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探讨腰椎后路融合内固定术后手术切口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将177例行腰椎后路融合内固定术患者根据手术切口是否发生感染分为感染组(11例)和非感染组(166例)。对两组基本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对单因素分析具有显著差异的因素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皮下脂肪厚度、合并糖尿病、吸烟、术前白蛋白、术后白蛋白、手术时间、手术节段、术后脑脊液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皮下脂肪厚度≥3 cm、合并糖尿病、手术时间≥3 h、术后脑脊液漏是腰椎后路融合内固定术后手术切口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皮下脂肪厚度≥3 cm、合并糖尿病、手术时间≥3 h、术后脑脊液漏的患者行腰椎后路融合内固定术发生手术切口感染的风险较大。  相似文献   

2.
王如来  熊敏  周升 《骨科》2020,11(1):13-18
目的探讨腰椎后路融合术后发生急性手术部位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我院脊柱外科行腰椎后路融合手术的330例病人的临床资料。病人主要诊断包括腰椎椎管狭窄、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骨折、肿瘤等。根据术后是否发生急性手术部位感染将病人分为感染组和非感染组,选择年龄、性别、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吸烟、高血压、糖尿病、骨质疏松症、手术节段数、手术时间、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引流时间、尿路感染和脑脊液漏等可能影响术后急性手术部位感染的因素,先后应用单因素分析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腰椎后路融合术后急性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共有19例术后发生了急性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率为5.76%(19/330)。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病人的年龄、BMI、糖尿病、骨质疏松、手术节段、手术时间、出血量、脑脊液漏、尿路感染以及切口长度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BMI[OR=1.429,95%CI(1.059,1.929),P=0.020]、合并糖尿病[OR=9.568,95%CI(2.183,41.935),P=0.003]、手术时间[OR=8.868,95%CI(1.992,39.482),P=0.004]、切口长度[OR=7.257,95%CI(2.937,16.719),P<0.001]为腰椎后路融合术后急性手术部位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为了降低腰椎术后急性手术部位感染的发生率,围术期应合理评估控制相关危险因素,以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和病人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颈椎后路术后手术部位感染(surgical site infection,SSI)的术中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6年12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颈椎组住院接受颈椎后路手术的患者,患者主要诊断包括脊髓型颈椎病、颈椎外伤、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等。筛选出术后发生SSI的病例(SSI组)。再从未感染的患者中按1∶4的比例随机抽取对应数量的患者作为对照(非感染组)。收集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术前改良JOA(m JOA)评分、术前诊断、手术方式、内科合并症情况、体质量指数(BMI)、吸烟史、术中出血量、术中放置引流管数量、术中回输血量、手术节段以及手术时间等指标进行单因素分析,根据单因素分析结果进行二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与SSI相关的术中危险因素,并进一步使用受试者工作曲线分析确定危险因素的临界值。结果:10年间共有3720例患者在我院骨科颈椎组接受颈椎后路手术,手术方式主要包括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侧块螺钉固定术、颈后路椎管后壁切除+侧块螺钉固定术。其中13例患者发生SSI,发生率为0.35%(13/3720),女3例,男10例,年龄为58.38±2.52岁。从未发生SSI的患者中随机抽取5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非感染组)。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比、术前m JOA评分、术前诊断、手术方式、内科合并症情况、BMI、术中输血量等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吸烟、术中出血量、术中放置引流管数量、手术节段以及手术时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将有统计学差异的五个因素纳入二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为颈椎后路术后SSI的独立术中危险因素;其临界值分别为180ml及84.5min。结论:术中出血量多、手术时间长,术后发生SSI的风险高。  相似文献   

4.
