C组)和低剂量组(L组),每组50例.C组采用标准采集方法 ,L组采用低剂量采集方法 ,然后对C组和L组图像质量、噪声、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和有效剂量(ED)进行评估. 结果 C组和L组图像质量评分分别为(3.56±0.54)分和(3.62±0.57)分,图像噪声分别为27.54±4.52和27.30±6.15,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但C组和L组的CTDIvol分别为(87.91±8.38) mGy/cm和(43.11±4.38) mGy/cm,ED分别为(17.96±1.71) mSv和(8.75±0.83) mSv,L组的CTDIvol和ED均明显低于C组(P< 0.05). 结论 低剂量采集方法 既可明显降低受检者的射线剂量又能满足诊断需求.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总结胸部低剂量CT体检筛查冠状动脉钙化情况.方法 将2871例行低剂量胸部CT检查的体检人群按照年龄≤30岁、30 ~ 40岁、40~ 50岁、50~60岁和>60岁和性别各分为5组.通过低剂量胸部CT图像判定各组人群的冠状动脉钙化斑块的阳性率、位置及累及支数(左前降支、回旋支、右冠状动脉).结果 冠状动脉钙...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肺动脉栓塞患者行低剂量肺动脉CT血管造影(CTA)成像检查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经病理确诊肺动脉栓塞患者82例,手术前行常规CT和低剂量肺动脉CTA成像检查。结果 常规CT检查肺动脉栓塞患者检出64例,低剂量肺动脉CTA成像检查肺动脉栓塞患者检出69例,低剂量对比剂肺动脉CTA成像对肺动脉栓塞检出率与常规CT检查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种检查方式图像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低剂量肺动脉CTA成像检查相对于常规CT检查,上腔静脉评分明显较高(P <0.05)。低剂量对比剂肺动脉CTA成像检查的CT值、背景噪声、SNR、CNR、CTDIvol以及DLP水平均低于常规CT检查(P <0.05)。结论 低剂量对比剂肺动脉CTA成像检查能降低对比剂使用剂量和辐射剂量,图像质量较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multi slice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ic angiog raphy,MSCTA)在冠状动脉支架评价中的价值.方法:对 28例冠状动脉支架患者行冠状动脉M SCTA检查,利用MSCT的各种先进的后处理功能对冠状动脉进行重建,以显示冠状动脉支架的形态、位置及有无支架术后的再狭窄.结果:在28 例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中2例由于患者有严重的窦性心率不齐,多层螺旋CT检查重建图像质量欠佳,其余患者多层螺旋CT冠状造影检查均成功的显示冠状动脉各主支 (左主支、回旋支、前降支右支冠状动脉),且可显示所有冠状动脉支架的形态、位置,其中9例患者的10个支架术后出现再狭窄,所有患者行MSC T冠脉造影检查无1例患者出现并发征,所有MSCT冠脉造影检查怀疑支架再狭窄的患者均同时行选择性血管造影检查,其中8例患者的8个支架诊断与MSCT冠脉造影检查结果相一致,其符合率为88.89%.结论:冠状MSCTA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检查方法,可作为冠状动脉一种无创检查方法,是评价冠状动脉支架有无再狭窄的重要检查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HDCT高清(HD)和非高清(NHD)扫描模式显示不同内径冠状动脉支架的区别。方法:不同直径的乐普316L和L605支架各5枚,分别注入稀释后CT值为300HU(管电压120k V时测量)的碘对比剂。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树脂制成空心管状结构模拟冠状动脉,将支架分别置入每支模拟冠状动脉内,封闭开口后固定于一圆柱形塑料瓶外,并将瓶内注入同样CT值的对比剂溶液模拟心腔,再将模型静置于注满水的塑料盒内上机扫描。对支架体模分别进行HD模式和NHD模式扫描。采用前瞻性心电门控扫描,心电模拟规则心跳60次/min,仅采集75%R-R间期时相,采用HD Detail(HD组)和Detail(NHD组)模式后重建。测量所有支架内径、分别计算支架的平均内径测量值及支架腔内显示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HD组支架内腔平均显示率为(49.2±8.9)%,NHD组支架内腔平均显示率为(45.9±10.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250;P<0.05),HD组支架管腔显示率较NHD组高约7.2%。316L组支架平均显示率(50.3±7.3)%,L605组支架平均显示率(44.8±10.7)%,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50;P>0.05)。5枚316L支架中,两种扫描模式在直径2.5mm和4mm支架管腔显示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85和P=0.468)。结论:HDCT HD扫描模式对内径≥2.75mm且<4.00mm的冠状动脉支架的显示效果优于NHD扫描模式,对于显示内径<2.75mm和≥4.00mm的冠状动脉支架,两者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6.
17.
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初步探讨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目的探讨心率与多层螺旋CT(MSCT)冠状动脉(简称冠脉)成像运动伪影的关系,及MSCT冠脉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00例临床拟诊冠心病的患者行MSCT冠脉成像检查,分析扫描时心率与冠脉运动伪影的关系;其中37例同时行常规冠脉造影(简称冠造)检查,对比分析2种检查结果。结果扫描时心率≤55次/min、56~60次/min、61~65次/min、66~70次/min和〉70次/min组有运动伪影的冠脉节段分别占冠脉总数的0.1%(1/759)、1.1%(7/649)、2.5%(10/407)、42.6%(103/242)和75.5%(108/143);以常规冠造作为金标准,MSCT诊断狭窄≥50%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9.2%、96.0%、83.8%、94.6%。扫描时心率与冠脉运动伪影的数量显著相关(r=0.655,P=0.000)。结论MSCT能较准确诊断冠脉50%以上的狭窄,是无创性诊断冠脉狭窄的重要工具。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128层螺旋CT在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随访中的价值.方法 利用128层螺旋CT回顾性分析29例40枚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的效果.结果 术后1年内1枚支架局部轻度狭窄,狭窄度约20%;1~2年内2枚支架管壁钙化,管腔轻度狭窄,狭窄度约30%;2~3年内1枚支架完全闭塞,1枚支架管壁钙化,管腔狭窄度约50% ;3~5年内4枚支架近段管腔明显狭窄,并伴混合型密度斑块,狭窄度在30%~60%之间;5年以上各支架未见异常.40枚支架中,39枚支架两端血管显影均良好,其中闭塞支架所在的血管整体未见显影.结论 128层螺旋CT可作为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随访观察和了解冠心病进展情况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9.
高心率患者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初步探讨高心率患者无需口服倍他乐克准备的双源CT冠脉成像的扫描技术和图像质量。方法对412例患者行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其中增强扫描平均心率>100次/min的患者共有30例。行平扫和增强扫描。用增强扫描图像行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及容积再现技术(VRT)重建。将图像质量分为3级,按美国AHA冠状动脉分段标准评价冠状动脉各个节段的图像质量。结果30例患者增强扫描平均心率为(115.6±11.8)次/min(101~139次/min),平均屏气时间为(5.7±1.2)s。冠状动脉重建的最佳时相均为收缩期。共评价424个冠状动脉节段,其中图像质量为1级者占93.9%(398/424),图像质量为2级者占5.0%(21/424),图像质量为3级者占1.2%(5/424)。结论在无需口服倍他乐克准备的情况下,双源CT用于高心率患者的冠状动脉成像可获得非常好的冠状动脉各节段图像。  相似文献   

20.
下肢动脉CTA在外周血管疾病诊断中应用广泛,但高电离辐射一直是下肢CTA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总结近年来下肢动脉低剂量CTA的研究进展,比较各种低剂量技术的优缺点,并探讨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