胸腰椎后路内固定术后感染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探讨胸腰椎后路内固定术后感染的原因及治疗措施。方法 :回顾分析 1 1例胸腰椎后路内固定术后感染的原因 ,2例急性感染病例及 9例迟发性感染病例行内固定物取出 ,病灶清除 ,灌洗引流 ,术中标本细菌培养 ,术后应用敏感抗生素。结果 :1 1例平均随访 4 .5年 ,所有病例患者疼痛消失 ,切口愈合良好。结论 :胸腰椎后路内固定术后感染为初次手术时手术污染所致 ,微创及严格的无菌操作是预防该项并发症的根本措施。确诊后行病灶清除、灌洗引流术 ,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初次后路腰椎间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PLIF)术后早期手术部位感染(surgical site infection, SSI)的相关因素。[方法]本院2019年1月—2022年1月行PLIF术患者468例纳入本研究,观察术后SSI的发生情况,采用单因素比较和多元逻辑回归分析探索SSI发生的相关因素。[结果]468例患者中18例发生SSI,占比3.9%。感染组患者女性占比[男/女,(5/13) vs (232/218), P=0.048]、年龄[(59.7±7.2)岁vs (56.3±8.5)岁, P=0.012]、术前合并糖尿病[无/轻/中/重,(13/2/2/1) vs (408/19/15/8), P=0.012]及尿路感染[无/轻/中/重,(14/2/1/1) vs (423/23/2/2), P=0.005]、手术时间[(206.3±15.7) min vs (181.2±12.1) min, P<0.001]、术后引流量[(330.2±53.5) ml vs (292.3±48.6) ml, P<...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探讨脊柱后路内固定手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及治疗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8年1月在我院骨科行脊柱后路内固定手术患者3780例。其中男性1970例,女性1810例,年龄18~92岁(44.9±18.4岁),随访1.5±0.3年。根据患者术后1年内是否出现感染分为感染组和非感染组。收集两组患者的年龄(是否>60岁)、性别、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是否>30kg/m2)、融合节段(是否>2个)、手术持续时间(是否>3h)、低蛋白血症(白蛋白是否<35g/L)、是否贫血、是否合并糖尿病、是否异体输血、术后引流时间(是否>48h)、失血量(是否>1000ml)以及是否合并其他部位感染等资料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对阳性结果进行进一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将感染组根据感染灶是否穿破深筋膜分为浅表感染组和深部感染组,收集感染组细菌培养结果,χ2检验分析病原菌构成比。结果:3780例患者中发生手术部位感染患者95例,感染发生率为2.51%,其中男性...  相似文献   

8.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4,(17):1553-1556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脊柱后路内固定术后发生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三家医院自2011年1月2013年9月间共322例合并糖尿病的脊柱后路内固定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感染组与未感染组,单因素分析对比两组患者在危险因素方面的差异性,并进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本组322例患者中13例发生手术部位感染,感染率为4.0%。感染组与未感染组单因素分析发现BMI、手术时间、尿蛋白阳性和术前依赖胰岛素等4个指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导致手术部位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BMI(OR=1.867,P=0.032)、尿蛋白阳性(OR=2.978,P=0.001)和手术时间(OR=1.366,P=0.028)。[结论]体重指数、尿蛋白阳性和手术时间是糖尿病患者行脊柱后路内固定术后发生手术部位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4,(21):2002-2005
[目的]探讨腰椎疾患后路内固定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及诊疗措施。[方法]2009年7月2012年7月,本组共468例患者因腰椎疾患接受腰椎后路内固定术。其中13例手术后并发深部感染,给予切开引流,彻底清创及内固定取出、灌洗引流术,辅以敏感抗生素静脉滴注。对临床疗效及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围手术期抗生素的使用、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细菌培养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病例术后感染率为2.78%。13例患者出院时伤口均一期愈合,无脊髓神经损害。平均随访13个月(82012年7月,本组共468例患者因腰椎疾患接受腰椎后路内固定术。其中13例手术后并发深部感染,给予切开引流,彻底清创及内固定取出、灌洗引流术,辅以敏感抗生素静脉滴注。对临床疗效及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围手术期抗生素的使用、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细菌培养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病例术后感染率为2.78%。13例患者出院时伤口均一期愈合,无脊髓神经损害。平均随访13个月(815个月),未发现感染复发。手术时间90 min以内、9015个月),未发现感染复发。手术时间90 min以内、90120 min、>120 min,术后感染发生率分别为0.88%(2/226)、2.33%(4/172)、10.00%(7/70)。术中失血量50120 min、>120 min,术后感染发生率分别为0.88%(2/226)、2.33%(4/172)、10.00%(7/70)。术中失血量50300 ml、300300 ml、300600 ml和600 ml以上术后感染发生率分别为0.89%(2/225)、2.84%(5/176)、10.52%(6/57)。术后使用抗生素72、48、24 h感染发生率分别为0.75%、3.29%、11.70%。[结论]腰椎后路内固定术后感染与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有关,手术失血量越多,手术时间越长,术后越易发生感染,围手术期使用抗生素可有效减少感染的发生;确诊后病灶清除、内固定物取出、灌洗引流、静脉应用有效抗生素,可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腰椎后路内固定术后伤口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措施。方法对16例腰椎后路内固定术后伤口感染患者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经过进行分析,其中8例行后路病灶清除、对口置管冲洗,1例行负压封闭引流技术,1例前路病灶清除,5例局部换药处理,1例保守治疗,总结腰椎内固定术后伤口感染的合理治疗措施。结果 16例患者治疗后切口均愈合,1例患者伤口感染后双下肢神经症状加重,16例患者均未行内固定取出。16例平均随访4.5年(2~12年),无感染复发者,疗效优良率93.8%。结论脑脊液漏、糖尿病是腰椎内固定术后伤口感染的高发因素。腰椎后路病灶清除、对口置管冲洗是治疗腰椎后路内固定术后伤口感染的有效治疗措施,负压封闭引流技术的有效性仍需临床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回顾分析腰椎后路手术深部切口感染与同期手术无感染者的临床资料,探讨深部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脊柱外科接受腰椎后路固定融合术且随访1年以上的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收集所有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切口深部感染诊断标准确定术后深部切口感染病例,将患者分为感染组与非感染组。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年龄、性别、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吸烟、饮酒、糖尿病、高血压、痛风、尿路感染、肺部疾病,术前血液学指标,手术相关因素,输血量、术后白蛋白、术后留置尿管时间进行分析,确定深部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共有907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符合切口深部感染诊断标准的患者共20例,男女各10例,平均年龄58.9±7.8岁。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BMI、饮酒、糖尿病、尿路感染、输血与感染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Backward LR法)显示BMI>25kg/m2(P=0.031),既往饮酒(P=0.049),糖尿病(P=0.006),尿路感染(P<0.001),...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引起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后手术部位感染(SSI)的危险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择期行PD 1 68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 047例,女641例,年龄18~87岁,BMI 14~40 kg/m2,ASA Ⅰ—Ⅲ级。记录性别、年龄、BMI、ASA分级、术前合并症、术前检验结果、影像学资料、麻醉时间、手术时间、手术方式、麻醉用药、患者术后去向等。根据术后是否发生SSI将患者分为两组:感染组(n=301)和非感染组(n=1 387)。采用单因素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D术后发生SSI的危险因素。
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感染组BMI、丙氨酸氨基转移酶>100 U/L的比例、血清白蛋白、白细胞计数及术后进入ICU的比例均明显高于非感染组(P<0.05),手术时间以及麻醉时间明显长于非感染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BMI (每增加1 kg/m2,OR=1.075, 95%CI 1.034~1.118,P<0.001)、术前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100 U/L (OR=1.317, 95%CI 1.013~1.707, P=0.039)、术前白细胞计数>10×109/L (OR=1.920, 95%CI 1.160~3.089, P=0.009)及术后进入ICU (OR=2.317, 95%CI 1.796~2.994, P<0.001)是PD术后SS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BMI每增加1 kg/m2、术前白细胞>10×109/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100 U/L以及术后进入ICU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发生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开放性腰椎后入路手术患者术后手术部位感染(SSI)的相关危险因素,并建立与验证术后SSI的列线图风险预测模型。
方法 选择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行开放性腰椎后入路手术的患者920例,男422例,女498例,年龄≥18岁,BMI≥18.5 kg/m2,ASA Ⅰ—Ⅳ级。将患者按照7∶3随机分为训练数据集和验证数据集,并基于训练数据集建立预测模型。采用Lasso回归结合二元Logistic回归最终筛选的预测因素构建列线图模型。使用C指数、校准曲线及决策曲线(DCA)等对列线图模型的区分度、校准度及临床适用度进行分析评估。
结果 本研究中发生SSI的有17例(1.85%),训练集中有10例(1.55%),验证集中有7例(2.54%)。列线图模型中的预测因素包括术前低白蛋白血症(OR=36.928,95%CI 6.585~235.997,P<0.001)、肥胖(BMI≥28.0 kg/m2)(OR=4.994,95%CI 1.202~24.781,P=0.032)和术后3天内切口渗出(OR=6.133,95%CI 1.473~28.775,P=0.014)。该模型的C指数为0.879(95%CI 0.760~0.998)。校准曲线显示良好的一致性。DCA曲线分析显示当SSI发生风险阈值>1%时,该列线图更具临床价值。
结论 术前低白蛋白血症、肥胖及术后3 d内切口渗出是行开放性腰椎后入路患者术后发生SSI的危险因素,基于以上危险因素构建的风险预测模型可以较好地预测术后SSI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Quadrant通道下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minimally invasive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MIS-TLIF)术后手术部位感染(surgical site infection,SSI)的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2015年1月~2018年12月在重庆市梁平区人民医院行Quadrant通道下MIS-TLIF治疗的患者资料,将术后发生SSI的患者纳入SSI组,于同期未发生SSI患者中按照1∶4比例随机抽取对照患者纳入无感染组。对文献报道常见的脊柱术后感染高危因素进行资料收集,包括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年龄、性别、体重指数(BMI)、吸烟史、合并糖尿病和高血压病情况、腰椎疾病类型,术前血清学指标:糖化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血清球蛋白、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血钾、血钙,手术相关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节段、融合节段数。对上述资料进行组间单因素分析,筛选出具有统计学差异的指标纳入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与SSI相关的危险因素,并选取OR值最高的因素进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  相似文献   

15.
中国人群脊柱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相关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系统评价中国人群脊柱术后手术部位感染(surgical site infection,SSI)的危险因素,为临床制定脊柱术后SSI的预防控制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1966年1月~2017年5月)、EMBASE(1974年1月~2017年5月)、Cochrane Library(2017年5期)、CNKI(1994年1月~2017年5月)、CBM(1979年1月~2017年5月)、维普(1989年1月~2017年5月)和万方数据库(1982年1月~2017年5月),纳入关于中国人群脊柱术后SSI发生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17年5月。两名作者分别进行文献检索、资料提取(包括研究地点、研究时间、样本量、年龄、诊断、手术方式以及暴露因素)以及运用Newcastle-Ottawa Scale(NOS)质量评价量表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纳入29篇文献,包括18486例患者,其中感染组932例,对照组17554例。根据NOS文献质量评价标准进行质量评价,A级文献19篇,B级文献10篇。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中国人群脊柱术后SSI发生相关的危险因素有:性别(男性)[OR=1.33,95%CI(1.08,1.64),P0.05]、年龄(60岁)[OR=1.44,95%CI(1.01,2.04),P0.05]、肥胖[OR=2.64,95%CI(1.35,5.15),P0.05]、糖尿病[OR=3.86,95%CI(2.68,5.55),P0.05]、感染史[OR=6.64,95%CI(1.29,34.29),P0.05]、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评分(2分)[OR=2.72,95%CI(1.38,5.38),P0.05]、尿失禁[OR=6.32,95%CI(3.40,11.76),P0.05]、脑血管疾病[OR=5.73,95%CI(1.62,20.35),P0.05],同种异体骨植骨[OR=3.02,95%CI(1.09,8.34),P0.05]、手术时间(3h)[OR=3.44,95%CI(1.92,6.13),P0.05]、失血量(1000ml)[OR=2.40,95%CI(1.73,4.77),P0.05]、输血[OR=2.61,95%CI(1.36,5.01),P0.05]、融合节段(3个)[OR=2.23,95%CI(1.55,3.23),P0.05]、没有预防性使用抗生素[OR=5.43,95%CI(2.66,11.08),P0.05]、术中参观人员[OR=2.28,95%CI(1.19,4.37),P0.05]。结论 :男性、年龄60岁、肥胖、糖尿病、感染史、ASA评分2分、尿失禁、脑血管疾病、同种异体骨植骨、手术时间3h、失血量1000ml、输血、融合节段3个、没有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术中参观人员均为国人脊柱术后发生SSI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腰椎后路内固定术后迟发感染的预防措施及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腰椎后路内固定术后迟发感染行清创术的方法及临床效果,定期随访,观察感染有无复发,X线片评价腰椎融合效果是否受到影响。[结果]所有患者出院时伤口均一期愈合,无神经损伤。平均随访35个月(6~52个月),未发现感染复发,术区腰椎融合效果未受损害。[结论]腰椎内固定术后感染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术前应做好感染危险因素的评估,落实各项预防感染的措施,一旦发生感染要早期诊断,积极的外科清创术可以获得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Pilon骨折术后发生手术部位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0年6月行因Pilon骨折在扬州市江都人民医院行手术治疗的30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排除入院前有感染病史的患者,根据术后是否发生手术部位感染分为两组。比较两组患者之间性别、年龄、身体质量指数(BMI)、吸烟史、高血压、糖尿病病史、骨折类型、有无张力性水泡、是否合并关节脱位、骨折分型、受伤至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手术时间、手术入路、美国麻醉医师协会麻醉分级(ASA)、内固定钢板数量、是否临时使用外固定支架等相关因素对手术部位可能发生感染的影响。统计学分析包括独立样本t检验、卡方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将有统计学意义的单因素为自变量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本研究共纳入研究对象309例,其中术后发生手术部位感染25例,感染发生率为8.1%(25/309),22例患者切口分泌物培养阳性结果,阳性率为88%,最常见病原体是金黄色葡萄球菌(7/22, 31.8%),大肠埃希菌(6/22, 27.3%)和表皮葡萄球菌(4/22, 18.2%)。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患者手术时间、高血压、国际内固定学会骨折分类系统(AO)分型、开放性骨折、吸烟史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29,χ2=7.646、12.184、6.438、14.268,均为P<0.05)。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开放性骨折、吸烟为Pilon骨折术后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比值比(OR)=3.770、11.129,均为P<0.05]。 结论开放性骨折、吸烟是Pilon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